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频道 > 书法知识 > 详细内容
古茂浑朴的簇书
发布时间:2017/1/22  阅读次数:175  字体大小: 【】 【】【
       古茂浑朴的簇书
       篆书又称篆文,包括大篆和小篆。
       一、大篆
       大篆是相对于小篆而言,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前者专指籀文;后者指小篆以前所有的书体,包括甲骨文、金文和籀文。这里所述的是广义的大篆。
       甲骨文
       甲骨文是指刻(写)在龟、甲兽骨上记载占卜、祭祀的文字,因发现于今河南安阳市郊,即原殷王朝都城之废墟,又叫“殷墟文”、“殷墟书契”,又谓“契文”、“卜辞”,约诞生于公元前12一前11世纪的殷商时代。简称“甲文”。是我国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汉字体系。其字形有大有小,有繁有简;笔画方折、纤瘦、隽利劲挺。
       甲文的书风,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严正宽厚,沉著雄放;中期,自然生姿,纵肆疏朗;晚期,字迹微小,整齐如一,契刻精丽绝伦。这些都为后来的书法艺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金文
       金文是指镌铸在钟、鼎、彝、簠、盘、兵器和其他青铜制品(如钱币等)上的文字。战国以前,称铜为金,故名“金文”;尤以镌铸在钟、鼎上的蔚为大观,又谓“钟鼎文”。
       金文始于殷商前期,盛于两周,延续至春秋战国。
       金文是在陶坯上写好字后再刻铸的。从镌铸形式看,凹下的文字(阴文)称“款”;凸出的文字(阳文)谓“识”。
       金文是甲骨文的继承和发展,二者相同之处是,字形繁简不定;不同之处是,金文趋向符号化,字的大小悬殊不大。
       金文的线质能较多地体现书法笔意。从艺术鉴赏角度看,商代的金文已有笔势雄健、形体奇橘的一类,也有瘦硬细筋的二类。到了西周,风格更趋丰富,从早期的波碟肥诡,变为中期的“简陋”·又变为晚期的优美娴熟。无意中构成一个时代的书风。代表作品中尤以《大盂鼎》、《散氏盘》、《毛公鼎》、《大克鼎》、《虢季子白盘》为著名。青铜器是我国古代器物艺术中的瑰宝;而其铭文的书法艺术则是书苑中的一支奇葩,并在书法史上铸造了一个丰碑。
       当代不少中青年书家,颇能领略金文的神采、意趣,临墓时用笔泼辣,大胆变形,文字亦考究,在再现金文书法美的同时,又赋予了时代的新意。
       籀文
       籀文也称摘书,相传是周宣王(公元前327一前 781年)时史官摘所编《史籀篇》而得名。其实,“摘”不是人名,是诵读的意思.也有人解释为用笔圆转写字的意思。《史籀篇》早已不存。现能看到的摘文有两种:一是《说文解字》收录的223个字;二是战国时期秦国刻在10个鼓形石墩上的文字,谓之“石鼓文”,因其文字记述秦国国君田猎、游乐情况,故又称“猎揭”,是我国目前存世最早的刻石。
       石鼓文书法比金文书法,结体更线条化,布势更规范化,追求均匀、对称之美,成为书法艺术空间塑造在早期的第一批理性成果。其审美指向,不仅开秦篆书法艺术的先河,且对后世的书法艺术,尤其篆书和篆刻有很深的影响。特别是清代以来的一些篆书高手,如杨沂孙、吴昌硕等皆得力于此。吴昌硕曾在一首自述诗中写道:“三十年学书欠古拙,遨入《猎码》成斌轶”,可见他的收获,其影响至今仍未衰退。
       _二、小篆
       小篆由籀文演变而来。早在秦始皇削平群雄前的120余年就已产生。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时的《商鞅方升》铭文((44字)已是很规范的小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书同文”政策,命李斯等人“罢其不与秦文合者”进行整理改革,颁行全国定为标准文字。所以,小篆也称为“秦篆”。“秦篆”的资料、李斯等作的字书在汉以后已经失传。而秦始皇巡视各地时所立的刻石,如《峰山》、《泰山》、《琅琊》等等,也惜多无存。现能看到的是秦二世元年补刻的《泰山》、《琅哪》残石上的几个字。
       从现存秦篆书法看,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使用于官方正式场合,写得端正严谨,布白整齐,一丝不苟;一类为非官场合使用,往往不是书家之作,多数是刻工随意书刻,大小参差,布白亦不均匀。两者相比较,前者得工整之美,后者得天趣之意。
       小篆的特征是:
       1,线条化。小篆在篆书中属于纯线条化的书体,而且。线条粗细匀称,确立了汉字的符号性。
       2.定型化。把以前没有固定的每种偏旁定作一个形体;偏旁在字中的位置不能随意颠倒,也不能互相代替。同时把每个字书写的笔画数也基本固定。异体字更加减少。汉字的书写有了规律可循.也为汉字统一定型化奠定了基础。
       3.字的结体十分讲究对称,在对称中求变化。长方的字形.几乎与黄金律基本相同。至于线条的长而盘曲,则是对甲文,金文线条形质的改造。甲文无其“柔顺”美的曲;金文无其修硕风度的长。
       还值得一提的是,行文的形式,在甲文、金文中,左右行文不拘,自秦篆始,定为从右至左,这在中国书法上也是一件大事。
       有趣的是,秦皇朝是那么的专制,不容异端,秦篆的诸刻石又都为始皇帝的赫赫战功作全力颂扬;而书写风格却又是如此温文尔雅。对武力的顶礼膜拜与“柔顺美”的书风联系在一起,可谓是一种让人忍俊不禁的对比……
       秦皇朝二世而折。小篆在历史上作为官方书体使用的时间只有一十几年,但在品式众多的书体中别有风采,在书法发展史上留下了极其光辉灿烂的一页,与中国雕刻史上的秦俪。建筑史上的长城、阿房宫等同为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明珠。
       历代书家以写小篆著称于世者,有唐代的李阳冰,宋代的徐铱、徐错·明代的李东阳,清代的王澍、钱坫、.邓石如等。现代人写小篆能出新意者,主要体现在用笔上,或以草,或以隶的笔法为之,却也使人耳目一新。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3  中网 (zw78.com)  ICP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