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邱老频道 > 分卷回忆 > 详细内容
第八卷 退休生活(上)(91—95)
发布时间:2018/7/31  阅读次数:367  字体大小: 【】 【】【
  

第八卷 退休生活(上)(9195

91 退休后感悟良多 发余热充实生活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

对于一名在教育岗位上工作了近40个年头,已经退休的老教育而言,我格外多了几分留恋和不舍的情感。

回想起自己刚刚步入教育岗位的时候,当初的时光和点滴仍然是历历在目,自己从青年到中老年,经历了社会时代的进步,见证了教育的发展和壮大。

40年的教育工作是一部书,一部众人齐心著作的长书,书中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太多令人心动的故事情节。一天天,一夜夜,书写的是教师怀揣的责任心,记录的是每一位学生的希望。学习、备课、上课、批改,每一款每一项,倾注的是众多同事们的心血。

40年的教育工作是一首诗,一首抒情的诗,言志的诗,微笑面对,耐心讲解,细心辅导,全心批改,让每一位学生如沐春风,学生及其家家长的期待和希望,无不融入在无形有意感人肺腑的诗篇中,让世人歌颂,传唱。

40年的教育工作是一幅画,每一次集体备课,每一次上课,每一次课外辅导,每一次思想教育,经历了多少次感人难忘的场面,有过太多的一次又一次,面对着不同的学情和学生,重复着相同又不同的工作。从家里到学校,从办公室到教室,每一条走廊,每一处角落,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遍布了我的足迹。

40年的教育工作是一份情,我当年的前辈们早已先我而退休,现今又轮到了我这一代。看着一批批刚刚走上教育岗位的年轻小伙儿小姑娘们,朝气又活泼,从他们身上我似乎又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同一个年级,同一个班级,有过协作,也有过矛盾,但留下更多的是微笑,是和同事们相处时的融洽和关怀。时光改变了生活,却改变不了这份情意,改变不了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改变不了学校教学工作的优良传统,因为,在这里,教育事业可以代代相传。

教育事业是崇高的事业,教育工作是神圣的工作。伴随着这一切,40年其实无法用任何重量来衡量,因为时间本没有重量,而人与人之间的情,人与人之间的爱,是有重量的,一种只有心与心之间才可以承载的重量。

告别了,我所热爱的教育职业!

退休与养老的内涵是不同的。退休是因社会需要而退出工作岗位休养歇息;养老是因进入老年而颐养天年。前者既是生理学概念又是社会学概念,后者主要是生理学概念。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按中国的传统,把六十花甲视为进入老年的界线,古代60岁以上而亡办丧事称为“白喜事”,活到70岁即成“古稀之人”了;当今国际卫生组织把65岁界定为老年,俚语称:“人活百岁古来稀,七十、八十小弟弟”。钟南山院士根据社会的发展进步,颇有见地把老年划为三个层次:6575岁为青年老年;7585岁为中年老年;85岁以上则为老年老年。我冒昧地将年龄区分为四种类型,即实际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政治年龄。实际年龄是从婴儿呱呱坠地算起,是多少岁就多少岁;生理年龄即对身体健康状况而言,“60岁的人30岁的心脏”是指生理年龄年轻;心理年龄即人的心态、精神年龄,“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这一歌词,说的是人老心不老的精神状态;政治年龄则是由于政治、社会的需要人为规定的年龄,有55岁,有60岁,有65岁退休,甚至有的干到70多岁退休,只是因各个领导层次、各种工作的不同而规定不同的退休年龄而已。

五六十岁退休,不能说力不从心,无法工作了,而是政治年龄或政策年龄到了杠,必须退出工作岗位,让年轻人来担当重任,这是社会需要,事业需要。壮年或青年老年,甚至中年老年、老年老年,退休后的生活如何度过,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退休养老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原则上没有错,退休养老又是一个过程,先退后养,边退边养,退中有养,关键是如何“养”。我以为,退休以后,各人有各人的活法,各人有各人的养法,能做到开心健康就行,开心才能健康,健康才能长寿。

我刚过60岁周岁,属青年老年范畴,退休才一个月,一位朋友对我说:“老邱啊,退休就是退休,什么都不要想,什么都不要干,记住八个字:享受生活,颐养天年!”

从广义上说,朋友的话是对的,但怎么才算享受生活,颐养天年?成天吃喝玩乐,无所事事,不读书,不看报,不动脑,其实这充其量仅仅是“活着”。

后来我想明白了,所谓“享受生活”,即自己能做时间的主人、思想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健康的主人,包括尽情去干自己乐于干的事情,欣赏自然、融入社会、品味人生、发挥余热,而达到身心健康,颐养天年,这才是真正的享受生活,成为“幸福老人”。

我还以为,“幸福老人”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是活得健康,二是活得快乐,三是活得有意义。基于这个认识,我给自己列了一个“退休生活时间表”,除睡眠和必要的家务外,按8小时时间计划,大概是“四个四分之一”:四分之一锻炼身体,四分之一欣赏自然、娱乐玩耍,四分之一读书看报,四分之一“舞文弄墨” ,“舞文弄墨”也包括《天中山教师笔会》网站的管理。因为退休时我接受了局领导的安排,退休后继续负责《天中山教师笔会》网站的管理工作。这样一来,把我读书写作的爱好突出了,把退休的“休”字体现出来了,经过实践,我觉得这样生活“乐”在其中,“养”在其中。

读书先读什么?因为喜欢文学,喜欢写点东西,我选择了自学北京大学中文系课程,重点读了《文学概论》、《中国文学史》、《论写作》,以及中外名家散文百篇。读了一段时间之后,便开始边读书边写作,习作散文、自由诗,兴头撩起,欲罢不能,把我对自然和社会万象所见所闻所想流于笔端,把读书读报的偶思所得落墨纸上。每写好一篇作品,就像农民采收了硕果一样喜悦,脑海里不断爆发出兴奋点,心灵上不断产生兴致和慰藉,这样,既养身,又出点成果,发挥人生余热,岂不美哉!

我深深感到,退休后快乐地生活、科学地养老,就必须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做一些能调节生活情趣、能益于健康长寿的活动,内容不限,形式不拘,只要愉悦快乐,有利于自己,有利于家人,有利于社会就达到目的了。

总之,我的理解:享受生活,即充实生活!

  

92 老来闲暇忆往事 爱把新旧作对比

煤油灯的回忆

凡是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以前农村的人,可能都会记得煤油灯,那是家家户户天天离不了的照明灯,灯火虽不大,但是在漫长的农耕时代,那可是起了大作用了:它既是天天夜晚人们生活上使用照明,也是学生们夜晚学习必备的工具。所以,我对煤油灯很有感情,尽管已经几十年没使用过,甚至也没见过了,而它伴随着我走过的前20年艰难岁月,至今萦怀,历历在目……

煤油灯有许多种,而我见到最简单易做的是:用一根像一支香烟长的薄铁皮卷成圆筒,里面用棉线合股拧成灯芯,在铁圆筒的上部外套一个铜钱厚的薄铁片,牢牢地镶嵌着灯芯。然后找个用过的玻璃瓶,里面装满煤油,灯芯放进煤油瓶里浸一会儿,用火点燃灯芯(也叫灯捻子)后,就会发光发亮照明。大的煤油灯是用500克吊针瓶做的,成煤油多,灯芯粗,火光大,一般为家庭用。最小的是用墨汁瓶做的,一般是学生自己用,火光小,携带方便,节省煤油。我在上小学三至年级时,在学校上早晚自习,就是使用这样的小煤油灯,灯火如豆,稍微见风,灯火就会摇摇曳曳,甚至熄灭,还容易倒瓶豁煤油。这种灯使用长了,擤鼻子会看到黑黑的煤油烟子,非常不利于身体健康。可是,在那个贫穷的年代,要想读书上学,也只能在微弱的灯光下读书,影响视力更是在所难免,也是不得已而求其次啊!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点煤油的灯有了很大的进步,多种多样。有一种叫马灯,因有提攀,也叫提灯,构造上稍微复杂一些。首先是有玻璃罩,可在室外用,封闭好一般不怕风,能防火,灯捻大,可调剂大小灯亮,耗油,使用方便,往往生产队里好买,使用得起,一般是集体饲养员用于夜间喂骡马用的多,可能是叫马灯的由来。因为马灯造型美观,鋁合金制品,坚固耐用,亮度高,也很受家庭欢迎使用。

到了1974年我当上民办教师,夜晚办公不再用自制的简易煤油灯,而是升级换代,使用高脚玻璃灯,灯捻是专制品,薄薄的长方形布条,大约半尺长,3厘米宽,穿进铁质灯头内,点亮灯捻后要戴上特制的玻璃灯罩,目的一是聚光,增加亮度;二是大约半尺高的玻璃灯罩可把点燃的油烟送到上空,避免喝煤油烟,保护身体健康,这种灯体积也不大,花钱也不多,很受没用电的家庭和机关学校普遍使用,只是也有明显的缺点,就是上下面的圆柱形中间鼓形的玻璃罩容易破碎,为了增加亮度,还要定期檫拭玻璃罩上的煤油烟,比起亮堂堂的汽灯或点灯,还是缺点多多。所以,这些煤油灯现在都成为了老古董,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只能成为博物馆里的藏品啦!

尽管煤油灯还有那么多的缺点,但是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特别是“文革”初期,连点灯煤油都是凭票供应。为了节省,有的农家晚上干脆不点灯,或早吃晚饭早早睡觉,或有月亮的大晴天借助月光干夜晚的活。可是,像我爱读书,一天不看书就像是少吃了一顿饭,白天忙家务不得闲,夜晚为了节约,我就和晚上纺线的母亲共用一盏小煤油灯,在上小学和初中时是这样。在煤油灯下,我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当代著名作家浩然所著三册的长篇小说《艳阳天》和《金光大道》等古今中外感兴趣能找到的文学作品。

煤油灯,它只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生活中须臾不能离的照明工具,也是无数像我一样莘莘学子不可少的助学照明工具,尽管它很不起眼,但是,它就像一位忠实的朋友,曾经伴随我走过懵懂无知的童年,也走过那青春年少的青葱岁月;它又像是我人生征途中的一盏指路明灯,照亮了“路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没有煤油灯下的十年寒窗苦读,哪来今日的人生得意生活幸福呢?没有煤油灯下的父母纺线织布,哪有我们兄弟姊妹3人的遮体衣物呢?

煤油灯,最终被电灯所取代,它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社会飞速发展变迁的见证,更是人类从农耕文明走向现代文明的一个缩影。虽然它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我将牢记它的历史功绩,感念它的无私奉献,像一只珍宝终生珍藏在我的心里!

二十九,去打酒

“二十九,去打酒”。在以前,这天人们要提着瓶子去打酒,这也是节前最后一次准备年货。买来美酒,配上佳肴,在鞭炮声中全家人把酒言欢,甭提多高兴了。

二十九,去打酒” 。这句民俗是提醒人们不要忘记置办零碎的年货。腊月二十九是农家准备年货“拾遗补缺”的一天。到这一天,该准备的年货基本上都准备好了,只剩一些零碎东西需要买。这些话看似简单,但还是很有道理的,比如一些食物,准备得早了,容易放坏,如果准备得太晚,到时不一定能买到,选在二十九这天置备那些零碎但也必不可少的年货刚刚好。

每到新春佳节,酒是宴席上少不了的主角。过年为什么要喝酒呢?因为“无酒不成年”。据资料介绍,自西周开始,我们的祖先在辞旧迎新之际,就会携美酒、羔羊欢聚庆贺,祈祷丰收,过年饮酒的风俗由此开始。至汉代,“年”作为法定节日固定下来,春节饮酒已形成风气。

以前喝酒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所以酒代表着尊贵,过年请客就要把好东西献给客人,如果没有酒就意味着对客人不重视,古老的酒文化就是要显示主人的好客。虽然酒文化是古人传下来的,但他们过年喝酒除了是一种风俗和礼节,也是为了健康。北周诗人庾信有诗云:“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柏叶随铭至,椒花逐颂来。”此诗点出了饮酒除了欢庆佳节外,还有驱除恶秽、保佑长寿的作用。另外,古时的酒精度数也低,不会分解乙醚,人们不用担心喝多伤身。但现在的酒不同于以前,度数一般较高。而且人们生活水平高了,喝酒不再是奢侈的事情,虽然他们都明白喝酒会伤身,知道要理性喝酒、健康饮酒。

二十九,去打酒” 。大家可以看到这里写的是“打酒”,而不是“买酒”。这是因为在那个时代,许多人承受不起买瓶装的酒。他们用自己的瓶子或者塑料袋,去酒家里买酒,那里的酒会放在一个大容器里,这样的酒要便宜得多。

关于“打酒”,我就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改革开放前。在春节这个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里,无论是供献先祖,还是家人团聚,酒自然是少不了的!在过去,年前打壶酒便成了必须做的事。那时,日子过得清苦,乡亲们大都挨到年尽月尽的腊月廿九、三十才会挤几个钱去打壶酒过年。小孩子提着酒壶跑出街门时,母亲的叮嘱声就是浓浓的年味!说到这里,外祖父喝酒的事让我记忆犹新。每到这天,外祖父就拿出一个玻璃瓶,还有5角钱,郑重地交到我手里,让我到刘岗大队代销点去打半斤酒。其实,那时的散酒都是红薯干造的,喝起来有些苦味。外祖父倒不嫌酒赖,虽然每次只喝一小盅(一钱装,一两酒能到10小盅),却喝得容光焕发,精神倍增。外祖父的酒量确实很小,三钱酒就可以让他睡上半天。有一次,他到刘岗姨夫家,中午姨夫拿出酒招待他,一高兴喝了不到一两酒,就出现了过敏现象,浑身通红瘙痒,着实把姨夫吓了一跳。后来,外祖父喝酒再也没有超过三钱。

我父亲也喜欢喝酒,大都是在喝白酒。我小的时候,逢年过节父亲就会叫我去给他买酒,他给我一元钱,让我到大队代销点给他买回一斤散白酒。他端着小酒盅喝酒的时候,从他美滋滋的神情看上去,酒很好喝,我虽然不说话,但父亲却看出了我的想法,就问:“你也来一杯?”“来就来。”我也不谦虚,心想,想必是酒很好喝,不然父亲怎么那样爱和酒呢?这一喝不当紧,我觉着味道还不错,开始感觉有些辣,但后味还挺香。从此,逢年过节父亲喝酒的时候,总是让我陪他喝。

二是改革开放后。我是1979年到汝师学习,毕业后到汝南一小任教。那个时候,卖散酒的已经不多,人们喝酒就买简单的瓶装酒,一般没有外包装,俗称“光屁股”,价格大多在一元至三元之间。汝南的“光屁股天中”当时感觉喝着也不错,也就是一元八角。有几位好友到汝南找我,我就拿每瓶三元的佛山二曲招待大家,他们还说没有喝过这么好的酒。

三是进入21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喝酒的档次也随之升高,酒的价格也越来越高,由开始的三五元到十元八元,由二十几元到三五十元,由七八十元到一百多元……现在,喝三五十元的酒已经是大众化了。

那时主粮是红薯

我生长于豫南农村,从小对红薯这种食物就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大集体时期盛产红薯,自然红薯成为主粮,而且成为当家主粮。相当一段时间内,这里流行着两首顺口溜:“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泥巴房子泥巴床,泥巴囤里薯干藏,一年四季都吃啥?红薯是宝当主粮”。我们村还有“三红转”之说,就是“红薯稀饭、红薯馍、红薯菜”。红薯稀饭就是用红薯干磨的面做的稀饭;红薯馍就是红薯干磨的面蒸的馍,红薯菜就是把红薯切成丝炒的菜,或是用红薯梗、红薯叶做的菜。由此可见,红薯与我们这代人的关系是多么地密切!

在我的记忆里,之所以红薯是主粮,是因为大集体时主粮小麦、玉米和水稻产量很低,还要交公粮,留种子,其余所剩无几。而我们中原,最易栽易管易高产的就是红薯,亩产鲜红薯可以上万斤,能够填饱农民的肚子。它全身都是宝,淀粉糖分含量高,人们不但可以蒸煮熟吃,还可以烧红薯、烤红薯吃,薯香诱人。为了改变口味,可以拉红薯丝子、做凉粉、下粉条、吃粉面子。那时外祖母用红薯做的凉粉很好吃,全村人都夸赞。为了易于储藏,可以切开晒红薯干。拿红薯干掺豆面、小麦面可以做杂面条和白面条。为了保鲜,还可以掏地窖把红薯深藏,留作一冬一春天天吃。红薯皮可喂猪狗,红薯秧、红薯梗可喂牛驴骡马当饲草,薯干掺豌豆、大麦、黄豆可做牲畜饲料。“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在肯定红薯诸多益处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清其另一面,红薯不易多吃,吃多了容易腹胀、烧心,生胃病,不利于身体健康;最不雅的是人放屁多,破坏清新空气,也可以说这是负能量和致命的缺点!

尽管有那么不可克服的弊端,但是,为了生存活命,人们还是要年年大面积地栽红薯吃红薯。红薯分春红薯和晚红薯两种,一般春红薯产量高、淀粉含量高,出粉率高,栽种时较之晚红薯所下功夫大。春红薯是由红薯母子经过早春下种,先在红薯园子里和牛驴粪闷在一起,经过一定的温度发烧,把红薯芽子催生出来,然后在园子里育苗,等红薯苗长到有半尺高就要一根一根拔出来,经过剪根须,红薯长出互生四个叶之上,就可以移栽到大田里了。为了红薯长得壮,事先在育种红薯地里上足农家肥,特别是草木灰富含钾,更利于红薯的膨胀生长。然后用牛犁成红薯岭子,“谷雨”前后再一棵一棵耐心地栽种到自家春地里,还要浇水,保证移栽全苗成活。4月栽种,10月收获。晚红薯是在阳历6月,小麦收割以后,犁田冲红薯垄,待雨下大地下透,再从春红薯长长的秧苗上剪枝。一般留两个红薯叶,半尺左右长,冒雨扦插。经过一夏一秋的生长,“霜降”过后收获。

大集体时粮食少,中秋815日前后就开始刨春红薯吃了。由于淀粉含量高,蒸熟的红薯干面,吃的猛了噎人。而晚红薯相反,含糖量高,蒸熟的晚红薯稀流,手捏着软。正是因为有这些特点,一般春红薯都要切开晒红薯干,晚红薯上地窖,冬藏起来慢慢地吃。那时,我刨红薯干是每个家庭的重要任务,每家都制作有红薯刨子,在一块木板上顶端凹去,其上镶嵌一张锋利似镰刀的铁片,放在高低适度的板凳上屁股坐着它,右手拿春红薯,像木匠推刨子似的推红薯,一片一片地刨薄;左手捡红薯及时地给右手,手脚要动作麻利,不然的话,右手掌很有可能被刨子弄伤。那时,我经过几次磨炼,刨红薯得技术在村子里数一数二。家里其他成员的任务就是撒湿红薯干,然后再一片一片摆开晾晒。假若晴天,一般三天后红薯干晒干了,就要一片一片地再捡起来。农活一忙,或者是遇上要下雨,那就抹黑也要把晾晒半干的红薯片收起来。假若阴雨连绵,没干的红薯片会发霉,就这也不舍得扔掉,好一点的喂猪,霉透的晒干烧锅,庄稼人过日子比树叶都稠啊!

除了上窖和晒红薯干外,庄稼人想花钱,卖红薯不值钱,可是经过红薯的初加工、深加工就卖上价钱了。初加工是把红薯打成红薯粉,卖粉面比卖红薯贵几倍。深加工是把粉面加工成纯红薯粉条,卖到集市上,更贵几倍,城里人都争相购买。所以,“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呀!

在那个遍地都是红薯的年代,大人们吃多红薯不支饿,不挡饱,干活没力气。小孩子在没有白馍吃饥饿时,在野外,会偷扒集体的红薯烧熟吃,尽管满脸都是黑灰,不卫生,但是,只要能填饱肚皮,也不顾及那么多,还把这种野炊当成儿时的一种乐趣。

现在,“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啦!吃红薯吃杂粮就像是当年吃白面那样渴望,生活完全翻了个,“吃饭讲营养,穿戴讲时装。”“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一块白面吃全年,兜里不缺零花钱”是当今农民的真实写照!之所以有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托共产党的福啊!

红薯作为经济作物还在发挥着调剂生活补充营养的作用,作为主粮它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有伟人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以红薯为主粮的特殊年代养育了我,我是幸福的,也是难以忘怀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写作此文的目的在于不忘艰难困苦的岁月,珍惜今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永葆艰苦奋斗之本色!

那时南瓜是红薯的兄弟

我记事起,大集体生产队时为了填饱肚子,把红薯当主粮,然后自己菜地和房前屋后就多种南瓜,大家称南瓜为红薯的兄弟。南瓜,我们当地叫窝瓜、金瓜,也有叫变瓜、倭瓜的。我们叫窝瓜,可能是按它的内部构造去说的,因为,不论是外形是长的、椭圆的,从中间用刀垛开,总会有个窝,窝里隐藏着窝瓜瓤,黄瓤里有窝瓜籽。这些窝瓜籽,除生芽做种子繁殖外,还可以炒焦磕瓜子,是人们冬闲时的宝贝。窝瓜一般人群均可食用。特别适宜肥胖者、糖尿病患者和中老年人食用。

在那个温饱不及的年代,我们的食用方法很多。最简单的吃法是喝老窝瓜汤。即把长老皮黄的老窝瓜洗净外皮,用刀垛开,从窝里扒出窝瓤,像切西瓜似的,然后再一切四瓣,一瓣再切成横条,添水煮熟,这就是窝瓜汤,稀里稠里都吃着,成年人每人每顿就可吃几碗,但是像吃红薯一样,只是虚饱,撑肚皮,几泡尿的功夫又饿了。要么就把窝瓜牙蒸着吃,这种吃法不带汤水。还有窝瓜多成熟以后,为了以备冬天食用,像红薯那样切成窝瓜干,挂起晒干。

窝瓜青嫩时,可以切成窝瓜丝煎窝瓜托,也可炒着吃。记得夏天天热吃饭不香,每到中午,母亲就会从自家菜地里掐苋菜和切窝瓜丝做捞面,再浇上两勺蒜汁,吃起来美味爽口。窝瓜还可做成窝瓜饼,极像各种点心,以假乱真,色香味俱佳,甜咸皆宜,老少均可口。所以,在农村庄稼人的眼里,窝瓜很受青睐,就连窝瓜花都可做菜,嫩窝瓜秧猪愿意吃,只是到老了太涩,它不愿意吃了。

窝瓜的生长很随意,只要春天在空闲地里埋下种子,它就会长出秧苗,它不怕杂草,只要有足量的水分和肥料就能生长。假如土肥壮,有人精心伺候,就会长出巨大的窝瓜,很是喜人。不但窝瓜绵甜爽口,窝瓜瓤也甜如蜜汁,窝瓜籽是平时和逢年过节农家招待客人的好口福。说起窝瓜籽的收藏我小时候就没少干这样的活。一般情况下,母亲用窝瓜做饭,窝瓜瓤不舍得扔掉喂猪,而是让我把窝瓜籽从瓤里分离出来,就像吃西瓜一样,吃瓜的同时要留下瓜籽,除少量的留作次年的种子之外,绝大多数是为了闲暇时嗑瓜子,瓜子很香,特别是窝瓜籽,一般都是炒后吃,吃着瓜子聊天,特别有意思,不觉得时间长。这也是作为农家的一大特色,让客人吃瓜子显得对客人尊重,就像城里人用水果招待客人一样,这也是自产自销嘛!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实行了大包干生产责任制,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到2000年绝大部分地区先是解决了温饱,逐步走向小康生活。从吃的方面说,“一块白面吃全年”,粮菜瓜豆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现在是吃饭讲营养,穿戴讲时装,过去的主食红薯、南瓜现在成为了城乡副食宝贝。餐桌上,人们可以把南瓜做成大全,特别是对减肥很有功效。现在吃南瓜再也不是为了充饥,而是为了营养平衡,几十年的变化真是今非昔比呀!

南瓜,不仅是庄稼人的宝贝,也是城市人喜欢食用的食品之一,那甜甜的南瓜粥、那爽口的南瓜饼、那再简单不过的南瓜块等等,都是我的饮食最爱。我爱南瓜就像爱红薯一样,吃起它,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上世纪大集体时所过的艰难岁月;吃起它,就会惦记起它对肥胖者、糖尿病人及一般中老年人的种种益处;吃起它,就会思念红军在初创井冈山根据地时的历历往事。今天,我们过上了幸福的日子,那是无数革命先烈从艰难困苦中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那是全国各族人民英勇奋斗自强不息换来的,这幸福的日子得来的是多么不易呀,我们要倍加珍惜,务必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精神。

  

93 元旦后胞妹探母 清明前回乡祭祖

早在搬家之后,我就把搬家的消息告诉了远在青海省西宁市的妹妹。妹妹知道后及时给母亲进行了电话联系,说是既然搬了家,离西宁也近了许多,打算在元旦后到郑州探望母亲,并住上一段时间,也好与家人团聚一些时日。

元旦之前,妹妹打来电话,告诉我往返的火车票已经买好了,来是元月3日的车,去是元月16日的车,已经做好了准备,到时带着孙子一同来郑。

元月4日凌晨4点,妹妹顺利到达郑州火车站,儿子早已驾车先到车站等候,接到姑姑后,一路顺风到住处。

4日下午,我和母亲也专程到儿子那里,陪同妹妹住了三天。

7日上午,儿子就送我们一起到清华忆江南,儿子、媳妇安排,让妻子带领孙女在忆江南住上一个星期,也好陪同妹妹玩上一段时间,两个小朋友也有玩伴了。

妹妹带了不少诸如青稞酒、人参果等西宁特产,还有大包小包的吃喝佳品,表现出了对母亲无尽的孝敬之情。

妹妹说:“这些年来我确实不孝,离家太远了,我几年才到汝南一次。这一搬家就好了,起码又近了几百里地,况且又少转一次车,方便多了,今后我要多抽时间回来看望母亲。”

妹妹初到清华忆江南,顿觉耳目一新。除了我们在一起谈天说地、回忆当年、畅叙亲情、吃饭睡觉之外,我和妻子就带领大家畅游小区。因为小区比较大,我们就分几个时间进行参观,分别观赏小区的景色。经过几天的游玩观赏,妹妹对忆江南的生活环境发自内心的称赞,尤其是对小区处处小桥流水、回廊秀亭,满眼青翠,沁人心肺,富有诗情画意、引人入胜的景致赞不绝口,确实是现在提倡的生态居住、旅游养生的理想之地。妹妹认为,这真是个老年人居住的好地方!位置选对了!

从元月7日到14日,妹妹一共住了8天。时间虽然短暂,但家人团聚、母女相依、四代同堂的阖家之欢是难得的宝贵时刻,大家都非常珍惜这种大好时光,尤其是两位小朋友玩得十分畅快。不知不觉,16日就要到了,儿子于15日下午把妹妹接到了郑州,16日再把她送到车站。

----------------------------------------

日月如梭,光阴荏苒,转眼之间,清明节就在眼前。2016年的清明节是54日。

4月底的一天,我利用邮件形式给儿子写了一封信,说明了这些年回老家扫墓的有关情况,要求到清明节时最好全家一起回老家扫墓。儿子看到信件后,立即给我回了电话,说是利用清明节前的双休日(34两日),自驾车回家扫墓。

我把回家扫墓的情况给老弟进行了交流,老弟对此十分赞同,表示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并提前到驻马店接我们。我和母亲于52日先到儿子的住处,以便次日一早出发。根据天气预报,3日阴天,4日小雨。儿子说:“不要紧,小雨也不影响回家扫墓。”

3日一大早,我们就按时出发了。中午12点前,我们到了驻马店侄子的住处,在那里停了一个晚上,当夜就下起了小雨。次日10点,我们赶到了泌阳老弟的住处,老弟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烧纸、鞭炮和祭品,一一放在车里,大家就赶忙出发了。天气阴阴沉沉,时不时地下点儿毛毛细雨。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阴雨绵绵,似乎又多了一丝肃穆的气氛。一路上,我们看见乡下扫墓的车辆、行人甚多,野地里处处冒着屡屡青烟,鞭炮声不绝于耳。

清明是一个让我们缅怀先人的日子,是一个笼罩在烟雨蒙蒙中的节日。在片片雨丝下,隐藏着的是人们对先人们的淡淡的哀伤和深深的怀念与崇敬。清明节,让人缅怀先辈,令人留恋,令人悲叹,令人振奋,这里面蕴含了许多先辈们的事迹,当他们入土为安之时,自己的故事就告终了,剩下的,就只有让我们后辈怀念了!

按照计划,我们先来到王塚外祖父母的墓前,拿出祭品放在墓碑前方,虔诚地寄托对外祖父母的哀思。接着,我们又到老家邱凹的祖坟上吊祭祖先。事毕,我们到村里转了转,到堂兄世杰家里坐了一会儿。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谢绝了堂兄的执意挽留,12点后赶到了泌阳县城。表兄赵富云听老弟说我们到了泌阳,并得知我们下午还要赶回郑州,说什么也要我们到他家里吃饭,以畅叙亲情。无奈,大家只得服从表兄的安排。

这次回家,母亲早有计划,打算在泌阳老弟那里住上一段时间。直到529日,老弟才把母亲送回清华忆江南。

  

94 全家欢度五月七 畅游黄河风景区

201657日,星期六,预报天气是多云间阴天。

早饭后,儿子驾车,带着媳妇和孙女来到清华忆江南,建议我们到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去游览。

景区离清华忆江南只有5公里,十几分钟后,我们就到了景区售票处。媳妇慌忙下车去买票。游客不算太多,取票很方便。媳妇介绍说:“景区有特惠政策:儿童身高1.4米以下免票,70岁以上老人凭有效证件免费。60岁以上老人凭有效证件享受优惠票。”母亲和孙女是免费对象,我和妻子是半价,只有儿子和媳妇是全价60元。

买票之后,车就开到了黄河风景名胜区的南大门,迎面是高耸的岳山寺。据介绍,这里曾是茂林修竹,松柏苍翠,寺观遍布,香客如云。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沈荃在《游岳山寺》诗中赞道:“古刹山河里,秋光处处寻。云鸣团野色,石磴逼梵音。日映昙花影,风吹贝叶林。大雄演法外,晚树带归禽。”  

1952年,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河,在岳山寺的小顶山上凝望黄河,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19587月,周恩来总理在此亲自指挥抢险战斗。在主峰区凤顶上,有规模宏大,风格独特,高36米三层塔式建筑――浮天阁。阁内壁雕彩绘,阁顶系一古钟,数十里可闻“古刹钟声”。

儿子把车开到了景区停车场。下车后,我顺便查看了一下到景区的交通情况。自驾车路线为,本市:郑州市南阳路——北环立交桥——江山路——景区;外地:连霍高速惠济站出口向北沿江山路直达景区。公交路线为,16路公交:郑州火车站——大石桥——南阳路——老鸦陈——景区;18路公交:北环陈寨---索凌路—老鸦陈---江山路---景区。

据景点介绍,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她位于郑州西北20公里处,处于黄河中下游分界线,是黄土高原的终点,华北大平原的起点。在这里,可以欣赏黄河的“悬、险、浊、荡、阔”等特征。景区北靠莽莽黄河,东临京广铁路,西望著名楚汉争霸古战场。景区现已开放面积20多平方公里,已经建成并对外开放五龙峰、岳山寺、骆驼岭、炎黄二帝巨塑、汉霸二王城、星海湖等六大景区,分布着“炎黄二帝”、“哺育”、“大禹”、黄河碑林、万里黄河桥、毛主席视察黄河处、孔雀园、浮天阁、极目阁等四十余处景点。这里被誉为万里黄河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绿树满山,亭阁相映,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登高北望,黄河水无际无涯,浩浩荡荡。由于黄河在这里冲出最后一个峡口进入平原,形成悬河,所以在这里观黄河别有一番情趣。

在这里,既可领略浩瀚的大河风光,欣赏优美的风景名胜,又能体味黄河文化的历史渊源,纵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登北邙居高瞰远气象万千广阔无垠伟伟乎中州大地,观黄河抚今追昔波涛澎湃奔流不息悠悠然华夏摇篮"正是黄河风景名胜区的文化魅力所在。溶铸着中华历史文化精华和鲜明时代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不仅给游人创造了良好的游览环境,也是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场所。来到黄河风景名胜区,处处是展室,处处是课堂,在这里可以得到自然美的享受和爱国情的熏陶。

多年来,凭借着美丽的风景和优质的服务,风景区先后荣获“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提名单位,国家环保局和建设部授予“全国环境综合治理先进单位”,“郑州市十大旅游景区”等荣誉称号。据介绍,根据2002年进行的《黄河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名胜区的规划范围是:东起花园口大坝,西抵汉霸二王城,南起纪公庙和大河遗址,北到黄河中心行政区界,规划总面积108平方公里。

我们从停车场出发,首先徒步来到炎黄巨塑景点。景点包括炎黄二帝塑像、广场和纪念坛三部分。炎黄二帝塑像坐落于五龙峰东侧,浮天阁北侧的向阳山上。炎黄二帝塑像是目前国内最雄伟的雕塑之一。它依山就势,以山为体,以82米高的整座向阳山作为像身,再在山顶塑造18米高的头像,总高达到100米。构思新颖,独具匠心,不同凡响。材料均用的是太行山真石,其中毛石7万多方,景石3万多吨。巨塑内部为双子座楼。炎黄二帝巨型塑像比美国自由女神像高8米,是世界最高的雕塑之一。巨塑远观浑厚古朴,近赏是一处丰富的历史文化缩影。并肩矗立的二帝像是名副其实的巨人,眼长3米、鼻长8米,两张巨大的脸合在一起就有1000多平方米。二帝坐南朝北,背依邙山,面对黄河。巨像前是一个开阔场地,周围遍植松柏,中间建筑祭坛。祭坛至塑像的轴线上建有长200米的神道,两侧各列四座铸铜大鼎,连同山前一座共九鼎,寓意九州四方江山永固。广场东西两端摆放大型编钟、铜鼓各一个。山体右下方是范曾教授为炎黄二帝塑像亲笔手书长达485字的长33米,宽3.3米《炎黄赋》碑刻。

出了广场,我们徒步来到郑州国家黄河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博物馆也是黄河风景名胜区中最值得参观的景点,加深了我对黄土高原的感性认识。

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郑州市北郊的黄河之滨,黄河中下游交界处,黄土高原与黄淮平原的过渡地带。据介绍,地质公园西起荥阳牛口峪,东至郑州黄河二桥,北起黄河,南止枯河与黄河大堤,总面积202平方公里,核心区域位于郑州市黄河风景名胜区内的五龙峰景区。由河南省地质调查院规划设计的整个园区突出了黄土、黄河、黄淮平原、黄河文化四大主题。目前世界有57家地质公园,分布在全球的18个国家,而中国有20处,河南有4处。郑州黄河地质公园是2005年被批准的第四批国家地质公园,在2005年度被批准的世界53家地质公园中名列第三。

地质博物馆主体建筑为地下一层,地上二层,建筑面积5829.3平方米,其建筑规模宏大,形式独具一格,是现代建筑与黄土山窑洞完美结合的典范。建筑物主要是依山而建,依靠我们的邙山然后跟我们山体的窑洞以及原有的东西结合到一块。大部分都藏在我们山体里面,外面看起来没多大,进去之后其实里面的空间是很大的。跟大自然的环境融合得非常好。这里是一座集科普教育、科学研究、标本收藏、观赏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博物馆。以现代建筑与黄土窑洞相结合,充分运用了图片、文字、模型、实物、标本、影视等形式,利用高科技的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丰富的科学内涵。游客在博物馆内不仅可以观赏到大河风光、马兰黄土、黄河、黄淮平原与黄土高原交界处等地质奇观,也可以领略黄河民俗风情和黄河文化。通过电子沙盘可看黄河全景,还可模拟体验沙尘暴,穿越“时光隧道”了解第四纪动物化石等。

观罢地质博物馆,我们来到五龙峰景区,这是游览区的中心景区,由五座连绵起伏的山峰而得名。这里苍松翠柏满山,在碧绿的林木之间,则是各式各样的仿古亭阁,或规整宏大,或玲珑精致。五龙峰的顶峰处,建有清式重檐的“极目阁”。登临此处,凭栏远眺,可领略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阔景象。山脚下,“引黄入郑”的八根巨大钢铁提水管道,如“八龙吸水”,从黄河直达山腰。我们就从提水管道东边的阶梯上山。母亲今年83岁了,本来住在二楼,因为腿疼,连楼就不肯多下,所以一直就不肯上山,况且这台阶比较陡峭,往上看去至少有80多个台阶。我对母亲说:“如果不上去,那么多的景致你怎么看到?要不我背着你上吧!”这时,母亲忽然来了劲头儿:“我上!”只见母亲把外衣一脱,迈步就要蹬阶。妻子慌忙过去搀扶。母亲边上阶,口中还念念有词,仔细一听,是在细数阶梯的数量。我赶紧跑在母亲前面,拿相机对准母亲的英姿迅速按下了快门。不多时,母亲大声念道:“七十五!”啊!终于成功了!共有75个阶梯!母亲高兴地说:“看来这台阶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下次我还上!”

到了平台,大家休息了一会儿,媳妇就去买坐缆车的票。缆车往返大约需要十几分钟,票价40元,目的是去看“黄河分界碑”。坐缆车2人一组,我们分为三组:母亲和我一组,妻子和儿子一组,媳妇和孙女一组。儿子对我说:“你坐最后一组,也好拍照。”母亲还是第一次坐缆车,一开始感到有些紧张。我对母亲说:“眼要往前看,过一会儿再往下看就可以了。”两分钟后,母亲感到不那么紧张了,便大胆四处张望,也可以向下看了。母亲说:“想不到80多岁了还坐能这玩意儿,跟着你,此生不亏了。”

下了缆车,有一大片平台,还有不少商家在叫卖,有吃有喝有玩的。母亲问:“分界碑有多远?”我说:“大概4公里。”母亲说:“那我就不去了,我在这里歇一会儿,等你们回来。”我想,母亲不去也好,且不说这4公里,就是山路崎岖,上上下下,母亲也受不了。于是,我就对母亲说:“也好,你就在这里歇一会儿,我们快去快回。”

景区比较震撼的是黄河分界碑。分界碑矗立在桃花峪的三皇山上,界碑伟岸雄姿,高耸入云,堪称全国之最。黄河是亚州第二大河,中华民族摇篮。源出青海巴颜卡喇山北麓星宿海,流经青海,四川,西藏,甘肃,宁夏,内蒙,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个省份,经山东垦利入渤海,全长  5494公里,流域面积  752443  平方公里。国家划定,黄河自源头至内蒙古托克托为上游,托克托至桃花峪为中游,桃花峪到入海口为下游。桃花峪为中国三大阶梯地形一、二级交接点,山地平原衔接处。据介绍,此立界碑于1999  年动工筹建,2001  年全部竣工。碑高  21  米(意为21世纪),四面玲珑旋梯联接,外部呈  H  体形(意示“ 黄河”汉语拼音首个字母),基座高  2  米。我们就顺势拾阶而上,四面台阶玉栏护侍,碑身南北闻隙弋矢一线。我们爬到最高处一览黄河,果然令人如痴如醉!界碑广场云谲波诡,曲廊亭台林木掩映,石径镶嵌花草云英。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穷睇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西观黄河天际流,山峦葱翠。峡谷万重锁钥大河,水势湍急,跌岩冲撞浊浪滔天;东眺一马平川沃野千里,烟波浩渺,一望无际。有人介绍说:脚踏黄河中下游,一生吃喝都不愁!

看罢分界碑,我们速速返回缆车处,与母亲一起重坐缆车返回五龙峰中心景区。在景区中心的山间平地上,还有一座高5米、重12.5吨的乳白色汉白玉黄河母亲塑像——“哺育”。塑像造型是一位位慈祥贤美的母亲怀抱着甜睡的婴儿,神态和蔼慈祥,气质高贵素雅,母容子态、栩栩如生,象征看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骨肉之情,象征着黄河在中华人民心目中的母亲河形象。

欣赏了“哺育”,大家感觉有点累了,就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吃点东西,以补充能量。儿子说:“这里的景点太多,我们一次也看不完,接下来我们可以到星海湖景区去看看。星海湖景区有个孔雀园,是中原地区面积最大的孔雀养殖基地,值得一看。”

据介绍,星海湖面积约310亩,21万平方米,平均深度为6米,东西跨度约1000米,南北200米左右,库容量达到100万立方米。星海湖名字的由来,有一个小故事:早在1938年,中国社会正处于一派混乱不堪的局面,仁人志士四处奔走,抗击日寇。值此之际,主迷音乐家洗海星应故友贺孟夫之邀为《风血太行》作曲,奔赴革命胜地延安。途经邙山黄河渡口,由此乘船逆流而上。身处波涛汹涌的黄河之上,目睹着黄河船夫搏击惊涛骇浪,耳听着震撼心扉的船夫号子,不禁心潮澎湃,联想到国家危难当头,中华儿女自当团结奋争,以强大的凝聚力工抗外辱,强我中华,一时灵感突发,强烈的民族自尊促使他创作了《黄河大合唱》这一气壮山河的宏伟乐章。黄河畔的人们把改造后的沉沙池命名为“星海湖”,以纪念这位伟大的音乐家。60多吨重的巨青石上,繁星点点,自然天成,“星海湖”三个大字遒劲有力。约2500米长环湖道路平坦宽阔,垂柳抚堤,点缀以景石、座椅,可满足游客观景和休息。沿环湖而行,湖水清黄相接,两种景象,涛涛的黄河水在这里由黄变清源源不断通过“引黄入郑”工程流入郑州,滋养了“商城”。

来到孔雀园,我们高兴地看到,一片天然绿色屏障被网状护栏圈起,和风吹拂、绿树摇曳中,一只只孔雀旁若无人地在林中漫步。游客们穿梭在孔雀园中的林荫小道,或给孔雀喂食,或与孔雀留影。媳妇早已备好了玉米,小孙女也尝试着给孔雀喂食,三下两下,孔雀就大胆地接近了孙女,孙女也高兴地给孔雀喂起食来。孔雀园内还挂有“请勿下路捡蛋”的温馨提示牌。据饲养园王师傅介绍,孔雀开屏的最佳时间是早上,要是赶上早起风小、天气好、气温适宜,园里公孔雀会从6点半开屏至7点半,那场面才真叫壮观呢。据了解,黄河风景名胜区孔雀园目前有200多只孔雀,到年底能增加至500只,该景区计划建成一个有1500只规模的孔雀园,到时候孔雀齐开屏的景象会更加精彩。

出了孔雀园,往北几十米就是黄河。黄河是一条雄浑壮阔的自然之河,一条润泽万物生灵的生命之河,一条亘古不息奔腾渲泄的文化之河。走近黄河,感触黄河,拥抱黄河!郑州黄河游览区为我们提供了理想场所!我们看到,不少游人争相在黄河石刻边拍照留影,以作纪念。

时间已到下午5点,我们就乘坐电瓶车返回了停车场,圆满结束了欢乐的畅游。至于游览黄河牡丹园、月季园、植物园、四大古典文学名著艺术长廊、禹公瀑、骆驼岭、黄河碑林、岳山寺、万里黄河第一桥、浮天阁、极目阁、紫金阁、铁索桥等景点,那就是以后的事了。

  

95 母亲骨折身受苦 治疗住省中医院

2016713日是孙女的生日。

我想,这是我们搬到清华忆江南后孙女第一次过生日,应该去祝贺一下。孙女过了生日,我和母亲在儿子家里住了两天,16日就返回清华忆江南。妻子把我们送到130路公交站点,准备到南阳寨再转577路到清华忆江南,妻子看着我们上了车,就回去了。

上车后,看到人不少,我们就向后走找座位。谁知母亲还没有坐下,车就启动了,母亲一屁股坐在了地下,当时就感觉是闪着腰了,“后座子”右侧很痛。司机慌忙停车,跑到后面询问情况,母亲说是闪着腰了,不要紧,赶快走吧。

回到清华忆江南,我就赶紧拿出理疗仪给母亲进行理疗——因为这是治疗腰疼或是闪腰岔气最有效的理疗仪。随后,我就把母亲的情况向妻子、儿子进行了说明。儿子交代不要大意,不行的话就给他联系,到医院治疗。

第二天,我想起了一个“打酒火”的传统方法,专门治疗此症。我买了一瓶52度的泸州老窖,按照传统方法对母亲进行“打酒火”。经过两天的料理,母亲说疼得轻一些了。

第三天,母亲说她的后腰疼得很了,好像有一股气到处跑,疼得厉害。我当时立即意识到,这不是一般的闪腰岔气,说不定损伤了骨头,跑着疼只是一种反应而已。我就立即给儿子打电话,告诉他奶奶的情况。儿子当即表示:马上开车前来接奶奶,准备到医院检查。到了儿子的住处,儿子立即与相关人士联系,后来联系到了一位同学,建议到河南省中医院进行检查治疗。我又联系了老弟士龙,告诉他母亲的情况,交代他迅速把母亲的新农合医疗本先快递过来,以便母亲住院使用。老弟表示立即寄送,准备准备,两天后到医院。

719日上午,儿子带着我和母亲、妻子到了省中医院,找到了同学介绍的主治医师岳医生。经过做CT、核磁共振等多方检查,最后确诊为腰椎骨折。从片子上看,腰椎有一处出现裂纹,医生说必须马上住院进行治疗,并准备两天后做手术。

听了医生的话,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我真是后悔极了,为什么不在母亲受伤当日就到医院进行检查呢?为什么要相信母亲说的所谓的“闪腰岔气”?我太大意了!此时真是无颜面对大家,尽管妻子、儿子没有埋怨我什么,但我心里知道,埋怨情绪还是有的。

这件事给了我一个沉痛的教训:面对老人,出现任何病情都不能大意!必须立即到医院检查治疗!

医院的医护人员随即做好了一切准备,安排好了病房,护士就开始为母亲输液。儿子交付了住院押金。儿子想得很周到,他看到病房三个病号只有三张床,就到医院后勤处租赁了一个能坐能躺的睡椅,以便夜晚睡觉(押金500元,每天费用15元),还到医院餐厅购买了就餐卡。

安顿好之后,儿子交代我了一些注意事项,就到公司上班去了。期间,我和妻子轮流照顾母亲,以我为主,因为妻子还要照顾家里的事情,还要接送孙女上学。

722日早饭后,岳医生到病房查房,说是本来定到23日上午手术,可明天有一项重要任务,如果你们同意的话,今天上午11点进行手术,你们商量一下,下来可能需要费用3万多元。我当即表示,不用商量,同意手术。我立即把这个情况告知儿子,儿子说马上就到医院。

9点,岳医生突然又来到病房,说是又有新的任务了,现在就手术怎么样?我没有任何犹豫:“同意!”“那就准备吧。”不一会儿,两个医生就推着车子来到病房,我们扶起母亲,移到车子之上,就向手术室走去。

母亲还没有进手术室,儿子的电话来了,说是病房里怎么没有人呢?我告诉儿子:临时有变,时间提前了,我们已经到手术室门口等候了。儿子很快就到了。突然,儿子的电话响了,这是老弟的电话,说是已经从驻马店赶到郑州了。儿子答复说无法去接你了,现在就要进行手术,你自己想办法过来吧。这时,岳医生也到了。岳医生告诉大家:“微创手术很简单,病人不受罪,你们不要担心,5天就可以出院。”

我和妻子、儿子坐在手术室外面等待,心中很是紧张。之前,医生也交代过此次手术的情况,说是进行最先进的微创手术,20分钟就完成了,病人也不会有多少痛苦。尽管是这样,我还是很紧张,因为,母亲毕竟是80多岁的人了,多少年来身体一直很好,虽然有一些小病,但没有过什么大病,突然做手术,我真是有点害怕。

一会儿,老弟来电话说已经带医院大门口了,儿子慌忙去接。老弟刚到,手术室的门开了!大家连忙上前询问情况,一看到母亲的微笑面容,大家的紧张心情马上就缓和了。从母亲进到手术室到出来,一共40分钟。母亲说:“我感觉医生拿了个小锤敲了几下,然后灌进了像水一样的东西,5分钟就完成了,一点都不疼。”母亲还很乐观,她这是怕我们担心啊!我们把母亲送到了病房,看着母亲满意的神情,大家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此后两天里,医院又为母亲先后做了各项常规检查,什么血检、尿检、心电图、脑电图等,还专门定制了一副防护铠甲,要求只要下床就要戴上。白天,妻子做完家务后就到医院来,儿子夜晚下班后也来看看情况,儿媳妇还专门做了排骨汤送到医院。我和老弟守护在母亲身边,与母亲聊聊天,也好解除一些烦闷。好在母亲很是乐观,与我们谈天说地,没有任何痛苦之感。老弟这次还专门带来了9000元现金,说是弟媳的腿部因为岳母病重住院,骑车来回跑受了伤,要不是就一起过来了,现在岳母仍没有脱离危险。24日上午,弟媳打来电话,说是老娘病情加重,想让老弟赶快回去。无奈,老弟只得辞别母亲,返回家乡去了。

常言说,有病思亲人。老弟走了,母亲又想起了远在西宁的妹妹。她自己给妹妹打电话,介绍了自己患病的情况。妹妹又专门给我联系,了解了母亲的详细情况,非要寄来5000元钱以表示心意。用她的话说:“我就是再困难,母亲有病了,人不能回去,总得有所表示,总得尽一点孝心吧。”此后,妹妹是每天都打来电话询问母亲的情况,其孝?目杉危钗腋卸?span>

27日早饭后,岳医生到病房来,和蔼地对母亲说:“老太太,感觉怎么样啊?”母亲说:“感觉很好,都不疼了。”岳医生说:“那明天就回家吧!回去以后要注意静养,不要多动,想动就戴上铠甲。”母亲高兴地点点头:“回家,可以回家了?”“可以了!”28日上午,儿子开车就把我们接了回去。

719日入院,到28日出院,前后9天时间,母亲的医疗费用近35000元,其中:71995.19元,201263.00元,21291.25元,2226679.42元(这是做手术的当天,包括骨水泥8179.50元和球囊16800.00元),23709.72元,24293.28元,25431.27元,263699.17元,27306.27元,母亲的新农合报销了近10000元,自费部分共24846.12元。

在那中伏连天的日子里,我从23日夜里就急得上了火,前半夜牙疼得厉害,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牙疼;后半夜不慎又感冒了,从2点烧到4点多,退烧之后又出虚汗,很是难受。我知道,我是这几天操心受累、又急又怕又担心造成的,这都不是问题,只要母亲的问题解决了,我这点小毛病不算什么。

接下来相安无事。母亲在家里以静养为主,时不时还戴上铠甲活动活动。20天后,母亲感到比以前好多了,腰部比较舒展了也可以随意活动了,心情上也好多了,脸上总是挂着笑容,我也为此感到庆幸。

102日,儿子接母亲到医院进行复查,结果显示,创伤部位恢复很好,没有任何问题。但发现了新的情况,就是母亲有轻微的冠心病。怪不得这几天母亲感到呼吸有些不畅,总感到屋里空气不流通,睡觉时也开着门。医生说:“不要紧,症状比较轻,吃一段中药就可以了。”医生开了中药,还有一些西药。中药是医院煎过的,一共15袋,服用时用热水热一热就行了。半个月后,母亲就感到呼吸比较正常了。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3  中网 (zw78.com)  ICP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