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侧锋兼用运笔法2
中侧锋兼用运笔法形成于汉隶,通用于真、行、草的各种书体,成为运笔用锋的主要技法。历代书论关于中侧锋用笔的记载,法帖真迹对于中侧锋运笔的体现,都已经充分表明了中侧锋兼用运笔法的重大意义和作用。《书诀》更明确地指出:“分书以下,正锋居八,侧锋居二。”《艺苑危言》也明白地说:“盖正以立骨,偏以取姿,自不容己也。"(“偏”实指侧。)
中侧锋兼用运笔的方法是,以中锋为主,兼用侧锋.结合其他(除偏锋外)一切用锋方法进行。执笔基本上是“管直锋正”,即“直笔圆,侧笔方,用法有异,而执笔初无异也,其所以异者,不过遣毫用锋之差变耳。”(刘有定《衍极注》)运笔的方法是:勒笔紧9涩进,努挺牵曳战行,中侧锋兼举,并不断转换笔锋.潜锋r ;.挫,铺裹交替,藏露兼蓄,中规合矩,把笔画写得方中有圆,圆中寓方,方圆互成,亦方亦圆,四面生姿,遒劲流美。这种中侧锋兼用运笔法,正如古人阐释的那样:“先须用笔有堰、有仰、有敬、有侧、有斜”;“能将此笔正用、侧用、顺用、逆用、重用、轻用、虚用、实用”;“方笔圆写,圆笔方写”;“方者参之以圆,圆者参之以方”;“方圆互用,犹阴阳互藏”。这也可见中侧锋兼用运笔,如阴阳相生互藏那样奇妙,无论怎样阐释,也只能是“大体相涉”了。不过,如果能在这样认识的基础上,覃思精研,领悟中侧锋兼用运笔挥毫的妙诀,做到心手无间,规矩人化,当能成为得法的书家。例如,自称集古字得法、人称“八面生姿”的米带,自称观泥路曳车悟得笔法、被赵孟烦称为“书佛”的鲜于枢,从他们用笔的特点看,也主要是善于中侧锋结合运笔。
但是,笔法随着书体发展,形成以圆笔中锋为主的运笔用锋情况以后,人们长期使用这种驭锋遣毫的方法,逐渐忽视了“亦未尝无兼用侧锋处”的实际情况,错误地把中锋用笔当成是惟一的方法了。这种积非成是的偏见逐代相传,造成了运笔的简单化,以致成了书法长期徘徊下滑的又一重要原因。有鉴于此,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指出:“正锋取劲,侧锋取妍,王羲之兰亭取妍处时带侧锋。”蒋骥在《续书法论》中,也委婉而中肯地指出:“晋魏唐宋大家,皆一脉相承,自成一体者,不免有偏锋之别。学者知中锋可不趋向此途,然亦偶有峭拔俊逸偏正同功者。既事临池,亦宜深省。”他既说明了“偏正同功”的情况,又指出了“自成一体”的诀窍.实在是值得学习书法的人深思猛省的。不过,他说的“偏锋”,实际上是指侧锋,因为真、行、草的一切书体都不能用偏锋书写。
总之,“书法在用笔,用笔贵用锋。”(周星莲《临池管见》)学书只有弄懂用锋的道理,掌握用锋的技法,才能走上正路捷径,便于学书入门,成为真正得法的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