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一些天,又到了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逝世10周年纪念日。历经28年改革开放脱除贫困踏上致富大道的国人,照例缅怀小平丰功伟绩。纪念小平,人们难以忘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著名观点,难以忘怀“三个有利于”的原则立场。
“三个有利于”是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的著名观点。邓小平说,判断改革开放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无疑,“三个有利于”着眼点就是有利于民。可以说,关心民生、注重民生、维护民生、发展民生是邓小平一贯的思想。此后,中央不管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是提出“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观”,都与“三个有利于”一脉相承。而“脉”者,也就是民,也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笔者看到近来各地“两会”,关注民生成了热点话题。其中,上海社保金案成了代表委员最令人关注的议题之一,市长韩正的政府工作报告不但罕有地向代表报告社保金案的来龙去脉,报告已连本带息追回37亿元社保金,而且还表态以“刮骨疗毒的决心清除腐败毒瘤”,出台了进一步追查社保金的措施。
与此同时,上海检察机构又公布7个涉及社保案官员的问题,给代表委员一种对民生高度负责的感受。另一件事是青岛市近日宣布终止原市委书记杜世成一力主导的“经营城市思路”,此举媒体好评,市民喝彩。众所周知,青岛一度是在全国房价涨幅最高的城市。2004年第四季,青岛房地产价格同比上涨了19.8%,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名列第一。去年上半年每平方米房价高达6288.2元。人们都知道,这是身为青岛“一把手”杜世成经营城市理念的结果。显然,房价猛涨已经远远超出市民的承受范围,市民怨声载道已成主流民意。但杜世成对此非但熟视无睹,反而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青岛房价不能降,高房价提升青岛形象。(见《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1月23日)不言而喻,杜世成所谓“经营城市的理念”就是与公众利益与公众愿望背道而驰的表面文章,因此,在“情为民所系”成为执政党新风的新形势下,它被终结命运是必然的。
剖析上海社保金案及杜世成“经营城市提高房地价”理念,人们尽管有着多角度,但严重违背“三个有利于”则是共同的问题。
实践证明,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否有利于发展维护人民的福祉,是检验执政党民心向背的试金石。改革开放后,中央的大政方针受到人民的欢迎拥护,并成为改革开放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一个根本原因是政策益民利民。反之,像陈良宇等官员涉及社保金作法,像杜世成以提高房地产价苦坑千家万户的手法遭到强烈指责,根本原因也是他们严重背离了民心。
本来,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着眼点都是应利于民是执政党的性质与特征,也应是各级官员的政治常识。“三个有利于”在15年间成为家喻户晓几乎人人朗朗上口,为何像陈良宇、杜世成那样的高官却忘记了呢?这说明,“三个有利于”思想并非是所有官员都一以贯之般坚持,“三个有利于”思想的落实仍然有着死角,有着来自某些方面的阻挠抵制。这个“死角”之一是“政绩工程”。
在城市,地方官员“政绩工程”危害非浅,除了青岛杜世成提高房地产价,引发千家万户望房兴叹之外,像上海某些官员为着支持某些大款发展所谓大项目,不惜违法违规动用人民的血汗钱——社保金;像内地某些城市为着争取那个“卫生旅游城市”等称号,不惜动用交警力量,驱赶以摆摊谋生的小贩等等。可见,“政绩工程”的可怕,不仅仅是做着表面文章,浪费国家财力,更重要的是严重脱离人民群众,僵化党群政群关系。一句话,“政绩工程”是与“三个有利于”唱对台戏。
15年前,邓小平用“三个有利于”这样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执政党执政之基和解放思想根本原则,赢得了人民衷心拥护,极大地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然而,面对杜世成们的“政绩工程”,也有理由说,对于地方官恐怕还要补上“三个有利于”这一课。在纪念邓小平逝世10周年,在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15周年之际,重温“三个有利于”人们就别有一番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