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品是书家心灵的图画
—扬雄“心画”说的启示
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发端于汉代。汉代书法论著的出现,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到自觉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国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它是汉字的艺术表现,也是汉民族书面语言的艺术化形态。因而在专门的书法论著出现以前,有关书面文字、书面语言的重要论述就成了中国书法理论的先声,并对后世书法的理论和实践有着重大的启示与指导作用。西汉扬雄的“心画”说即是。
扬雄(前53~公元18),字子云,是西汉著名的辞赋家,也是学识广博的哲学家和语言学家(著有《方言》)。他的重要学术著作《扬子法言》,尊圣人,谈王道,阐扬儒家礼法。其中《问神》篇,着重探讨心灵的功用。所谓“神”,李轨注:“心能测乎天地之情,则入乎神矣。”即“神”是一种于天地无所不知的最高精神境界。文中有一段涉及“心”与“言”、“书”关系的文字:
“面相之,辞相适,徐中心之所欲,通诸人之烬咚者,莫如言;弥纶天下之事,记久明远,著古昔之昏昏,传千里之态态者,莫如书。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
这段话确切的意思是:人们面对面互相来往,用文辞互相交流.抒发心里的愿望,沟通人们的郁闷,没有什么比说话更适用的了;遍论夭下大事,记载久远的事情,著录远古已然见不到的情况,传达千里之外人们所不了解的事迹,没有什么比写字更适用的了。所以,说的话是心灵的声音,写的字是心灵的图画。话说出来,字写出来,是君子,是小人,就可以看出来了。说话、写字,是君子、小人感情激发的表现。
这段话前一层说:说话能够当面交流思想感情,写字可以记载久远的观念、事情。这是对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文字)功能的科学阐释。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则说明两者都是人们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最直接的、最有效的工具,只是它们的表达方式各有不同:前者通过可听的语音,后者借助可视的字形。最后说,两者可以体现不同层次的人的精神品格,它们是各类人用来表达感情心绪的手段。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扬氏这里所说的“书”非指书法,而是与“言”相对,指的是一切书面文字、书面语言,包括经典著述与文学作品.而所以称“画”,一是书面文字与“言”相比有可视的文字图象,二是汉字原为象形,最初的写字就是画画儿。扬氏“心画”说的本意是说:一切文字著述都是人们心灵有形迹的体现。
文学作品、文艺创作与创作主体的关系,是中国古代美学理论的重大命题.从《尚书》的“诗言志”,到《乐记》的“凡音之起,由人心生”,到《太史公自序》的“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对诗歌、音乐以及富有文学色彩的典籍与作者思想感情的关系分别作了探讨,而扬氏“心声”、“心画”之说又对整个文艺创作与创作主体的关系进行了宏观的、本质的、形象的概括,指出文艺作品可以作用于人们的听觉、视觉而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扬氏对中国古代美学理论的一大贡献。
扬氏“书为心画”的提法,虽本不指书法,但在广义上自然包涵书法这一艺术形式。书面语言、文学作品通过文字的意义表达人的思想感情,书法则借助作品的艺术形态表现人的情感意绪,两者方式有所不同。正如唐代张怀灌所指出的:“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一(《文字论》)然而。文,与“书”又互为里表,其表“心”的目的与作用是完全一致的;更兼书法作品具有抽象图画的性质与直观的效果,按张怀瓘的看法,比“文”更“得简易之道”,因而扬氏的“心画”说便极自然地为后人引发到书法艺术中来,即书法作品是书家心灵的图画,从而成为揭示书法艺术与书家思想情感密切关系的最精要的论断,并为中国书法“尚意”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古代书论中重要的“尚意”论述皆与“心画”说一脉相承.从汉代蔡R的“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到唐代孙过庭的“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张怀瓘的“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元代郝经的“书法即心法也”,盛熙明的“夫书者,心之迹也”,明代项穆的“夫经卦皆心画也,书法乃传心也”,清代刘熙载的“扬子以书为心画,故书也者,心学也”,可以看出扬氏“心画”说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此外,扬氏“君子、小人”之论,虽带有儒家的偏见,但它道出了文艺作品与作者人格精神密切相关的重要道理。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个重要观念,是文艺家必须有良好的品格修养,其创作才会有高卓的品位与格调。应该说这是一个可贵的传统,其中蕴含着至真的道理。后世的“文如其人”、“字如其人”等观念,都是从扬氏之论生发而来。在书法艺术上,宋代苏轼曾指出:“凡书,象其为人。”(《论书》)清代刘熙载更作了精到的阐发,他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艺概·书概))
在扬氏的启发下,后世论书极重书家的品德修养,以至形成人品、书品兼论的风尚。如宋代朱长文在评价颜真卿时就说过这样一段著名的话:“鲁公可谓忠烈之臣也,……其发于笔翰,则刚毅雄特,体严法备,如忠臣义士,临大节而不可夺也。扬子云以书为心画,于鲁公信矣。”(《续书断·神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