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5 中网 (zw78.com) 京ICP备09031998号
|
教育不能无原则地“讨好”儿童
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呼吁,全社会都应该来重视这个问题,并自觉从我做起。还因为这是你我共同的责任!
在南丹县里湖瑶族乡仁广小学六年级,与不满13岁的覃某因为周某曾议论她长得胖、不及周某漂亮而对周某心生嫉妒并怀恨在心。2012年4月10日傍晚,覃某邀请周某到家中玩耍,乘周某低头玩手机之际,用木凳砸周某头部并至其晕倒,故意杀死周某,还将周某头颅、手臂砍断,装进塑料袋,并清理案发现场血迹。
前段时间,复旦大学投毒案、清华大学朱令案都让我们感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如何差,学生心理需要得到好好的引导;但不满13岁的少女覃某因为妒忌同班同学长的比自己漂亮,居然残忍的将对方杀害并肢解进入这一案例,这让人不能不深思当前青少年学生心理教育问题,更不能不让人反思当前爱的教育过度、泛滥,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有“讨好”儿童教育行为。
最近几年,爱的教育盛行,这是倡导对人性的尊重,也是对儿童进行一种特殊保护的体现,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进步。爱的教育时代来临,引导教育走出过去那种“棍棒”教育、代之以走进儿童、倾听儿童的教育方式。
相对于以前的教育方式,爱的教育是教育的一大进步,对儿童进行了极大的尊重。但是,在对儿童进行极大尊重的同时,尤其是教师和学生发生一点矛盾和冲突的时候,外界和家长会不分青红皂白地把所有责任往教师身上推,让教师承担所有的责任。于是乎,当教师一步步被这些问题责难之后,突然发现有时候管教学生、惩戒学生就是多此一举,而爱的教育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良药。于是,在教育过程是必然地出现爱泛滥情况,甚至发展到教师的某些行为似乎在“讨好”儿童,就如以前的太监讨好皇上、奴才讨好自己的主子一样。
这样的教育不可谓不好,至少儿童的人性得到了极大的尊重,教师教育过程中的“暴力”行为得到了极大的控制和收敛,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但是,最近发生在青少年学生身上的复旦大学学生投毒、13岁女生嫉妒同学漂亮残忍杀害同学等案例则无声地告诉我们,教育无原则地“讨好”儿童的负面作用越来越多地反应出来,儿童的某些坏脾气和坏习惯因没有得到及时的制止和教育的根治在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折射出来;另一方面,教育人士和教育管理者没有充分意识到这种“讨好”教育危害的严重性,还在一如既往、甚至变本加厉地“讨好”儿童,诸如湖北一所学校为考上清华学子塑雕像则把这种“讨好”教育行为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让人不可思议。现在,很大程度上教师上课、批评学生、教师教育学生需要看学生的脸色行事,而不是按照问题的是非曲直进行教育引导,甚至实施惩戒教育,这在某种程度上表面“教育主权”已经沦丧、教师已经“沦陷”为学生的“奴隶”,教育已经在走向一个极端。“讨好”教育折射出来的问题,让教育人士应该需要审视某些问题教育“度”的把握和某些教育案件处理问题科学性的问题。
教育需要尊重,教育更需要坚守自己的原则,教师的本位和主体性作用,教师的主导和引领性作用、教师的惩戒和教育性作用不可缺,缺少这些教育,儿童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自利思想就不得到及时的矫正,甚至会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无限放大自己的自我中心思想,进行发展成为个人主义,害人害己。上面提到的几个案例都是这类似的问题所导致的结果。
“讨好”教育是教师丧失教育主权的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无奈之举。曾在一些公开课上看到一些老师上课提了一些简单的问题,结果学生回答对了,教师给予其高度的赞美之词。课堂很热闹,教师、学生、听课者皆大欢喜,但却毫无实质性意义,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虚荣心。也曾在一些公开课上看到某些教师为了表达学生对自己上课的支持,即积极回答问题,给予一些糖果、生活用品等小玩意进行奖励。形式很好,但却以一种“讨好”学生的方式,“祈求”学生回答问题和配合自己的上课,就像杂技表演团的驯兽师采用驯兽的方法一样,以食品为诱惑诱导猛兽做自己规定的动作。还曾看到在生活过程中某些学生犯错,但教师却连说重话的勇气都没有,更谈不上实施惩戒教育,理由很简单,教师害怕学生离校出走,或者给自己的同学、学校、家长留下一个说明书而选择轻生行为……
现在,基础教育中“讨好”教育越来越盛行,教师管教也越来越无语,正如某些校长教导某些因体罚、或者教育不当而遭到家长上告的青年教师那样,对于某些行为习惯很差的学生、其父母都不着急、你着急干什么,不要因为去管教家长自己都管教不好的学生而让自己犯错,不要因为一时冲动而“打翻”了自己的“饭碗”,毁掉了自己的前途。其实,这已经不是某个校长的言行,也不是某个教师的言行,事实上,这已经在一线教育成为了很多教师和领导的一个潜规则,能关则管,千万不要自己给自己生事、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尽管教自己的书,其能学多少就学多少,哪能再管育人。导致这个尴尬局面的唯有因素就是教育因“讨好”学生所导致的后果。是啊,在这样的教育意识流里面,咱教师不实行“讨好”教育行吗,毕竟,学生就是教师的衣食父母,没有学生就没有教师、没有学生就没有教育,对于自己的衣食父母,不讨好行吗?
“讨好”儿童教育行为,是一线教师在现行教育大环境才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是教师的一种无奈选择,但值得理解和同情。一线教育发展到这样的地步,应该说是教育的悲哀,应当引起教育界的反思,如何弥补这种教育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如果及时制止这种讨好教育的继续泛滥。如果说教师对学生进行一点赞美情有可原,但湖北某校为考上清华学子塑雕像则不能原谅。教育需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但不能“讨好”学生,教育一定要讲原则,坚持教育把知识传递和人格塑造相融合,把教书和育人相结合,坚持既要治病更要救人的方针和原则,千万不能一味地迎合学生、讨好学生,甚至发现学生犯错还不自知,还不进行及时的制止,而是采取对自己的“主子”奴颜媚膝的态度,忘记自己是教师身份,忘记自己身负教育、纠正、引导学生发展的神圣使命。
“讨好”教育不是治病良方,对于教育和教师而言,不仅仅要承担传递知识和文化的重任,更要承载引领学生成长和关注生命健康发展的光荣使命,后者比前者任务更为艰巨,后者更显教师的伟大人格和教育意义的深远。
讨好教育当休矣,如果不及时制止这种没有原则的值得商榷的教育行为,就会极大地放纵学生的自我为中心思想的泛滥成灾,不利于青少年学生的成长,也不利于家庭,更对他人和社会带来灾难。
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5 中网 (zw78.com) 京ICP备0903199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