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5 中网 (zw78.com) 京ICP备09031998号
|
她,出身梨园世家,5岁就登台演出,以超人的戏曲天赋获得“五岁红”之美誉;
她,师从“豫剧皇后”陈素真,以“浑身是戏”著称,被首都新闻界誉为“银幕上的第一朵梅花”;
她,融百家之长,创造性地发展了豫剧艺术,2003年在美国纽约获得了“亚洲终身艺术成就奖”。
她,就是商丘柘城人、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牛淑贤。
牛淑贤,1946年5月出生在商丘市柘城县,后随父母迁居湖北,13岁入邯郸东风豫剧团。她嗓音明快清晰,唱腔委婉细腻,流畅舒展。主要代表剧目有:《红娘》、《梵王宫》、《宇宙锋》、《拾玉镯》、《大祭桩》等。1990年荣获第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1991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授予她“优秀表演艺术家”称号,2003年她被授予“亚洲终身艺术成就奖”。现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邯郸市豫剧团团长。
幼年学戏超天赋 “五岁红”誉神州
著名豫剧大师陈素真一次在牛淑贤艺术座谈会上曾经说:“我一生收了那么多徒弟,可是我最喜欢的有两个,一个是这次到北京来演出的淑贤,一个是开封市豫剧团的李雪波。淑贤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跟我学习《拾玉镯》、《梵王宫》。从小我就特别喜欢她。她学戏很有灵气、才气,人品也好。所以,我这个人还是承认天才,淑贤就属于有天才、有灵气的演员。”
诚如陈素真大师所说,牛淑贤确实天赋秉异,她4岁的时候就开始登台演戏,5岁登台演出就一鸣惊人,唱红梨园,被赋予“五岁红”的艺名,开始了她的舞台生涯。牛淑贤的舅父刘荣鑫(艺名白菜心,陈素真《三上轿》的名老艺人)、母亲刘容花皆是祥符调大家,给了她从事戏曲艺术最扎实的基本知识。后来,她学艺于邯郸戏校,受教于梨园戏曲宋淑云、周兰凤、桑振君等名家,后拜师陈素真,深得老师真传。
1959年,她13岁时调入河北邯郸东风豫剧团,同年10月她作为刚组建的东风豫剧团主要演员首次赴北京演出,以一出《红娘》一炮打响,受到毛主席、周总理、郭沫若等老一辈革命家、艺术家的接见,被毛主席称赞为“我们的戏剧后继有人”。同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还专门为她拍摄了纪录片《多才多艺的小演员》;1990年又专为她拍摄了《五岁红·牛淑贤》专辑,被首都新闻界誉为“银幕上的第一朵梅花”。
因为周总理、郭沫若都很关心东风豫剧团那些很有天赋的孩子们,很多京剧大师也很青睐这批小演员。郭沫若亲自为剧团改编了《虎符》,牛淑贤在这个戏里扮演信陵君,并多次进京为中央首长汇报演出。1962年,郭沫若欣然给梅兰芳、荀慧生两位京剧大师写信,推荐牛淑贤前去学习。梅兰芳大师告诉牛淑贤,演戏首先要练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只有眼睛活了,人物才能传神。梅大师还为牛淑贤表演一折《宇宙锋》,以作示范。在荀慧生家里,荀老亲自辅导牛淑贤练功,一招一式地比画给她看。他说:“你们演戏,一要继承豫剧的粗犷挺拔,二要吸收京剧的细腻传神,表演时要身段规矩,形像神似。”两位大师的指点,给牛淑贤以后的艺术生涯产生了深远影响。之后,她一出《打金枝》艺惊整个中华剧坛,祥符调与京剧结合起来的《卖水》让所有名家对她的表演刮目相看。建国50周年大庆时重新复排的《虎符》她反串信陵君,俨然一副小生兼老生的派头。
创新曲折梨园路 “浑身是戏”拓豫剧
牛淑贤的从艺道路是曲折的,“文革”初期,她被划为“黑五类”,不能参加所谓的“群众组织”。但是,她并没有因此放弃她心爱的戏曲艺术,而是抓紧一切时间进行练习,有时到深夜甚至次日凌晨。1968年,她同本团演员海连池结婚后,夫妻俩坚持练习豫剧的基本功,从不间断。无论是花旦、青衣戏,还是小生、武生戏,牛淑贤都能应付自如。由于基本功扎实,在饰演现代戏《红灯记》中的铁梅、《智取威虎山》中的小常宝时,赢得了阵阵掌声。在那个非常年代,剧团领导也不得不把她当成主要演员看待。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牛淑贤进入了她创作的辉煌时期。1977年秋,她应郭沫若之邀到北京观摩了新上演的几个传统戏。郭老为她题词:“五年阔别又携手,旦喜蔷薇花正红。四咳根除天下乐,双双对对颂东风。”在此之后到1984年的时间里,牛淑贤先后排演了《梵王宫》、《大祭桩》、《西出阳关》、《丫环传奇》、《棒打薄情郎》等优秀剧目,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她的艺术风格不仅广收豫剧各流派之长,而且吸收歌剧、评剧、黄梅戏以及民间小调的唱法和旋律,并将歌唱艺术的发声方法巧妙地融合到豫剧演唱之中,探索出一种独特的唱腔风格,充分体现了“北派豫剧”的魅力。1980年5月,她成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牛淑贤作为邯郸东风豫剧团几十年的当家花旦,戏路宽广,博采众长,一上台便浑身是戏,满台生辉。1985年,她带着《大祭桩》和《西出阳关》回故乡河南巡回演出,在演出中,她糅常派的跌宕起伏与陈派的珠圆玉润于一体,在郑州中州影剧院连演数十场,场场爆满,省城轰动一时。《河南日报》、《郑州晚报》
、《开封日报》连发评论文章,《喜看东风花正红》一文写道:“当年的‘五岁红’佳苗,已长成临风玉树,牛淑贤演唱声情并茂,使人顿觉耳目一新。”当时,常香玉、杨兰春、许寄秋等知名人士连看数场,河南剧协为此召开座谈会。常香玉说:“牛淑贤演得很成功,她的表演自成一家。”接着,牛淑贤又西赴洛阳、潼关、西安,历时两年,同样受到热烈欢迎。最后牛淑贤在郑州作总结演出,河南省剧协再次为她召开座谈会,《河南日报》发表专评《新的豫剧流派在萌动》:“她的表演艺术属于哪一派?———都属于,又都不属于,她是属于她———牛淑贤的新的豫剧流派在萌动之中……”
德艺双馨艺术家 获亚洲艺术大奖
牛淑贤成名后唱红大江南北,被著名剧作家杨兰春称为“豫剧在河南,名角在河北”。牛淑贤本人在谈到她从艺的经历和体会时认为,一个艺人,艺术造诣固然重要,而艺德更重要。既要做一个演好戏的人,更要做一个好的演戏人。
1990年,牛淑贤以《红娘·报信·拷红》、《宇宙锋·装疯》、《梵王宫·梳妆》三出折子戏荣登第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榜首。在颁奖仪式上,时任文化部常务副部长的高占祥当场为牛淑贤挥笔题词:“东风有桃李,芳香满京华,德艺双馨。”时任中国文联主席的曹禺题词:“承前启后,戏剧之花。”牛淑贤还多次获得河北戏剧节优秀演员奖,并获全国首届中年豫剧演员电视大赛最佳演员奖、豫剧十大名旦金奖等国家级大奖。1985年,北京电影制片厂为其拍摄了由传统豫剧《金玉奴》改编的《棒打薄情郎》。1986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又将她主演的《丫环传奇》搬上银幕。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唱片社和许多音像公司都曾为她录音录像,灌制唱片、盒式磁带。
2000年,牛淑贤的艺术搭档、生活伴侣海连池不幸病故,牛淑贤强忍悲痛,仍旧为喜欢祥符调的观众坚持演出着,并组建了自己的剧团。得意弟子索海燕1991年获全国“梨园杯”广播大赛金奖并组建了海燕豫剧团,马刚良也日益成熟,朱立新的表演颇似老师,为了更上一层楼,又进入中央戏剧学院深造。此外范雅鸣、纪小瑞、苗丽娜业已声名鹊起,牛淑贤可谓是桃李满天下。
2003年9月17日晚,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爱丽丝大剧院举行的第20届“亚洲最杰出艺人奖”颁奖典礼应该是牛淑贤一生非常值得记忆的时刻。当天,她获得了“亚洲终身艺术成就奖”这一荣誉称号,这也是对她戏曲艺术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最好褒奖与肯定。
“亚洲终身艺术成就奖”是由美国美华艺术协会、林肯艺术中心以及纽约市文化局共同主办的文化艺术机构颁发的。自1981年开始设立,是海外唯一全美注册在案、一年一度颁发给华人舞台表演艺术家的最高奖。获得过此奖的有梅葆玖、袁世海、红线女等,而牛淑贤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评委会对牛淑贤的评语是:“牛淑贤老师是中国国宝级之艺人,致力推广舞台戏剧艺术,艺术成就非凡,得到海内外各界人士赞赏。”
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5 中网 (zw78.com) 京ICP备0903199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