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红色纪实 > 我是农民的儿子 > 详细内容
第十四章:一辈子没有整过人
发布时间:2024/9/7  阅读次数:6  字体大小: 【】 【】【

(一)

历史犹如六月的天空
充满了变数
激流、险滩、暗礁
风暴、阴霾、海啸
是冒险家的乐园
是革命者的舞台
是人民创造神话的田野
是诗人歌唱祖国的草原

历史不是万花筒
也不是一个多棱镜
他是一个睿智的革命者
洞察秋毫
却不知保护自己
他像一面铜镜
铁面无私
让许多人无地自容

因为正直,所以一生坎坷
为党隐忍,所以大义凛然
光明磊落,所以不乏自知之明
实事求是,所以没有奴颜媚骨
他自诩是一只笨鸟
凡事都亲力亲为,一抓到底
他曾三次电谏毛泽东
反映土地改革中
泛滥成灾的“左”倾错误
毛泽东也曾五次盛赞习仲勋
但真实、诚挚的习仲勋
始终不忘农民本色
凡事依靠离群众,把屁股始终坐在
老百姓这一面
那一年,有一个城市的领导
见面就说:“习老,您是在西北地区
享有崇高威望的人”
此刻,已步入人生深秋的习仲勋
反问道,“有多高
有麻雀飞得高没有?”

(二)

解放战争初期
蒋介石调集精兵强将
围剿陕甘宁解放区
敌众我寡
兵临城下
党中央决定放弃延安
转战陕北
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
一场人民战争
悄然打响
坚壁清野,消耗敌军
不给敌人一粒粮食
不给敌人一口水喝
为此,有的部队撤离时
填埋了老百姓的水井
影响了战区人民的生活
习仲勋对彭总说:“陕北缺水
老百姓挖个井,不容易
有的地方,井挖好了
水还不能喝。不能填井”
彭总说:“敌强我弱,敌众我寡
我也不想这样,没有办法啊
一切服从战争!”
——仲勋可有万全之策?
情急之下,习仲勋想起一件事
一年秋天,妈妈让
习仲勋采收院里的葫芦
顽皮的习仲勋,带着小伙伴
爬上树,把摘下的葫芦
扔进了树旁的井里——母亲
打水时,汲不上水
后来,父亲捞出葫芦
井才能打水……
——好办法。彭总说眼下陕北
没有那么多后来呀?
习仲勋就让战士和群众
捆芦苇,扎谷草
投入井中,待敌人走后
捞出芦苇和谷草,井照样能用
作为一种战术
让敌人,一时陷入了困境

尊重群众,讲究工作方法
是克敌制胜的法宝
户县农民齐凯回忆说:抗战胜利后
渭河沿岸
依然是乌云密布,腥风血雨
四七年冬天
村里的一名秘密党员
带来一名解放军的采购员
见面就随村民客气的喊他七叔
齐凯一看,来人年龄
比自己还要大些
这么客气,让受尽了国民党兵
欺侮的齐凯
一脸迷茫,但他还是低价
把家里的四匹骡马
卖给了解放军的采购员
冒着被当局“清剿”的危险
把骡马为解放军送到了
渭河以北
临别,解放军的采购员嘴里
喊着“七叔”表示谢意
齐凯不理解
采购员却笑着说:“习仲勋将军
有要求,不得骄傲
三句好话当钱使”

习仲勋与人为善,不整人
宽大为怀,不害人
西安的一位职工雷天祥,解放前
为躲避壮丁,进了
省立西安中学读书,成了国民党
政府一名预备文员
西安解放后,他曾给习仲勋
当勤务员。后来的“审干”中
雷天祥承认参加过反共游行
但自己不是三青团员
并把这一情况,如实写入
登记表。习仲勋看过后说:“不要
进档,这种情况可以理解
小雷表现不错,热爱共产党
热爱新中国。一次交代清楚就行了
以后不要再提”
从此,在历次政治运动中
雷天祥都没有被追究
看到其他同学屡屡挨斗,甚至
被折磨致死
每忆至此,雷天祥
感激涕零,感慨万千

无独有偶,七十年前
在那场残酷的“抢救失足者”运动中
一个叫殷参的年轻人
不幸被成为一名“失足者”
学习,交代
交代,反省
材料没通过,然后
还是反省,交代
一遍又一遍的学习文件
一次又一次的交代历史
几近绝望的殷参
托人找到了习仲勋
习仲勋语重心长的说:“一个人
过去的历史事实,总是
可以搞清楚的,你有政治问题
一定要老实交代。没有政治问题
切不可乱说”
很快,运动进入高潮
连续十天的“坦白”大会
让绥德的天空
布满了变异的味道
“左”的阴霾
压得每一个人,尤其是
外来知识分子干部
喘不过气来
殷参在一个夜晚
终于被迫说了假话,做了假坦白
第二天,他就走出了隔离室
恢复了行动自由
习仲勋知情后,严肃地说:“假坦白
不好,你不该假坦白”
组织上,虽然很快给殷参
公开平了反
但至今想起习仲勋的话
殷参还是追悔莫及

(三)

A
建国初期
甘肃群众来信反映
严重缺粮
习仲勋心急如焚
当即指派国务院信访室主任
马永顺带人去甘肃
会同当地政府
解决老区群众吃饭难
一个月后,马永顺一行
返回北京之际
适逢庐山会议结束
一夜间,中国的政治风向陡变
反“右倾”的旋风
席卷神州大地
拨动了每一个机关每一个人的神经
新中国晴朗的天空
一时间,漂浮着几朵
不协调的政治阴霾
这时,甘肃有人向习仲勋告状
马永顺去甘肃调查群众缺粮问题
搜集社会主义“阴暗面”
是严重的“右倾”思想
指名道姓,要求马永顺回甘肃
接受批判。对此
习仲勋按下此事,未予理睬
甚至,连本人
也未告知……风
越刮越大,受冲击的人
也越来越多
有人说:信访室反映阴暗面多
说明自身思想
严重右倾。幸亏习仲勋坚持
信访性质,就是反映工作中的“一个指头”
国务院信访室,才得以安然过关

大约在胡耀邦去职后的一个傍晚
夕阳给宁静的中南海注入了一缕绯红
习仲勋突然对身边的秦川说:“我这个人啊
一辈子没有整过人,一辈子
没有犯‘左’的错误!”
一番突兀的话语,让这位人民日报的老总
摸不着头脑。事后多日
秦川才从习仲勋的话语中
悟出了一些道理
是啊,一辈子经历了那么多的事情
面对党内不正常的组织生活
谁又知道,他内心埋藏了多少
郁结和感慨啊

B
按客观规律办事
乐于听取下属正确意见
办事效率高
这是习仲勋在国务院工作时
给各界留下的印象

为精简机构和节约开支
提高办事效率,习仲勋提议
秘书处兼管会议
同时,强调先实践看看
有问题,再总结
一段时间后,有人建议
还是应该成了一个会议科
有利于专业分工,专人负责
报告,习仲勋很快就批准了

面对信访量的增加
习仲勋一方面要求“多办少转”
一方面要求国务院秘书厅的每个人
每人处理一百封来信
编制不减,也不增
后来,他还提出“发现苗头”
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凡事举一反三,一次解决
一批问题
运用“搞综合报告”
既给国务院及时提供了决策信息
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火如荼的扫盲工作
本是一件长期的社会工程
却被当作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民运动
像季风一样
横扫大地上的一草一木
一山一水
完全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
习仲勋在调研中发现
全国普遍存在形式主义,像打仗
攻山头一样,不从实际出发
定时间、搞突击
貌似认真,实则官僚
对此,习仲勋给中央和毛泽东
写了一份详实的报告
提出了几条改进的办法
——反官僚要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不要“暴风骤雨”,要“和风细雨”
正确认识官僚中央的实质
实事求是,抓关键
避免轰轰烈烈而又空空洞洞
乱扣帽子,乱找茬子
重点放在党内,依靠群众
一手反官僚
一手倡调研
很快,中央就批转了
习仲勋的报告

C
生活中的习仲勋
是一个性格开朗,兴趣广泛的人
他喜欢跳交谊舞
每周六晚一次,四季不断
舞场既可健身,又是与其他领导
聚会的场所
他喜欢文艺,他对戏剧感兴趣
也喜欢京剧、豫剧和粤剧
对家乡的秦腔,尤其情有独钟
作为主管领导
习仲勋却和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
常香玉,以及曹禺等艺术家
都成为了好朋友

一九五七年,习仲勋应邀
和陕西省的领导
在易俗社看秦腔戏
演出结束,领导上台接见演员
易俗社的一位老艺人
在台前高喊:“毛主席、共产党
解放了我,现在有人压制我!”
顿时,剧场一片死寂
随之又是一片哗然
习仲勋愣了一下,没说什么
第二天晚上,习仲勋
给易俗社的领导打电话
——昨晚的事是怎么处理的?
社领导说:“我们正在研究,还没有
形成一个处理意见”
习仲勋松了一口气,说:“那就好
我还为老艺人担心哩!
解放前,他受过压迫,吃了不少苦
现在可能有委屈,要妥善处理
千万不要借此再去整他!”

平时,习仲勋偶尔
还会与几位高龄民主人士
老战友,打打麻将
娱乐一番
面对这样的场景
我们谁又能说得清楚
他的良苦用心?
毛泽东在延安时,盛赞周恩来
说:同样的一件事
不同的人啊,就给你办出
完全不同的结果来
唯此,方可释然习仲勋
当年为何冒天下之大不韪
申诉中央对地方
管得太多、太具体,要求中央
给广东放权,给特殊政策
以至于,让中央工作会议一片哗然
有人惊呼:“习勋啊,你向中央
要什么权啊?”
可是,谁又能想到
广东却因此开风气之先
给中国的市场经济注入了活力
让天翻地覆的一幕话剧
在一个又一个黎明
给多难的新中国赢得了
一次又一次掌声

(四)

在习仲勋的心目中
中国老百姓
是最懂得忍让的
再小的事,只要来信来访
那是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习仲勋反复强调:“不能躺老百姓
失望,必须给他们一个
满意答复”

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
从地方到中央
不论走到哪里,习仲勋
都把人民装在心里
坚信善待群众,群众
才会善待你,群众永远
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这是一条千古不变的铁律

在国务院工作的十年里
习仲勋兢兢业业,恪尽职守
厉行节约,勤俭办事
树立了一代为民
当家理财的优良作风
周总理尤其赞许他严谨认真
一丝不苟,敢于创新的工作作风
作为“进京五马”最年轻的习仲勋
主持制定的 “十六字”方针
为发展新中国的文教工作
指明了方向
夯实了基础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4  中网 (zw78.com)  ICP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