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4 中网 (zw78.com) 京ICP备09031998号
|
斯坦福大学教授:什么样的家庭教育会让孩子更自信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孩子是自信还是自卑,取决于父母的养育方式。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通过对上百个家庭的孩子进行调研,发现那些长大后消极自卑的孩子,他们的家庭教育环境有着惊人的相似点,孩子们长大后的悲剧往往是从小不合理的家庭教育造成的。
如果家长们不能及时发现对孩子教育的缺失,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无异于是毁了孩子的一生。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斯坦福大学教授总结的4种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的家庭教育,各位家长赶紧来看看有没有“中招”的。
如果你的家庭中存在这样的现象,一定要赶紧改掉,千万不要因为疏忽而影响孩子的成长。
01易造成孩子自卑的家庭喜欢数落孩子
很多家长乐于攀比,回到家就喜欢数落孩子:
“你怎么这么笨,邻居家孩子比你强多了。”
“学习这么差,还好意思玩!”
这是很多家长都喜欢的口头禅,殊不知,我们一句句看似漫不经心的数落却会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从而不自信,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如别人。
过度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但凡事过犹不及,很多家长为了从小培养孩子节俭的习惯,经常在孩子面前“哭穷”,或者不给孩子零花钱,不给孩子买东西等等。
殊不知,这样的方式会让孩子心中产生“自卑”的心态,觉得自己很穷,不敢和同学们一起出去玩、聊天。
因为父母灌输的“贫穷思想”,不自觉在心中产生一种“低人一等”的感觉,影响正常的社交关系。
使用暴力的家庭
很多父母不会注意在孩子面前的行为,比如: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或者大打出手。
这样伴随着家庭暴力的场景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严重的创伤,或者让孩子的脾气变得暴躁。
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会让他产生一个错误的认识:暴力能解决一切问题。
父母都很强势
有些家庭的父母性格非常强势,这也体现在对孩子平时的一言一行上,不准孩子做这,不准孩子做那,如果孩子一旦做错了,就会招来非常严厉的惩罚,从不与孩子沟通,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样的教育之下也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自卑。
对于孩子而言,真正的教育是来自父母长足的陪伴,每一个孩子都希望父母能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而很多父母都忽略了这一点,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迫加在孩子身上,不管孩子愿不愿意。
如果家长们肯细心和他们多沟通,就会发现不少让你感动的事,糟糕的不是孩子,而是我们大人复杂的内心。
02自信的孩子往往来自这几种家庭
父母肯花时间陪伴
没有自己父母的陪伴,而是被身边亲人带大的孩子,对于孩子和父母来说,都是难以弥补的遗憾。
孩子的成长是需要父母的陪伴,不到万不得已,是错过不得的。
林郑月娥--香港首位女特首,就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一个政治女强人。谁能说她的工作不忙?
可是她同样是一位优秀的母亲,她的两个儿子双双考入了剑桥大学。
她曾在在专访中说过:
“我两个孩子小的时候,我从来没有请一个工人,煮饭什么事都是我亲自做,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孩子要感觉到妈妈是照顾他们的。”
在她心中事业固然重要,可是对于孩子的陪伴也是容不得半分的疏忽,当孩子考到英国时,她便向上头申请调到伦敦工作,一家人都在伦敦生活,更好地照顾到孩子。
拥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内心都是强大且优秀的!
家庭氛围和谐
有句俗话说:家庭和谐,再穷都能发家!
家庭是土壤,而家庭氛围便是空气和水,它虽无形,却对孩子的一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活中,家庭氛围紧张,而导致性格缺陷的孩子,比比皆是。
有人因为父母关系不和谐,从小就很焦虑,做事小心翼翼,也非常自卑,长大后更是不知道怎么处理自己的情感关系。
有人因为父母总是吵架,在家待得很压抑,总是一有时间宁愿出去上网打游戏,等到考大学,志愿填到了一个离家很远的城市,能不回家尽量不回家!
家庭氛围不和谐,孩子会极度没有安全感,变得内向自卑丝毫不让人意外,而和谐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总是阳光开朗,也乐于沟通。
懂得尊重孩子
周国平说过: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种教养。
尊重,意味着将孩子当作一个个体,不要居高临下地去批评孩子,否定孩子。我们也可以听听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
《爸爸去哪儿》第二季中的黄磊女儿多多,大家都不陌生。
8岁的多多在节目中全程都是大姐姐的角色,照顾着弟弟妹妹们,收到了许多家长的好评。
而如今不满12岁的多多,不仅乖巧懂事,还多才多艺,讲得一口流利的英语,还为法国动画电影《小王子》中“小女孩”一角配音,真的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了。
虽说明星自带光环,可黄磊背后的付出,又有多少人能够体会。
黄磊的教育理念中,尊重排第一位。
在节目中,黄磊大多数把多多的事情交给她自己解决,而不是把她当作一个小孩,这是给予孩子的最大的尊重。
正是因为这份尊重,多多才能成为节目里最有责任心,最自信的孩子!
自信的孩子,将来社会能带给他的更多,他将能获得更多的机会,而他们的自信,在童年已经决定了八分,所以还没有做到以上几点的家庭,家长们要多多注意了。
从今天开始,给予孩子尊重,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可以在未来大展拳脚。
妈妈越说这俩字,孩子越不听话!
很多时候,管教孩子就是几句话的事儿。话说得恰当,不但能轻松帮孩子改掉坏习惯,还不必撕破脸皮;如果说得不恰当,就会越说越多,越多越没用,最后家长生一肚子气,孩子还是油盐不进。
很多家长平常管教孩时,总会脱口而出两个字,但是这两个字却是孩子非常排斥的,很容易激起孩子心中的逆反情绪。这俩字就是——不要。
你让他不要看电视了,赶紧洗手吃饭,可他就是赖着不动;
你让他不要挑食,可他还是这不爱吃那不爱吃。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咱家孩子天性调皮,天性不听话吗?其实,还真不是。
1.谁都不喜欢被否定
在每个人的心理成长过程中,都会产生“自我价值保护倾向”,更愿意接纳喜欢自己、支持自己的人,排斥那些对自己不利的人。大人都是这样,更别说孩子了。
记得前些年我家装修的时候,我跟孩子爸去挑家具,一天下来生了满肚子气。
我看中了一套米色的皮沙发,孩子爸说:“米色太不够庄重了。再说皮沙发也不如布的舒服,还不结实。其实,棕色实木的挺不错!”
我想挑一个推拉门的衣橱,孩子爸说:“推拉门不结实,而且用起来其实没有对开门的方便。”
我想订一套淡黄色的茶几、餐桌组合,孩子爸又嫌弃了:“颜色太俗了,跟幼儿园似得,哪有个家的样子……”
最后我真的是上火了:“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就你眼光好,你自己挑吧!”说完我就气呼呼地走了。
所以你看,连我们自己有时候都受不了别人的否定,更何况孩子呢。
我们跟孩子交流时,总是喜欢使用负面语言:“你不要干这,你不要干那。”虽然我们的目的是好的,是为了帮孩子改掉坏毛病,但是我们的话语传达给孩子的,却是否定和不信任,如同跟孩子说:“你不行,你不对,你做不好!”
这样时间一长,孩子肯定会越来越不愿意配合,而且他还会发现,你除了整天唠叨,并不能拿他怎样,于是就慢慢学会了顶嘴。
2.你担心的事情,早晚会发生
心理学上有个很有意思的“墨菲定律”,大体意思就是说:你担心的事情,早晚会发生!如果引申到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可以说成:你不让孩子做的事,他早晚会做!
真的会这样吗?咱来做个小实验吧。
我现在告诉你:
“你下辈子别想吃肉了,什么肉都别想!不管是又脆又香的辣子鸡,还是入口即化的梅干菜扣肉,还是有筋有嚼头的酱牛肉,甚至是蘸着麻汁吃的涮羊肉,统统不要去想!”
当你看到我这段话的时候,你脑子里真的什么肉都没想吗?肯定不会,你或多或少会回忆起各种美味的肉食。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这种现象更明显,你反复地要求他不要去干什么,反而激起了他内心深处的好奇心,不由自主地就去做了。
3.怎样的沟通才是简单、有效的?
多用正面语句
同样一件事,换个正面一些的说法,孩子更容易接受,效果可能就大不一样。
当你想说:“别看电视了,赶紧写你的作业去!自己成绩啥样,心里没点儿数吗!”
不如改成:“孩子,你看电视的时间是不是超过半小时了?别忘了咱俩的约定哦,妈妈相信你是个守约定的孩子!”
当你想说:“写字的时候别歪着身子!坐没坐相!”
不如改成:“孩子,把背挺起来,这样姿势标准,时间长了人也显得挺拔!”
必须说“不要”时,给孩子一个简要的解释
虽然孩子更愿意接受正面语句,但当孩子去触碰一些危险物品时,还是需要及时制止的。不过在制止孩子的同时,最好像对待大人那样,跟孩子简单说明一下刚才的危险。
比如,当孩子去碰电线插头时,可以说:
“孩子,这个千万不能碰哦!电是非常非常危险的,可不是玩具,连爸爸妈妈都不敢随便碰!你在班里也要告诉其他小朋友,不能随便碰电器。”
告诉孩子“可以”做什么,而不是“不要”做什么
家长们很容易高估孩子的逻辑理解能力,常常用大人的思维方式去要求孩子。
比如说,我们告诉了孩子不要乱扔玩具,然后就想当然地认为孩子应该会把玩具都收拾起来,然后整齐地摆在箱子里。
但实际上,年龄小的孩子逻辑思维能力比较有限,根本想不到这么多,你不让他乱他就不扔,但是不会主动去收拾。
这时候,就需要你告诉他怎么做:
“孩子,乱扔玩具的话,下次再玩就找不到了哦。来,跟妈妈一样,咱找个小箱子,把娃娃们都请进去睡觉吧。”
所以说,教育孩子,真是不容易呀,即是个脑力活儿,又是个技术活儿。
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4 中网 (zw78.com) 京ICP备0903199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