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邱老频道 > 回 忆 录 > 详细内容
92 老来闲暇忆往事 爱把新旧作对比
发布时间:2020/9/11  阅读次数:260  字体大小: 【】 【】【

  

92   老来闲暇忆往事   爱把新旧作对比

煤油灯的回忆

凡是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以前农村的人,可能都会记得煤油灯,那是家家户户天天离不了的照明灯,灯火虽不大,但是在漫长的农耕时代,那可是起了大作用了:它既是天天夜晚人们生活上使用照明,也是学生们夜晚学习必备的工具。所以,我对煤油灯很有感情,尽管已经几十年没使用过,甚至也没见过了,而它伴随着我走过的前20年艰难岁月,至今萦怀,历历在目……

  

煤油灯有许多种,而我见到最简单易做的是:用一根像一支香烟长的薄铁皮卷成圆筒,里面用棉线合股拧成灯芯,在铁圆筒的上部外套一个铜钱厚的薄铁片,牢牢地镶嵌着灯芯。然后找个用过的玻璃瓶,里面装满煤油,灯芯放进煤油瓶里浸一会儿,用火点燃灯芯(也叫灯捻子)后,就会发光发亮照明。大的煤油灯是用500克吊针瓶做的,成煤油多,灯芯粗,火光大,一般为家庭用。最小的是用墨汁瓶做的,一般是学生自己用,火光小,携带方便,节省煤油。我在上小学三至年级时,在学校上早晚自习,就是使用这样的小煤油灯,灯火如豆,稍微见风,灯火就会摇摇曳曳,甚至熄灭,还容易倒瓶豁煤油。这种灯使用长了,擤鼻子会看到黑黑的煤油烟子,非常不利于身体健康。可是,在那个贫穷的年代,要想读书上学,也只能在微弱的灯光下读书,影响视力更是在所难免,也是不得已而求其次啊!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点煤油的灯有了很大的进步,多种多样。有一种叫马灯,因有提攀,也叫提灯,构造上稍微复杂一些。首先是有玻璃罩,可在室外用,封闭好一般不怕风,能防火,灯捻大,可调剂大小灯亮,耗油,使用方便,往往生产队里好买,使用得起,一般是集体饲养员用于夜间喂骡马用的多,可能是叫马灯的由来。因为马灯造型美观,鋁合金制品,坚固耐用,亮度高,也很受家庭欢迎使用。

  

到了1974年我当上民办教师,夜晚办公不再用自制的简易煤油灯,而是升级换代,使用高脚玻璃灯,灯捻是专制品,薄薄的长方形布条,大约半尺长,3厘米宽,穿进铁质灯头内,点亮灯捻后要戴上特制的玻璃灯罩,目的一是聚光,增加亮度;二是大约半尺高的玻璃灯罩可把点燃的油烟送到上空,避免喝煤油烟,保护身体健康,这种灯体积也不大,花钱也不多,很受没用电的家庭和机关学校普遍使用,只是也有明显的缺点,就是上下面的圆柱形中间鼓形的玻璃罩容易破碎,为了增加亮度,还要定期檫拭玻璃罩上的煤油烟,比起亮堂堂的汽灯或点灯,还是缺点多多。所以,这些煤油灯现在都成为了老古董,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只能成为博物馆里的藏品啦!

  

尽管煤油灯还有那么多的缺点,但是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特别是“文革”初期,连点灯煤油都是凭票供应。为了节省,有的农家晚上干脆不点灯,或早吃晚饭早早睡觉,或有月亮的大晴天借助月光干夜晚的活。可是,像我爱读书,一天不看书就像是少吃了一顿饭,白天忙家务不得闲,夜晚为了节约,我就和晚上纺线的母亲共用一盏小煤油灯,在上小学和初中时是这样。在煤油灯下,我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当代著名作家浩然所著三册的长篇小说《艳阳天》和《金光大道》等古今中外感兴趣能找到的文学作品。

煤油灯,它只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生活中须臾不能离的照明工具,也是无数像我一样莘莘学子不可少的助学照明工具,尽管它很不起眼,但是,它就像一位忠实的朋友,曾经伴随我走过懵懂无知的童年,也走过那青春年少的青葱岁月;它又像是我人生征途中的一盏指路明灯,照亮了“路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没有煤油灯下的十年寒窗苦读,哪来今日的人生得意生活幸福呢?没有煤油灯下的父母纺线织布,哪有我们兄弟姊妹3人的遮体衣物呢?

煤油灯,最终被电灯所取代,它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社会飞速发展变迁的见证,更是人类从农耕文明走向现代文明的一个缩影。虽然它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我将牢记它的历史功绩,感念它的无私奉献,像一只珍宝终生珍藏在我的心里!

二十九,去打酒

“二十九,去打酒”。在以前,这天人们要提着瓶子去打酒,这也是节前最后一次准备年货。买来美酒,配上佳肴,在鞭炮声中全家人把酒言欢,甭提多高兴了。

二十九,去打酒” 。这句民俗是提醒人们不要忘记置办零碎的年货。腊月二十九是农家准备年货“拾遗补缺”的一天。到这一天,该准备的年货基本上都准备好了,只剩一些零碎东西需要买。这些话看似简单,但还是很有道理的,比如一些食物,准备得早了,容易放坏,如果准备得太晚,到时不一定能买到,选在二十九这天置备那些零碎但也必不可少的年货刚刚好。

每到新春佳节,酒是宴席上少不了的主角。过年为什么要喝酒呢?因为“无酒不成年”。据资料介绍,自西周开始,我们的祖先在辞旧迎新之际,就会携美酒、羔羊欢聚庆贺,祈祷丰收,过年饮酒的风俗由此开始。至汉代,“年”作为法定节日固定下来,春节饮酒已形成风气。

以前喝酒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所以酒代表着尊贵,过年请客就要把好东西献给客人,如果没有酒就意味着对客人不重视,古老的酒文化就是要显示主人的好客。虽然酒文化是古人传下来的,但他们过年喝酒除了是一种风俗和礼节,也是为了健康。北周诗人庾信有诗云:“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柏叶随铭至,椒花逐颂来。”此诗点出了饮酒除了欢庆佳节外,还有驱除恶秽、保佑长寿的作用。另外,古时的酒精度数也低,不会分解乙醚,人们不用担心喝多伤身。但现在的酒不同于以前,度数一般较高。而且人们生活水平高了,喝酒不再是奢侈的事情,虽然他们都明白喝酒会伤身,知道要理性喝酒、健康饮酒。

二十九,去打酒” 。大家可以看到这里写的是“打酒”,而不是“买酒”。这是因为在那个时代,许多人承受不起买瓶装的酒。他们用自己的瓶子或者塑料袋,去酒家里买酒,那里的酒会放在一个大容器里,这样的酒要便宜得多。

  

关于“打酒”,我就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改革开放前。在春节这个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里,无论是供献先祖,还是家人团聚,酒自然是少不了的!在过去,年前打壶酒便成了必须做的事。那时,日子过得清苦,乡亲们大都挨到年尽月尽的腊月廿九、三十才会挤几个钱去打壶酒过年。小孩子提着酒壶跑出街门时,母亲的叮嘱声就是浓浓的年味!说到这里,外祖父喝酒的事让我记忆犹新。每到这天,外祖父就拿出一个玻璃瓶,还有5角钱,郑重地交到我手里,让我到刘岗大队代销点去打半斤酒。其实,那时的散酒都是红薯干造的,喝起来有些苦味。外祖父倒不嫌酒赖,虽然每次只喝一小盅(一钱装,一两酒能到10小盅),却喝得容光焕发,精神倍增。外祖父的酒量确实很小,三钱酒就可以让他睡上半天。有一次,他到刘岗姨夫家,中午姨夫拿出酒招待他,一高兴喝了不到一两酒,就出现了过敏现象,浑身通红瘙痒,着实把姨夫吓了一跳。后来,外祖父喝酒再也没有超过三钱。

我父亲也喜欢喝酒,大都是在喝白酒。我小的时候,逢年过节父亲就会叫我去给他买酒,他给我一元钱,让我到大队代销点给他买回一斤散白酒。他端着小酒盅喝酒的时候,从他美滋滋的神情看上去,酒很好喝,我虽然不说话,但父亲却看出了我的想法,就问:“你也来一杯?”“来就来。”我也不谦虚,心想,想必是酒很好喝,不然父亲怎么那样爱和酒呢?这一喝不当紧,我觉着味道还不错,开始感觉有些辣,但后味还挺香。从此,逢年过节父亲喝酒的时候,总是让我陪他喝。

二是改革开放后。我是1979年到汝师学习,毕业后到汝南一小任教。那个时候,卖散酒的已经不多,人们喝酒就买简单的瓶装酒,一般没有外包装,俗称“光屁股”,价格大多在一元至三元之间。汝南的“光屁股天中”当时感觉喝着也不错,也就是一元八角。有几位好友到汝南找我,我就拿每瓶三元的佛山二曲招待大家,他们还说没有喝过这么好的酒。

三是进入21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喝酒的档次也随之升高,酒的价格也越来越高,由开始的三五元到十元八元,由二十几元到三五十元,由七八十元到一百多元……现在,喝三五十元的酒已经是大众化了。

  

那时主粮是红薯

我生长于豫南农村,从小对红薯这种食物就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大集体时期盛产红薯,自然红薯成为主粮,而且成为当家主粮。相当一段时间内,这里流行着两首顺口溜:“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泥巴房子泥巴床,泥巴囤里薯干藏,一年四季都吃啥?红薯是宝当主粮”。我们村还有“三红转”之说,就是“红薯稀饭、红薯馍、红薯菜”。红薯稀饭就是用红薯干磨的面做的稀饭;红薯馍就是红薯干磨的面蒸的馍,红薯菜就是把红薯切成丝炒的菜,或是用红薯梗、红薯叶做的菜。由此可见,红薯与我们这代人的关系是多么地密切!

在我的记忆里,之所以红薯是主粮,是因为大集体时主粮小麦、玉米和水稻产量很低,还要交公粮,留种子,其余所剩无几。而我们中原,最易栽易管易高产的就是红薯,亩产鲜红薯可以上万斤,能够填饱农民的肚子。它全身都是宝,淀粉糖分含量高,人们不但可以蒸煮熟吃,还可以烧红薯、烤红薯吃,薯香诱人。为了改变口味,可以拉红薯丝子、做凉粉、下粉条、吃粉面子。那时外祖母用红薯做的凉粉很好吃,全村人都夸赞。为了易于储藏,可以切开晒红薯干。拿红薯干掺豆面、小麦面可以做杂面条和白面条。为了保鲜,还可以掏地窖把红薯深藏,留作一冬一春天天吃。红薯皮可喂猪狗,红薯秧、红薯梗可喂牛驴骡马当饲草,薯干掺豌豆、大麦、黄豆可做牲畜饲料。“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在肯定红薯诸多益处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清其另一面,红薯不易多吃,吃多了容易腹胀、烧心,生胃病,不利于身体健康;最不雅的是人放屁多,破坏清新空气,也可以说这是负能量和致命的缺点!

尽管有那么不可克服的弊端,但是,为了生存活命,人们还是要年年大面积地栽红薯吃红薯。红薯分春红薯和晚红薯两种,一般春红薯产量高、淀粉含量高,出粉率高,栽种时较之晚红薯所下功夫大。春红薯是由红薯母子经过早春下种,先在红薯园子里和牛驴粪闷在一起,经过一定的温度发烧,把红薯芽子催生出来,然后在园子里育苗,等红薯苗长到有半尺高就要一根一根拔出来,经过剪根须,红薯长出互生四个叶之上,就可以移栽到大田里了。为了红薯长得壮,事先在育种红薯地里上足农家肥,特别是草木灰富含钾,更利于红薯的膨胀生长。然后用牛犁成红薯岭子,“谷雨”前后再一棵一棵耐心地栽种到自家春地里,还要浇水,保证移栽全苗成活。4月栽种,10月收获。晚红薯是在阳历6月,小麦收割以后,犁田冲红薯垄,待雨下大地下透,再从春红薯长长的秧苗上剪枝。一般留两个红薯叶,半尺左右长,冒雨扦插。经过一夏一秋的生长,“霜降”过后收获。

  

大集体时粮食少,中秋815日前后就开始刨春红薯吃了。由于淀粉含量高,蒸熟的红薯干面,吃的猛了噎人。而晚红薯相反,含糖量高,蒸熟的晚红薯稀流,手捏着软。正是因为有这些特点,一般春红薯都要切开晒红薯干,晚红薯上地窖,冬藏起来慢慢地吃。那时,我刨红薯干是每个家庭的重要任务,每家都制作有红薯刨子,在一块木板上顶端凹去,其上镶嵌一张锋利似镰刀的铁片,放在高低适度的板凳上屁股坐着它,右手拿春红薯,像木匠推刨子似的推红薯,一片一片地刨薄;左手捡红薯及时地给右手,手脚要动作麻利,不然的话,右手掌很有可能被刨子弄伤。那时,我经过几次磨炼,刨红薯得技术在村子里数一数二。家里其他成员的任务就是撒湿红薯干,然后再一片一片摆开晾晒。假若晴天,一般三天后红薯干晒干了,就要一片一片地再捡起来。农活一忙,或者是遇上要下雨,那就抹黑也要把晾晒半干的红薯片收起来。假若阴雨连绵,没干的红薯片会发霉,就这也不舍得扔掉,好一点的喂猪,霉透的晒干烧锅,庄稼人过日子比树叶都稠啊!

除了上窖和晒红薯干外,庄稼人想花钱,卖红薯不值钱,可是经过红薯的初加工、深加工就卖上价钱了。初加工是把红薯打成红薯粉,卖粉面比卖红薯贵几倍。深加工是把粉面加工成纯红薯粉条,卖到集市上,更贵几倍,城里人都争相购买。所以,“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呀!

在那个遍地都是红薯的年代,大人们吃多红薯不支饿,不挡饱,干活没力气。小孩子在没有白馍吃饥饿时,在野外,会偷扒集体的红薯烧熟吃,尽管满脸都是黑灰,不卫生,但是,只要能填饱肚皮,也不顾及那么多,还把这种野炊当成儿时的一种乐趣。

  

现在,“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啦!吃红薯吃杂粮就像是当年吃白面那样渴望,生活完全翻了个,“吃饭讲营养,穿戴讲时装。”“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一块白面吃全年,兜里不缺零花钱”是当今农民的真实写照!之所以有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托共产党的福啊!

红薯作为经济作物还在发挥着调剂生活补充营养的作用,作为主粮它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有伟人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以红薯为主粮的特殊年代养育了我,我是幸福的,也是难以忘怀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写作此文的目的在于不忘艰难困苦的岁月,珍惜今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永葆艰苦奋斗之本色!

那时南瓜是红薯的兄弟

我记事起,大集体生产队时为了填饱肚子,把红薯当主粮,然后自己菜地和房前屋后就多种南瓜,大家称南瓜为红薯的兄弟。南瓜,我们当地叫窝瓜、金瓜,也有叫变瓜、倭瓜的。我们叫窝瓜,可能是按它的内部构造去说的,因为,不论是外形是长的、椭圆的,从中间用刀垛开,总会有个窝,窝里隐藏着窝瓜瓤,黄瓤里有窝瓜籽。这些窝瓜籽,除生芽做种子繁殖外,还可以炒焦磕瓜子,是人们冬闲时的宝贝。窝瓜一般人群均可食用。特别适宜肥胖者、糖尿病患者和中老年人食用。

  

在那个温饱不及的年代,我们的食用方法很多。最简单的吃法是喝老窝瓜汤。即把长老皮黄的老窝瓜洗净外皮,用刀垛开,从窝里扒出窝瓤,像切西瓜似的,然后再一切四瓣,一瓣再切成横条,添水煮熟,这就是窝瓜汤,稀里稠里都吃着,成年人每人每顿就可吃几碗,但是像吃红薯一样,只是虚饱,撑肚皮,几泡尿的功夫又饿了。要么就把窝瓜牙蒸着吃,这种吃法不带汤水。还有窝瓜多成熟以后,为了以备冬天食用,像红薯那样切成窝瓜干,挂起晒干。

窝瓜青嫩时,可以切成窝瓜丝煎窝瓜托,也可炒着吃。记得夏天天热吃饭不香,每到中午,母亲就会从自家菜地里掐苋菜和切窝瓜丝做捞面,再浇上两勺蒜汁,吃起来美味爽口。窝瓜还可做成窝瓜饼,极像各种点心,以假乱真,色香味俱佳,甜咸皆宜,老少均可口。所以,在农村庄稼人的眼里,窝瓜很受青睐,就连窝瓜花都可做菜,嫩窝瓜秧猪愿意吃,只是到老了太涩,它不愿意吃了。

窝瓜的生长很随意,只要春天在空闲地里埋下种子,它就会长出秧苗,它不怕杂草,只要有足量的水分和肥料就能生长。假如土肥壮,有人精心伺候,就会长出巨大的窝瓜,很是喜人。不但窝瓜绵甜爽口,窝瓜瓤也甜如蜜汁,窝瓜籽是平时和逢年过节农家招待客人的好口福。说起窝瓜籽的收藏我小时候就没少干这样的活。一般情况下,母亲用窝瓜做饭,窝瓜瓤不舍得扔掉喂猪,而是让我把窝瓜籽从瓤里分离出来,就像吃西瓜一样,吃瓜的同时要留下瓜籽,除少量的留作次年的种子之外,绝大多数是为了闲暇时嗑瓜子,瓜子很香,特别是窝瓜籽,一般都是炒后吃,吃着瓜子聊天,特别有意思,不觉得时间长。这也是作为农家的一大特色,让客人吃瓜子显得对客人尊重,就像城里人用水果招待客人一样,这也是自产自销嘛!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实行了大包干生产责任制,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到2000年绝大部分地区先是解决了温饱,逐步走向小康生活。从吃的方面说,“一块白面吃全年”,粮菜瓜豆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现在是吃饭讲营养,穿戴讲时装,过去的主食红薯、南瓜现在成为了城乡副食宝贝。餐桌上,人们可以把南瓜做成大全,特别是对减肥很有功效。现在吃南瓜再也不是为了充饥,而是为了营养平衡,几十年的变化真是今非昔比呀!

南瓜,不仅是庄稼人的宝贝,也是城市人喜欢食用的食品之一,那甜甜的南瓜粥、那爽口的南瓜饼、那再简单不过的南瓜块等等,都是我的饮食最爱。我爱南瓜就像爱红薯一样,吃起它,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上世纪大集体时所过的艰难岁月;吃起它,就会惦记起它对肥胖者、糖尿病人及一般中老年人的种种益处;吃起它,就会思念红军在初创井冈山根据地时的历历往事。今天,我们过上了幸福的日子,那是无数革命先烈从艰难困苦中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那是全国各族人民英勇奋斗自强不息换来的,这幸福的日子得来的是多么不易呀,我们要倍加珍惜,务必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精神。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4  中网 (zw78.com)  ICP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