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 > 小学教育 > 详细内容
停止做“闹钟”爸妈 应适度关注孩子
发布时间:2012/12/21  阅读次数:218  字体大小: 【】 【】【

“这个孩子不知道怎么搞的,老是要跟在他屁股后面催着、喊着,他才懒洋洋地行动起来。”李太太非常沮丧地前来求助。因为从早上开始到夜晚结束,从孩子起床、吃饭、上学,到做功课、洗澡、睡觉等,无一不是需要她不断地催促提醒,甚至要生气吼叫才能完成。难怪李太太长期处在一种紧张的状态之下。不过遗憾的是,孩子做事情依然拖拖拉拉、慢慢吞吞,有时还对她的催促来个装聋作哑,充耳不闻。

其实,李太太的处境并不特殊,因为这是许多妈妈常有的困扰,只是妈妈们并不知道自己成了“闹钟”妈妈,她们给了孩子过多不必要的注意力和服务,反而促成了孩子这种无法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我的女儿老是说等一会儿嘛!等一下嘛!”一位爸爸苦恼地叙述他的困境。更有趣的是,这位爸爸还真的拿着闹钟追在孩子的身后,不断地提醒女儿:“现在快六点半了,赶快起床!”“现在十点了,赶快睡觉!”从早到晚,这个“闹钟”爸爸“响”个不停。孩子有很多法宝,可以让父母的“闹钟”无时无刻地响着,因为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不需费心掌握时间,不需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许他的内心清楚明白,或许不是那么清楚明白,无论如何,他都可以获得父母的注意力,得到父母的关心。遗憾的是,父母并不了解孩子这种行为的目的,反而以为是孩子的生理问题,如赖床是因为睡眠不足或看电视太晚;或怀疑孩子天生如此,如反应慢、个性懒散等。事实上,这些都不是孩子拖拉的原因,也不能成为父母纵容孩子的理由。

通常,父母想察觉孩子的行为目的,先得检视一下自己的内在感受。以孩子用不当的行为想获得注意力为例,父母内在的感觉往往是困惑、麻烦、讨厌等,常用的语言表达是“烦死了”之类的词句。然而,在未察觉清楚之前,父母仍旧会闹钟似的催着,一次又一次,结果使孩子误以为自己这类行为是获得父母注意力的有力武器,久而久之,不好的行为习惯便养成了。

如果你不想再做“闹钟”妈妈,如果你期望培养独立自主、有责任感的孩子,你需要采取一些有智慧的策略和方法。

面对孩子以不当或不好的行为来获得注意力时,妈妈们应停止原先的不断提醒或唠叨,一方面尽量忽视其不当的行为,不给予注意;另一方面,当孩子表现出适宜或良好的行为时,立即给予注意和鼓励,如“今天功课做得很快,我看到你很用功、很认真!”“早上不需要我叫你,你自动起床,而且准时出门上学,我很高兴!”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孩子不当的行为会愈来愈少,适当的行为会愈来愈多。

同时,要使孩子能照顾自己的生活,除了上述忽视和鼓励的方法之外,妈妈们还可以让孩子面对自己行为的结果,如赖床的结果是来不及吃早餐或上学迟到,做功课拖拖拉拉的结果是晚睡而导致次日精神不足等。记得一位妈妈告诉我,她女儿总是赖床,让她分外烦恼。还有一位妈妈告诉我,她因为女儿的赖床而苦恼,在天天催起床的情形下,有一天她终于忍不住脾气,情绪爆发出来,生气地问女儿:“我受不了了,如果你是我的话,你会怎么办?”谁知她的女儿悠悠地回了她一句话:“妈妈,如果我是你的话,我就不会去管她。睡晚了,上学迟到自然有校规和老师会处理。”太棒了!真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这个孩子所说的正是所谓的“自然的行为结果”。

许多研究发现,不只是青少年讨厌父母的唠叨,小学阶段的儿童也不喜欢父母唠叨。他们害怕爸妈开口闭口的“想当年……”他们受不了父母的一堆大道理。其实,孩子在成长中自然会学习到道理,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然而,父母总是忍不住说道理,而且,非要像念经似的多说几遍才安心。停止做“闹钟”爸妈吧!多说无益,不是吗?父母们,请放下忧虑,让你的孩子自主学习责任感,即使成长中仍会有一些缺失,他也会成长的!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3  中网 (zw78.com)  ICP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