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红色纪实 > 我是农民的儿子 > 详细内容
第十二章:总把人民挂心间
发布时间:2024/9/7  阅读次数:7  字体大小: 【】 【】【

(一)

六十八年前
中央在选择西北局书记时
毛泽东语出惊人,慧眼识玉
把年仅三十二岁的习仲勋
推动了革命的“风头浪尖”
——“要选择一位年轻的同志
来担任西北局书记,就是习仲勋
他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
群众领袖,完全可以承担起这个重任”

是啊,从照金到南梁
从边区“南大门”到“北大门”
从苏维埃政府主席到中共特委书记
从地方到中央
无论走到哪里
职务高低
习仲勋都把深入调研
联系群众
作为头等大事
他都会告诫同志们:“永远
不要脱离群众”

七十四年前
习仲勋任关中分区书记
一次到农村去调研
发现一个叫李青林的农民
身患重病,老伴急的不知所措
儿子被国民党抓了“壮丁”
习仲勋见状,二话不说
把老人背到边区医院
检查后,医生说:“要输血
不然有生命危险”
习仲勋马上组织人员到医院
体检化验。一个赤卫队员说:“习书记
您了解那个人吗?他可是
反革命家属啊!”
习仲勋严肃地说:“不能这么看问题
难得国民党兵,都是蒋介石
胡宗南吗?他儿子是被迫当兵的
我们都是阶级兄弟。我们
把家属的工作做好了,他儿子
也会转变的”
习仲勋这么一说,那个在队员第一个
表态,说:“习书记,我听您的”
那一天,有五个人
给李青林输了血……

康复出院后,李青林
去了县自卫队,他把一切
都告诉了儿子
一个月后,他的儿子带了三个
国民党兵,投奔了八路军
李青林带着儿子
几次到边区政府感谢大恩人
习仲勋笑着说:“我是人民的公仆
就是为大伙服务的”

(二)

一九五0年春
时任西北局书记的习仲勋
散步时看到——
一群陕北人提着干粮,带着行李
坐在西北局门口
一脸焦虑、茫然的神态
习仲勋一打听
原来这些人的儿子与家人
失去了联系,都是在解放陕北时
当兵离开家乡的……
习仲勋当即通知传达室
——对待乡里人
要客气。他们老远跑到西安
寻找亲人,我们要
热情接待,让乡里人进来坐下
给他们一个一个的查询
一个一个的认真答复
从此,西北局大门口正式设立了
一个专门的接待室

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
像一把考古工作者的“五花铲”
习仲勋特别重视
他说没有了群众的来信来访
我们的党和政府
就会成了“瞎子摸象”
为此,他在担任国务院秘书长时
专门指定一名秘书
定期到信访接待室,协助处理
人民来信来访
及时了解社情民意
同时选编重要社情民意
直接报告毛泽东和周恩来
在习仲勋的心目中
中国的老百姓是最懂得忍让的
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
“家丑”是不会讲给外人的
“我们不能让老百姓
失望,必须给他们
一个满意的答复”
——五四年底,西北地区
群众反映:棉花、棉布购销不合理
一些地方强迫命令,干群关系紧张等问题
习仲勋如实向毛泽东反映
促使问题及时解决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
陕西闹年馑。关中发生了罕见的饥荒
大年初一,习仲勋副总理
收到一封家乡的来信,说:“富平灾情
很重,群众缺少吃穿,难度年关
有出外逃荒的,有卖儿卖女的
一位哑巴妇女,被家人推到井里去了”
关中自古米粮仓
怎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习仲勋寝食难安
他体验过饥饿滋味
要是有办法,乡亲们是不会
给他写信求救的
当即把来信批转陕西省政府
从陕北调拨了一批粮食
救济富平灾区
——吃粮难解决了
习仲勋还是放不下心来
又给富平的领导写信
“把返销粮当大事来抓,要公平
不要再让群众饿肚子”

农民出身的习仲勋
始终都把自己
看做是一名农民的儿子
人民群众的代表
——群众的事就是大事
“我们万万不能
站在老百姓的头上
如果我们的干部叫人家一看
是个官,是个老爷
那就很糟糕”

上世纪八十年代
习仲勋到江西老区视察
看到房屋简陋,境况不佳的农户
就径直进去
问寒问暖,促膝谈心
——复员军人曾宪绂身患残疾
妻子双目失明,孩子又小
家里缺乏劳动力,日子过得
十分艰难
习仲勋一行来到他家的那一天
寒风像似一只只蝙蝠
从门窗钻进破旧的小屋
冷气逼人
家徒四壁的屋子里
昏天黑地,凌乱不堪
习仲勋一言不发
他望望已经歪斜的屋梁
残破不全的墙壁
又揭开锅盖,他想看看
这位老战士一家人
吃的是什么……习仲勋还是
一言不发。他伸手
又摸了摸床上破旧的被褥
然后,心情沉重的握住了老乡的手
说,“老乡,你们的困难
我都看到了”
老乡说:“首长,您能来看我
我已经十分感动了”
习仲勋握住老乡的手,没有松开
另一只手拍了拍老乡的肩膀
神情凝重,没有说话
老乡挺了挺身子,恳切的说:“政府
已经给了救济,现在国家困难
我要搞好生产,自食其力
让生活好起来。请首长放心”
习仲勋激动地说:“你们看看,当年
他们不怕牺牲,支援革命
现在有困难,还能这样体谅政府
我们要时刻不忘肩负的责任
尽快把老区建设好!”
习仲勋现场指示:立即帮助曾宪绂
修缮房屋,同时专门研究
特困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
——两年后,曾宪绂家焕然一新
房子翻新了,床上添了新被
孩子们也穿上了新衣服
一家人喜气洋洋,走上了脱贫之路

考察途径一处施工路段
遇到了堵塞
开道车,拉响了警笛
工作人员从车窗内
伸出两面小红旗左右挥动
指挥来往车辆避让
习仲勋见状,严肃地说:“怎么能这样?
你们拉着警笛,挥着红旗
左右开弓,这样会吓着群众
我们是来给群众办事的,不是给他们
添麻烦的”

一九九七年四月,延安市
一位领导顺道在深圳拜访习仲勋
年届耄耋之年的习仲勋
不待客人坐定,问,“延安的铁路
修通了没有?”
——修通了。每天发一对客车
货运列车也不少
习仲勋接着问:“石油和煤炭
开发的怎么样?”
——原油年产量一百万吨
煤炭产量已经突破六百万吨
习仲勋问:“延安的石油和煤炭
储量有多少?”
——探明的石油储量是四亿三
煤炭储量是七十一亿吨
习仲勋高兴地说:“很有发展潜力
要注意合理开发,科学利用
一定要搞好环境保护”
紧接着,习仲勋关切的问:“延安老乡
生活现在怎么样?”
——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户
解决了温饱问题
习仲勋说:“这很不简单
你们用了什么好办法?”
——我们选择了
走生态农业的路子。改变了
单一打坝修梯田,退耕还林还草
搞户包小流域治理
对此,习仲勋兴致很高
又问道:“剩余的百分之二十的人
打算怎么办?”
——我们搞攻坚战。各级干部
包村包户,计划三年内脱贫
习仲勋说:“这个办法好。就是要
保证干部下基层,帮助群众
解决实际困难。现在有些地方
干群关系紧张。干部成天高高在上
吃喝玩乐,怎么能不脱离群众?
和群众打成一片,群众
没有不拥护的道理!”

(三)

调研中,习仲勋发现
由于社会变迁,很多作家
不适宜,压力大
放不开手脚
很难写出优秀作品
他多次召集作家和文艺界领导
召开座谈会,与作家们交流
谈心。告诫文艺界领导
不能依靠行政命令
不能简单粗暴
不许乱打棍子,乱扣帽子
——有些作品
不是立场观点的错误
是写作技巧问题
不能全盘否定。即使立场观点
有问题,也不能
随便“枪毙”作品
要从作家具体水平出发
指明道路
引导作家前进
只要方法对头,新中国的文艺事业
一定会呈现出新的气象
——建国初,我国的文学创作
出现了井喷。小说、诗歌
还有散文等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歌颂新中国
歌颂新生活
成了当时文学创作的主旋律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
秦腔老艺人王天民到北京治病
习仲勋帮助他解决了
吃住行,还介绍老中医给他
大年除夕
习仲勋带着夫人和孩子
到宾馆看望王天民
还特意和他一起,吃了年夜饭
席间,习仲勋举起酒杯说:“过年了
你不能回家和亲人团聚
咱们今天就在一起过年了”
王天民感动的说:“旧社会
老艺人病倒了,没有人过问
只能躺在破庙里等死
今天不同了,我病倒了
有国务院副总理为我寻医问药
给我拜年,和我一起吃……”
老人哽咽着说不下去了
嘴里还不停念叨着,“我这辈子
算是……值了!”

西北野战军收复延安后
《群众日报》记者延泽民
结核病复发,高烧不退
病情十分危急
——当时,治疗结核病特效药
极其匮乏。整个边区只贮备了五十支
任何人使用
都需要习仲勋政委审批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
他向组织写了一份申请
当时,战事紧张
延泽民并没有抱多大希望
没料到,只过了几天
习仲勋同意医院给他十支链霉素
高烧下来了,但低烧
仍在持续
习仲勋闻讯后
又给他批了五支,结果
不到二十天
延泽民的体温恢复正常
从死亡的边缘
挽回了生命
重返工作岗位,走上了
为工农兵服务的舆论阵地
——延泽民见到习仲勋说:“我的命
是党给的”
习仲勋听罢,爽朗笑了起来
他的笑——坦荡而清澈
直穿云霄,久久的
在天空回荡……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4  中网 (zw78.com)  ICP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