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家庭教育 >
初中教育 > 详细内容
- 卢勤:怎样把孩子培养成财富
- 发布时间:2012/12/21 阅读次数:274 字体大小: 【小】 【中】【大】
*人物简介
卢勤: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副总编、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曾获中国新闻工作者最高奖“韬奋新闻奖”和“中国内藤国际育儿奖”等荣誉。所著《写给年轻妈妈》、《做人与做事》获“五个一工程奖”,《写给世纪父母》获“中国图书奖”,并长期主持《中国少年报》“知心姐姐”栏目,被广大少年儿童及父母称为“知心姐姐”。
“独生子女意味着100%的成功或失败,孩子几乎成了大人的全部,殊不知他从脱离母体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与其把财富留给孩子,还不如把孩子变成财富!”6月22日上午,教育界名家、广为大家爱戴的“知心姐姐”卢勤老师在滨州一中礼堂,为广大领导教师奉献了一场长达4个小时,题为《怎样把孩子培养成财富》的精彩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首先我想说说今天的孩子缺什么,我问了很多爸爸妈妈——你们的孩子缺什么,他们告诉我缺钱、缺爱、缺时间,但是大家忽然明白了,大家缺少对孩子心灵成长的关注。
■ 今天孩子成长的四大缺失
(一)童年快乐的缺失
我认为今天孩子的成长有四大缺失,首先是童年快乐的缺失,今天很多孩子不快乐。去年我去非洲的时候,和非洲孩子照相,他们虽然很黑,但是他们照相的时候满脸灿烂的微笑,我忽然想起和中国孩子照相的时候,一定有一个孩子喊茄子。现在不喊茄子,喊田七,没人喊没人笑。走进孩子,觉得今天当孩子真累,今天当家长真烦,今天真老师真难。我作为知心姐姐这两年真切感受到孩子心中不快乐,为什么不快乐呢,两个原因:孩子太累,没有空间,我过去理解不那么深,现在我理解很深刻。
原来“知心姐姐”是《中国少年报》一个栏目,现在“知心姐姐”由于中央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上电视了,很多人把我认出来了。我开始还挺高兴,后来忽然发现被很多陌生人认识挺累的。我们家门口有一个商场,本来到商场买东西可以随便买,现在一进去,知心姐姐来了,一大堆跟你咨询;本来有些东西可以砍价,现在认识你,没法砍价了。我到一个医院看一个朋友,出来的时候,到洗手间去,洗手间人太多,拿着裤子就下来,小护士笑咪咪说,卢老师怎么出来了,我心里想,下次人再多,把裤子系好了再下来。有一个中年妇女朝我走来,“我怎么越看你越像卢勤,越看你越像知心姐姐”,她跟我拥抱,都没经过我允许,看不着我就说:“我来四川打工,给《人民日报》一个领导家当保姆。”我一看时间不早了,赶紧说:“您赶快买菜,时间不早了。”他一边走一边说:“神了,神了,我看见活的,我看见真的了。”
当她一回头,我就真的觉得太累了,我忽然理解了今天的孩子。我曾经问过一个孩子,我说你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六个大人,每天六个大人12只眼睛瞪着他。一个初中的学生的妈妈,是妇联主席,她说:“我的儿子每天回到家,把自己关到一个房子,挂着一个牌子——请勿打扰,谢谢合作。我到上海跟小学生座谈,问他们心中的小康社会什么样,一个孩子说我希望自己有一个大房子,大房子门很小,只有我一个人钻进去,爸爸妈妈都钻不进去,他们一天到晚跟着我太烦;我发明一种药,让我妈吃进去,只说好的,不说坏的;我买了床不搁家里,在树上,免得她一天到晚唠叨我。
我忽然明白了,孩子心中的好日子不是有多少钱,是有一个宽松和谐的成长空间,我们家庭就一个孩子,爸爸妈妈盯的那么紧,学校盯的那么紧,让孩子觉得没意思了。多少自杀孩子找我的时候,说没意思,没有空间的人,真的很累,被很多人盯着,你能不累吗?和谐的社会需要宽松和谐的空间,孩子为什么不快乐,他们远离了大自然,今天的爸爸妈妈认为好学生就是从小坐在课桌前写作业,有爸爸妈妈半夜给我打电话说,不好了,我儿子得了多动症,坐不了半个小时就出去跑,我说你儿子多大了,他们说三岁半了。
今天孩子最发愁什么事——不会写作文,一写作文就发愁。有一个老师跟我说,他给小学生留了一个作文题目——我做了一个好事,全班70%孩子都是拣钱包,拣了37万,给孩子买优秀作文选。天下作文模样长得差不多,我们哪还有创新?其实高考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今年高考名字叫《安》,四川的题目叫《筷子》,拿到筷子多少孩子发愁,这筷子夹完菜夹肉,筷子就是合作,很多很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