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文选 > 教育文摘 > 详细内容
有知识,没常识,成大器?
发布时间:2025/1/14  阅读次数:2  字体大小: 【】 【】【


有知识,没常识,成大器?

一只鸡蛋有多重?近300名中学生、大学生几乎没有一人可以准确答出来,你信不信?

信不信由你,可就这一设问做微型调查的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晔萍的调查结果就是这样明摆着的,刘教授还深刻指出,这事实上折射了学生情商教育的严重不足。

再来看看这个微型调查是怎么做的。该调查设问很简单,问题只有一个,就是“一只鸡蛋有多重”。被调查的对象包括上海、云南昆明、山西大同三地从初三到大四的学生近300人,以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做这个调查的想法始于一个小姑娘无心的一句话。“小姑娘就读于本市一所实验性示范中学,聊天时说到他们班物理考试有一道题目,问的就是‘一只鸡蛋有多重’,他们班没有一个同学是回答正确的。”

鸡蛋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为什么这么一道看似简单的题目会让全班同学都答不出来?今年7月开始,刘晔萍进行咨询案例或赴外地开会时,都会拿这道题提问。“我问过大家眼里的好学校的初三到高三的学生,也问过大学生。不过让我遗憾的是,他们几乎没有人可以比较准确地回答。”刘晔萍说。

如果拿一只鸡蛋过秤,根据大小不同,大致在50克左右,也就是一两左右。虽然答案只是一个范围,但被提问的学生大多不是不会换算,而是根本对鸡蛋大小或者重量没有概念。

对这个问题,让刘晔萍印象深刻的是她问一个来咨询的大四学生小李。小李是以高分考入某著名大学物理专业,当刘晔萍抛出这个问题时,小李先是一愣,接着回答道:“5克。”“在我问过的学生中,甚至有回答1克的。而小李之所以让我印象深刻,一个重要的原因,他本身就是物理专业的学生,这个答案让我觉得不可思议。”刘晔萍补充说。

“一只鸡蛋有多重”,问的是学生生活能力、自理能力,更深一步反映的是家庭教育的高低,折射的是学生情商训练的多寡。

这道题,只有一个小姑娘脱口而出5060克。那是一名到办公室实习做推销的中专学生,因为自己会买菜做饭,所以答得特别快。

值得重视的是,一些学生往往对这个问题“恼羞成怒”,答不上来还说这个问题很无聊,说刘晔萍咄咄逼人的不在少数。对此,刘晔萍解释说,自己并不觉得这道题无聊,“因为说白了,会做家务活、有生活经验的人无疑更容易答出这个问题。”

家务是培养情商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洗碗或者做其他家务的过程是一个情感发育的过程,孩子会知道什么叫辛苦,把碗洗完是一种责任,这些整合起来,就是孩子情商的训练。

教育上一直存在经典教学和“做中学”两种观点,前者说的是成人通过筛选,教师按教材对学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后者强调在生活中学习。“经典的知识十分必要,但我们也不能忽视真实生活。”

“有知识,没常识”,教育者和家长们只注中书本知识的灌输,却忽视社会知识、生活常识的学习,导致孩子极度缺乏基本生活常识。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少孩子上了大学出不了门、洗不了衣服甚至买不了东西等等,有什么奇怪的呢?至于,不知道父母的生日、不知道父母一个月有多少收入和收入的真实来源过程那更是这种常识的“升华”了。

不知道一只鸡蛋有多重,可能问题不大,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就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或者我们也该反思一下,有多少身边的事情、多少原本自然的东西,我们的孩子都不知道。

这是一种教育错位,其源头不在课堂,这样的答案在书本上难以找到,学校不会教,家长也认为不重要,孩子也不主动学,孩子基本上处于一个“常识真空”的环境中,缺乏最起码的生活常识也是必然的了。于是,我再进一步设想,这种“有知识,没常识”的孩子能有多大的出息呢?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5  中网 (zw78.com)  ICP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