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专栏 > 戏曲文化 > 详细内容
盘点豫剧百年史
发布时间:2014/3/30  阅读次数:266  字体大小: 【】 【】【

       中国豫剧文化,是中原三大(古迹、武术、豫剧)文化之一。某种意义上讲,豫剧文化,是对中原人的生活写真,是古代中原人的生活追求和升华。而中原文化,就是炎黄文化,就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所以,研究中国文化和中原文化,不得不去研究豫剧文化!所以,盘点豫剧百年近代史,就是盘点中原近代文化史。

       当今的中国豫剧,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2004年国家文化部统计的戏曲团体资料显示,在全国十三个省分布着166个专业豫剧表演团体,这个数量远超过了京剧的110个。豫剧的从业人员,目前仍有数十万之众。所以,繁荣了豫剧,就是繁荣了中原文化的核心;繁荣了豫剧,就是推动了中原人的就业;繁荣了豫剧,就是拉动了中原的一条产业链!

       第一篇章         名满全国的“十大老艺术家”

       盘点豫剧百年近代史,不得不首先从名满全国的“十大老艺术家 ”说起,他们对豫剧百年近代史的发展绝对起到决定作用。

       陈素真(1918-1994):祥符调代表人。陕西富平人,曾任河北豫剧团、天津豫剧团团长。自创陈派。被誉为“豫剧梅兰芳”、“豫剧大王”、“豫剧皇后”等称号。主演过《宇宙峰》、《三上轿》、《梵王宫》、《拾玉镯》、《麻疯女传奇》、《春秋配》、《汉江女》等。 ­

       常香玉(1923-2004):豫西调代表人。河南巩县人,曾任河南省豫剧院院长,自创常派。是迄今为止,中国国务院授予的唯一“人民艺术家”。也是继陈素真之后,第二个被誉为“豫剧皇后”的艺术家。主演过《花木兰》、《拷红》、《断桥》、《破红州》、《大祭桩》、《五世请缨》、《红灯记》、《人欢马叫》、《梁山伯与祝英台》、《杜十娘》等。     ­

       崔兰田(1926-2003)豫西调代表人。山东曹县人,曾任安阳市豫剧团团长,自创崔派。主演过《桃花庵》、《秦香莲》、《三上轿》、《卖苗郎》、《陈三两》、《对花枪》、《二度梅》等。     ­

       马金风(1922-  ):豫东调代表人。山东曹县人,曾任洛阳市豫剧院院长,自创马派。是中国艺术舞台上从艺时间最长的艺术家之一(已经82年)。主演过《穆桂英挂帅》、《花打朝》、《对花枪》、《三上关》、《杨八姐游春》、《神都女皇》、《情系小浪底》、《贩马记》、《窦娥冤》、《红嫂》、《蝴蝶杯》等。 ­

       阎立品(1922-1996):祥符调代表人。河南省封丘县人,曾任河南省豫剧二团团长,自创阎派。主演过《秦雪梅》、《盘夫索夫》、《姐妹告状》、《碧玉簪》、《桃花庵》、《蝴蝶杯》、《西厢记》、《三上关》等。 ­

       桑振君(1928-2004):祥符调代表人。河南陈留县人,河北东风豫剧团。自创桑派。主演过《桃花庵》、《白莲花》、《姐妹告状》、《投衙》、《打金枝》等。 ­

       唐喜成(1924-1993):沙河调代表人。河南尉氏县人,曾任河南省豫剧二团团长。自创唐派。主演过《南阳关》、《三哭殿》、《辕门斩子》、《狱卒平冤》、《血溅乌纱》、《卧心尝胆》等。 ­

­     牛得草(1933-1998):祥符调代表人。河南开封人,曾任鹤壁市豫剧团团长,著名丑角演员,有“东方卓别林”的美称。自创牛派。主演过《七品芝麻官》、《七品芝麻官后传》、《三女婿》、《三不愿意》、《拾女婿》、《卷席筒》等。

       张岫云(1928— ) :海派豫剧代表人。祖籍河南省临颍县,成名于台湾,有“台湾豫剧皇后”美誉,自创张派。对豫剧在台湾以及海外的发展举足轻重。主演过《穆桂英挂帅》、《破洪州》、《天门阵》、《秦雪梅》、《刀劈杨藩》、《阴阳河》、《洛阳桥》等。

       李斯忠 (1921-1996):豫东调代表人。 河南宁陵县人,豫剧黑头净角。创立李派。主演《老包放羊》、《老包赶考》、《秦香莲》、《铡赵王》、《断乌盆》、《九头案》、〈下陈州〉、〈探阴山〉等。

  
        第二篇章     中国豫剧近代史简介
       中国豫剧,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正式更名为豫剧。豫剧在安徽北部地区称梆剧,山东、江苏的部分地区仍称梆子戏。豫剧的流行区域主要在黄河、淮河流域。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江苏、山东、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四川、甘肃、青海、新疆、台湾等省区市都有专业豫剧团的分布,是我国拥有专业戏曲表演团体数量最多的剧种。  
           一, 概况    
             豫剧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仅次于京剧,居各地方剧种之首。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在我国十六个省市有专业豫剧团的存在。豫剧起源已经很难考证。一说明末秦腔与蒲州梆子传入河南后,与当地民歌、小调相结合而成;一说由北曲弦索调直接发展而成;一说是在河南民间演唱艺术,特别是自明朝中后期,在中原地区盛行的时尚小令基础上,吸收"弦索"等艺术成果发展而成。

           二,清朝时期

  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河南省已流行梆子戏。据当时的碑文资料记载内容,明皇宫是"当年演剧各班祈祷宴会之所,代远年湮,亦不知创自何时。于道光年间(1821-1850)河工决口,庙宇冲塌,瓦片无存",可见在道光之前,梆子戏就早已存在。这些记述与艺人间的传说相符。据一些老艺人追忆,他们在1912年前后学艺时,曾听师傅说起河南的"内十处",即祥符(今开封)、杞县、陈留(今开封)、尉氏、中牟、通许、仪封、封(今并入兰考)、封丘、阳武(今并入原阳)和"外八处即淮阳、西华、商水、项城、沈丘、太康、扶沟、鹿邑。据艺人相传,豫剧最早的传授者为蒋门、徐门两家,蒋门在开封南面的朱仙镇,徐门在开封东面的清河集,都曾办过科班。

             三,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以后,河南梆子更多地进入城市演出。当时开封较有名的茶社,如致祥茶社、普庆茶社、澄怀茶社、庆茶社、东火神庙茶社、同乐茶社等,均争相邀聘河南梆子班社,义成班、天兴班、公议班、公兴班等因而活跃一时。此后,郑州、洛阳、信阳、商丘等城市相继出现演出河南梆子的茶社、戏园。在农村,则每逢迎神赛会必演双在一些地区,所演多属河南梆子。

  20年代末到30年代,河南梆子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一时期,开封相国寺先后建立了永安、永乐、永民、同乐四个河南梆子剧场,许多著名艺人如陈素真、王润枝、马双枝、司凤英、李瑞云、常香玉、赵义庭、彭海豹等,云集于开封。1935年初,以樊粹庭为首成立了豫声戏剧学社,改永乐舞台为豫声剧院,陈素真所在的杞县戏班和赵义庭所在的山东曹县戏班均参加了该学社。豫声戏剧学社革除了旧戏班的一些不合理制度,对表演和舞台美术等进行革新,并演出由樊粹庭创作的《凌云志》、《义烈风》、《霄壤恨》、《涤耻血》、《三拂袖》等剧目。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8年,采"醒狮怒"之意,改学社为狮吼剧团。

             常香玉在1936年随周海水班社到开封,演出于醒豫舞台。1937年成立中州戏曲研究社,演出由王镇南编写的《六部西厢》、《哭长城》等古装戏和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现代戏《打土地》。《打土地》是豫剧演编现代戏的开始。与此同时,永安舞台的王润枝、马双枝、鼓海豹、杨金玉等也演出了不少传统剧目。名角云集,促进了豫东调、豫西调的合流,促进了河南梆子的发展和提高。1938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开封后,狮吼剧团、周海水的泰乙班,以及常香玉等团体和演员先后到西安,并以西安为中心,在西北城乡演出,扩大了豫剧的影响和流行地区。从抗日战争开始到建国前,西安也出现了不少豫剧团体,如樊粹庭领导的狮吼剧团,常香玉为首的香玉剧社,毛兰花为首的凤麟剧团,崔兰田为首的兰光剧社。还有孙老七创办的河南灾童戏剧学社(原西藏豫剧团前身)等。

               四,豫剧的早期班社

               豫剧 的班社最早始于何时何地,今无可考。据老艺人传说,过去的豫剧演员大多出于乾隆年间的蒋门和徐门两家的科班,而开封的"老三班":义成班、公议班和公兴班,传说都经历了明、清两个朝代。

             义成班,据1916年2月15日 《河声日报》 载:"省内义成班,原为开封县署民壮总役于建清所组建,历年以来一般梨园子弟在各处演唱,颇享盛名。"义成班于1926年,在开封相国寺的火神庙内建立了永安舞台。舞台的组织管理分前、后台、前台,主要负责管理剧院内的各种杂务,如售票,接待观众,供应茶水;后台,主要负责演出方面的事务,如确定演出剧目,分配角色以及衣箱、道具等方面的工作。

           天兴班,原是封丘办的科班,历史比较悠久,不少豫剧名演员出自该班。清末民初曾不断到开封演出。知名演员有李剑云(小名壮丑,工旦)、阎彩云(工旦,1982年去世),其他主要演员有时登科、张治林、聂二妮、孔宪玉、李玉仙、张廷华、李法魁等。

           杞县的"六班"、"捕班"(县衙办的)以及马、武、郑、郝、刘、常六姓联办的"六姓家班"等,均为辛亥革命后的著名班社,演员水成、一阵会、田苟、何运、金成等,均为当时名角。

           30年代,在开封除了义成班组成的永安舞台外,还有两个重要的豫剧团体,豫声戏剧学社和中州戏曲研究社。豫声戏剧学社在豫声剧院演出。

         五,新中国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6年成立了河南豫剧院。1962年举行了豫剧名老艺人座谈会演,1980年举行了"豫剧流派汇报演出",并且在1993年评选出新的“豫剧十大名旦”,又举行了首届中国豫剧艺术节。这个阶段里,豫剧出现了在全国戏曲界都非常有影响的剧目,比如《花木兰》、《朝阳沟》、〈穆桂英挂帅〉、〈花枪缘〉、〈红娘〉、〈七品芝麻官〉、〈桃花庵〉、〈春秋配〉、〈秦雪梅〉等。进入21世纪新时期,豫剧许多作品又在国内国际上屡获大奖,情况将在后面章节中做介绍。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3  中网 (zw78.com)  ICP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