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 copyright 2009-2025 中网 (zw78.com) 京ICP备09031998号 
					 
					 | 

在我国众多地方戏曲中,曲剧的音乐已经发展到了男女分腔和性格化(行当)分腔的较高层次,应该说这与它伴奏乐器中的主弦曲胡有着直接关系。尤其是曲胡与唱腔音域的完全一致,以及演奏韵味与唱腔的高度统一、和谐,在许多的地方戏中,是极为少见的。这一演奏与演唱之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艺术性能,一方面体现了曲胡自身的演奏特色,另一方面则为曲剧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是,曲剧的主奏乐器曲胡与剧种之间所构建的和谐之美,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为我们其他一些地方小戏剧种的男女分腔、行当分腔等,提供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曲剧,是在鼓子曲(河南的一种说唱艺术)的基础上,吸收了当地民歌小调以及其他兄弟剧种艺术所发展而成的。其先始形态只是一边踩着高跷一边演唱,故被称作 “高跷曲”。到了上世纪20年代末,在洛阳、南阳等地,高跷曲已比较普遍地走了“高台”(农村的土台子),大家慢慢又称之为“高台曲”、“曲子戏”,后来才统称“曲剧”。曲剧是河南的第二大剧种,除在河南流行外,还在河北、山西、山东、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广为流传。上世纪中叶,仅鄂西北地区就有十多个专业曲剧团。曲剧的唱腔以曲牌连缀体为主,常用的曲牌有【银扭丝】、【剪剪花】、【太平年】、【慢垛】、【垛子】、【小汉江】、【大汉江】、【书韵】、【诗篇】、【阳调】、【上流】、【满舟】等十余个。演员的演唱以真嗓为主,假嗓为辅,这具有对比色彩的演唱效果就与曲剧旋律“高起低落、级进下行”的音乐特征,共同构成了曲剧音乐较强的叙事性和抒情性。
曲胡也称大弦 、坠胡 ,它是河南曲剧、坠子,山东吕剧、琴书等戏曲、曲艺的主要乐器。琴杆的长度将近90厘米,它的声响与人声极为相似,颇具特色。除了用于伴奏外,还可独奏或合奏。
和谐之美,首先表现在曲剧的唱腔与曲胡有着完全统一的音域。
曲剧唱腔多为C调,唱腔的音域一般是从C调5到高音区的5,横跨两个八度。曲胡亦然,与唱腔的音域完全相同,曲胡用其宽阔的音域,包罗了所有的女腔和男腔。
曲剧唱腔的旋律音列由高向低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5321 2165 1654
第四组 第五组
5321 2165
在上述五组旋律音列中,女腔是五组音列的全部,而男腔则是第三,第四,第五组旋律音列(第四组,第五组与第一,第二组为八度关系),也就是说,无论是女腔, 还是男腔,都在“5”和“5”之间。曲胡是两根弦的乐器,没有腰码(通常说的千斤),内弦定 “5”,是曲胡的最低音,外弦定“1” 音,四度定弦。曲胡的音域超过了两个八度,它包罗了曲剧声腔的全部音域,由此可见,曲剧唱腔的音域正好与曲胡的音域完全吻合,难怪演奏曲胡的琴师们有句口头禅:管你怎么唱,你总跑不脱我的琴杆子!
许多大剧种的唱腔与伴奏却不是这样了,如皮黄腔、梆子腔的各个剧种,它们的主要乐器的伴奏,基本是固定在一个把位上,这就少不了出现“老少配”的情况,如皮黄剧种里的【西皮】,京胡上就只有一个“5”音,而【二黄】却只有一个“1”音;再如豫剧的板胡,无论演员唱的是高音还是低音,仍然是只有一个“1” 音。恰恰它们的这种老少配的伴奏,迎合了京剧、豫剧等剧种风格和韵味。只有曲剧与曲胡的演唱、演奏是实际音高,两者完全相同,除特殊情况之外,它的演唱与伴奏,处处体现出了和谐之美!
和谐之美,还表现在曲胡的不同把位与曲剧的男女分腔上。
曲剧唱腔的五组旋律音列,在曲胡上通常划分为下、中、上三个把位。下把位主要演奏的是第一组旋律音列,中把位演奏的是第二组、第三组旋律音列;上把位则是指第五组的旋律音列。
曲剧的女声唱腔抒情性较强,音域宽阔,包含了曲剧唱腔五组旋律音列的全部音。曲胡的下把位是在高音区,音色柔美而细腻,中把位是中音区,音色明亮而坚实,上把位浑厚而苍劲,三个把位的乐音,组合在一起,恰恰是曲剧女腔的音乐特征。曲剧女腔起腔明亮,正好是高音区,也是曲胡下把位的音,高音起腔后,接下来到了中音区,这里是女腔旋律的迂回和韵腔之处,正好是曲胡的中把位,是大幅度揉弦最得力的区域;再下来就是唱腔的尾部了,是偏低的音区位置,是曲剧音乐“高起低落”落的那一部分,一直落到最低的5音,这个音也是曲胡的最低音。例如女腔的四句结构的【书韵】、【阳调】等,每句唱腔旋律的头-----腹-----尾,正好是曲胡的下把位与中把位的组合,或者是中把位与上把位的组合。所以说:只有曲胡这样具有宽阔音域的乐器,才能囊括女声唱腔的全部音域。
	       曲剧的男腔与女腔相比,所构成的框架基本相同,因为是高八度的演唱,第一组的旋律音列中的音,也因为“高不可攀”而被自动放弃。所以第三、第四、第五组的旋律音列才是曲剧的男声唱腔音域。曲胡是用中把位和上把位来演奏,它的音色、韵味与男腔特别吻合。此外,曲剧的男腔与女腔还有简与繁的区别,男腔朴实、大方,苍劲、浑厚。这里以曲剧《卷席筒》里小苍娃的唱腔“小苍娃我离了登封小县”这段戏为例:
       1. 小苍娃我离了登封小县:     曲胡的中把位 
2.一路上,我受尽饥饿熬煎 曲胡的中把位、上把位
3.二解差好比那,牛头马面 曲胡的中把位
4.他和我一说话 就把脸翻 曲胡的中把位、上把位
由此可见,曲剧男腔的音域与曲胡的演奏是那么合拍,曲胡把男腔“伺候”得服服帖帖,两者的配合可以说是天衣无缝!
	       一般来说,曲剧生角唱腔的音域,在曲胡上是以中把位和上把位来演奏的,而老生唱腔,由于行当的区别,曲胡就多以上把位为主。如《寇准背靴》里的老生唱腔“ 下朝来一边走一边长叹”,其音调基本上属于第四组旋律音列,曲调在“5 3 2 1”之间迂回,加之曲胡的上把位的伴奏,更显出了老生的行当特征和人物的气质。曲剧的净角唱腔,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具有了鲜明的个性,演唱者大都采用了特殊的“虎音”、“炸音”来发声,在第二组、第三组旋律音列之间来报字和行腔,曲胡全部使用音量大、穿透力强的中把位来演奏,使得唱腔颇具净角的性格特征。如曲剧《包青天》中包拯的唱腔“听说皇姑到衙内”便是如此:听说皇姑到衙内、猛想起当年中高魁、我在此宫院云诗对、她笑我的容貌黑如墨。这四句【阳调】全部在曲胡的中把位上, 使用最多的是”“356、365”几个音,准确地刻画了包拯的艺术形象,较为成功地创造出了曲剧的净角唱腔。
       可以说,今天曲剧男腔的行当分腔,曲胡的伴奏功能,功不可没! 
和谐之美,同时体现在曲胡的演奏与曲剧的剧种风格上。
曲剧唱腔的四度或四度以上音程大跳的旋律特征,与曲胡的演奏特点极为吻合。曲剧音乐是以四度大跳作为支点的,如“251 521 265 154”等,都是曲剧唱腔构成的基因,恰恰这些乐音的组合,是曲胡演奏起来最上手、最得力的。因为曲胡琴杆较长,所以在演奏上把位、中把位时,音与音之间的距离较远,食指必须跳过中指,才能与无名指构成大二度的音程关系,这正好是曲胡上把位和中把位出彩之处。所以,以四度跳进为支点组合而成的唱腔,对曲胡的演奏而言,简直就是如鱼得水,那种和谐之美,简直无与伦比。
曲胡特殊的演奏技巧,有助于人物情绪的刻画和剧种风格的张扬。曲胡大滑音、柔音、大幅度揉弦、顿音等独特的演奏技巧,为唱腔增了色,为剧种添了彩! 曲胡的下滑音和上滑音,大小幅度各不相同,也可完全与唱腔旋律同步,来增强唱腔报字的口语性;它也可在间奏、过门中间展开,使得音乐更加活泼、跳跃。这里特别要提及的是曲胡演奏的那种大幅度揉弦,是其他任何乐器难以相比的,揉弦的幅度竟然有一个全音的距离,其发出的声音效果,可以是激动的,更适合表达那种悲痛欲绝的情绪,轻则好似低声凄凄,重则像那捶胸顿足!曲胡那一连串的揉弦,是【哭书韵】、【哭阳调】、【哭诗篇】、【小汉江】等抒情性的唱腔使用最多的一种伴奏手法。难怪人们常说:曲胡的揉弦,能把人的心揉碎呀!曲胡的顿音,在伴奏欢快、愉悦和叙事性的唱腔里使用较多,它可以模仿人物的语音、口气、笑声等, 曲胡的顿音在欢快的【阳调】、【书韵】的起腔过门、间奏中大量使用,常常是一个带有顿音的大过门,就可以把人物的性格和喜悦的心情显示出来,对一些喜剧来说,这种演奏技巧堪称一绝。
总之,曲胡虽然是曲剧的主要伴奏乐器,但它对曲剧音乐的舞台呈现,起着重要的作用,曲剧剧种音乐的发展,更是离不开独具特色的曲胡。纵观曲剧与曲胡所彰显的和谐之美,再去分析曲剧男女分腔、行当分腔的经验,也许对其他地方戏剧种音乐的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豫剧介绍
 
                
                豫剧介绍
                
                 豫剧的起、承、转、合
 
                
                豫剧的起、承、转、合
                
                 豫剧沙河调
 
                
                豫剧沙河调
                
                 豫剧“祥符调”发源
 
                
                豫剧“祥符调”发源
                
                 豫剧陈腔的美
 
                
                豫剧陈腔的美
                
                 豫剧唱词的格律
 
                
                豫剧唱词的格律
                
                 豫剧唐派段子名录
 
                
                豫剧唐派段子名录
                
                 豫剧《朝阳沟》诞生记
 
                
                豫剧《朝阳沟》诞生记
                
                 豫剧名老艺人谚语集
 
                
                豫剧名老艺人谚语集
                
                 常香玉精彩的艺术人生
 
                
                常香玉精彩的艺术人生
                
                 梨园春小记
 
                
                梨园春小记
                
                 豫剧大师常香玉入党始末
 
                
                豫剧大师常香玉入党始末
                
                 中国梅花奖历届豫剧...
 
                
                中国梅花奖历届豫剧...
                
                 谈豫剧板胡及其演奏艺术
 
                
                谈豫剧板胡及其演奏艺术
                
                 豫剧板胡的调音
 
                
                豫剧板胡的调音
                
                 豫剧艺术特点
 
                
                豫剧艺术特点
                
                 豫剧板胡演奏速成法
 
                
                豫剧板胡演奏速成法
                
                 豫剧红脸的意义
 
                
                豫剧红脸的意义
                
                 豫剧五大名旦六大家
 
                
                豫剧五大名旦六大家
                
                 第二届中国豫剧节获...
 
                
                第二届中国豫剧节获...
                
                 豫剧唐派段子名录
 
                
                豫剧唐派段子名录
                
                 豫剧陈腔的美
 
                
                豫剧陈腔的美
                
                 河南省舞台艺术新剧...
 
                
                河南省舞台艺术新剧...
                
                 中国梅花奖历届豫剧...
 
                
                中国梅花奖历届豫剧...
                
                 豫剧唱词的格律
 
                
                豫剧唱词的格律
                
                 豫剧介绍
 
                
                豫剧介绍
                
                 豫剧板胡演奏速成法
 
                
                豫剧板胡演奏速成法
                
                 梨园春小记
 
                
                梨园春小记
                
                 豫剧红脸的意义
 
                
                豫剧红脸的意义
                
                 常香玉精彩的艺术人生
 
                
                常香玉精彩的艺术人生
                
                 豫剧板胡的调音
 
                
                豫剧板胡的调音
                
                 豫剧“祥符调”发源
 
                
                豫剧“祥符调”发源
                
                 豫剧沙河调
 
                
                豫剧沙河调
                
                 豫剧的起、承、转、合
 
                
                豫剧的起、承、转、合
                
                 第二届中国豫剧节获...
 
                
                第二届中国豫剧节获...
                
                 豫剧名老艺人谚语集
 
                
                豫剧名老艺人谚语集
                
                 豫剧大师常香玉入党始末
 
                
                豫剧大师常香玉入党始末
                
                 豫剧《朝阳沟》诞生记
 
                
                豫剧《朝阳沟》诞生记
                
                 豫剧艺术特点
 
                
                豫剧艺术特点
                
                 谈豫剧板胡及其演奏艺术
 
                
                谈豫剧板胡及其演奏艺术
                
                | 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 copyright 2009-2025 中网 (zw78.com) 京ICP备0903199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