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5 中网 (zw78.com) 京ICP备09031998号
|
人物生平
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1949年11月14日),原名江竹君,曾用名江志炜,又名江姐。女,汉族,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家湾(现江姐村) [11],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任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负责学运工作;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1947年,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1947年11月,任中共川东临时工作委员会委员兼中共下川东地下工作委联络员;1948年6月14日,被叛徒出卖于万县(现万州区)被捕,关押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1949年11月14日,殉难于重庆渣滓洞集中营电台岚垭,时年29岁。
2009年9月1日,列入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家湾,家中四口人。
1928年,家乡大旱,生活艰难。和母亲离开自贡,到重庆舅舅家。父亲失业,母亲不愿增加舅舅负担,母亲去袜厂工作,江竹筠成为童工。
1932年,母亲病倒,由舅舅李义铭照顾孩子。靠舅舅和教会的关系,姐弟俩免费入读重庆市私立孤儿院小学。江竹筠勤奋学习,提前完成小学课程。学校历史老师丁尧夫讲述的历史深深影响了她;3月,入学就读。
1934年7月,就读“初八学期”。
1935年,丁尧夫因涉嫌牵扯共产党被国民党政府逮捕,这事对江竹筠有很大影响。
1936年,以优异成绩从重庆市私立孤儿院小学毕业,考入重庆私立南岸初级中学。
1939年,考入中国公学附中高中部。与戴克宇、何理立等同学讨论时局和革命理想,阅读进步书刊。在李培根和戴克宇的介绍下,江竹筠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定了革命信念。
1940年,中国公学附中停办,江竹筠转至重庆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会计。
1941年7月,江竹筠毕业;同年9月,被党组织安排到新生活运动妇女指导委员会工作,与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一起宣传、动员、组织妇女参与抗战。
1943年5月,江竹筠与中共重庆市委委员彭咏梧假扮夫妻。这使彭咏梧得到了安全住处和可靠合作伙伴,二人冒生命危险工作。江竹筠在这期间的党内工作根据形势不断调整。
1944年,党派江竹筠去成都工作。她未受高中教育,却仅复习数月就考入国立四川大学(现四川大学)农学院。登记上称为“江志炜,22岁,前为财政部人事处助理员。”
1943年初,转到重庆郊区赖家桥的政治部第三厅所属合作社工作。
1945年,党组织批准彭咏梧与江竹筠结婚。
1946年7月,江竹筠生下儿子彭云后,休学回到重庆,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
1947年10月,中共川东临时工作委员会成立,彭咏梧任委员兼下川东工委副书记,主持川东武装暴动;11月底,江竹筠与彭咏梧离别幼子,潜赴大巴山。
1948年1月,江竹筠得知彭咏梧牺牲后,拒绝了留在重庆照顾孩子的安排,决定在彭咏梧牺牲的地方继续战斗;6月14日,江竹筠因叛徒出卖于万县(现万州区)被捕,被关押至重庆渣滓洞集中营。特务徐远举得知她是彭咏梧的妻子兼助手后,亲自审讯,试图获取地下党员名单。尽管受尽拷打,她毫不畏惧、坚贞不屈,没有泄露一字。
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电台岚垭殉难,时年29岁。
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5 中网 (zw78.com) 京ICP备0903199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