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专栏 > 戏曲文化 > 详细内容
豫剧发展历程探析
发布时间:2014/3/30  阅读次数:275  字体大小: 【】 【】【

       豫剧发展历程探析

       河南省豫剧一团 栗毅

       从乾隆年间到至今,河南豫剧已流传二百五十多年。这期间中国变化剧烈、发展迅速,豫剧也同样经历、体现着这种历史的变化。

       一、乾嘉年间河南梆子的形成

       乾嘉年间,是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的一个光辉时期,河南梆子的形成时间大约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一是班社林立,名角如云,从县城到乡镇,到处有河南梆子班社活动。二是河南梆子教育事业也在发展,这时兴起的专门戏曲教育机构叫“科班”,也叫“窝班”。延请专职教师,接受贫家子弟入学,一科收数十人,集中学戏,三年出科,一年效师,然后即可自由搭班。科班的教学方法是口传心授,学员入科,先练功、练唱,然后学戏词,学表演,数月后即开始登台演出,边演出,边学习,演出收入归科班创办人所有。三是地域分支大体形成。由于河南梆子活动范围大,各地生活习惯、语言特点、自然环境、文化心理、审美趣味不尽相同,不同地域的河南梆子从上演剧目到声腔艺术都有了差异。于是就形成了不同的地域分支。开封周围的河南梆子,人称祥符调;商丘一带,人称豫东调;周口、漯河等地,人称沙河调;新乡以北,人称高调。豫东调、沙河调、祥符调、高调差别不大,不少人把他们统统称之为“豫东调”以与“豫西调”相对应。“豫西调”又称“西府调”,它是以洛阳为中心的。

       二、民国时期河南梆子的变化

       民国时期,河南梆子已经成为河南第一大剧种。艺术上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

       一是现代戏作为一个独立的剧目新品类出现于河南梆子舞台。在整个民国时期,河南梆子现代戏处于幼年阶段,尚未形成较稳定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表演大都采取传统形式,唱腔也是传统的唱腔。

       二是河南梆子由农村高台庙会演出,进入城市剧院演出。河南梆子原来的演出环境是农村,交流对象是农民,这是河南梆子世俗化、农民化,也免不了有一些粗俗化的主要原因。可以说,没有民国初年河南梆子进入城市剧院,就没有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的梆子戏改革。

       三是各地域派别的相互融合和吸收。这一时期一批具有成熟的艺术风格的明星演员日益扩大,出现了以个人风格为代表形成戏剧流派的趋势。不同流派的演员经常集结开封,进行更为普遍的相互交流。

       四是一批知识分子开始进入河南梆子戏领域,如樊粹庭、王镇南、邹少和、蒋文质、张介陶等等。他们刷洗河南梆子的低俗成分,提高梆子戏的影响,奠定了梆子戏的社会地位。

       五是女演员的大批涌现。在整个清代,河南所有地方戏的演出队伍,基本上没有女演员。到了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女演员很快显示出了对男演员的压倒优势,使得演出团体行当体制发生了变化。上演剧目也由以袍带戏、征战戏为主逐步让位于以生活为主,即使是征战戏,也出现了女角代替男角的趋势。

       三、建国后豫剧的发展

       建国以来,豫剧有了较全面的、较大幅度的提高。全省职业豫剧团一百多个,豫剧已流布十几个省市。河南省各地市县几乎都兴办了戏曲学校。豫剧与社会政治生活密切关联,涌现了一批豫剧现代戏剧目。如《李双双》、《人欢马叫》、《倒霉大叔的婚事》、《金鸡引凤》、《小白鞋说媒》、《朝阳沟内传》、《儿大不由爹》、《倔公公偏遇犟媳妇》、《香魂女》、《红果,红了》、《村官李天成》、《老子•儿子•弦子》、《常香玉》等,豫剧剧作家们将目光凝聚到新时代人们的思想、情感上的丰富变化。追求建立豫剧现代戏民族的、现代的、多元的泛美形态。打动、吸引了观众、受到观众的欢迎。在对待豫剧传统剧目的评价、整理和改编工作上,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大大丰富了豫剧的演出剧目。像《三哭殿》、《七品芝麻官》、《王金豆借粮》、《穆桂英上山》、《收姜维》、《抬花轿》、《泪洒相思地》等,都是经过加工整理后演出效果较好的优秀剧目。在这项工作中也涌现出许多有才华、有影响的剧作家,像王景中、赵籍身、陈宪章、高连山等。女演员进一步占据舞台的中心位置。从农村业余宣传队到省级的大剧团很快地都以女角为台柱了。在观众中流行的豫剧剧目,以女角为主的亦是占据压倒优势,如《花木兰》、《大祭庄》、《穆桂英挂帅》、《破洪州》、《对花枪》、《白蛇传》等。在剧团的演员结构中,女演员的数量远远超过了男演员。自成一家,影响较大的演员也是女演员居多。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表演艺术家,确立了常香玉、陈素珍、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五大名旦在豫剧艺术流派中的地位。这是豫剧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才产生的成果。 豫剧 的人才培养是一个艰难长期的过程。一个 豫剧 演员从培养到演出一般要花上3到5年,期间,训练还会很苦,到学成后就业情况又不好,于是艺校中学戏的人越来越少。等到现在的这批演员退休,人才接不上,出现断层,这样的推理已让越来越多关心 豫剧 的人心生忧虑了。衷心希望各行各业为 豫剧 的传承复兴所做的努力不会白费, 豫剧的明天会更好!

       愿豫剧这只较古老的剧种在我们手中传承。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4  中网 (zw78.com)  ICP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