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家庭教育 >
高中教育 > 详细内容
- 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塑造自己的形象
- 发布时间:2012/12/22 阅读次数:246 字体大小: 【小】 【中】【大】
目前,不少孩子走进了审美误区,思想里存在着对美的错误认识和理解,从而出现了许多行为上的偏颇,尤其体现在穿戴方面:
一是打扮求怪异。有的孩子喜欢学社会青年的穿着打扮,染黄发、穿耳朵、嗜烟酒、着奇装,男孩穿高跟鞋、戴首饰,女孩穿吊带装、超短裙,认为这就是“时髦”,这就是“潇洒”。
二是穿着讲名牌。有的孩子,虚荣心强,攀比心重,非名牌不穿,非名牌不用,紧跟潮流走,一身流行色,认为这就是“美”,这就是“靓”。
三是装备“现代化”。有的孩子,实际生活不需要,却也像成年人一样,手持高档手机,怀揣MP4、MP5,认为这样就“酷”,就“派”。
四是跟着“明星”转。有的孩子,受影视文化影响,唯明星是崇,以至于在学习、生活当中,刻意模仿“明星”作派(往往仅取其表),认为这样才够“帅”,够“美”。
面对孩子出现上述行为或现象,父母不能操之过急,不能用简单的方法来处理,而应当循循善诱。
首先应当肯定孩子追求美本身没有错。孩子在打扮上下功夫,说明他们还热爱生活,觉得生活很有意思,很美好,值得自己去追求,也说明他们在自己身上要体现出一种美来。
其次,父母还应当帮助孩子认识到“特定环境美”的道理。美是有一定的环境作为背景的,在这种环境中是美的事物,在另外的环境中可能就不美了。这种服饰、发式 或者装饰在成年人、歌星或艺术家身上,也许是美的。青少年学生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应当以简洁明快为美,不能把自己打扮成歌星或模特。
更为重要的是,父母应当从孩子的自我形象塑造方面来引导孩子,把穿着打扮、言行举止和自我形象塑造联系起来,从更高的层面上提高孩子的审美水平。父母要告诉 孩子,服饰和发式只是形象的一个方面,即外在形象。外在形象对一个人来说固然十分重要,但是,更加重要的则是内在形象,那就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人格魅 力、知识水平、智慧状态、心理素质、情感智慧、创新素质等。如果在注重外在形象的同时,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内在形象的塑造上,使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和 谐统一,相得益彰,那自己的整体人格就比较完美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也就会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体现自身的价值,实现自己的远大 理想,成就一番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