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文选 > 教育文摘 > 详细内容
寻找教育的幸福
发布时间:2025/1/16  阅读次数:4  字体大小: 【】 【】【


寻找教育的幸福

爱尔兰作家威廉·巴克莱在他的《花香满径》一书中说道,幸福的生活有三个不可缺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

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说,幸福有三个因素:物质、情感、精神。物质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情感是依靠,无亲无爱,无依无靠;精神是支柱,支柱倒塌,信仰缺失。

两种说法是相通的。

教育的物质是什么?除了校园、教室、仪器、图书、教科书、学校的时空信息、教师的工资待遇等之外,分数也是一种物质,培养的“才”(而非培养的“人”)也是一种物质。在各级政府努力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我们还不能忘记还有很多破漏的教室,还有很多娃娃享受不到教学仪器图书的惠顾,还有不少仅几百元工资待遇的教师在默默奉献,他们的物质基础少得可怜,何谈幸福而言?

物质基础相对丰厚的校园,教育幸福吗?白岩松曾面对温总说:目前我们的教育是培养“才”而不是培养“人”,我们忽视了情感的力量和精神的塑造。素质教育是过程教育,应试教育是结果教育。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大家还是想要高分数的清华、北大生,试问用素质教育的过程能结出应试教育的果吗?只求结果不顾过程就会不择手段,当前的教育乱象也就成为了教育的必然产物。

教学大纲、教科书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科知识,但是没有规定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这就是幸福。(苏霍姆林斯基语)情感的力量和精神的塑造是目前教育的缺失,一个完整的人,没有情感是冷酷的,没有精神是前途渺茫的。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如果生活在没有情感的冷酷环境里,没有精神信仰所鼓舞所牵引,即使被“爱心”了、被“理想”了,也终究会为此而付出代价的,那是不幸福的。这是教育管理者的责任,你真心关怀体贴你的老师、滋养抚育你的学生,创造一个健康、愉悦、奋进、幸福的教育环境,你就会得到爱的回报。爱不是开会喊出来的,是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做出来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站在讲台上,学生一眼就能看出老师是喜欢还是不喜欢教书。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是问题学生,当你以自己为本、目中无人、不把蛋糕分匀甚至独吞“蛋糕”的时候,你带领出来的难道是以人为本、和睦团结、民主精诚的团队和个体吗?如此,老师还能充满爱心吗?精神信仰还是健康的吗?情感被扭曲了,精神被泯灭了,最后培养出来的“才”也是残缺的,更不是未来的中国“人”呢。公民教育的缺失现已显而易见:有技术没有情感,有成就没有信仰,有物欲没有人性,有智商没有情商,学术不学道。这也是社会道德的乱象。

朱台镇中心小学以人为本的管理下(教师免费的午餐、免费的大巴、配备老板椅、热凉垫等),教师能不幸福吗?幸福的老师培养的学生能不快乐吗?

这是就管理而言的情感和精神培养。

校园里,种植、养殖、活动、体验、戏剧、亲情、生命、理想等课程,更是直接培养情感、给养精神、习惯养成的好方法。因此,教育须亟待回归育人本位。

教育的幸福靠政府,靠管理者,也靠大家自己。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5  中网 (zw78.com)  ICP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