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毛泽东专题2 > 毛泽东楹联名句趣事 > 详细内容
13章 给父亲的诗
发布时间:2024/10/25  阅读次数:2  字体大小: 【】 【】【

13章 给父亲的诗


1910年秋,毛泽东十七岁这年,他再一次违背父亲要他来米行当学徒的意愿,第一次到了离家五十多里的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过寄读生活,开始领略外边的人情世故,临走时为父亲留下了著名的诗句: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他带着这种抱负,告别了自己的父亲,只身走向外边,走向一个陌生的世界----一个要学成名、成就事业的地方。

然而,他作为一个典型的农民的儿子,一个家庭不甚富裕、刚走出家门又没有见过多少世面的农家孩子,来到东山小学读书,相对于外边的孩子,是显得愚笨了一些。难免不受一些顽皮的小孩的戏弄和嘲笑,甚至有的直接欺负他,讥讽他是“老土”、“乡吧佬”。

对此,作为血性男子汉的毛泽东,心里始终是忿忿不平的,但又不好发作。因为,自己就是从乡里走出来的、就是没有多少见识。有一次,老师出了一道抒发自己情感和志向的作业题,要求所有的学生,都根据自己所见所闻写一首诗或者词,以抒胸志。

毛泽东按时完成了自己的作业。他在诗中写到:

咏 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杨绿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老师读着这充满王者之气的诗句,心里在发颤。发自肺腑地说:

“了不得!了不得!这个学生了不得!他的身上有王者之气!,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将来必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学生们也感到,这首诗非常吓人的,自感弗如。自此后,谁也不敢再看不起他了、谁也不敢再戏弄他了。

一首咏蛙诗,站立起毛泽东!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4  中网 (zw78.com)  ICP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