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4 中网 (zw78.com) 京ICP备09031998号
|
作者/关颖
父母与孩子关系是否融洽,决定家庭教育的效果。作为家庭教育的主导者,父母在处理与孩子相关的事情中应尊重孩子的参与权,这是化解亲子冲突的根本。
关于参与权,联合国在《儿童权利公约》提出:“儿童有权对影响儿童的一切事项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儿童的意见应按照其年龄和成熟程度给以适当的重视。”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和智力发展状况,在作出与未成年人权益有关的决定时告知其本人,并听取他们的意见”。儿童参与权的表述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发表意见,二是得到重视。即儿童通过自由、自愿地表达意见来达到他们对有关事项的参与。这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就是儿童不应该被简单地看作是一个弱小的群体,他们不仅仅需要照顾,应该作为一个拥有权利的群体而被所有人尊重。儿童在表达自己的需要时最有发言权,是自己问题的专家。如果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尊重,他们将可以做出合理的、负责任的决定。儿童参与不仅是他们的基本权利,也是其成长和发展的基本需要。保护儿童的参与权,在操作层面家长应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适当放弃自己的权利
在家里,“孩子不听话”给父母们带来了无尽的烦恼。比如是先写作业还是先看电视或者先玩的问题,经常引发孩子与父母的冲突。在父母看来,孩子放学回家写作业最重要,不写完作业看电视是不能允许的,否则父母心里就不踏实;孩子呢,并不是因为看电视不写作业,而是怕那个动画片等写完作业就播完了,看电视和写作业只是个先后顺序的问题,先看电视并没有什么不妥。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孩子与妈妈的争辩是在争取先看电视的权利。
事实上,尊重孩子选择的权利,同时也就意味着处于强势状态的成年人必须放弃某些权利。比如孩子喜欢玩电脑,不要说“不准玩”,而是应告诉他,如果学习够好了,或是功课做完了,就可以玩,同时限定玩的时间。也就是把每一个“否定”变成一个“机会”,把决定权从父母手上转移到孩子手上。这样不但能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而且孩子还会为了自己的兴趣,更努力地去做那些父母要求“必须做”的事。“放权”对于搞好亲子关系的作用不可低估。
倾听孩子的声音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很少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对某件事情的看法,成年人常常没有耐心听孩子的讲话,对孩子的意见不屑一顾,或者孩子说的话稍不如父母之意,便被一通批评挡了回去。所以很多时候,成年人并不真正了解孩子,这也是造成孩子被误解、亲子关系不和睦的重要原因。
有一位母亲发了这样一条微博:“为了让孩子对你说真话,什么事儿你都得面上镇静自如,要有超强大的心理承受力啊!我女儿说:1.妈妈,你说我长大后要是回想—下,学生时代居然没谈过恋爱,该多遗憾啊!2.我想体验一下36小时不睡觉的感觉!3.我想尝尝逃学的滋味儿!4.考个全校倒数第一又怎样呢?×××又怎样?”网友评论说:“这些话,孩子能说出来,妈妈能听得见,就是个好事!怕的是孩子有话不跟妈妈说,妈妈不屑于或者不敢听孩子说。”这位妈妈回复:“为了听到孩子的真话,无论多着急都要镇定自若,让他觉得跟你沟通是对的,不会看到你的反应暗暗下决心,下次再也不告诉你了。”现在许多父母怪孩子跟自己没话说,其实就是这个问题。孩子的话或许只是一种调侃、一种试探,这位妈妈的理智面对成为与孩子沟通的前提条件。那么对于孩子的声音如何处理呢?
一是审视对孩子要求的合理性。父母要求孩子“听话”,而孩子却“不听话”的时候,首先不要批评孩子,而是听听孩子不听话的理由,审视一下自己对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为什么不被孩子所接受?如果换一种说法或者做法是否同样可以达到目的?而如果以“压服”的办法让孩子遵从父母,只能是“压”而“不服”,使孩子产生对立的情绪,更加不信任你;或者走向反面,变得唯唯诺诺,只会循规蹈矩,失去判断力。
二是培养孩子讲理的能力。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说:“中国人总是把‘听话’当作孩子的优点,但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只做听话的孩子,我要他们成为讲理的孩子。听话的孩子可能只是盲从,而不见得懂道理,讲理的孩子会在你有理时听话。”孩子对父母的不尽合理或者不符合自己意愿的要求敢于争辩,表明了参与意识的觉醒。在争辩中,父母与孩子都来表达自己的意愿,阐述自己的理由,有利于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在与父母讲理中,达到参与的目的。
让孩子自主选择
当家长要求孩子做什么事时,如果简单地、琐碎地命令他做这、做那,往往即使他能做也不愿意去做,孩子不愿意被动接受。如果试着用询问的口气“你愿意做这件事吗?…‘怎样才能做好呢?”这就给了孩子自主选择的机会,孩子转而处于主动状态了。当孩子意见被采纳,他会感到自己的重要,与父母是平等的,这样也更容易形成融洽的亲子关系。
许多家长,习惯于在孩子的事上自作主张,替孩子选择,这就弱化了孩子选择的能力,剥夺了孩子参与的权利。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选择的机会。作家冯骥才讲过一段在美国的经历:有一次在爱荷华公园,见一妇女拿一件风雪衣与一个四岁的小女孩儿说话,着急又认真,说个不停。过去一听,原来这件衣服一面是绿的,一面是红的,她非要孩子自己确定是红的朝外还是绿的朝外,她不替孩子决定。这是孩子自己的事。后来这小女孩儿做了决定,妈妈很高兴,因为孩子已经能自作主张了。选择是我的权利——这一观念西方人从儿时起就深入心灵了。
把选择权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是对孩子的信任,也可以使孩子特别珍惜这个选择。
创造孩子参与的条件
儿童享有参与权,但是参与的机会很少。我们时常在电视里看到孩子们天真活泼的样子,可是令人遗憾的是,每当孩子面对镜头说话的时候,就像是在背课文,满口都是大人话,甚至带着成年人惯用的“官话”、“套话”。孩子不会讲小孩儿话,不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不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明显地是被成年人操纵,或者只是一种“装饰品”、一种“象征性参与”,他们的真实想法没有机会表达或者不懂得如何表达。因此要解决儿童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儿童对自己的参与权“没兴趣”的问题,首先是父母在家庭中创造儿童参与氛围,比如支持和指导孩子独立做事,孩子的事大人少指派、少安排,激发自我管理的潜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家庭生活中,孩子和父母都有各自的家务劳动岗位,都有主持家里的某一个活动的权利等。通过自主参与,帮助孩子形成自己的意见,在独立做事中获得成长。
当父母尊重孩子的参与权,父母与孩子作为家庭成员是平等的,父母不再唯我独尊、以成年人的强势面对孩子的时候,亲子冲突自然就会得以化解,家庭将更加和谐。
(关颖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4 中网 (zw78.com) 京ICP备0903199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