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4 中网 (zw78.com) 京ICP备09031998号
|
元世祖忽必烈是元朝统一中原过程中一位非常伟大的皇帝。他一生宽宏大度,知人善任,信奉儒家的治国之道,采用汉法,设立经纬,陈述纲纪,南下灭宋,统一全国并开始采用年号,定国号为元。在他的统治下,元朝达到了全盛时期。
一、世祖登基
世祖是睿宗的第四个儿子,叫忽必烈,世祖是他的庙号。他的母亲是庄圣太后怯烈氏。乙亥年(公元1215年)八月二十八日,世祖出生。长大之后,娶弘吉剌氏为脱里妃。他仁厚、英武、聪明、睿智,对太后非常孝敬,也特别善于安抚臣下,口碑很好。
世祖很有抱负,早在甲辰年(公元1244年)他还是藩脱里时,就想像父辈那样灭金,建功立业。
辛亥年(公元1251年)六月,世祖的兄长继承皇位,即宪宗。宪宗见同母兄弟中世祖的年龄最大而且最有才华,因此将大漠以南的汉族地区交由他管理。
当时,邢州有两名答剌罕求见世祖,向他提出建议说:“邢州和吾州是分封的土地。刚受封的时候,有一万多户百姓居住。现在,百姓纷纷逃亡,只剩下五千七百多户了,应该挑选廉洁的官吏前往治理。”世祖采纳了他们的建议,任命脱兀脱和张耕为邢州安抚使,又任命刘肃为商榷使,前往邢州治理地方政治。此后,邢州逐渐繁荣起来。
壬子年(公元1252年),世祖进驻桓州、抚州一带。宪宗任命断事官牙鲁瓦赤和不只儿等人主管国家财政,留驻燕京。他们在燕京审理案件,一天之内杀死了二十八个人,其中有一个是因为偷了马匹。世祖听说后,责问他们:“但凡处以死刑的人,都应该上奏朝廷后才能够行刑。你们现在一天杀死二十八人,肯定会有无辜的人被你们错杀的。原本只需要打几下以示惩处的,你们打了之后又将他处死,这是什么刑罚呢?”几句话说得不只儿等人瞠目结舌,哑口无言。
癸丑年(公元1253年)十二月十二日,世祖率大军逼近大理城。大理国君主段氏权力弱小,大权被高祥和高和两兄弟掌握。十二日晚,高祥见大事不好,率领大军逃跑。段氏立即反击,世祖也派大将也占和拔突儿追赶。世祖攻下大理后,任命刘时中为宣抚使,与段氏共同安抚百姓,班师回朝。路上,抓获高祥,将他处死在姚州。
己未年(公元1259年)九月初一,亲脱里穆哥派遣使者前来拜见世祖,向世祖汇报了北部局势,带来宪宗驾崩的噩耗,并请世祖起程回北方,稳定局势。世祖说:“我是奉我哥哥的命令前来南方的,怎么能够还没有建功立业就回去呢?”拒绝了穆哥的请求。初三,世祖登上香垆山,从高处俯瞰长江。当天晚上,世祖派遣木鲁花赤、张文廉等人准备船只,准备攻打用大船扼守长江的宋朝军队。初四凌晨,天下着小雨,周围灰蒙蒙一片。所有大将都认为不能渡江,但世祖没有听从他们的建议,下令让将帅升起大旗,分三路进军。不久,天色转晴。世祖率军与宋军三次交战,杀死并抓获了许多宋军,一直打到长江南岸。世祖下令,士兵不许擅自进入百姓家中,违令者按军法处置。同时,世祖下令释放所有俘虏。几天之后,世祖派遣脱里冲道、李宗杰、訾郊前往鄂城招降,遭到宋朝官兵的反对,如雨一样密集的箭阻住了他们的去路,脱里冲道掉下马背被宋军生擒,李宗杰、訾郊逃了回来。不久,世祖率军到达鄂州城下,屯兵练习,准备攻城。初九,包围鄂城。世祖登上鄂城东北的压云亭,观看敌情。他确定贾似道带来的军队并非精锐之后,命令士兵作好攻城准备。十一月,贾似道派遣宋京前往求和,世祖当日率军返回北方,到达燕京。
此时宪宗已去世,脱里赤大量征集民众当兵。世祖见状,责问脱里赤。脱里赤借口说这是宪宗临死前的命令。世祖察觉出异样,下令将他征集的兵民全部释放,兵民因此对他感激不已。
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三月初一,世祖率领军队驻扎在燕京近郊,后进入开平。亲脱里合丹、阿只吉率领西路各位诸侯脱里,塔察儿、忽剌忽儿、爪都、也先哥率领东路各位诸侯脱里赶到开平。各位诸侯脱里和大臣都劝世祖登基,世祖再三谦让,但最终拗不过各位诸侯脱里和大臣的请求而答应了。陕西宣慰使廉希宪建议说:“高丽国脱里曾经派遣他的世子脱里入朝觐见,由于当时宪宗正率军攻打宋朝,因此扣留了他作为人质以防高丽帮助宋军。如今,听说他的父亲已经去世,如果立脱里为国君,送他回国,他一定会感谢我们,倾心归附我国,这就相当于不费一兵一卒得到一个国家。”世祖采纳了他的建议,让脱里回到高丽。此后,世祖任命、赵璧、董文炳为燕京路宣慰使。
四月初一,世祖设立中书省,任命脱里文统为平章政事、张文谦为左丞相。此后,又任命八春、廉希宪、商挺为陕西、四川等路的宣抚使,任命赵良弼为参议司事,还任命粘合南合和张启元等人为西京等地宣抚使。
四月初二,世祖下诏,将俘获的高丽子民和逃亡在外的高丽民户送还给高丽国脱里脱里,并禁止边将擅自掳掠。
四月初四,世祖诏告天下,正式登基。五月,忽必烈建元中统,蒙古自此有了年号。
二、南下灭宋
1234年,蒙古军灭后金之后,便开始向南攻打 宋朝。到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之后,继续攻打宋朝,并最终灭掉宋朝,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1】兵围襄阳
1261年至1264年,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期间,蒙古江淮大都督着手修筑了济南、益都等城墙,并于1262年召回自己住在开平的儿子李彦简。此后,他率军消灭了蒙古戍兵,以济南、益都、涟海三城投降南宋。同年三月起,忽必烈先后命令史枢、阿术、哈必赤、史天泽等人围攻济南、益都、涟海三城。李彦简父子连连失败,七月在济南兵败被杀。
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八月,蒙古军队由元帅阿术率领,到达庐州和安庆等地。宋朝的统制范胜、统领张林,命令正将高兴和副将高迪率军迎战,结果被蒙古军打得大败,宋军全部战死。同月,宋军五万人马在夏贵的率领下进攻潼川(今四川三台),被蒙古都元帅刘元礼率领几千人打败,夏贵逃走。
至元三年(公元1266年)十月,蒙古军总帅汪惟正派遣下属率军袭击开州(今四川开县),杨文安派千户脱里福领兵协助。不久,城池攻陷,宋军守将庞彦海跳崖自杀。蒙古军队留兵驻守后,退兵离去。
蒙古军队节节胜利,顺利进军,很快到达襄阳一带,率军攻打襄阳。
1267年开始,蒙古军队开始向襄阳发起猛烈攻击。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八月,蒙古都元帅阿术侵略襄阳,进入南郡(今湖北江陵),攻取仙人、铁城等寨,俘虏当地居民五万余人。不久,蒙古军队北还。南宋军队向蒙古军下战书,邀击于襄、樊之间。阿术在牛心岭留下精兵五万人,同时又在其他几个地方设置了虚寨,生起烟火,借此迷惑宋朝官兵。半夜时,宋军前往攻击营寨。
蒙古军队从两侧伏击宋军,宋军阵脚大乱,被杀死一万多人,大败而回。
同年十一月,蒙古国南京宣慰使刘整向忽必烈建议说:“攻打宋朝的战略中很重要的一环应该是襄阳。蒙古军应该先攻下襄阳,然后从汉水进入长江。这样的话,蒙古军队就可以长驱直入到达南宋的都城临安,最后消灭南宋,统一全国指日可待。”忽必烈采纳了刘整的建议,下诏征调各路兵马齐集一处,由阿术和刘整共同指挥作战,攻打襄阳。
同年十二月,宋朝任命吕文焕为襄阳府知府,兼任京西安抚副使。
1268年,蒙古军队在阿术的带领下围攻襄阳城。他派人在百河口和鹿门山修筑了栅寨,同时,又在汉水中筑起楼台,与夹江堡两两相望,切断了南宋援救襄阳的所有必经之路。
同年十一月,宋朝驻襄阳的守军为打破蒙古军队的封锁,以便向南宋请求援军,向蒙古沿山的各个栅寨发起猛烈的攻击,但被蒙古军队打败。
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正月,阿术率领军队攻打复州(今湖北天门)、德安府(今湖北安陆)和京山等地,俘虏上万民众后撤走。此后,蒙古军队由史天泽和枢密副使呼剌出率领前往襄阳一带,增援阿术率领的蒙古军队。史天泽率军到达襄阳后,命令军队修起了从万山开始的长围,将百丈山团团围住,从此,襄阳和樊城南北无法沟通。不久,又修建起一字城,将各处城堡连接起来,准备长期围困襄阳。
同年三月,阿术率领军队从白河围困樊城。
【2】夺取襄樊
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十一月,忽必烈接受僧人子聪(刘秉忠)的建议,取《易经》中“大哉乾元”的意义,改国号为大元,正式建立起元朝的统治。此后,为实现全国的统一,忽必烈加紧了对南宋的进攻。
从1267年冬天蒙古军围攻襄阳和樊城起,至1272年已经长达五年之久。在这五年时间里,宋朝曾经派夏贵率轻骑运粮至襄阳城。不久,夏贵的军队在湖北虎尾洲一带被蒙古万户解汝楫率舟师打败。此后,李庭芝奉命督师前往救援襄樊,因部下范文虎不受他的指挥,被蒙古军万户张弘范率军打败。到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四月,宋军在湍滩大败,到六月时,范文虎兵败逃走。而蒙古则接受张弘范的建议,加强了襄、樊外围的城栅堡垒,使襄樊与外地的水陆交通彻底中断。
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三月,元军在将领阿术和刘整的共同指挥下,攻破了樊城的外郭,宋军守将关闭城门,坚守于城内。阿术等人商议之后,再度构筑栅寨等将樊城重重围住。
襄、樊二城是南宋的军事要地,夹汉水对立,汉水上有浮桥,因此,两城可以互相声援接应。而襄、樊城中都储备有大量的粮食,足够军队支用几年时间。而且,沿长江上游的一些商人还可以取道襄阳之南,给襄阳和樊城的守军提供一些必需的物资。正因为如此,襄阳和樊城的守将才得以固守城楼长达几年之久。但是,蒙古军队很快断绝了襄阳和樊城与外界的联系,宋朝军队无法攻破敌军的封锁给予援助,襄阳守将吕文焕竭尽全力据守,虽然城中的粮草还可以维持人们的需要,但盐、柴和布匹等却严重缺乏,守卫樊城的张汉英也遇到了同样的困难。在危机重重的情况下,张汉英重金招募了一名水性特别好的士兵,将腊书扎入他的头发中,并让他潜埋在积草下面,游水出城去求援军相助。但是,这位士兵被元军在水中抓获。元军得知荆、郢一带仍有缺口后,立即派兵将襄、樊南路的荆、郢截断。此后,又派兵截断了襄、樊北路邓州的援救路线。
南宋为了保住襄、樊重镇,下令让京湖制置使李庭芝移兵屯驻在郢州(今湖北钟祥),军队全部安置在均州、新郢和河口一带,扼守紧要码头。李庭芝开始在襄樊西北部督造小船,共造船一百多艘。此后,李庭芝招募了三千名敢死队员,在民兵部辖张顺、张贵的统领下,沿着汉水前往襄阳救援。宋军突破了元军的严密封锁,虽然张顺等许多敢死队员战死,但张贵仍带着部分军队进入了襄阳城。张贵的到来让襄阳全城的百姓欢欣鼓舞,精神振奋,勇气倍增。后来,张贵返回郢州去迎接援军,途中与元军遭遇而战死。
至元十年(公元1273年)正月,元军清除了河水中的障碍,截断了襄、樊两城之间的浮桥,集中全部兵力攻打樊城。樊城军民奋起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被元军攻陷。樊城陷落后,宋军守将范天顺自杀身亡。他的手下牛富率领敢死队员一百多人继续进行巷战,元军死伤无数,但最终还是由于人数过于悬殊,敢死队员被元军杀死不少。牛富见无力挽回樊城陷落的惨局,走入熊熊大火之中,自焚而死。
樊城陷落后,襄阳成为一座被元军包围的孤城,更加孤立无援。守将吕文焕每次外出巡视,城中的将士都会悲从中来,痛哭流涕,而士兵虽然坚决据守,但也有些军心涣散。吕文焕一再向朝廷告急,而朝廷之中,权臣贾似道玩弄两手把戏,一面上奏章请求皇帝派他率军前往边境地带指挥作战,以赢得朝廷和全国百姓的赞誉,一面又指使幕僚上奏折挽留自己,向皇上指出贾似道必须留在朝廷。这样一来,樊城被攻破、襄阳城危机重重的时候,朝廷却毫无动静。
不久,元军用回回人亦思马因所造的巨炮攻打城池,吕文焕被迫投降,元军进入襄阳城内。至此,历经五年的攻守,元军夺取了南宋北部重镇襄阳。从此,南宋的门户大开,形势急转直下。
【3】攻入临安
1273年,元军攻下襄阳和樊城之后,进行修整。到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六月,忽必烈下诏书,命令左丞相、河南行省伯颜为元帅,与阿术在襄阳会师后,水陆并进,攻打南宋都城临安。
不久,伯颜率军到达襄阳,与阿术会师。此后,他们率领元军沿汉水到达郢州。在这里,他们遇到了宋军将领张世杰的阻截。张世杰为阻断元军的水上通路,在水中密密麻麻地布置了木石和战舰,将汉水南边的新郢和汉水北边的郢州连结了起来。伯颜率军绕过郢州,从藤湖进入汉水。元世祖从上都来到京师。
同年十月,元军攻陷了新城和沙洋(今湖北钟祥南)。十一月,伯颜率领大军进攻复州(今湖北天门),宋朝知州翟贵见无力抵抗,率众投降。元世祖下令,凡是守城的将士拿出钱财归顺的和那些逃避罪罚的、背叛主子出逃的,全部赦免。十二月,伯颜率军到达阳罗堡(今武汉东部),打败了宋朝夏贵率领的军队。不久,宋朝汉阳驻军(今武汉市汉阳镇)和鄂州等地驻军向元朝军队投降。元朝军队顺江东下时,投降元朝的襄阳守将吕文焕向元军提出了攻打郢州的建议,并且愿意作为前锋。不久,他一路将自己的旧部下收降归附元朝,为元朝顺利进攻临安免除了不少麻烦。
就在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六月忽必烈下诏攻宋后不久,南宋度宗于七月驾崩,赵显即位,是为恭帝。宋恭帝即位时年仅4岁,权力操纵在权臣手中。不久,宋朝任命高达为湖北制置使,负责湖北一带军务。同时,宋朝还任命权臣贾似道全权负责都督各路军马,防卫临安。
元军一路势如破竹,宋军望风披靡。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正月,宋军将领吕师夔率江州(今九江)军民投降元朝,元军元帅伯颜旋即任命他为江州知州。元世祖听从大臣的建议,下诏招降宋朝的边郡如嘉定、重庆、江陵、郢州、涟海等地。不久,宋军安庆军将领范文虎也献城投降了元朝。
伯颜率军攻打临安的同时,派刘整率军前往攻打无为军。刘整出兵淮西后,久攻不下,感到非常惭愧。不久,他又得知吕文焕已经连续招降各地旧部立下头功,更是感到气愤。在他愧愤交加时,气急攻心,死于无为城下。贾似道原本害怕刘整,不敢出兵与元军交战。此时,他听说刘整病死,于是向朝廷上表,率军出兵,进入芜湖。同时,贾似道听说吕师夔投降了元朝,便派人与吕师夔沟通,想通过吕师夔与元军议和。
同年二月,元军在伯颜的调度下攻打池州(今安徽贵池),宋朝知州脱里起宗率军逃走。 贾似道立即调遣孙虎臣率领精锐部队七万余人屯驻在池州下游的丁家洲,并命令夏贵率领两千五百艘战舰在江中阻截,而贾似道自己则率领军队驻扎在鲁港(今芜湖西南)。
不久,元军和宋军在丁家洲至鲁港一带多次交战。鄂州的失利给夏贵带来的创伤虽然已经抚平,但阴影犹存。他所率领的军队毫无斗志。孙虎臣与元军刚刚交战就准备乘船逃走,宋朝士兵一见主帅怯战,也无心恋战,军中大乱。夏贵见状,忙向贾似道报告说:“敌人太多,我方兵力太少,已经无法支持下去了。”在没有与元军交锋的情况下,夏贵率领军队向后退走。贾似道听说后,也立即鸣金收兵,大败而逃。元世祖接受阿先不花的建议,派遣自己的外甥胡应雷前往招降夏贵。此后,临安城完全暴露在元军的炮口之下。元军顺势继续往下,临安告急。朝廷向各地征调军队勤王,但很多人畏缩不前。郢州守将张世杰率领军队进入临安,并收复了饶州。不久,赣州知州文天祥也率领军队进入临安。
但是,元军已经锐不可当。不久,建康、太平(今安徽当涂)、和州(今安徽和县)等地相继投降元朝。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三月,元军元帅伯颜率军进入建康。此后,镇江、常州、平江府(今苏州)等地先后投降元朝,临安危在旦夕,南宋朝廷官员纷纷外逃。
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四月,元军开始攻打扬州,宋军守将李庭芝、姜才坚守阵地,不愿投降。元世祖下令中书省商议,设立“登闻鼓”,让那些有亲人被杀无处倾诉的人击鼓鸣冤;但同时也规定,老百姓鲁莽击鼓,将受到法律的惩处。二十日,宋朝度支部尚书吴浚寄书信给建康府徐脱里荣等人,陈述了宋朝丞相陈宜中的意思,请求与元军停止战斗,互相通好。但是,元军元帅伯颜派遣中书议事官张羽、淮西行枢密院令史脱里章与宋朝的来使马驭一起,带着徐脱里荣的回信到达平江府的驿亭时,被宋军杀死。
七月,张世杰率领水军与元军大战于镇江焦山一带。大战从上午九点一直持续到中午,呼声惊天动地。元军趁着风势用火箭攻击宋军的战船。宋军战船着火,大败。张世杰、孙虎臣等人率军逃走。不久,元世祖下令任命伯颜为中书右丞相,阿术为中书左丞相。
八月,伯颜辞别元世祖向南进发,奉诏书告谕宋朝的君臣,如果他们能够主动归顺的话,赵氏家族和其部下都可以高枕无忧,祭祀宗庙也一如从前。
九月,宋朝扬州都统姜才统领步兵,骑兵共一万五千人攻入湾头堡,元军在阿术的率领下迅速打败了他们。同时,贾似道被贬谪到循州(今广东龙川),当他走到漳州时被杀害。
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正月,宋朝臣子陈宜中、张世杰、苏刘义、刘师勇等人带领益脱里、广脱里从嘉会门逃出。同月,宋朝皇帝交出玉玺,向元军投降。伯颜下令,士兵不允许进入临安城,否则按军法处置。伯颜的命令得到了南宋临安居民的拥护。
二月,伯颜押解南宋恭帝赵显、太后和宋朝官吏前往元朝都城。元世祖亲自赶往上都迎接。临安城破,南宋自此灭亡。此后,元军于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十二月打败了南宋著名抗元将领文天祥。
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四月,张世杰在同年二月幼帝投海死亡后退至海陵山(今广东阳江县南海中),遇风船沉,溺水而死。至此,南宋残余势力完全被元消灭,元朝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三、实行汉法
忽必烈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在他即位之前就非常关心国家的治理方略。由于在成吉思汗统治时期,蒙古便已经在耶律楚材的影响下实行汉法,因此,到忽必烈时,蒙古已经有了深刻的汉文化影响。在忽必烈周围,聚集了一大批懂得治世之道的学者文人。忽必烈经常与他们交流,并很倾慕唐太宗的业绩。他身边的谋士也积极支持忽必烈的励精图治、谋求革新的做法,并为他献计献策。
1258年,谋士郝经向忽必烈进言说,应该息师抚民,创法立制,选贤任能,减轻赋税,屯田垦殖。这些积极的改革主张虽然未能立即实行,但是,对元世祖后来的改革起了很大的作用。
1260年,忽必烈即位。他向僧人子聪询问治理天下的原则。子聪参考祖宗旧典,借鉴古代典制,制定了各种制度。
1264年,阿里不哥投降,内战结束。忽必烈正式定都燕京,改燕京为中都。从此,汉法得以全面推行。元世祖将统治中心移至中原后,在他的谋臣的建议下,确立了以自己为核心的统治秩序。
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正月,元世祖下令把尚书省合并到中书省,尚书省平章政事阿合马、尚书省同平章事张易担任中书省平章政事,尚书省参知政事李尧咨、麦术丁担任中书省参知政事。此外,免除给事中、中书舍人、检正等官职,仍然设立左右司,把六部减至四部,改称中书省。不久,又下令把北京、中兴、四川、河南四地的行尚书省改为行中书省,京兆府再次设立行中书省,由诸侯脱里只必帖木儿设立行省断事官。此后,山东东路都元帅府统军司被改为行枢密院,元世祖任命也速带儿、塔出一起担任枢密院副使。
元朝经过一系列变革,逐渐完备了它的中央机构,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并立。中书省又称为都省,统辖百司,是总理全国政务的最高官署。它的最高长官名叫中书令。此外,还设有右丞相和左丞相。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七月,世祖任命伯颜为右丞相,阿术为左丞相,成为中书省的高级官员。由于中书令经常空缺,所以中书省的大小事务一般由左、右两个丞相来裁夺,他们成为中书省的实际长官。两个丞相的权力相当,但是由于蒙古习俗崇尚右,因此,右丞相的地位较高。
中书令和左右丞相之下便是平章政事。平章政事也属于宰相,但是属于左、右丞相的副手,他们裁决庶务,被称为左、右辖。参知政事也是作为左右宰相的副手参与政事的。
在中书省中,执事官主要有左、右丞相,平章政事和参知政事,偶尔也有中书令,他们被统称为宰执。
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蒙古已经开始设立御史台。御史台是中央最高的监察机构,又叫中台、内台、乌台或宪台等。御史台的长官是御史大夫,另外还有御史中丞、侍御史、治书侍御史等官员。御史台下辖殿中司、察院等机构,主要纠察官员的善恶和得失等。御史台的官员一般品级很低,而且俸禄也不多,但其作用和影响相当大。除了御史台外,蒙古还设立行御史台和廉访司等地方机构。
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元世祖下令设置同知枢密院事、枢密院判官各一名。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元世祖正式下令设置知枢密院事一名,成为枢密院的长官,元朝枢密院制度完全确立。枢密院是中央最高的军事机构,主管宫禁宿卫、驻军、征伐、边防、举功转官、节制调度等事宜,又称为枢府或者密院。它的最高长官是枢密使。由于军权位高权重,一般由皇太子担任。但是,皇太子也经常没有人选,因此,这个职位经常空缺。实际上负责枢密院工作的是枢密副使和佥书枢密院事。此外还有同知、副枢、佥院、同佥枢密院、院判、参议等官。自从设置枢密院开始,四怯薛各自派一名代表参与院议,中书省也派平章政事前往参加商量院事。
除了中书省、御史台和枢密院之外,元世祖还曾经设立过总理全国财政的国用使司和治理诸脱里、驸马、投下蒙古及色目人的刑名等问题的大中正府等等。
在地方上,元朝普遍设置行中书省,简称为省或者行省。河北、山西和山东直接隶属于中书省,吐蕃(西藏)由宣政院管辖,其余各地按地域划分为四川、甘肃、云南、江西、江浙、湖广、陕西、河南、辽阳、岭北等行省。行省的长官设置与中书省相同,有左、右丞相,平章政事,左、右参知政事等等。行省之下,设置了路、府、州、县等各级地方行政机构。行省开始是中央派生出的临时机构,后来固定化,成为正式的机构。行省制度的确立,是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变革,是我国行省制度的开端。
1291年,忽必烈正式颁布了《至元新格》,这是元朝的第一部成文法。这部法律是参照唐、宋的法律条文,结合蒙古习惯制定的。在法律当中,公开地宣布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提高宗教的地位。根据这部法律,佛教的地位提高了,僧侣享有很大的特权。元朝将百姓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种来统治。
除政治和法律外,军事也是忽必烈时期的重头戏。在忽必烈统治的绝大多数时间里,元朝不是对外用兵就是对内平叛,因此,军事制度也逐渐完善起来。应当说,元代的军事制度是在蒙古汗国兵制的基础上日趋完备的。
元朝统一后,世祖下令将全国的军队分为蒙古军、探马赤军(蒙古汗国时期从诸千户中抽调士兵组成,作战时属于先锋部队,后来发展成为屯戍边地的镇戍军)、汉军(由原属金国境内的汉人、契丹人、女真人等组成的军队,又叫做汉诸军)、新附军(新归附的南宋军)等。其中,蒙古军和探马赤军是元朝政治的中心,主要驻防在京师和“腹里”(今河北、山西、山东一带),而汉军和新附军则驻扎在江淮以南的地区。这种军队编制与法律一样,具有民族不平等的色彩。
四、远征缅甸、日本
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正月,高丽国国脱里脱里派遣大将军俞洪慎前往元朝庆贺新春,元世祖欣然接纳。
初八,元世祖下令药剌海率领大军征讨缅甸国。
初十,元世祖打算征讨日本,命令高丽国准备粮草二十万石,以供元军使用。
十二日,元世祖命令伯要带等人在烈埚都山和乾山砍伐木头造船,共砍伐了十四万二千株。此后,元世祖命令各军帖户中的成年和壮丁五千人、民夫三千人运输这些木头到平滦。
十八日,世祖下令让中书右丞脱里里帖木儿率领万户三十五人、蒙古军中练习成水军的二千人、探马赤军一万人、练习水战的五百人前往征伐日本。
二十五日,忽必烈为了准备后援部队,命令各军训练水战。
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五月初五,丞相伯颜、诸侯脱里相吾答儿等人上奏说:“征伐缅甸的大军除了使用蒙古军和探马赤军外,也可以就近选用新归附的南宋士兵。”世祖忽必烈权衡了一下利弊,批准了他们的建议。
五月初六,元世祖免去五卫军征讨日本,另外调派了一万名士兵赶往上都替换他们。
五月十一日,元世祖下令设立征东行中书省,由高丽国国脱里和阿塔海共同管理,下令让高丽国派兵协助元军攻打日本,并向攻打日本的高丽军提供所需的衣服和甲仗。
五月十三日,元世祖下令让阿里海牙调派汉军七千人,新归顺的南宋汉军八千人跟随唆都东征日本。
五月十八日,占城行中书省攻占占城,占城的国君补底逃跑。元世祖下诏招降他。五月二十一日,元世祖调派征讨日本的重罪囚犯赶往占城和缅甸等地随军作战。五月二十六日,海南四州宣慰使朱国宝请求增援征讨占城国君的军队。元世祖立即下令让阿里海牙率领一万五千名士兵前往援助,协同作战。同一天,元世祖采纳脱里积翁的建议,诏令江南运送粮食,从阿八赤刚开凿的神山河以及海道两条路运送粮食,供给东征军作战。五月二十八日,元世祖下令赐给占城行中书省弓箭和盔甲,以示嘉奖。
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十一月初四,元世祖派遣阿八剌监督江淮行省的军备物资,派遣察忽监督辽东行省的军用物资,以确保征伐日本的军需。
十一月初十,元世祖派遣使臣前往高丽,要求高丽国脱里调派一万名士兵、六百五十艘战船援助元军攻打日本。同时,命令高丽国脱里派人继续在距离日本较近的地方制造战船,以备军需。
十一月二十五日,元世祖下令将江淮的大米通过漕运运送一百万石到高丽的合浦贮存。同时,元世祖还下令在东京和高丽各贮存十万石大米,准备征伐日本。各军从第二年的三月开始,按照既定的顺序进军,到八月在合浦会集。十一月二十八日,元世祖招集宋朝贩卖私盐和熟知海路的士兵作为水手,征讨日本。
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正月初七,元世祖觉得日本是孤远岛国上的外夷,没有必要征伐,于是停止了征讨计划,征召阿八赤赶来朝廷,并且解散了所有雇佣的民船。
五、平定诸脱里叛乱
元朝是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统一的政权,其内部的矛盾非常复杂。阿合马专权、桑哥事件和卢世荣事件等集中反映了权臣专擅等问题,这在各个朝代都有所体现,不是特别引人注目。但其内部统治集团中兄弟阋墙、父子争权的叛乱持续时间之长是整个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世祖忽必烈即位后,首先与阿里不哥两人进行了四年的汗位争夺战,巩固了皇位。但是,诸脱里的叛乱却仍旧十分激烈。
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四月,宋脱里乃颜谋反。乃颜是成吉思汗异母弟别里古台的曾孙,广宁脱里爪都的次子。有人告发他谋反,忽必烈立即派西北总军伯颜前往窥探情报。伯颜于是带领随从假装犒劳士兵,装载了大量衣物进入了乃颜的领地,将衣物分发给沿途驿站的士兵。到达乃颜的营帐后,乃颜准备将他扣留起来作为人质。伯颜察觉到异样,与随从假装镇定地慢慢退出营帐,然后与随从兵分三路逃走。一路上,曾经受他恩惠的驿人争着将好马让给他们骑,乃颜无法追赶上,伯颜得以脱离险境。
乃颜知道谋反的事情已经败露,于是干脆起兵造反。不少西北诸侯脱里见乃颜造反,也跃跃欲试,准备跟随乃颜造反。为了平定乃颜叛乱,减少阻力,元世祖派阿沙不花前往各个诸侯脱里那里,劝说他们放弃反叛。阿沙不花谎称乃颜已经投降,只剩下那些诸侯脱里蒙在鼓里孤军奋战,然后又大夸元世祖的圣明和宽大,要他们自己前去解释以求得“宽大”处理。各诸侯脱里纷纷前往元都向忽必烈告罪,反叛联盟因此瓦解。
同年五月,忽必烈派阿沙不花先到北京等地的宣尉司传达圣旨,但凡隶属于乃颜部的人,一律不允许他们乘马持弓箭。不久,又采纳浙西道儒学提举叶李的建议,以左丞相李庭率领汉军作为前锋,采取汉人的作战方法布阵。
六月,元世祖亲自率领大军从上都来到撒儿都鲁(今辽河附近),乃颜和金家奴、塔不歹等率领十来万军队进逼元世祖的住所。忽必烈见敌众我寡,接受司农卿铁哥的建议,搭设营帐,端坐在胡床上细斟慢饮,效仿诸葛亮空城计,以计取胜。塔不歹等见忽必烈镇定自若,心里害怕,不敢发动进攻。
不久,忽必烈在乃颜军队退缩之时下令李庭率领汉军向叛军发起猛烈进攻,乃颜败走,逃到实列门林后被元军擒杀。七月,元世祖派人领兵攻打乃颜的余党,一直向北追到金山(今吉林白城市西南大兴安岭),全部剿灭了乃颜部的势力。
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正月,诸侯脱里海都进犯边境地区。海都是太宗窝阔台的孙子。宪宗时,海都被封在海押立(巴尔喀什湖和伊黎河之间)一地为王。到元世祖时,海都的势力强大起来,成为窝阔台汗后代各位诸侯脱里的首领。1269年开始,海都便开始谋求自立,一些脱里贵族逐渐依附海都,削弱了元朝的统治力量。1289年秋,元世祖亲自率领军队讨伐海都。经过几年的征战,双方互有胜负。
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春,元世祖忽必烈感觉身体不舒服。正月十九日,病情加重。正月二十二日,元世祖在紫檀殿驾崩,在位共三十五年,享年80岁。正月二十四日,皇帝的灵柩安葬于起辇谷中。同年,成宗铁穆耳即位,继续攻打海都,直到1308年才彻底平定了漠北的海都叛乱。
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4 中网 (zw78.com) 京ICP备0903199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