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红色纪实 > 冀鲁豫边区 > 详细内容
第十六章
发布时间:2024/9/6  阅读次数:3  字体大小: 【】 【】【

       第十六章

       解放战争进行一年后,国内战场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民党军队总兵力开始下降,且兵力深陷山东和陕北战场。这两个战场之间的鲁西南、豫皖苏直至大别山的兵力十分空虚,形成两头强、中间弱的哑铃状布局。

       与国民党方面情况相反,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已由127万人增加到195万人。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开始考虑晋冀鲁豫野战军向中原出动、转至外线作战问题。从1947年5月到8月,中共中央审时度势,先后作出了三支野战军采取中央突破、转入战略进攻的新部署,即刘邓大军向大别山地区进击,陈谢大军在豫陕鄂边地区展开,陈粟大军向豫皖苏展开。三支大军的任务是挺进中原,成“品”字形阵势展开,创建新的中原解放区。

       1947年5月4日  和  5月8日  中央军委两次电令,指示刘邓大军要争取  6月上旬强渡黄河,进击鲁西南、豫皖苏区,第二步向中原地区进击。

       为一举突破蒋介石吹嘘的可挡40万大军的黄河天险,使人民解放军迈出实施战略进攻坚实的第一步,刘邓大军在冀鲁豫人民的全力支持下,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6月10日,邓小平、刘伯承在豫北汤阴县石林村(现属鹤壁市)召开了纵队以上指挥员20余人参加的军事会议。会议贯彻了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作出的将战场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的战略决策,对强渡黄河、跃进大别山的作战部署作了具体研究,明确了各纵队的作战任务。

       会后,晋冀鲁豫野战军加紧了南征的准备工作。邓小平亲自到豫北范县等地视察。在范县颜村铺,直接听取了范县县委书记和县长陈华峰等人的汇报,对当地的气候、地理、地形、风俗民情、群众思想觉悟以及黄河的水势、深浅、宽窄、渡口、船只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最后把强渡黄河的地方选择在豫北濮县至山东东阿之间150公里的地段。

       1947年2月,冀鲁豫军区就成立了黄河河防指挥部,指挥部下设政治处、作战股、供给股、航管股。司令部设在寿张县(现台前县)长刘村,后迁至孙口村。寿张县委配合黄河河防指挥部发动群众,将县境各个渡口船只集中修补、隐藏,防敌空袭。并先后兴建十里井、林楼、张堂、孙口、毛河(后移陈楼)5处大的造船厂。沿黄10里以内的群众主动把自家的大树砍伐,奉献给造船厂,经过四个多月的紧张工作,共造修补大小船只200余只,可供部队同时渡过8000人。  

       为把新船和调集来的旧船运至渡口隐蔽,免遭敌机轰炸和黄河南岸国民党军队及还乡团分子破坏,沿黄军民从渡口向附近村庄的树林开挖引河,长约500米、宽20米、深3米。为不暴露目标,民工们没有垒灶做饭,而是以炒面充饥。黄河岸边多为沙质地,水层浅,有时泥水没膝,民工经常是满身泥浆,但全然不顾,昼夜苦干,挖出一道道引河。同时又在引河崖上挖修船坞,把所有收集的船只藏在里面,上面覆盖树枝、稻草。大船造好后下水时,为躲避飞机轰炸,船插柳荫,人戴柳帽,远远望去,船如青松,人如翠柏。

       濮阳、昆吾县组织了大批青壮年自带工具到渡口附近突击抢修船坞,仅梨园周围14个村庄,每晚出动群众就达1000余名。在区长李全祥的带领下,组织了11个运输队,5个铺路队,在通往各渡口的道路上铺上麦秸高粱杆,让船只从上面滑过。所有人员坚决执行命令,不大声说笑或呼唤,不随便点火抽烟。神不知鬼不觉地将全部船只运至指定地点藏匿。

       同时,县河防团的成立,加强了黄河河防斗争,保证了支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1947年春,黄河归故后,为防止国民党武装、特务及还乡团等越河侵扰破坏,保护解放区的安全,寿张、张秋县分别组织了河防团。河防团以各县武装为主组成,团下属营以区为单位组成,连的组织由抽调的村干部组成,县长兼团长,县委书记兼政委。团部下设政工室、参谋处、供给股等,河防团为民兵武装。

       寿张、张秋两县河防团6000余名民兵日夜固守在长达50公里的河防线上。河防线上挖有交通沟、盖沟和个人掩体,一里布防一个班,在重点地段设防,与敌人隔河相持,并不时还击河南岸来犯之敌。黄河河防指挥部与寿张县、张秋县河防团实行军民联防,形成了攻不破的百里防线。范县抽调民兵1000余人,守卫河岸安全。濮县成立了2个民兵连,组织3700余人日夜沿堤巡防,严阵以待,监视对岸动静,并多次击溃小股敌人的侵袭,保证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渡河顺利进行。

       除上述支前工作外,1947年上半年,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台前人民在寿张、张秋两县县委的领导下积极为驻军腾房,安排后方机关、做鞋、磨面、运送粮柴物料,组织了担架团、儿童团、姊妹团等,男女老少,不分彼此,全力投入到支前工作中。人民群众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支前”的口号鼓舞下,为刘邓大军以孙口为中心强渡黄河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做出了重大贡献。

       6月22日,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发布“强渡黄河实施鲁西南战役的基本命令”,开始进行试渡练兵实地训练,因黄河水上涨,岸滩地面松软,加上多人的踩踏变成泥浆。广大群众就从家里抬来木板、门板垫脚。濮阳县从各区、各村选拔政治可靠、机灵能干、身体强壮、技术熟练的船手,组成5个大队,每大队下设4个中队,每个中队配备若干只船,并发给部分武器,进行驾船和军事训练。6月中旬,冀鲁豫军区战勤处调来大船150只、2400名水手,加上濮阳、昆吾两县原有船只与水手共有450只木船、2630名水手,统一组成了1个大队,4个中队,36个连,108个排。

       渡河前期,濮阳地区再掀参军热潮。4月25日,清丰县委、县政府在四区聂庄召开有2500多名翻身农民参加的大会,县委书记陈桐源做了动员报告,大家听后群情激昂,当场就有1500名青年踊跃报名参军。昆吾县全县超过1万人报名,受到冀鲁豫区党委的通令嘉奖。5月中旬,濮县在菜园召开万人大会,动员青年参军,报名者达1.6万人。寿张县委召开活动分子大会,号召全县青年积极参军。在这次大参军运动中,冀鲁豫区黄河以北12县,共有5万余名青年报名,经县、部队批准37000人。

       强渡黄河前的准备工作就绪后,1947年6月下旬的一天,天刚蒙蒙亮,深蓝色的天空还稀稀落落地挂着几颗星星。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和政委邓小平一起,率领着司令部机关人员,踏着晨曦,越过赵王河,风尘仆仆地向渡河指挥部蒋家庄疾进。

       蒋家庄坐落在黄河北岸寿张县(现属阳谷县)境内。这里地势起伏,偏僻隐蔽,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是出了名的“抗日堡垒村”。

       听说解放军要来,村里的干部群众很兴奋,天没亮就涌向村头,去迎接大部队。

       部队一来到村头,村民们就欢呼着“解放军来了!解放军来了!”一齐迎上前去。刘伯承和邓小平健步走出队伍。只见他们都身着洗得发了白的灰布军装,一个身材魁梧高大,戴着一副玳瑁框眼镜,显得文雅慈祥;一个虽身材不高,但体魄健壮,两眼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刘伯承、邓小平与迎上来的干部群众一一握手问好,然后说着笑着向村里走去。

       来到村里,村干部把刘伯承、邓小平领到早已收拾好的一座两层小土楼前,说:“村里条件差,这座小楼还算坚固,楼上也很通风,首长就住这里吧。”

       看着小土楼,邓小平沉思了片刻,然后恳切地说:“我们是来为老百姓打天下的,不是来享清福的。你们的心意我们领了,这小楼还是让乡亲们住吧。”

       几句朴实真诚的话,说得大家心里热乎乎的。村干部见再三劝说不下,只好改变主意,让他们住到普通农户孔月仙家里。

       老实厚道的孔月仙听说她家要住解放军的大首长,心里一阵说不出的喜悦和激动。她又是打扫院子,又是拾掇屋子,忙得简直像过年一样。

       “大嫂,给你添麻烦了。”孔月仙刚刚收拾停当,村干部就领着刘伯承、邓小平等人走进了院子。

       “这话说到哪里去了,我们天天盼着你们来呢!”孔月仙急忙迎上前去,一边说,一边把刘伯承、邓小平等人往北屋里让。

       刘伯承、邓小平环视了一下院子。这是豫北普通的一座农家小院,三间北屋,两间东屋,还有一排西屋和南屋,相比之下,西屋和东屋显得又矮又小,而且由于多年的风吹雨淋,土墙上布满了道道沟痕。

       邓小平用手指了指东屋和西屋说:“我们就住这两边吧。”

       孔月仙一见大首长们要住东屋和西屋,连忙说:“那怎么能行!这两边的屋子里又脏又乱。再说这大热天,东屋和西屋又闷又热。”

       刘伯承笑着说:“脏乱没关系,打扫一下不就干净了。至于天热嘛……”他用手指了指警卫员手中的扇子,诙谐地说:“就因为天热,我们才特意从‘牛魔王’那里借来了芭蕉扇。”一名话逗得大家都笑起来。

       在说笑中,刘伯承走进东屋,邓小平走进西屋,和随行人员一起收拾起来。不一会,屋子里被收拾得干干净净。刘伯承、邓小平不顾行军的劳顿,立即工作起来。在一张作战地图前,他们精心运筹着,不时地用红蓝铅笔在上面作着各种各样的标记。那令人眼花缭乱的箭头和标记,忠诚地记载着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一年来的风云变幻和刘伯承、邓小平的雄才大略,同时也记录着冀鲁豫边区人民对刘邓大军的无私支援……

       临战前的一天,邓小平政委吃过晚饭,带着几个警卫战士,信步走到村外。夕阳已渐渐落地了,西天边上抹着一片绯红的晚霞,绿色的大地被映照得绚丽多彩。望着眼前美好的景色,邓小平心潮起伏,感慨万千。多少年来,中华大地被炮火烟雾所笼罩。今天,饱尝战争之苦的中国人民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中国的历史将要翻开新的一页。想到这里,邓小平自言自语地说:“蒋家王朝就要灭亡了,蒋家庄也应该有一个新的名字。”他凝视着远方,只见赵王河的两岸有一个多年形成的大土崖,村周围到处都是黄沙滩。

       “哎!有了!”邓小平顿时眉毛一扬,快步走回村里。他把村干部召集起来,指着村外的大土崖和黄沙滩说:“蒋家王朝就要灭亡了,我看你们的村名叫沙河崖比叫蒋家庄更好。”村干部们听了都非常赞同。从此,蒋家庄改名为沙河崖。

       1947年6月26日,刘伯承、邓小平发出《晋冀鲁豫野战军鲁西南战役作战命令》,对部队渡河作战任务重新进行了调整:一是冀鲁豫军区独一旅及所在军分区武装,于30日拂晓,以一部秘密开至戴庙至孙口段黄河南岸隐蔽,黄昏时到达渡河点,掩护第一纵队渡河。该旅主力同时于拂晓时包围封锁郓城及割裂其以北地区之敌,勿使缩集郓城固守,待一、二纵队主力赶到后歼灭该敌。自渡河起,该旅即受杨勇、苏振华指挥。独二旅及所在军分区武装,于6月30日拂晓,以一部秘密至旧城集至临濮集段隐蔽,黄昏时到达渡河点,掩护第六纵队渡河。该旅主力应于同日拂晓后包围封锁割裂鄄城及其以北地区之敌,勿使缩集鄄城固守,待第六纵队赶到后分别歼灭该敌。自渡河起,该旅即受杜义德、韦杰、鲍先志指挥。独三旅驱逐沿岸之敌,首先割裂陶楼、张庄、郓城之敌,策应主力渡河。由于地方部队先遣偷渡,不仅驱逐割裂包围扫荡对岸之敌,接应主力南渡,而且使敌误认为主力是从300华里河防线以外的渡口偷渡,把兵力向这些渡口增调,减少主力渡河的压力。在上述部署的基础上,一、二、六纵队在30日夜间同时实行宽大正面强渡。二是第一纵队于6月30日夜,分经位山、张堂、林楼(张秋以南20里)诸渡口实行宽正面渡河,尔后即沿肖皮口直向郓城以东以南地区急进,并与独一旅分别由郓城之东、西、南三面向北兜击上述地区已被包围和割裂之敌,而灭之。第二纵队于6月30日夜,分经林楼、孙口渡河,以一个旅围歼皇姑庵之敌,主力即沿肖皮口、郓城以西地区分别向东北协同第一纵队兜歼敌人。第一、二两纵队由黄河南岸之岳庄经黑虎庙到潘溪渡之大堤为分界线,线上属第一纵队。第六纵队于6月30日夜,分经李桥、于庄、大张村诸渡口渡河,尔后即在鄄城以北地区分别包围割裂歼灭敌人,防敌向西南逃窜。第三纵队为战役总预备队,于30日夜进至白衣阁地区,尔后视渡河情况,随第二纵队或第六纵队渡河,适时扩大战果。

       作战命令下达后,刘伯承、邓小平和参谋长李达于6月28日在冀鲁豫行署主任段君毅陪同下,乘车到各渡口视察。他们一路上谈笑风生,不时下车与筑堤民工进行交谈,察看大堤的加高培厚情况。他们重点察看了孙口渡口,在这里听取了第一纵队司令员杨勇、政委苏振华的汇报,然后乘车向位山行进。半路上汽车左轮突然陷进泥中,重心偏向一边,侧翻过去。李达、段君毅从车中爬出来,顾不得自己是否受伤,立刻把刘伯承、邓小平扶了起来,万幸的是,刘伯承、邓小平都没有伤着。刘伯承从泥中找到眼镜戴上,拍拍身上的泥土,安慰惊呆的驾驶员说:“翻车不是好事,没有伤着人就好嘛!”邓小平拍了拍身上的泥土后,镇静地招呼大家说:“都来推车啊!”为了赶时间,段君毅从当地紧急调来备用汽车,刘伯承、邓小平继续乘车前进。很快,许多将领都知道了翻车一事,不少人惊叹好险!大军未过河,两帅就翻车,万一有失,怎么得了!

       1947年6月30日夜,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二、三、六纵队12万大军,按预定计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从张秋镇至临濮集l50公里的地段上,发起渡河作战。

       6月30日的晚上,天气格外晴朗。滚滚黄河,浩浩荡荡地向东急流奔湍。没有人声,没有马嘶,只有河岸那无边无垠的芦苇在风中沙沙作响。黄河之滨,这战前之夜,显得异样的宁静。刘邓大军的千军万马,浩浩荡荡,正向各渡口急行军。

       午夜,渡河的先头部队进入了前沿阵地。河岸的高粱地里,一门门的大炮抬起了头。12时整,刘邓一声令下,早已在芦苇丛中隐藏着的几百只木船,满载着全副武装的解放军战士,一起冲向河面。船工都是刚从封建枷锁下解放出来的翻身农民,满怀着对共产党、解放军的无限热爱,对旧世界的无比仇恨,奋力挥舞着船桨。船儿像箭一般地向对岸飞冲过去。

       枪声响了,驻守南岸的敌人突然发现解放军的船队,惊慌地喊叫起来。枪声、炮声、集合哨声、电话铃声交织在一起,乱作一团。偷渡立刻变为强攻。青纱帐里大炮愤怒地吐着火舌,惊雷般的轰鸣震撼了夜空,顿时,黄河对岸变成一片火海。到了此时,河对岸的敌军才发现大难临头,祸从天降,慌忙回击。有人把这突如其来的攻击大军称为“神兵天降”。既是神兵,自不可挡。刘邓大军4个主力纵队12万余人,在150公里的地段上,经一天两夜,一举突破蒋军黄河防线,拉开了鲁西南战役的序幕。使蒋介石鼓吹的可以替代40万防守大军的“黄河战略”神话,只一夜工夫就烟消云散,成为历史笑谈。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的序幕也就在这个晚上拉开了。

       7月4日的夜晚,邓小平政委和刘伯承司令员在孙口渡口登上了“爱国号”渡船。这时,两架敌机投下了照明弹,把黄河夜照得如同白昼。两位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谈笑风生,神态自如。邓小平幽默地说:“敌人怕我们渡河寂寞,特给点亮了‘天灯’。”

       船靠南岸了,邓小平政委伸出手来,紧紧握住水兵队长和船工的手,称赞道:“你们辛苦了,是你们为人民立了大功!”后来,刘、邓首长亲自下令,嘉奖黄河船工:“你们不顾敌军的炮火和飞机的骚扰,不顾日夜的疲劳,积极协助我军度过了大反功的第一大障碍,——这是你们为祖国的独立和人民解放立了大功。”

       1947年7月7日晚,第一纵队等部对郓城之国民党军发起总攻。经一夜激战,全歼敌第五十五师师部和第二十九、七十四两个旅1.5  万余人。创造了一个纵队单独攻坚和歼敌两个旅的先例,取得了战役开始后的第一个重大胜利。7月10日夜21时,第六纵队对定陶之敌发起总攻,全歼守敌第六十三师之第一五一旅4000余人。曹县国民党地方守军闻风而逃,曹县县城为第二纵队所收复。7月13日,各纵队按预定计划,迅速完成了对国民党军的分割包围。7月14日,第一、六纵队开始对六营集紧缩包围圈,当晚发起总攻。当夜8时,敌遭猛烈攻击之后,果然利用夜色和青纱帐作掩护,以第三十二师为左翼,第七十师为右翼,向济宁方向突围,争相夺路逃生,很快进入一纵的袋形阵地。入网之敌在四面围攻下,  立刻溃不成军,共1.9万之众,迅速被全歼于六营集以东方圆5  公里的洼地以内。

       这时,在国民党军的这条长蛇阵上,只剩下龟缩于羊山集的第六十六师了。这个师装备精良,战斗力比较强。他们依托的羊山集,坐落在起伏2.5公里的羊山制高点“羊身”山脚下,北面靠山,三面环水,易守难攻。国民党军还在羊山集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企图凭险死守待援。7月15日,六营集战斗结束后,刘邓第二、三纵队即发起对羊山集的进攻。

      蒋介石为挽救在鲁西南战场上的败局,于7月19日飞往开封坐阵指挥,立即调重兵驰援羊山集;同时严令王敬久就近率第五十八师及第六十六师之一九九旅,立即由金乡北渡万福河,解羊山集之围。这时,在万福河北岸阻击国民党军的冀鲁豫军区独立第一、二旅和第七军分区部队,根据刘邓指示,在正面敞开一个缺口,诱敌先头部队第一九九旅北渡万福河,然后突然切断其与第五十八师的联系,将其包围,冒着倾盆大雨,激战两小时,将敌人全歼。

       7月27日夜,刘邓大军对羊山集发起总攻,以第二纵一部由西向东攻击,以第三纵第七旅和第六纵第十六旅由北向南攻击,以第三纵一部由东向西攻击,并调用野司榴弹营、第一纵队炮兵团,加强火力,重点夺取羊山各制高点。经一昼夜激战,全部夺取村北制高点,将敌压缩于羊山集村内予以全歼,活捉敌66师中将师长宋瑞珂,取得羊山战斗的重大胜利。至此,历时28天的鲁西南战役胜利结束。

       解放军也打得很苦,二纵队司令员陈再道将军后来感慨万分地说:“羊山集这一仗,是我们打得最苦的一仗!牺牲的战士最多!”

       刘邓大军取得鲁西南战役重大胜利后,遵照毛泽东的指示,于8月7日兵分三路,向大别山跃进。

上一篇:第十七章 下一篇:第十五章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4  中网 (zw78.com)  ICP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