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红色纪实 > 我是农民的儿子 > 详细内容
第九章:在绥德分区的日子里
发布时间:2024/9/7  阅读次数:6  字体大小: 【】 【】【

(一)

绥德,自古享有“旱码头”
美誉,是革命圣地
通往华北、华中解放区要道
商贾云集,政治复杂
与关中分区,一南一北
遥相呼应,都是陕甘宁边区
反磨擦斗争的前哨阵地

一九四三年春天
毛泽东说:“一个人在一个地方
呆久了,就没有那么
敏感了,到新的地方去
也是锻炼嘛”,习仲勋就这样
从西边局高干会场,带着
毛泽东给他的“党的利益在第一位”
奖状,信心满满的履职绥德
在未来的九百个日日夜夜里
习仲勋须臾不敢懈怠
深入社会各界,走访调查
听取意见,了解历史,把握
现实,协调关系,实事求是的
把党的声音和政策之苗
深深地种植在脚下
那块淳朴而又粗犷的土地上
让那里的五十二万群众
在民主精神的雨露下,尽享
当家作主的荣光

(二)

这里,复杂的政治状况
斗争形势,让习仲勋平添了几分
政治警觉。由于之前反动当局
蓄意破坏,以及党内右倾错误影响
分区干部思想认识模糊,群众
对共产党缺乏认识,整个绥德社会
像一个混沌的鸡蛋一样
清黄不分,模棱两可
为此,习仲勋审时度势,高屋建瓴
倡导大家,大兴调研之风
凭借党的政策之雨,润泽干部群众
激发军民抗日热情,调动各方力量
做到整风、生产两不误
处理好地方干部和军队干部
当地干部和外来干部
工农干部和知识分子干部的关系
彼此学习,相互帮助
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面对国民党严酷的军事
经济封锁,步入而立之年的习仲勋
提出机关干部要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更要深入农村,推动
大生产运动。为此他亲自带队
到一个叫郝家桥的山村,蹲点调研
发现典型,采撷新鲜经验
一个多月里,习仲勋冒着陕北高原
凛冽的寒风,访贫问苦
与这里的老百姓打成一片
很快,他就发现了村里的支部书记
刘玉厚是一位带领村民
在有限的土地上,精耕细作
变工互助,把一个昔日的佃户村
变成了一个减租保佃
缴纳救国公粮的模范村
他克己奉公,凡事“和人家
商量行事”的民主作风,赢得了
村民最大的信赖
那天,习仲勋握着刘玉厚粗大的双手
对这位年长自己十多岁的
农民兄弟,不由得心生敬意
那一刻,他曾经一时迷茫的心境
渐渐开朗,这不单是一个地委书记
对一个山村支部书记的敬仰
而是一个胸腔里,时刻沸腾着
农民血液的农家子弟,对另一个农民的
仰慕之情。他在心里暗暗自喜
庆幸自己找到了一个打开
百姓幸福之门的钥匙
很快,一个“村村学郝家桥,人人
学刘玉厚”的活动,在绥德
如浪潮一般,伴随着毛泽东“发展生产
自力更生”的号召,席卷
陕北高原。同时,郝家桥的移民经验
也点燃了绥德分区,一批批农民
响应陕甘宁边区号召,南下
开垦那里肥沃的土地,开创幸福新生活

(三)

春天,永远是一个
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
早在一年前的春天,延安整风运动
就恰似一场及时雨,催生了
陕甘宁边区马克思主义运动
为抗战胜利
为人民民主革命胜利
奠定了思想基础
时隔七十年,这场运动的光芒
依然熠熠生辉,照耀着我们
前行的夜路,激励着我们
风雨兼程,从一个胜利,走向
另一个胜利。然而
在七十年前的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
这场著名的整风运动
却在不经意间,滑入了一场
恐怖的“坦白”游戏

“高干会议”之后
中央决定继续开展整风运动
在一年里,完成党的整风
纠正干部非无产阶级思想,审查
干部,清查内奸
不觉间,一种恐怖的阴霾
弥漫在延安的天空
这种恐怖的阴霾,因为战争
而显得轻幔,甚至正义
一夜之间,有二百六十多名干部
被拘捕,一时间,“特务”
“叛徒”“反革命”的帽子,在延安
曾经晴朗的天空飞舞,所谓
“红旗党”、“水萝卜党”,搅得人心
惶恐,不可终日。尤其是康生的
一场《抢救失足者》报告,把已经
偏离轨道的审干工作,继续推向
恐怖的歧途,在报告中
康生宣布,经过三个月的“抢救”
已经有四百五十人,向党坦白
号召“未坦白的人,赶快坦白,不要
放松一秒钟时间,警告那些
不愿意坦白的人,宽大是有限度的”
几天里,整个边区的机关、单位、工厂
学校,都无一例外的卷入了运动中

面对如此狂热的运动浪潮
习仲勋,同样回天无力
因为有过陕甘边错误“肃反”之痛
习仲勋在干部问题上,历来抱持审慎态度
又因对绥德复杂的政治环境,有比较
深刻的认识,因而习仲勋始终头脑
清醒,强调审干工作
务必实事求是,同时,根据中央精神
普遍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
“和风细雨”的教育干部,对有错误的
同志,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
启发他们讲清问题,对党不隐瞒
错误和历史问题,同样达到了弄清问题
纠正错误,思想清醒的目的

鉴于绥德分区,高层干部多
外来干部多,民主人士多
抗日政权中,旧人员较多等情况
习仲勋从大局出发,考虑到绥德是个新区
派专人到延安,向西北局请示、回报
不料,康生却无端指责绥德地委
对敌情重视不够,催促绥德
要像延安一样,开展“抢救运动”
这样,“抢救”的浪潮
像瘟疫一样,蔓延到绥德
这时,绥德师范“发生了两起案子”
很快,“逼供信,假坦白的气氛
也笼罩在绥师的上空”,有的被确定为
“公开破坏案件,有的被作为
重点审查对象”,一时间,学校
人人自危,社会民心不安
学生家长意见很大,甚至对党不满
眼前的这场“抢救”乱象,让习仲勋
产生了极度的震颤,焦虑不安中
想起了一九三五年错误“肃反”时
手足相残的悲剧
——不!
一声喝斥,从习仲勋的心底
升腾成一股豪气
这陡然间的豪气,又幻变为一种
无言的智慧。从此
每逢大会报告,或者个别谈话
习仲勋都要反复提醒大家,一定要
实事求是,对党要忠诚,要坦白
要说真话,不要说假话
谁要乱说,比特务还重
同时,致电党中央建议制止“逼供信”
纠正“左”的偏向
很快,党中央叫停运动
展开进行甄别
对此,习仲勋严格掌握政策
坚持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原则
不采取任何逼平性方式,不开任何
斗争性会议,搞错的就大胆纠正
赤诚对待每个同志,坚持
一个人只作一个结论,与本人
见面,不留“尾巴”
为了挽回“抢救运动”在学生家中
和社会上造成的不良影响
习仲勋把学生家长邀请到学校
一面安抚,一面召开家长,以及
干部群众参加的千人大会,宣布了
甄别结果,对蒙冤的师生进行了平反
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警醒过来的习仲勋
像一只雄狮,在群魔乱舞之夜
用洞穿黑暗之光,保护了
大批外来知识分子干部,在整风
学习班上,这位年轻而又资深的
革命者,冒天下之大不韪
反复强调,“我们常讲党性,我看
实事求是就是最大的党性!”
生命之秋,检讨自己漫长的革命生涯
习仲勋说:“我从来没有整过人”
——掷地有声,耐人寻味

(四)

“为五十二万群众服务”
是习仲勋在绥德期间的“座右铭”
抗战胜利在即,统一战线
依然是凝聚各方力量,巩固民主政权
支援抗日前线的头等大事
他提醒大家主动与党外人士交朋友
每逢召开参议会,习仲勋
与参议员一起讨论,广泛听取意见
鼓励他们为分区建言献策
一天晚饭后,习仲勋与地委几位领导
聊天散步,他问大家:“诸葛亮明知关羽
重义气,会放走曹操,为什么还要
派他去守华容道?”大家无语,习仲勋
自揭谜底,“这就有一个统战问题
当时如果杀了曹操,东吴就会吃掉
刘备,因为刘备刚取荆州
兵少将寡”,习仲勋接着说:“为什么刘备
最后会失败?因为他稿宗派主义
只相信结拜兄弟,五虎将除了马超
黄忠,都是他的结拜兄弟,后来
也只培养力量一个姜维,后继无人
最后,落了个‘蜀中无大将
廖化做先锋’的话柄”
一个平常的历史故事,让习仲勋
道出了新的意味,博得了大家的称赞

一九四四年秋,习仲勋
在绥德的一次司法会议上
提出了四条至今,仍然具有
现实意味大的要求:一曰把屁股
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二曰不当
“官”和“老爷”。三曰走出
“衙门”,深入乡村。四曰有出息
和没出息的辩证关系
在文化教育事业方面,习仲勋
更是着眼当前,胸怀未来
不拘一格,学以致用
尤其重视文艺和群众的文化需求
成立文工团,培养文艺骨干
用积极上进的新文艺,占领和改造
大众文化阵地,团结和鼓舞了
人民群众高涨的革命干劲,成为抗战
胜利前夕,黄土高原上
一道绚丽的风景

(五)

人间四月天
一九四四年的一个周末
高原的阳光,给古老的九贞观
披上了一层欢乐的外衣
这一天,阳光格外的明媚
这一天,春风格外的和煦
这一天,树上的喜鹊格外亢奋
这一天,院落里流淌着喜庆的笑语
这里是习仲勋与齐心的婚礼现场
没有喧天锣鼓
没有鲜花礼服
只有满园的春风
捎来各界人士的祝福

抗大的何长工、李井泉来了
独一旅的王尚荣来了
绥德专署的袁任远来了
素有“中国福尔摩斯”美誉的布鲁
用相机,记录下了这美好的瞬间
一桌简单的菜肴
一圈革命的战友
让女主人,感到了人生
莫大的幸福
习仲勋一句“从此以后,我们就
休戚与共了。但是,我不愿意
陷在小圈子里”
对自己的人生
充满憧憬的齐心,一下子
就读懂了丈夫。她知道,家
是一个歇息的地方
一只鹰,只有翱翔在天空
才是最快乐的时刻
理解容易,而要在漫长的岁月里
用瘦弱的双肩
支撑起一个家庭,谈何容易啊
可齐心,不是一个甘于服输的女人
在她柔软的躯体内
积聚了超出常人的坚强
那是一名战士
才有的意志,是经历过战争
洗礼的人,才会迸发出的革命情怀
从那天起,习仲勋与齐心
手拉手,走过了五十八个春秋

比习仲勋小十岁的齐心
出生在河北高阳,一个爱国
高级知识分子家庭,自小受父母亲
爱国思想的熏陶
对革命,充满了向往
七七事变前
齐心考上了北平第一女子中学
这时,刚刚走进校园的齐心
却听到了卢沟桥的炮声
——北平沦陷
日寇的铁蹄,踏进了北平城
隆隆的坦克
骄狂的日本兵一脸的狰狞
骑马招摇而过
齐心不由得握紧了双拳
仇恨的怒火涌上心头
——坚决不当亡国奴!

就这样,十六岁的齐心
跟随姐姐,来到晋东南抗日根据地
成为一名八路军战士
同年夏天,在反“扫荡”中
被批准为候补党员
冬季,从抗大毕业后
在抗日一线,经历了战争的洗礼
翌年秋天,提前转为正式党员
一九四0年冬季
赴延安学习,随后又从党校
被派往陇东征粮
一九四三年四月,受中央委派
到绥德师范和米脂中学,以学生身份
做学生工作……
像一只雨燕,齐心在战火纷飞中
茁壮成长,抗击风暴
翱翔天空,把自己保家卫国的志向
紧紧地与革命工作连在一起
历练自己的革命情操
多年后,回想起自己的革命历程
有两段人生经历
让齐心记忆犹新,受益匪浅
一是刚刚走出家门,在根据地
抗大熔炉里,艰苦充实的战斗生活
另一段,是八年边区的农村实践
尤其是在习仲勋领导下,抵制
“左”的倾向,贯彻毛主席
土改政策的两年间,让齐心在火热的
斗争中,真切体会到了
革命生活的无限乐趣

齐心与习仲勋第一次相遇
是习仲勋在“抢救运动”期间
在绥德师范与齐心的邂逅
一个拘谨的军礼
一个微笑和不经意的点头
在那一瞬间,给齐心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随后的日子里
齐心在工作上,与习仲勋
有了更多的接触
渐渐地,习仲勋这个“年轻的老革命”
在齐心这个看似柔弱的少女的心里
慢慢地,生根发芽
成长为一棵茂盛的大树
而当美好的爱情
在那一年的冬天,敲响她的心扉
翩然而至的那一刻
习仲勋笑着说:“我年轻的时候
也和你一样”,被父亲
拽会过家,不让出门弄革命
那一刻两颗年轻的心
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那一年,习仲勋带着甜美的爱情
到延安,出席了党的七大
被选举为中央候补委员,继而
从中组部,到西北中央局

眨眼间,半个世纪过去了
习仲勋和齐心,都步入了人生的秋天
他们的爱情
也像田野里成熟了庄稼
散发着浓郁的馨香
世纪末的一天,习仲勋从南方
把电话打到了北京
庆贺他和齐心的结婚纪念日
习仲勋问:“我们结婚多少年啦?”
齐心答道,“五十五年啦!”
习仲勋说:“我祝你健康长寿,福如
东海,寿比南山。”
齐心激动地说:“我对你照顾得很不够啊!”
习仲勋一听急了,说:“怎么这么说呢?
你对党对人民忠诚,一生为革命
做了很多工作,也为我做了大量的工作
有些是很重要的……我们的
这次通话,你要记录下来,告诉孩子们
让他们明白事理。”
放下电话,习仲勋
对陪伴在身边的女儿说:“你妈妈
是个优秀的共产党员!”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4  中网 (zw78.com)  ICP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