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共和国专题 > 解放战争全记录-力挽狂澜 > 详细内容
07.解放军坚守中原的战略意图
发布时间:2024/11/15  阅读次数:0  字体大小: 【】 【】【

07.解放军坚守中原的战略意图


1946年6 月26日,蒋介石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下令刘峙和程潜以及汤恩伯三员大将,统领30万大军,对中原解放区不宣而战。接下来又向华中和华北的各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全国内战从此爆发。

中原解放军根据毛泽东主席关于“生存第一,胜利第一”的指示,在晋冀鲁豫战略区刘伯承。邓小平部和华东战略区陈毅、舒同和粟裕部的配合下,胜利地突出重围,完成了战略转移的任务,谱写了伟大解放战争的第一乐章。

7.解放军坚守中原的战略意图

中原,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可见历代兵家对中原地缘战略地位何其重视,中原也因此成为中国历代王朝更替的见证人。上溯至周王朝的覆灭,秦始皇王朝的兴衰,刘邦汉王朝的崛起,直至成吉思汗之元帝国的人主中土。其兴衰成败无不源于中原之争。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毛泽东与蒋介石间的第一次交兵,也发生在中原。蒋介石以30万对3 万,应该说稳操胜券。但蒋介石、刘峙苦心经营的围歼计划,在毛泽东面前,在李先念和郑位三面前,在全体中原军区的将士面前,却遭到了可耻的失败。蒋介石、刘峙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30万大军,却挡不住中共的3 万装备不良之师,正像俗话所说,煮熟的鸭子居然会飞。

这对蒋介石可绝不是一个好的兆头。

突围作战,不是军事上常用的战法,只能是在迫不得已时,为了摆脱绝境而采用的一种战法,往往陷入重围的一方很难取得胜利。

红军时期,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中央红军为了突破蒋介石设下的五道封锁线,近8 万红军突进到湘江西岸时,只剩下3 万多人;到陕北时,只剩下几千人……

抗战时期,新四军近万人的部队自长江以南向北突围时,被蒋介石的8 万国民党军合围于皖南,结果全师覆没……

到1946年6 月,中原解放军5 万人马被国民党军30万大军围困,面临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那么中原解放军何以会陷人重围到被迫突围的境地呢?这得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制定的全面战略考察。

抗战胜利后,中共通过与国民党谈判,合法地将孤悬长江以南的多个解放区的部队全部撤至长江以北,以保存革命力量,但惟独没有从地跨长江、淮河、汉江的中原解放区撤退。不仅如此,还又增调了王震和王树声两支劲旅加强中原,这其中必有奥妙所在。这与毛泽东的中原战略有关,也与解放战争战略防御体系有关。

凡兵家必然重视控制中原。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时,始终对中原这个战略要地予以高度关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在襄(阳)枣(阳)宜(昌)、巴(东)兴(山)(株)归、鄂东北、豫东南。皖西、鄂豫皖、薪(春)黄(梅)广(济)等地区发动武装起义,建立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诞生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为中国革命战争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中国的“将军县”就出自这一地区的红安县。徐向前、李先念、王树声、许光达、洪学智、许世友等著名将领都是在中原这块土地上的战斗中成长起来的。

因国共力量对比悬殊,加上中共内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致使红军西走参加长征,鄂豫皖根据地全部丢失。国共在中原地区的第一次较量也随以中国共产党的失败而结束,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却一天也没有停止过。

这里所说的中原解放区,亦称鄂豫皖解放区。1939年初,中共中央下令李先念将军率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160 多人,担负重建中原根据地的战略性伍务。在此后三年间,李先念同其他领导人一道,坚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的路线,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在极具战略地位的中原大地创建了新四军第5 师,开辟并建立了巩固的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

新四军第5 师及其鄂豫根据地,自1942年7 月下旬起归中央军委直接指挥,1943年10月,中央军委划第5 师活动地区为湘鄂豫皖军区(后称鄂豫皖或鄂豫湘赣军区,由5 师首长兼军区首长)。当时,李先念负责鄂豫边区党、政。军的全面工作,是鄂豫边区党委书记兼新四军第5 师师长。

1945年春,王震、王首道率领八路军第359 旅南下支队抵达这里,与新四军第5 师部队会合。在第5 师的大力配合下,向南扩展到湘鄂赣地区,后继续南扩。截至日本投降时。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已发展到东起安徽的宿松、太湖及江西的彭泽、瑞昌;西达湖北的襄樊、荆门、当阳、宜昌,南起湖南的南县及湖北的通城、通山,北抵河南的叶县、舞阳,跨鄂。豫、皖、湘、赣5 省交界的广阔地区,拥有人口1300万,连同游击区全边区人口共约2000万。

根据政治委员郑位三同李先念于1945年9 月17日、21日向中共中央的报告:中原解放区的行政区域的政权组织,有边区行政公署下辖的7 个专员公署,38个县政府;能征收粮赋区域的人口有1085万。边区的管辖范围:按原建制县为64个。

在此期间鄂豫皖军区(新四军第5 师),部队发展到5 万人,民兵达50余万人。

中原解放区,地处中原腹地,并将通连9 省的战略要地武汉包围其间,境内跨越平汉、粤汉两大铁路,横贯长江、汉水两大水系,山岳连绵险阻,湖泊星罗棋布,地形复杂,林木丛生,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既据交通要枢,又是屯兵掩军重地。国民党军事当局对此深感忧虑。认为:“中共踞此,可北出黄淮平原,以扰中原;南下武汉,以窥两湖;西进随枣,以控荆襄;并可切断我军平汉路中原之大动脉。”

抗战胜利后,中原根据地成为中共六大战略区之一,构成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防御时期的南部前哨——第一道战略防御线。它是沟通华东、晋冀鲁豫和陕北解放区的战略枢纽,更是插进国民党统治重心的一个战略楔子。对确保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全面贯彻“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有着重大意义。

作为军事家的毛泽东,在全面设计解放战争战略部署时,将中原解放区6 万兵马,置于蒋介石统治中心区的南京和武汉之间:一是包围、压迫国民党华中政治、经济、一军事和文化重镇——武汉,迫使国民党军以重兵防守武汉;二是进行积极作战行动,守住中原这扇南大门,挡住国民党大军北上,为抢占东北赢得时间;三是配合晋冀鲁豫解放区军民的作战,钳制大批国民党军在此。这是毛泽东英明的战略决策。

然而,要坚守中原,又是一着险棋。中原解放区,孤悬敌后。北与晋冀鲁豫解放区有黄河天险之隔。东与华东解放区有国民党军重兵占领下的津浦铁路阻挡。武汉三镇是国民党军从大后方进攻华北、华东解放区的战略枢纽。中原军区所处位置,正好处在国民党军北上、西去和东向的必经通道上,蒋介石必然要用全力拔掉这个前进道路上的钉子。

如何守住解放区这扇南大门,毛泽东从抗战结束的当天就开始了运筹。

1945年8 月15日,毛泽东致电郑位三、李先念、陈少敏:“时局虽急变,大局于我有利。你们是有经验的,必须对付新环境,只要手里能集中一至二万精兵,什么也不怕。”

1945年9 月24日,毛泽东又致电郑位三、李先念并告王树声、戴季英、刘子久,正式把中原的任务明确为,“为着长期坚持中原的局面,配合华北、华东的斗争”,同意李先念部与王树声部集中主力作战的意见,“一次能全歼二三个团,能打几次这样的歼灭战,中原局势即可稳住和发展,也可大量牵制蒋军,亦就是援助了华北、华东的斗争。”

1945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又电告郑位三、李先念等人,“蒋介石正以80万军队向华北。华中我解放区进攻,我决心以全力粉碎蒋军之进攻。在目前整个斗争。中,我河南及鄂豫部队、王(震)王(首道)部队,担负着全国性的战略任务。你们目前的坚决行动,打击与歼灭顽军,开创七八个整县的鄂豫边根据地,严重地威胁顽军后方,将给予我在华北、华中及东北的斗争以极大帮助,取得在目前历史时期的伟大胜利。望你们在目前紧急时期,在全党的这一光荣任务下,团结一致,为消灭更多的顽军,为争取伟大的胜利而战斗。”

1945年10月29日,中原战略开始启动。当日王震、王首道部,郑位三、李先念部,王树声部,胜利会师。并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成立中共中央中原局,由郑位三、李先念、王首道、陈少敏、王震5 人为中原局常委,任质斌、戴季英、刘子久、王树声为委员,郑位三代书记。

同时正式成立中原军区,由李先念任司令员,郑位三任政治委员,王树声任副司令员,王震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首道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下辖2 个野战纵队和3 个军区:第1 纵队由王树声任司令员,戴季英任政治委员;第2 纵队由文建武任司令员,任质斌任政治委员;江汉军区与区党委,分别由贺炳炎任司令员,郑绍文为代书记兼政治委员;鄂东军区与区党委,分别由张体学任代理司令员,聂鸿钧为代理书记兼代理政治委员;河南军区和区党委,分别由韩东山任司令员,刘子久为书记兼政治委员。中原军区的野战军和地方军总兵力达6 万余人。

对此,毛泽东于1945年10月31日专门发电祝贺,并要求中原军区,团结一致,鼓舞士气,加强纪律,使每个官兵明了自己的光荣任务,为占领七八座县城,创造新局面,配合华北、华东的伟大斗争,粉碎国民党的进攻,争取全国和平局面而努力。毛泽东随后给中原军区领导人明确布置了任务:“你们最近在豫南、鄂北的行动已取得了重要的胜利,因而吸引了刘峙五六个军对着你们,这就大大帮助了刘伯承在平汉路北段的作战,使他们在打破蒋军第一次进攻后,得有休整机会,至今顽军不能组织第二次进攻。可以说,只要你们在现在的地区坚持,蒋军就一定不能集中兵力北上。虽然最近你们自己的胜利不大,但在整个战略配合作用上是极大的。……平汉、陇海两路将是蒋介石与我军的决战地带。在将来的决战中,你们是处于外线,直接配合华北、华东我军作战,你们将有更大的战略作用。因此,我们意见,你们仍在豫南、鄂北。鄂东、大洪山,桐柏山、大别山广大地区回旋,坚持至一年的时间,不作大的转移打算。”

1946年2 月1 日,毛泽东在接见来延安汇报工作的任质斌、王震时,要求任、王两同志回中原后转达李先念:“蒋介石和国民党对待我们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的原则是,‘能消灭的则坚决消灭之。现在不能消灭的则准备条件将来消灭之’。我们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中原军区部队要吃苦,继续完成牵制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性任务,并要准备作出最大的牺牲,即使是全军覆没,也要保障战略全局的胜利。”

毛泽东还在任质斌的随员肖健章的笔记本上写上了“努力奋斗”四个大字。

这就是毛泽东关于坚守中原解放区战略的真谛所在。

担负坚守中原重任的李先念、王震、王树声等三位指挥员,都是与国民党军打了10年,与日本鬼子血战过8 年的征尘未洗的战将。李先念、王树声是在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率部到鄂豫敌后地区开辟根据地时来到中原的。王震则是著名的八路军第359 旅的旅长,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派他到湘粤边界开辟解放区,而后到达中原。

由李先念、王树声和王震等几位身经百战的优秀将领,共同挑起中原解放区的大梁,这无疑加大了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坚守中原的决心,也是毛泽东敢走这一步险棋的重要因素。

李先念就出生在他目前保卫的土地——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参加过著名的黄麻起义,1931年10月任红四军第11师第33团政治委员。他善于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从实践中积累政治工作经验,在粉碎敌人对鄂豫皖根据地的各次“围剿”中,他率部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战斗任务,显露出超凡的军事才华。1932年接任红四方面军第11师政委,成为红军的一名高级指挥员。红四方面军西征转移后,他率部顽强奋战,多次承担重大的作战任务,化解危局,为创建和发展)!D 陕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1933年7 月,红四方面军扩编时任第30军政委。1934年1 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长征中,李先念奉命率所部前出到懋功地区,接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总部和红一方面军北上部队,并实现红一、四方面军会师。这是李先念第一次见到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总部的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高级领导人。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后,红四方面军一部和红一方面军一部,奉中央军委命令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李先念率部西渡黄河,但在张国焘错误路线的干扰下,宁夏战役没有达到预期的战略目的。此后,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成立西路军,他被任命为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指挥红30军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同兄弟部队一道与国民党军浴血奋战,最终失败,书写了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最为悲壮的一页。

西路军失败后,1937年3 月成立西路军工作委员会,由李先念统一指挥军事。他以对革命矢志不移、百折不回的顽强奋斗精神,率领西路军余部西越荒无人烟、终年积雪的祁连山,穿过戈壁沙漠,历尽千难万险,于1937年4 月底突出陕甘宁青“马家军”的重重包围,到达星星峡,在中共中央代表陈云、滕代远的接应下,转至乌鲁木齐,为中共和红军保存了一批骨干力量。李先念在西路军建立的历史功绩和表现出的坚强党性,毛泽东主席曾给予了高度评价:“李先念是将军不下马的”。

抗日战争时期,正是他单枪匹马,率一支160 多人的部队,进人豫鄂边地区,为创建中原解放区,建立了新四军第5 师这支战略性力量,立下了头功。1945年10月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中原军区成立时,他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副书记、中原军区司令员,统帅和指挥作为全国六大战略区之一的中原解放区6 万部队,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值得一提的是,在李先念的军事生涯中,每逢大战、恶战、险战,他都能逢凶化吉,转危为安,不能不说他是毛泽东手下的一员福将。

中原军区的副司令王树声,也是毛泽东手下的一员战将。

1905年5 月26日,王树声出生在湖北省麻城县乘马岗项家冲。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中国革命事业。参加过著名的黄麻起义,在土地革命战争中成长为红军的高级指挥员,曾担任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在红四方面军西渡黄河作战中,他先后任西路军副总指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后兼第9 军军长。西路军失败后,任西路军工作委员会委员,率760 多人转入祁连山打游击,苦战3 个月部队损失殆尽。后孤身一人历尽艰险,辗转到达延安。

抗战爆发后,他任晋冀豫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太行军区副司令员。1945年2 月,率第3 、4 支队到豫西,组建河南军区,任司令员,率部参加对日军的反攻作战。抗战胜利后,奉中共中央军委的命令,率河南军区的部队1.6 万余人南下桐柏山与他的老战友李先念指挥的新四军第5 师会合,共同担负坚守中原解放区的战略任务。他与李先念,都是九死一生、久经考验的战将。

兰震,军中爱称“王胡子”,是赫赫有名的八路军第359 旅旅长。提起王震,大家都知道他是延安大生产运动的杰出代表,而对他曾率5000精兵南下湘粤赣边、接着又率部完整北返的敢打猛突的虎将雄风知之甚少。

1908年4 月11日,王震出生于湖南测阳。1927年加人中国共产党,1929年开始投身土地革命战争,并逐渐成长为红军的高级指挥员,曾任红二方面军第6 军团政治委员,曾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进行斗争。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0 师第359 旅副旅长、旅长兼政委,率部参加晋西北收复七城之役。1939年10月奉调回陕甘宁边区,担负保卫党中央、中央军委总部的任务,曾任绥德警备区司令员,中共延安地委书记、军分区和卫戍区司令员1940年底,率第359 旅开赴南泥湾屯田开荒,该部被誉为抗日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1944年11月,奉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任八路军南下支队司令员,与政治委员王首道率部千里挺进湘粤边,开创敌后根据地。因日本帝国主义迅速投降,而使王震南下支队很快就处在国民党军的四面包围之中。毛泽东下令迅速北返,并与李先念会合,共同担负坚守中原战略区的任务。

李先念、王树声和王震三员战将,都有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能征善战的经历。三员战将与中原局书记郑位三一道,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战略方针,自抗战胜利开始。到发起举行中原突围战役,与近10倍于己的国民党军进行了1000多次战斗,以伤亡4000人的代价,将国民党军11个整编师、30多万大军牵制在中原地区,圆满完成了坚守中原的战略任务。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4  中网 (zw78.com)  ICP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