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专栏 > 戏曲文化 > 详细内容
豫剧的粗粮细做
发布时间:2014/3/30  阅读次数:224  字体大小: 【】 【】【

       梆子戏号称农民的艺术,作为梆子戏之一种的豫剧当然也不会例外,虽然,作为中国地方戏曲大剧种的豫剧,在表现内容及表现手段上,是许多其他剧种难以匹敌的,但是仍然脱不了一些土腥气。用研究者的口吻说,这是生活气息浓郁,但在普通观众眼中,豫剧仍然是带着乡野之气、粗声大嗓、难登大雅之堂的土坷垃。

  所以,就连豫剧殿堂级的人物,有时也难免自惭形秽,还要拜倒在未必高明的所谓京剧大师门下。究其原因,这是和豫剧只注重家常口味的剧目建设有关,尽管此为戏剧有长久生命力的真谛。但是,作为一个体量硕大的地方剧种,如果没有点山珍海味级的食品丰富食客的味蕾,很难再做大做强。

  自从河南出了一个陈涌泉后,此风为之一变。陈涌泉是河南作家,为豫剧改编出了囊括所有政府及行业大奖的《程婴救孤》,创作了《阿Q和孔乙己》、《婚姻大事》和《风雨故园》等戏曲作品。他将剧作从只供舞台演出,上升到有意味的文学形式,贡献良多。

  中国戏曲作品历来讲究“填词之设、专为登场”,这种状况发展到近代走向极端,除了那些只顾自己把玩,写戏根本不管是否能演的作者,大多数剧作家已然忘却我们是有着案头场上兼擅的伟大的戏剧文学传统,有时仅在一张纸上写一个提纲,就可以登台“场上见”了。

  从业者可以砸自己的饭碗,但不能侮辱观众的智商。这种无视观众欣赏水平日渐提高的行为,只能使戏曲到了江河日下,观者寥若晨星的地步。陈涌泉看到了这个问题,把日显粗糙的戏曲剧本往精细里打磨,对豫剧这个剧种来了个粗粮细做,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程婴救孤》改编自元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元剧作家纪君祥的这部作品,是杂剧中的一个异数,也是中国比较早的与“国际接轨”的戏剧作品。其环环相扣的情节,为救孤儿前仆后继的牺牲,让不少国际级大腕青睐有加,法国思想家、文学家伏尔泰据此写过一部《中国孤儿》的剧作,德国文豪歌德也改编过这个剧本。

  这样的经典剧,一般不好触碰,佛头着粪,狗尾续貂,常常是吃力不讨好的事。但任何事情均有其两面性,如果利用好名作,却不啻是通向成功的一条终南捷径。因为名作已站在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我们也不比祖先高明到哪里去。陈涌泉用新瓶装旧酒的方式,很好地处理了古典作品的当代呈现问题。

  所谓“新瓶”,就是用新的形式将《赵氏孤儿》中复杂曲折的故事,用简炼的手法及连贯的节奏去加以表现。本来,杂剧的情节结构几近完美,可以说“酒是陈的香”。但囿于元杂剧“一人主唱”的体制束缚,有些人物的表现有点弱化,大跨度处理时空关系还稍显生硬。陈涌泉借鉴了电影蒙太奇的手法,让程婴在咒骂他的童谣声快速变化,孤儿长大成人,让观众在流畅的观剧过程中经历情感的历练。

  在剧作的结尾,原作表现的是程婴功德圆满,孤儿长大成人,报仇雪恨。但是,在陈涌泉的处理上,却更富人物思想与行动的层次感。为了保守救孤秘密,程婴背负了让人无法想象的压力,当不负重托,完成大业时,却会对亲人及朋友无辜的死去,感到无限的凄凉与悲哀。最后,为保护孤儿遭屠岸贾暗算,程婴顺势让剑刺得更深,自己也追随他们而去,陈涌泉在此强化了作品的悲剧感。

  同时,陈涌泉还在作品的内涵方面进行深度开掘。原来的作品主题是因为文武不和、存种复仇。而陈作中,将正义与邪恶,牺牲小我而拯救大众的主题,更加渲染突出。对人性的复杂程度,也以一个现代人的高度加以观照。譬如说,赵氏孤儿为了生存,以程婴儿子的名义认仇人屠岸贾为义父。当真相大白,孤儿要为赵氏家族报仇,却因与屠岸贾多年的情分难以下手,这才有扔剑让其自裁,反害了程婴性命的戏剧性冲突。把古典这一富矿向深度开掘,是陈涌泉成功的重要法宝。

  陈涌泉剧作出现以后,豫剧也不光是只有“刘大哥讲话理太偏”、“亲家母,你坐下,咱们说说知心话”这样的唱词,也开始出现“就这样我走了,带着沉重的心一颗;就这样我走了,不知道结局是什么”(陈涌泉《风雨故园》)这种具有白话诗风的唱段。有时,一个剧种品位的改变,往往在不经意间,经过一两个作者的优秀剧作,就实现了。所以,这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值得今天的文化界深思。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3  中网 (zw78.com)  ICP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