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频道 > 书法知识 > 详细内容
初学者书法的工具、材料及其选择
发布时间:2017/1/25  阅读次数:257  字体大小: 【】 【】【
  

        笔、墨、纸、砚是我国独有的文书工具,被称为‘’文房四宝,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的性能。书法艺术的发展与文房四宝的不断改进和发展密不可分。一个书者的艺术风采的发展变化也是在对文房四宝的性能的掌握与不断探索过程中实现的。文房四宝是祖辈留下来的无比宝贵的财富,值得一代代中国人敬重与自豪。
       1.

      
我们的祖先发明了毛笔这件‘.实天地之伟器。它决定了中国书画的特性,使中国书画成为具有中国气派的享誉世界的艺术。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新陶器物上的花纹表明,早在6000-7000年前,中国古人就已经在使用毛笔了。
      
战国时,笔有多种名称,楚称为丰,吴称为不律,燕称为弗,到了秦代才称为笔。
      
毛笔的分类:
       (”
以笔毫的材料来分
      
用弹性强的兽禽毛制作的称为硬毫笔。用绵软性强的畜禽毛制作的称为软毫毛。将硬毫、软毫以一定比例掺和取用,则被称为兼毫笔。
      
硬毫笔的原料主要有黄鼠狼、石灌、猪鬃、马鬃、狸毛、鼠须、兔毛等,做成的笔笔锋劲健,有锋芒,写字易得锐健之气。
      
软毫笔的原料主要有羊毛、鸡毛、胎发等。软毫笔作书行笔较饱满、富有变化.有独特的意趣。其蓄墨较硬毫笔更多。
      
兼毫笔,用两种以上的兽禽毛合并制成。由于配料比例不同而各有名目,如五紫五羊、一七紫三羊等等,这种笔软硬适中.含墨不少,较易把握。

       一般说来。硬毫笔容易得骨,软毫笔容易得肉。创作时应根据所追求的意境风
格选用不同的毛笔,而学习过程中则选羊毫笔为好。
       (2)
以笔锋长度来分
      
可以分为长锋、中锋、短锋。同样羊毫笔,长锋笔会比较软。书写时变化也相对比较丰富。初学者宜选用长锋或中锋.
       (3)
以笔的大小来分
      
小楷、中楷、大楷、提笔、植笔等,最小的有圭笔,还可以有特制的特大笔。
      
选择毛笔要注意尖、圆、齐、健即古人所说的四德指笔毫聚拢时,锋颖端部较尖;二圆指笔毫聚拢时周身丰满圆浑;“是指笔毫铺开时顶部平齐如刷;“指笔毫弹性较好.
      
新笔初次使用前须用温水(或冷水)浸泡,让其自然化开.轻轻洗去胶水,用纸巾吸去过多的水,用手将笔锋聚拢即可使用。
      
每次用后,应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将笔毫理顺,将笔锋聚拢,使笔尖不含过多的水,然后将笔头朝下挂起最好。 也可卷人笔帘或略干后,插人笔筒。

        2.
       中国书法认定用墨来表现,墨色能千变万化,墨分五彩使人百看不厌、玩味不尽。

       我国用墨的历史很久,石器时代的陶皿的墨色纹样以及殷商时甲骨文中就有用墨写画的痕迹,那时的墨不同于后世的,是一种天然的原料。从战国时的竹木简看,墨的质量已大为提高了。

       墨的种类分为固体墨和液体墨两类。固体墨即墨锭,在砚台上加水用墨锭磨第一节字体、书体及范本的选择

       学习书法,选择一本好的碑帖非常重要,选好第一本碑帖就像浇铸一个器皿要有一个好的模型一样,对一个人以后写字的基本形态、书法的审美意识影响都很大。学第一本碑帖须用多一些时间一般要到产生了不会轻易改变的习惯定势又明确了自己进一学习的方向后才可以换碑帖,因此选择第一本碑帖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碑帖选择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从学书目的出发

       明确自己想要什么,一般,想把字写得端正、清楚,具有实用性的,宜选择笔法简洁、结体较端正美观的碑帖。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把握和吸取结体法则规律和点画形态.而笔法上则适当兼顾即可.而对书法有较高追求的同学则应有更高的择帖标准,除上述要求外,还应更多地考虑选择笔法丰富、表现力较强的碑帖。

       (2)字体与书体问题

       一般从文字演变过程角度可以把汉字分为篆、隶、楷、行、草等字体。而从书法艺术的角度则可以进一步分为若干书体,如可以将楷书分为欧体、褚体、颜体、柳体等,同样属于楷书,但书法的风格却各不相同。

       范本的选择首先应考虑字体。习惯上以楷书(特别是唐代楷书)作为初期临习的字体,这是自宋代以来便形成的观念。也有人主张从篆书或隶书开始练习.显然,以实用为目的学习书法者以选楷书为妥。

       (3)兼顾自己的个性爱好与教师善教两方面因素

       可以照顾到学生的个性爱好,但喜好是可以发生变化的.学生初见范本的认识不一定正确,可以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教师推荐好的字帖,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公个性等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只要不是学生太难接受、太不喜欢的字帖,老师就应在选范本上起主导作用。总之,老师要确定学生能接受、老师乐教善教的古代经典碑帖为他木。

       楷书的范木很多,有《大字阴符经》、《智永真书干宁文》等。

       唐楷结构端正、点画规范。学书以唐楷入手,可以在点厕、约构方面订下比较扎实的基础。后方可使用。固体墨有松烟、油烟、松油烟、漆烟等。

       松烟墨:燃松取烟和胶制墨,是我国早期的制墨方法。它质细色润,易于附色,但浓墨光泽较灰暗。

       油烟墨:以桐油、松脂油、清油、猪油等炼烟和胶捣制而成。墨色渗透力大,浓墨色重有光泽.但胶较重。

       松油墨:用松烟和油烟混合制作而成,兼有松烟油烟墨的一些特点。

       漆烟墨:用生漆、桐油、猪油等原料加工制成。它细腻滋润,泛紫玉光泽,浓墨黑如漆。

       液体的墨即墨汁,分为书画墨汁和普通墨汁两种。书画墨汁是根据在宣纸上作书画的要求精制而成的墨汁.普通墨汁则是以工业炭黑等原料制成的墨汁。两者有品质上的高下,厚度、浓度、色泽等都有所不同.普通墨汁书写的作品不易装裱,书画墨汁则便于装裱。

       墨汁的优点是使用方便,特别是写大字。可以节约磨墨的时间精力。但墨汁也有两个缺点:一是墨汁写的作品保存的寿命不及墨所写的,二是墨色的光泽及变化不及磨出的墨好。

       初学者对墨的选择不必太讲究。作为练习,普通的墨汁即可,在宣纸上写正式的作品用书画墨汁。不同品牌的书画墨汁厚度不一样,对较厚的a稠一点的墨可以加人适量的清水。

       为使墨汁不变质发臭,应视需要将适量的墨汁倒在砚台或碟子里使用,不要用毛笔直接到墨汁瓶中蘸墨,切不可将剩余的墨汁倒回瓶内。

        3.
      
纸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也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就造出了纸张,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魏晋之后普遍地使用纸张。宋以前的纸,一般吸水性和渗化性不很强,明清后的宜纸吸水性渗化性就很强了。
      
纸是书法的一个重要材料,所谓纸墨相发,才能增加作者的兴致。书法用纸可分两种一类是临帖练习用的纸,一类是写作品用的宣纸,也有用练习纸写作品、用宜纸作练习的。
      
练习的纸一般以有吸水性、略松软为宜。如写大一点的字纸面不要太光滑。常用的有元书纸、毛边纸、土报等手工制纸。这类纸价格便宜,有利于练习笔法,增加腕力,熟悉墨法。练习书法忌用无吸水性的纸面平滑的机制纸,这些纸质偏硬、着笔滑,对练腕力不利,因墨水不能人纸,写出来的点画也易生浮滑之病,且写时的心理状态也缺乏轻松舒畅之感。用生宣纸来练字也有缺点,书写者常要将注意力放在控制墨水的渗化上,笔法难以精到。
      
书写作品的纸一般以宣纸为宜。宣纸因产生安徽宣城而得名,而现在浙江、四川等地也生产此类性能的纸,通常统称为宣纸。
      
宣纸分棉料、净料、皮料三类,品种有净皮、玉版、煮睡、罗纹、虎皮、珊瑚、云田、泥金、蝉翼等。从大小规格上来说,有四尺宣、五尺宜、六尺宣、八尺宣、丈二匹宣等。
宣纸还可分为生纸、煮睡、熟纸三类。

       生宜这种纸能使墨变幻莫测,这是其他纸所不能产生的效果.生宣因渗化水分厉害,初用时难以掌握,若熟练之后,则使笔法丰富厚重,墨色变化生动。熟纸作书裱托前后的效果接近.生纸则写后常因墨迹收缩而生皱纹,裱托之后,笔墨精神全出,面目一新。生宣中又分厚、薄两种,厚纸称夹宣,薄纸称单宣。夹宜写字,行笔易凝练,但难于飘逸,用以写大字不易破,聚墨厚,能产生苍郁雄浑的效果.要求书写者有人木三分的笔力才行。单宣纸较夹宣行笔易流畅,墨色渗化极为敏感,因此要防止线条飘浮。
      
煮睡宣就是介于生宣与熟宣之间的半生半熟的纸,兼两者之长。这种纸对初用宣纸的人来说比较容易掌握。
      
熟宣用矾胶制过的宣纸.纸性不化水,宜书小字,作中楷、大字也能使笔法爽健精到.但易生单薄之病。同样是不吸水,它与机制纸是完全不同的.因熟宣松软易于行笔。
      
如果为了作品效果的需要.偶尔用其他的纸写也未尝不可。

        4.
       作为研磨工具,砚是伴随墨的使用而发展的。

       姜寨遗址的发现,证明距今五千年前我国即开始使用墨砚。早期的砚.多为石板,附有研石或磨柞。到了汉代,出现了人工的松烟墨,砚的制作起了变化。磨柞与研石取消了,圆形三足的石砚、陶砚出现了,并开始雕有装饰花纹。而后.又出现了瓷砚、铜砚、漆砚等。到了隋唐,聚墨多的箕形、圆形有足砚开始流行。

       在唐代初中期,先后出现了歇砚、端砚、红丝石砚以及澄泥砚。这些质地优良的名砚,受到很多文人名士的赞扬。这是我国最早的四大名砚。

       宋代,增加了一种名砚挑河绿。这样,全国就有五大名砚。

       这些名砚,品质不断提高,雕琢日益精致,因此愈为艺林爱重。其特点分述如下:

       端砚,唐代产于广东端州之高要县。初采之石作紫色,宋代开三岩,所出作青紫色。明代挖掘水坑,渐出佳石。石色紫中泛青,名色层出不穷。主要纹色有青花、焦叶白、鱼脑冻、冰纹冻、鸥鸽眼、翡翠斑、火捺诸种。前几种纹色,都是证明质地温润,发墨细腻的标志。有此种纹色,即为端石佳品,极受爱重,中外瞩目。

       款砚,产于姿源县,因赘源古属款州、故名。歇砚初出,就名震朝野.其质色之妙,为苏东坡、蔡君漠所推重。因苛求贪索者多,滥采乱掘,到了元代,砚坑塌陷,停产达数百年之久,其中除乾隆年间开采过一次外,一直到建国后的1964年才正式恢复开采。歇石作苍碧色,主要纹色有金星、银晕、启纹、罗纹四大类二十余种。因为质地坚润.发墨好,长期以来与端砚并称。

       红丝石砚,唐代产于山东青州之临胸县。此石之精者,是色黄者,绕以红丝;色红者,绕以黄色,旋曲缭绕,甚为生动。初出时,以其纹色动人,曾赢得文人赞誉。然此石未正式开采,传世甚稀。有人以其发墨不甚佳,不甚爱重。故长期以来.名未大显。

       澄泥砚,唐代时系人工所作,产于山西绛县。夏汛时,工人于汾河中,张以布袋,滤取河中泥沙,加以黄丹、核桃油、玉屑,捏塑雕制,而后烧成。明以后,渐有天然澄泥,多出自江西、安徽、江苏之长江两岸。于古河床深部之沉积层,取而为之,颇受欢迎。品种有鱼肚白、蟹壳青、虾头红诸种,其佳者布满‘.针头银星,极其发墨。

       挑河砚,宋代产于甘肃省临挑县。石色淡绿.有白色条纹,质地甚细。宋人著作中称:挑河绿石,北方最贵重。此石多从挑河中捞取,产量不多。以其色与他砚相殊,质亦甚佳,颇为人所注目。近年来亦曾出现红色者,尤为精美。

       好的砚石首重石质,以质地细润,发墨快,宜笔宜墨者为上;次为雕琢.就石磨治,精雅大方,置之案头.望之心旷神怡;最后是文物价值。由于砚是四宝中的耐用品(笔纸属易耗品),其寿最永,故能代代流传,多有铭跋之迹,成为鉴赏家的收藏对象。明清以来佳砚珍品.多用于赏玩。

       初学者对砚不必太多讲究,选大小合适、发墨较快即可。如果用墨汁.则可以用碟子等来代林。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5  中网 (zw78.com)  ICP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