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题款与铃印
书法作品的题款铃印,是在书法艺术发展的过程中,从唐、宋以来,逐代题写铃盖而形成的。由于题款铃印既是书幅的组成部分,又居于篇幅的显要位置,所以更需要题写精巧,铃盖正确。使书幅首尾相顾,体势完美,气韵生动,收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现把题款铃印的规则和方法简述如下。
1、题款
章法分布的题款,又称款题、款识。书艺作品的款识,不仅是以文字的含意,为书幅作些必要的交代,而且能对书幅形式,起到弥补空白、平衡体势和增强气韵等作用。因此,题款应当按照章法的基本要求,结合书幅的整体情况,进行精心安排,认真书写。例如,要做到锦上添花,避免喧宾夺主:按照素地的大小情形,协调书幅的虚实关系;针对正文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扬长和补缺等。总之,书幅题款也是书艺创作,只有依法题写,才能为书品增色。
题款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卜款、下款,单款、双款,长款、短款,穷款之分。在这些款式中.下款是主要的,即是在正文的后面只署作者姓名,盖上姓名章,也称单款;上款是在正文的前面写上受书人的名字(也常写在正文后作者姓名前),也称双款;长款是再加写正文出处、作书时问、地点等内容;短款是与长款相比而短的写法;穷款是只署作者名字,或仅盖姓名章的。款识中既有赠与受的人事内容,自然少不了称谓和谦词。称谓如:先生、女士、同志、同仁、方家、道兄、贤弟等。称谓后的谦词有:指正、雅正、正腕、正之、雅属、补壁、惠存、共勉以及求教的教正、贺喜的志喜、贺婚的俪正等。总之,款识的文字要正确而简练,形式要灵活而新巧,要与正文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题款的方法,因为也是书艺创作的技法。所以也须书而有法。首先,针对书幅正文所用字体,选用适合的款识字体。如正文是篆书,款识可用隶、楷字体;正文是隶,款字可用楷、行;正文是楷,款字可用行;正文是行、草,款识以用同样字体中的不同书体为宜。这样的题法,一庄一谐,自能增强书幅的灵活性。其次,根据书幅空出的素地大小宽窄,确定题款的位置,进行规范而灵活的书写。款识的字体大小,应比正文的字小一些。与正文相距既不能过近,以致气势迫塞;也不可太远,形成体态涣散。行笔落字起收,与正文上不能平头,下不宜平底。再次,款识亦须自成片段,浑然一体.由于书艺形式的新颖,更多地表现在章法方面.所以款识无论是文字布白,还是姓名署写,历法使用,地址记载等,都要力求错落有致,灵活新巧.成为一段完美的文字。同时,还须给铃印留好位置。
2、铃印
书法作品的铃印,据史料记载,肇始于宋代,到了明、清时期,发展成为书幅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黑白两色的书幅上,铃上红彤彤的印章,不仅显出装饰美,而且能收到“变化呼应,破除平板,以及稳正平衡的效用”(潘天寿语),俨如锦上添花,成为书法艺术美的表现。因而,书法家都重视铃印的作用,并精心研究,力求以铃印把作品装饰得更精彩。
书幅的印章,印文有朱文、白文两种,朱文印白色多,分量轻;白文印红色多,分量重。印章的名称有:姓名章,姓氏章,字号章,别号章,斋馆章,引首章,压角章等。印面的形式,除正方形外,还有长方、长圆、圆、半圆、椭圆、葫芦形及自然形等。印章除与人名有关的一种外,其余的都称“闲章”。
铃印的方法,古今有所不同。古人注重礼仪,以仅具姓、名、字和号的印章,按照长幼辈数和亲疏关系酌盖,相当细繁。现代一般人只有姓名,不用字和号,所以只须考虑姓名章的铃法就行了。姓名章的用法是:先刻好大、小和朱、白文四方印章,根据署名字体的大小,酌情铃盖于名字下面。如果是自右向左或自左向右写的横幅,也可铃盖于名字的左或右边.如果需要作某种调整,可以加盖一方姓名章,或与本人有关的闲章,但都须轻重(红色多的重)有致,朱文在上,白文在下,反之则既不稳重,也不雅致(如图4.6)。
由于闲章的应用,是为了增强作品的艺术性的,所以须从审美的角度考虑铃盖。引首章只能盖在书幅第一个字的旁边或前两个字之间(不可更高和更低)的旁边,起到引首的作用。引首章应为长方或长圆形,文字内容很广泛。笔者有一方玉质长圆形引首章,刻的朱文是“一片冰心在玉壶"(承上文“洛阳亲友如相问”),表示作者是一个洛阳的淡泊人,朱文引首章与白文姓名章首尾呼应,加之“书如其人”,似能相映成趣。压角章有方、椭圆及自然形式,文字内容更为广泛,通常是盖在书幅的右下角,与左边名章相对应,但也只能在书幅具有素地处铃盖。在长卷、条屏等书幅中,可盖闲章的地方较多,不过也要盖得恰到好处,不能画蛇添足。至于前人有大幅铃小印,或小轴盖巨章;而今人以多铃印为美,或以不用印为高等议论和作法,显然都是不可取的。
总而言之,章法分布构成书幅,既是章法谋篇的成果,也是融合笔法和结字法成章的表现。书家通过章法的依法谋篇.合理布白,一气呵成的规范书写,把笔法写成点画的奇妙,结字法构成字体的新巧与章法缀成篇幅的完美有机结合,融会贯通,集中呈现于白纸黑字之间,成为有法有化、巧妙结合、形神兼备的书艺精品,充分表现出书法的艺术性及个人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