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 > 小学教育 > 详细内容
儿童应按“儿童的方式”生活
发布时间:2012/12/21  阅读次数:226  字体大小: 【】 【】【

作者/东子

谈起现在的孩子,人们无不发出啧啧的艳羡声:他们不愁吃,不愁穿,想要什么有什么;是爸爸妈妈心里的小太阳,爷爷奶奶心里的小皇帝,捧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有钢琴弹,有高级画笔用,还有外教教……我们那时候有什么啊?

听起来似乎真是如此,可是我们忽略了一点,现在的孩子缺少一样东西:快乐!我们小时候上树掏乌窝、下河摸鱼,在田野里狂奔、泥土里翻滚,捉迷藏、丢沙包、跳皮筋、打弹子……他们统统享受不到!

“8:00—8:40英语;9:00—9:40拼音;10:10—10:50珠心算;11:10—12:00写字……”看着这排得满满的教学课程表,你很难想象它适用的对象竟然是四岁的孩子。而事实上,现在大部分幼儿园的课程都安排得如此紧凑,而且除了这些文化课之外,还有绘画、舞蹈等“特长班”或“兴趣小组”。总之,把幼儿教育小学化,尽管违背教育规律,可是家长喜欢。所以这种忽略孩子行为习惯、自立能力的培养,忽略孩子玩耍的需求,只注重灌输文化知识的风气,在幼儿园里愈演愈烈。

孩子的童年已被长辈们的溺爱与期望占有,他们成了家长们望子成龙、互相攀比的牺牲品。家长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五岁的“莫扎特”、六岁的“达芬奇”、七岁的“托尔斯泰”……于是,形形色色的特长班压得孩子气喘吁吁,甚至连三五岁的幼童也不放过,孩子的童年就这样被蚕食了。

其实,玩是孩子成长的维生素。如果我们以学习重要为由,压抑他们玩的天性,剥夺他们玩的权利,孩子就难以健康成长,这不但是一个孩子的悲剧,也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更是一个民族的悲剧。

科学的教育观是建立在正确的儿童观之上的,要讓儿童首先“成为儿童”,讓儿童按“儿童的方式”愉快地生活、健康地成长。

给家长的建议

放手孩子尽情玩耍

要知道,讓孩子尽情地玩耍,能有效促进孩子的身心发育,同时,还能讓孩子发现自我,提高其创新精神,这远比讓其学一两个特长重要得多。据一项研究表明,知识、技能等智力因素对一个人的成功只能起到30%的作用,而兴趣、爱好、性格、意志、心理素质、体格等非智力因素却能起到70%的作用。因此,家长最好是为孩子提供玩耍的机会和条件,而不要过多地去限制和要求玩什么内容;要了解孩子,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对其玩耍给予正确的指导。

帮孩子充实玩耍内容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各年龄段孩子玩耍的内容是不相同的。比如三岁以后,随着肢体活动能力的增强,孩子开始喜欢活动量较大的游戏,如骑三轮车、滑滑梯、踢皮球等。至于看画册、看电影及听童话故事,则要到四五岁时,孩子才会有较浓厚的兴趣。并且丰富的生活体验是游戏内容的源泉,要使孩子玩得开心,玩的内容就要不断丰富,比如扩大家庭谈话内容,带领孩子访友、参观、散步等。孩子见闻多了,开展各种游戏就有了认知的基础。
  
(范景宇笔名东子,全国妇联家庭教育专家团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委员会理事、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员)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

copyright 2009-2025  中网 (zw78.com)  ICP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