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红色纪实 > 红都内外的秘密 > 详细内容
第三章 抗战胜利 中央迁往哪里?
发布时间:2024/9/7  阅读次数:4  字体大小: 【】 【】【
     1945年4月至6月,中共七大开了50多天,在讨论会上,毛泽东分析了形势,针对几十万国民党军队包围陕甘宁边区,他富有远见地说:“大家还要考虑一个问题,有道是有备无患,国民党军队四面包围着我们,抗战结束后,随时可能进攻延安,倘若我们战斗失利,中央往哪里退却?”
  中共中央曾一度想迁往承德、哈尔滨或淮阴,但为什么新中国的领袖们最终选择了西柏坡这样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呢?
  1945年4月,延安。
  春风卷走了西北的严寒,送来了黄土高原的春天。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这一年的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全国121万名党员。
  中共中央办公厅的一个窑洞里,毛泽东在参加代表团分组主任讨论会。讨论会的中心议题是“针对国民党有可能发动内战,我军应做那些准备的军事计划”。分组主任们几乎都是身经百战、金戈铁马的将领,他们各抒己见,发言持重又不失热烈。
  毛泽东一边认真听取发言,一边不停地做着笔记。突然,毛泽东停住笔,抬起头,问到:“大家还要考虑一个问题,有道是有备而无患,国民党军队四面包围着我们,抗战结束后,随时可能进攻延安,倘若我们战斗失利,中央往哪里退却?”
       毛泽东铿锵的问话没有丝毫的担忧情绪,带给将领们的是一种最高统帅的未雨绸缪、大智大勇的远见卓识。
  顿时,会场沉静下来,将军们陷入沉思。良久,坐在毛泽东对面的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说:“要是我们打输了的话,就退到晋察冀根据地那儿去,便于打游击,那个地方到处是高山大岭,林深草密,太行山连绵几百里,水草肥美,安得下千军万马,还怕容不了我们中央机关几千人。”
  聂荣臻一停口,有人问道:“这个地方具体叫什么?”
 “平山嘛,你们没听说过?俗话说,平山不贫,阜平不富。”聂荣臻充满信心地回答。
  毛泽东听到“平山”二字,心中怦然一动,因为在此以前,他已多次听说过平山。毛泽东饶有兴趣地说道:“荣臻同志,你能不能把晋察冀根据地和平山县的情形说清楚一些?”
  聂荣臻简明扼要地把晋察冀根据地的情况、平山是抗日模范县、平山的富饶美丽等情况向毛泽东等中央首长做了汇报。接下去,聂荣臻又把平山县如何有利于山地作战,如何进可攻退可守的优越地理位置做了介绍。
  与会人员一个个听得兴趣盎然。
  听了聂荣臻的汇报和介绍,毛泽东打下了腹稿:一旦情况有变,可以选择平山作为革命大本营。
  历史的突变,瞬间而至。
  1945年8月9日下午,党中央在延安召开党的七届一中全会第二次会议,研究讨论苏联对日宣战后的全国形势,会议认为“伟大的历史突变”即将到来;做出了“力争华北、坚持华中、抢占太原,重视上党地区”的战略方针。
  在此战略方针的指导下,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全国军民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8月10日24时至11日18时,朱德以八路军总部的名义连续发出七道电报,命令解放区所有武装部队向附近城镇和交通要道的日军发起反攻作战,接受日伪投降,并急令贺龙、聂荣臻、吕正操、李运昌各部,分头向绥、察、热、辽等地迅速进军。
  1945年8月26日,中央中央在延安召开政治局会议。其中一个议题是中央机关是否向华北转移的问题。毛泽东明确强调:“党的领导核心还是在延安,延安不要轻易搬家。”
  “迁都”一事暂时隔了下来。
  1945年8月15日,人类历史上一个具有特殊、重大纪念意义的日子。这一天,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形式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八年的反侵略战争,终于以胜利宣告结束。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中国局势发展,正如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所预见的那样:“国共和谈,谈拢的希望一丝一毫也没有”,“抗战结束后的国共两党,已成一山二虎之势。”

  历史证明,抗战胜利后的蒋介石仍未放弃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意图,但蒋介石对全面内战也有顾忌:一是经过八年抗战,全国人民普遍期待和平建设国家,包括民主党派甚至国民党内部均有人反对战争;二是美、英、苏三国都表示不赞成中国发生内战;三是国民党政府的精锐军队抗战期间大都退到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要迅速开赴共产党控制区前线还需要有一段时间。权衡利弊之后,蒋介石在调兵遣将的同时,亦发动和平攻势,于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连续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1945年8月28日。延安的宝塔山巍然屹立,远山近壑起伏高耸。一架草绿色C—47运输机从延安机场缓缓起飞,直上云霄。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在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国民党政府代表张治中的陪同下,从延安飞赴重庆,拉开了国共重庆谈判的大幕。
  毛泽东离开延安后,刘少奇代毛泽东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9月14日,延安迎来了一位苏方代表——贝鲁罗索夫中校。
  朱德总司令在王家坪八路军总部会见了贝鲁罗索夫。贝鲁罗索夫向朱德口头转达了苏联后贝加尔湖军区总司令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的正式通知:一、按照苏军统帅部指示 ,在苏联红军退出满洲之前,蒋军及八路军均不得进入满洲;二、因八路军之单个部队已到奉天、平泉、长春、大连等地,苏联红军统帅部请朱总司令命令各部队退出苏联红军占领之地区;三、苏联红军不久即行撤军,届时中国军队如何进入满洲,应由中国自行解决。
  任弼时立即将这一情况电告重庆的毛泽东和周恩来。
  电报发出后,刘少奇立即主持召开政治局临时会议,听取新任沈阳市卫戍司令曾克林关于东北情况的汇报。会议一直进行到9月15日凌晨。政治局会议认为:一、东三省北倚苏联,西接蒙古人民共和国,东面是朝鲜,三面都是友好邻邦,可以集中力量对付一个方面的敌人,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二、东北工业基础雄厚,物产丰富,是战略根据地;三、国民党虽有美国帮助海空运兵,但其“姗姗来迟”,正是我方控制东北的大好时机。会议决定:立即成立中共中央东北局,以彭真为书记,陈云、程子华、林枫、伍修权为委员,立即赶赴东北,在沈阳设立办事处,力争东北。至于撤出单个部队问题,会议同意按中苏条约办理,一部分部队可转入附近农村。
       重庆,红岩村。
  夜幕笼罩着嘉陵江畔的红土坡。红岩嘴十三号的“八路军重庆办事处”的三层楼房依然灯火通明。
  毛泽东、周恩来对中央政治局的电告,做了短暂的慎重磋商后,立即复电延安:完全同意力争东北的方针。东北及热察控制在我手中,全党团结一致什么也不怕。
       延安,杨家岭。
  1945年9月17日23时,中央书记处会议刚一结束,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立即致电重庆,向毛泽东、周恩来建议:全国战略必须确定“向北推进,向南防御”的方针,否则我之主力分散,地区太大,处处陷于被动,要旨是完全控制与巩固热河、冀东,屯重兵于冀东,以便12月初苏军、蒙军撤退时掌握先机进入东北;巩固华北现有根据地,打击沿平绥、平汉两路进犯解放区的国民党军;新四军江南主力部队立即转移到江北;冀热辽地区是战略要地,应设中央局,组织强有力的军事指挥机关。

      重庆,红岩村。
       毛泽东、周恩来复电:完全同意书记处提出的战略方针和部署。

  延安,杨家岭。
  中央书记处接到毛泽东、周恩来的复电后,于19日当晚召开政治局会议,按照新的方针,调兵遣将,重新部署兵力。会议决定:成立冀热辽中央局和冀热辽军区,由李富春、林彪、萧劲光、李运昌、程子华为中央局委员,李富春任书记,林彪为军区司令员。决定抽调11万人部队,2万名干部前赴东北和冀热辽。干部中,包括中央委员10人(其中政治局委员4人)、候补中央委员10人。从延安抽调的部队,除东北籍干部团和另两个团外,又从中央各机关抽调各种干部1300人,炮兵学校1000余人。政治局会议还决定:将中央警备团一分为二,组成中央警备团和先行中央警备团。任命吴烈为先行警备团团长,西北公校副校长李逸民为团政委、樊学文为供给处主任,带领先行中央警备团随中共中央副秘书长兼中央办公厅主任李富春到冀热辽地区的承德,为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迁移承德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据考,“陇海以南兵力北调,以热察、东北为全国第一战略根据地;以山东、太行为第二战略根据地”的战略构想是黄克诚最先提出的,得到了中央书记处在延安几位领导人的首肯。
在这个战略构想指导下,中央书记处和政治局做出了党中央向承德作战略转移的决策。
  然而,不久承德的形势发生了急转直下的变化。从1946年1月起,不断受到国民党军队的多路大规模进攻,下半年承德、张家口相继失守。
  毛泽东根据形势变化和战场的情况,果断停止了中共中央机关、解放军总部搬迁到承德的计划。
  期间,中央书记处和政治局也曾做出了中共中央机关向淮阴、哈尔滨作战略转移的决策。但是,由于国际国内形势和战场形势的变化,“迁都”之事不得不一次次暂时搁了下来。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4  中网 (zw78.com)  ICP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