当前位置:首页 > 红色纪实 > 我是农民的儿子 > 详细内容
第三章:“两当兵变”惊陕甘
发布时间:2024/9/7  阅读次数:5  字体大小: 【】 【】【

一九三0年的春天
注定是一个人让习仲勋
刻骨铭心的季节
辞别习家庄,怀揣着省委的重托
只身深入国民党地方武装
伺机举行武装起义
壮大陕北红军,一扫
大革命以来,西北武装起义
接连失败的阴霾
打击反动派的疯狂 “围剿”
这一年,年仅十六岁的习仲勋
投笔从戎
视死如归
开始了他陕甘边区的
革命斗争生涯

陕西警备骑兵第三旅
是冯玉祥收编的杂牌部队
骑兵、步兵混杂
人员来自不同军阀
——刘志丹、谢子长曾打入军阀
苏雨生的部队,开展兵运斗争
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后来,该部发生哗变
引起了又一场军阀混战
战败后的苏雨生
被迫投靠了杨虎城的十七路军
驻守彬县、长武一带
犹如丧家之犬的苏雨生
并未博得主人的信任
内外矛盾尖锐
士兵供给没有保障
生活非常艰苦
此时,因新建的南梁游击队
突遭军阀袭击
损失惨重,刘志丹
受命将困境中的南梁游击队
编为苏雨生的补充团
以积蓄革命力量
后因泄密
刘志丹被扣押
长达20天后释放
陕甘高原的红色革命
再次坠入低谷

这时,习仲勋来了
带着渭北农民特有的智慧
带着对旧制度的仇恨
带着对革命新生力量的期盼
习仲勋审时度势
从关心士兵生活入手
利用同乡故旧关系
不拘一格
积蓄力量
很快,就站稳了脚跟
赢得了士兵的信任
就像田野里突兀的柿子树
茂盛于陕甘高原
给辽阔、空旷的原野
平添了一股触目惊心的力量
朦胧如月的革命萌芽
顷刻间有了向心力
在黑暗的地心里,悄然破土
很快,形成了一个
足可以划破夜幕的长剑

秋冬之交
中原大战爆发,杨虎城
率军入关
赶走了冯玉祥的军政府
接纳贤明绅士
大胆任用进步青年
注重发展经济
以工代赈
兴修水利
统一了陕甘两省的地方武装
习仲勋所在的西北民军
摇身一变
又成为杨虎城的麾下
几年间,部队三次易帜
如走马灯般
碾转于陕甘边区
习仲勋审时度势
及时将党的兵运工作重心
放在了基层
把士兵群众作为工作的
重中之重
适时提出反对打骂士兵
改善士兵生活
提出按时发饷、发鞋袜的要求
进而,提出反对军阀战争
拥护工农红军的口号
同时,以串联、散发传单的形式
启蒙士兵的革命思想
严肃军纪,打击地主恶霸
仅半年时间
党员发展到了30多人
连有了党的支部,习仲勋
被选举为营党委书记

“九一八”事变爆发
激起了全国人民抗日和反蒋的怒潮
陕甘边地区的各派军阀
像炸锅的爆米花,一片混乱。中央红军
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加快了“兵暴”的发酵
一九三二年四月一日
二营奉命开往徽县换防
途径甘肃两当县城
习仲勋借夜色
在城北一家车马店
传达了陕西省委的紧急决定……
当天夜里子时
一声清脆的枪声
划破两当的夜空
刹那间,激烈的枪声和呐喊声
犹如四面楚歌
唤醒了这座僻壤的山城
唤醒了昏睡中的革命力量
唤醒了沉积千年的土地
就这样,在历史不经意的间隙
两当,这个小小的县城
被几个血气方刚的共产党人
带进了人们的视野
就这样,八十一年前
又一支新生的红色武装
在一个叫太阳寺的地方诞生
尽管二百多名起义士兵
出身复杂
良莠不齐
最终也没有摆脱
反动军阀的围追堵截
但“两当兵变”
败也英豪
在穷乡僻壤的黄土高原
播下了红色火种
给习仲勋等共产党人
以后的革命道路,积累了经验
指明了方向

犹如一颗原子弹
在阴霾密布的陕甘高原
轰然炸响
巨大的冲击波
掀起一轮又一轮热浪
所到之处
无不惊骇
杨虎城拍案而起
——小小年纪
胆敢虎口拔牙!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4  中网 (zw78.com)  ICP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