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5 中网 (zw78.com) 京ICP备09031998号
|
一个剧种的繁荣兴旺,离不开具有深厚艺术功力、卓越创造才能、在观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艺术家的贡献。在两个多世纪的发展进程中,早期豫剧艺术家的创造已经作为艺术手段、剧种神韵被继承下来。现在,我们虽然已经无法亲眼看到他们那天才的表演和聆听他们优美的唱段,但是从昔日珍贵的资料里,依然可以领略各流派掌门人的绰约风采和他们的辉煌业绩。
说到当代豫剧艺术,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可以称得上是流派纷呈,群星灿烂!
【周 虹】 清代末年,豫剧有了祥符调、豫东调、沙河调、豫西调等地域流派。她们在新的社会背景和艺术背景下产生了融合,这是一大进步。在流派的相互融合中,一些具有艺术天才的演员努力追求个人独特的风格,成为广大观众关注的豫剧明星,而一旦这位明星的艺术风格被众多豫剧演唱者追随、模仿,便形成为一个豫剧流派。豫剧流派的区分,更多的是群众意志,并没有十分严格的科学界定。有时会把具有独特风格、较高威望,但并没有形成稳定的模仿群体的艺术家也称为一个流派。有的艺术家风格极为独特,很难学习,就不大容易形成流派。
解放前,豫剧并没有形成以演员个人风格为代表的豫剧流派。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豫剧的繁荣发展,演员间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增多,一些豫剧明星的演唱风格为众多演员模仿,就有了以演员个人风格为代表的豫剧流派。这些流派和具有成熟风格的艺术家们,以特有的独创性唱腔和塑造的光辉艺术形象,使豫剧艺术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从此,豫剧进入到一个百花争艳、众声合鸣的季节。
【荆 桦】 人们在谈论豫剧流派的时候,总是首先说到“常、陈、崔、马、阎”,指的就是“常派”、“陈派”、“崔派”、“马派”、“阎派”。
在豫剧史上,常香玉这个名字恒久地散发着的艺术芬芳。她是一位卓越的表演家和演唱家,是一位有胆识的改革家,是对豫剧有着深远影响的一代宗师。
常香玉是“常派”的创始人,9岁学戏,开始学唱豫西调,曾拜豫西的豫剧名家翟燕身、周海水为师。初学花旦、小生、武生,后来专习旦角,并以韵味醇厚、声腔优美而著名。成名后,又学了“豫东调”、“祥符调”和“沙河调”,并吸收曲剧、京剧、山西梆子、河北梆子的音乐语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她演出的《花木兰》可以说是誉满全国,《红娘》、《断桥》、《大祭桩》广受豫剧观众的喜爱,不少常派弟子亦因演出这些剧目成名或获奖。
【朱超伦】 常派艺术的特点表现在声腔上,也表现在她的所有演出剧目和塑造的艺术形象上。其唱腔更具特色,朴实、新颖、自然、独特,既激昂慷慨又细腻委婉,具有极其强烈的时代感和节奏感。
与常派艺术相比,陈素真所创立的陈派,好像缺乏阶段性的轰动效应。但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豫剧界,陈素真却一直享有“豫剧皇后”、“豫剧梅兰芳”的美誉。她是一位唱腔和表演均达到一种极至的豫剧大师。
【石 磊】 她演出的大量樊粹庭先生创作的剧目,如《麻风女》、《洗涤血》、《义烈火》等,她演出的《三上轿》、《宇宙锋》、《春秋配》、《洛阳桥》等影响深远,至今被一些陈派弟子和陈派爱好者保留演出,广为传唱。陈素真在唱腔上宗祥符调,但又不拘泥于祥符调。30年代她就吸收了一些豫西调的音乐素材,丰富充实祥符调的音乐唱腔。她的唱腔雅致、俏丽、清新,有意蕴、耐品味。陈派艺术在表演方面对豫剧的贡献尤为突出。陈素真精心学习研究了做功戏、武打戏,她身段动作优美规范,能够准确传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其水袖功夫堪称一绝。
豫剧崔派艺术的创始者崔兰田,是著名的豫剧“十八兰”之首,有“豫剧兰花”、“豫剧程派”之称,在豫剧观众中享有很高的荣誉。她11岁就进入周海水的太乙班学戏,宗豫西调,演过须生,小生,擅长老旦,精于青衣,是豫剧唱腔艺术中委婉、含蓄、凄美风格的典型代表。
【耿玉卿】 她演出的《桃花庵》、《秦香莲》、《三上轿》、《卖苗郎》被豫剧界称为崔派艺术的“四大悲剧”。崔兰田的唱腔低沉委婉,细腻抒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擅长于塑造悲剧形象,是崔派艺术的突出特点,也是崔兰田对豫剧艺术的最突出的贡献。
热闹红火、激昂慷慨的豫剧,是以演出正剧、喜剧为优势的。但自从有了崔派艺术,使豫剧在演出悲剧方面亦有了自己的独到之处。那种愁肠百结、悲悯情深的曲调,寄托了无数人的爱恨情仇。
【范立方】 崔兰田的唱腔间区跳度大,对比鲜明,节奏强烈,具有感染力,又让人回味无穷;归韵多入鼻腔和胸腔,显得内在、凄婉、深沉;多以下滑间、和上下二度回区倚间作为唱腔结尾,能够准确强烈的表现人物凄婉缠绵、悲哀痛苦的情感情绪。
国人很少有不知道豫剧《穆桂英挂帅》的。在这出戏中,豫剧艺术家马金凤塑造了一个既是贤妻良母又是英勇威武元帅穆桂英形象,戏曲行当称之为“帅旦”。而帅旦这个行当也是马金凤的创造,她融青衣、刀马旦、武生的行当为一体,刚柔相济,威武豪迈。
【耿玉卿】 除了《穆桂英挂帅》,大家都知道“一挂两花”是马派的代表作。“一挂”当然是《穆桂英挂帅》,“两花”指的是《花打朝》和《对花枪》。这些剧目都是观众喜闻乐见的剧目。
马金凤被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誉为“洛阳牡丹”。 从这一美誉中,可以看出人们对马派艺术的喜爱,也可以看出马派艺术雍容华贵、典雅靓丽的艺术特色。1953年,马金凤在上海演出时,曾受到梅兰芳先生的悉心指点,根据梅先生的意见,马金凤对《穆桂英挂帅》做了认真的修改。所以,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一些京剧的神韵。
【耿玉卿】 马金凤的唱腔属于豫东调。在豫剧演唱中独树一帜。音质圆润纯净,清脆悦耳,吐字清晰真切,干净利落,行腔自然松弛,舒展娴熟。以小嗓为主,多在中间区运行。旋律很少做大的跳跃,很少甩腔,字多腔少,节奏平称。很符合河南人干脆、利落、爽朗的性格特点。这是马派唱腔为群众喜爱的重要原因。
马金凤今年82岁了,她是“五大名旦”中惟一仍然活跃在舞台上的艺术家,对自己豫剧事业的热爱,对观众的热爱,使她依然保持着艺术创作的活力。
【方可杰】 豫剧一向以粗犷豪放、大气磅礴为其突出特征。但是任何粗犷的艺术都有其细腻的一面。这样才能刚柔相济,符合艺术的辩证法。豫剧艺术家阎立品创立的豫剧“阎派”艺术,突出地表现了一种细腻委婉的风格。“阎派”在闺门旦这一行当上做出了卓越贡献。
阎立品在《游龟山》、《碧玉簪》、《西厢记》等剧中塑造的胡凤莲、李秀英、崔莺莺等形象,给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特别是经她修改和演出的《秦雪梅吊孝》至今盛演不衰,不仅是阎派弟子的保留剧目,还是在演员比赛、戏剧晚会中常常看到的演出节目。1954年,梅兰芳大师破例收阎立品为徒。在梅先生的点化下,阎立品的艺术更增强了典雅品格和都市气息。阎派艺术的含蓄委婉、典雅细腻,正是不少豫剧剧目中所欠缺的。一种粗犷豪放的艺术,只有融入这种含蓄细腻的艺术成份,才更有助于她的发展和进步,达到和谐完美的至境。
【方可杰】 阎立品扮演的闺门旦,常常是举目半转轮,出语半张唇,抬袖半掩面,举步半提裙。表演质朴,不失俊雅,表演妩媚,不失端庄。特别注意在“内在情感”上下功夫,常常是“为求一新声,苦咏千百遍。”她在《蝴蝶杯·藏舟》中的表演,堪为细腻、委婉的楷模。为众多弟子所继承。
豫剧的“五大名旦”及众多风格流派,都是豫剧繁荣的重要标志。在六七十年的历史长河中,五大流派唱腔深入观众心中,飘荡在中原大地,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景,更是戏曲艺术不朽的乐章。
豫剧观众把五大名旦称之为豫剧的五大流派。很多人认为,桑振君是与五大名旦齐名的豫剧艺术家。她长期从事豫剧的教育工作,培养了不少弟子,有不少追随者,应该称之为“桑派”。
桑振君6岁跟随母亲学习演唱河南坠子,9岁学唱豫剧。坠子的板式比较单纯,在演唱时特别重视嘴皮工夫。她的坠子功底实际上对她的艺术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她的唱腔属于祥符调,口齿伶俐,字乖音巧,她所创造的偷、闪、滑、抢和离调唱法,被认为是豫剧演唱技巧的一绝。其演唱的《对绣鞋》、《桃花庵 》、《秦雪梅观文》等剧目在观众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
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5 中网 (zw78.com) 京ICP备0903199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