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红色纪实 > 我是农民的儿子 > 详细内容
第十七章:赤子情怀
发布时间:2024/9/7  阅读次数:11  字体大小: 【】 【】【

(一)

一九七八年。早春二月
中原大地
已经有了春天的气息
刚刚获得自由
即将奉命返京的习仲勋
欣然登上二七纪念塔
此刻的习仲勋
像一只回归大自然的苍鹰
内心充满了搏击的欲望
对即将到来的工作
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烈士
没有烈士,哪有今天的
新中国啊!

  

就像一头秦川牛
没有诉求
不知疲倦
即使遭遇不公
即使深受打击
即使被伤害被玷污
也没有怨言
坚信不疑,初衷不改
——
对毛泽东
党中央和党的事业,以及历史
始终充满了激情和宽容

  

是啊,纵观习仲勋的一生
我们充满了敬意
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
他心中始终荡漾着一种信仰
始终站立在真理和正义的一边
与邪恶斗争
与极斗争
与黑暗斗争
救国救民,富民强国
一生历经四次大的灾难和挫折
都能用心中博大的爱
逢凶化吉
无论是白色恐怖的年代
无论是极左路线时期
无论是受人陷害,身处逆境
心中的信仰
始终像一棵永不低头的向日葵
追随着党的光辉
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二)

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
都不会忘记大跃进大炼钢铁
以及人民公社运动中
自上而下的狂热
和自下而上的盲热
一篇《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社论
像一把火炬
点燃了所有人的激情
赶英超美放卫星
三面红旗,推波助澜
高标准、瞎指挥、浮夸风
一时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人民生活再度返贫
对此,农民出身的习仲勋
忧心忡忡
冒天下之大不韪
直谏冒进蛮干,有违常理
然而,面对全国范围的狂热
他的声音
显得是那么的微弱
和不合时宜……

  

曾经深受极迫害的习仲勋
的错误,深恶痛绝
作为共和国的副总理
他无力回天
但他还是执意带队
来到河南长葛县樊楼村
蹲点调研公共食堂
他一家一户走访,与老百姓称兄道弟
促膝交谈
没有一点官架子。社员们
都愿意给他掏心窝子,讲真话
结果发现,这个村
除了五保户,剩余的社员
都不赞成公共食堂
为此,他给中央写了报告
引起了这样的重视
也给个人命运
埋下了灾难的种子

  

一九七八年七月的中国
还没有完全走出文革阴霾
一场波及广泛的大讨论
再次把复出不久的习仲勋
推到了风头浪尖
作为主政广东的习仲勋
几乎没有犹豫
就在珠江岸边,最早发声
公开支持和赞成实践标准观点
反对两个凡是
多次强调,离开实践,理论
一文不值。马列读的多
但不同实践结合,那有什么用呢?
放在今天,也许
无足轻重
但在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里
习仲勋胸怀全局,以人民利益为重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不唯上,不唯书
不怕再次被打倒
率先表明态度
以一个战士的勇气和胸怀
突破了两个凡是的禁区
赢得了发展的先机
难怪二十七年前,毛泽东对胡乔木说:
习仲勋是一个政治家,这个人
能实事求是
是一个活的马克思主义者

  

(三)

淡泊,是一种操守
更是一种自我修养的境界
从古到今
多少人贪图一己私利
赔了夫人又折兵,走上了
一条不归路
多少人居功自傲
自我膨胀,蜕变成了
人民的阶下囚
多少人腐化享乐
祸国殃民,被历史钉在了
耻辱柱上
遗臭万年

  

也许,习仲勋是一个例外
他视自己的革命业绩
如过眼云烟,从不张扬
中央提名他出任国务院副总理
他写信再三推辞
出国访问,或下基层调研
不带警卫员
不带医生护士
不搞前呼后拥
轻车简行,唯恐躁扰了群众
影响了政府形象

  

有一次,他到粤东调研
每到一县,都有县上领导
远远地在边境迎接
离开时,一班人又远送出境
对此,大家乐此不疲
但习仲勋看不惯,非常反感
坚决制止了这种做法
五八年秋天
他到陕西蒲城探望
国务院下放劳动锻炼干部
县上组织群众、小学生
打着小旗,敲锣打鼓夹道欢迎
习仲勋看到后
严厉批评,说:我的
做大了,也只是
一个人民公仆
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如清风吹过
不带走一枝一叶
像一只饮露高歌的秋蝉
豁达,且执着

  

(四)

一条蜿蜒的深圳河
把广东与香港连在了一起
文化大革命后
逃港风,一浪高过一浪
大片耕地撂荒
村庄荒芜
地处深圳河畔的保安
像一叶浮萍
漂移中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徜徉在深圳河岸
走过一个又一个贫穷的村庄
望着一街之隔的繁荣
习仲勋感慨万千,像被人打翻了
五味瓶,别有一番滋味
涌上心头……
看着那些被关押的私渡农民
望着那一双双
充满期待的眼睛
这位年逾花甲的老革命
在死亡面前
在牢狱劫难之际
都没有哭过
当他看到群众被关押
看到群众受苦难时
他却哭了
流下了不仅仅是同情的眼泪
——“
我们的生活条件差
问题解决不了,怎么能把他们
叫偷渡犯呢?
这些人是外流,不是外逃
是人民内部矛盾,不能把他们
当作敌人。不能只是抓人
要把我们内地建设好,让他们
跑来我们这边才好

  

习仲勋到广东后
曾接到许多要求平反的
信件和电话
他不满足信访办筛选后
送来的少数信件
指派秘书到信访办直接
倾听来访者呼声
到大街上去看,或者抄写
平反冤假错案大字报
一天,  秘书贾延岩被一群
披麻戴孝,悲愤不已的老少群众
贴出的大字报吸引
是一桩事关数百条人命的血案
出于同情和义愤
忍不住指点群众到省委信访室
去直接申诉
——
不曾想
招来了同事批评
说他感情用事。一个领导的秘书
不该叫群众到省委闹事
习仲勋听了秘书的汇报后
严肃地说:你没有错,共产党的机关
共产党的干部,怎么能怕老百姓
对老百姓没有感情,那还是
党的干部吗?这样的干部,就是在
封建社会,都算不上号官!

  

一哭一护,彰显了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人民的
无比同情,无限深情
这不是廉价的作秀,也不是
无原则的袒护
一哭一护,像一面
铜镜,不知要让多少
所谓的官员脸红,或者汗颜!

  

(五)

知父莫如女
——“
十六年,没法正常工作
突然工作了,父亲的工作激情一下子
爆发出来了
习仲勋的女儿桥桥说:在广东
父亲每天都很有精神,经常调研
与人谈心。到凌晨四五点睡觉
十分平常
刚到广东时,习仲勋
在党代会上说:北方的水土
养育了我大半辈子,现在
到了广东,要靠南方的水土
养育下半辈子
这几句话,一下子拉近了
与广东干部的距离
同时,他还被一个问题
困扰:香港人有百分之八十以上
是广东人,为什么香港
能把经济搞好,而广东不行?
也许,正是这困惑
让习仲勋下定了为民请命
向中央要的决心

  

有一年春节前
家乡的父母官,到深圳
看望习仲勋
一见面,来人刚要张口汇报
习仲勋说:不用汇报工作,只要
把群众吃的问题,住的问题
解决好,想办法叫群众富起来就行了
——
家乡群众的衣食住行
基本解决了。现在就是手头活钱少
习仲勋关切的问:你们怎么解决呀?
——
围绕市场,发展大棚蔬菜、瓜果
扩大柿子种植面积,鼓励农民
种烤烟
习仲勋追问:每年能让农民增收多少?
——
估计二百元左右
习仲勋说:不错么
瞅准的事就要抓下去,慢慢的
农民就会富裕起来。
稍顿,习仲勋又问道,富平的苹果
现在怎么样?
——
在全国小有名气。挂果面积
有十万亩。规模不小,但是
商品率不高
习仲勋问:都采取了
哪些措施?
——
请专家承包果园,培训果农
全县有两个省级示范园,十个市级
示范园。有四种苹果,被省上
评为优质果品。梅家坪的皇家嘎拉
在北京国际农博会上,被评为
名牌产品……
习仲勋高兴地说:很好么!
经济作物发展起来,群众的利益
才能实现
接着,习仲勋语重心长的说:我们
共产党闹革命,打江山
就是为了群众能过上好日子。回去
告诉县上的干部,凡事
要多想想群众,始终把群众利益
放在首位,这样群众才能
真心拥护我们

  

(六)

习仲勋自小离家
那条布满鹅卵石的石川河
那座横亘在村南的荆山
那个孤单,但却不乏温馨的村庄
半个多世纪以来
像一个既熟悉,又陌生
既遥远,又近在咫尺的伙伴
一刻也没有离开过
不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
还是在建设时期
在习仲勋的心目中
家乡的山水,家乡的人事
始终都是一池盈而不溢的塘水
轻盈里荡漾着一种乡愁
或淡或浓,或清或浊
都寄托着他的一腔深情

  

也许,是家乡多情的山水
孕育了他重情的襟怀
也许,是那片雄浑的黄土地
塑造了他不阿的秉性
投身革命几十年
习仲勋就像一棵茂盛的玉米
在党的哺育下
经风历雨,历久弥坚
用自己不屈的性格和人格魅力
赢得了人民的敬重
和历史的尊重

  

——刚到广东
习仲勋很不适应那里的气候
一把风扇
根本消除不了夏天的酷热
澳门爱国人士马万祺
见此情景,主动送了三台
空调器,给广东省委
指明要给习仲勋书记一台
习仲勋坚决不同意
最后,装到会议室大家享受
——
习仲勋率团出访
返回时途经香港
按规定,每人可免税
带一大件家用电器。但习仲勋
在香港定了一条纪律
明确要求大家带头不买不带
一件家用电器
那次,出访的十三个人
没有一个人带一件大件家电
习仲勋坚决反对崇洋媚外
说国人一定要自尊自爱
要长志气。自强不息
奋斗十年,或者二十年
我们就赶上去了
——
习仲勋生活简朴,穿衣吃饭
概不讲究。几套毛料中山装
只在会见外宾
和参加重大政治活动时穿
平日里,就是布衣布鞋
饭菜只求可口,不讲营养搭配
住宅家具,陈旧不堪
也不让更新……广东三年,他一直坐的
是一辆面包车。机关给他配备了
豪华进口小轿车,他坚决不要
——
习仲勋善于与群众
打成一片,群众有话都愿意
说给他。老战友、同事
基层的干部群众,凡是到了
北京,或者广东
他都要挤时间接见他们
有困难的
来自革命老区的
对革命有过贡献的群众
还帮他们买票送上车
——
习仲勋对夫人齐心
一贯要求很严
齐心从不以首长夫人自居
从不参与丈夫的政务
但却很支持习仲勋的工作
生活上,从不表现特殊
工作上,也不甘落后
在这样党校工作时,齐心一周
回家一次,来去都乘
公共汽车。下班回到家时
已经是晚上八九点钟了
——
二女儿毕业于外交学院
熟悉法文。一九八三年王光英
筹建光大公司,有意接收
习仲勋知道后,婉拒了王光英先生
说:还是不要掉她去好
你这个公司,众目睽睽,别人的孩子
能去,我的孩子不能去
女儿委屈地说:我是外交干部
到光大可以发挥自己特长
为改革开放做点事情,有什么不好?
习仲勋严肃地说:只要有才能
到哪里都可以发挥。但你是习仲勋的
女儿,就要夹着尾巴做人’”
后来,女儿到国际商报社工作
报社几次安排她出国采访,习仲勋
都要她说明白
一天吃饭,父女俩又因此
燃起了战火
女儿说:我是记者
又会外文,出国访问
是工作需要。我并不是凭借关系
出去游山玩水
习仲勋忽地站了起来,把筷子
在桌子上一拍,高声喝道:
哪有这么多的工作需要?不要
什么行为都加上工作的名义!
……
齐心在一篇回忆文章中
这样写道:我感激你始终如一
严格要求我们的孩子。他们能够成为
今天这个样子,你这位严父
功不可没

  

道是无晴却有晴
在无私与律己
严厉与无情的较量中
氤氲着一股罡气
一缕柔情
一种博爱
那是对父亲遗训的践行
是一部大书
写满了对天地生灵的敬畏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4  中网 (zw78.com)  ICP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