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 > 初中教育 > 详细内容
父母如何在孩子面前控制情绪
发布时间:2012/12/21  阅读次数:289  字体大小: 【】 【】【
             情绪在亲子关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父母的良好情绪状态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使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更为顺利。所以,想教育好孩子,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父母首先要调整自己的一些负面情绪,如生气、失望、厌烦,等等。

             生气:都是孩子惹的祸?

             我们经常会对孩子说:“你不那么淘气,我就不会这么生气。”或者:“你惹我生气。”“你让我伤心。”仿佛我们的烦恼都是因为孩子的错。

             可是,父母生孩子的气必定是因为孩子不好吗?如果真是如此,为什么父母面对相同的情形或同一种孩子的行为,却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比如:孩子蹦蹦跳跳,有时候父母看着觉得是活泼可爱,但有时候却觉得烦人、讨厌;孩子拒绝与父母沟通,并且对父母表示厌烦,有些父母会生气,指责孩子,而有些父母则会感到内疚、自责。

             看来,对这个问题不能想当然。

             仔细想一想:如果我们认为孩子不必什么事情都禀告父母,还会为孩子拒绝与我们沟通而生气吗?可见,我们内心的观点对我们的情绪起着很大的作用。如果我们对孩子、对自己抱着一些不合理的观点,那么,遇事容易生气、沮丧就在所难免了。

             明白了自己的情绪不完全是孩子的行为直接引发的,而是通过自己的观点或想法而产生的,就会明白,其实情绪的主宰者是自己,而不是孩子。只要不放弃对自己情绪的控制权,就能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

             追踪不良情绪的根源

             回想一下:当你生气、感到自己受了伤害,或者感到内疚的时候,你的想法是什么?当你感到气馁、沮丧的时候,你情绪背后的观点又是怎样的?

             我们为孩子有话不肯跟我们说而生气时,心里深处是不是有“这孩子真白养了,这么点儿大就有事背着我”的念头?

             可是,如果我们能换一个角度来看,比如,认为“孩子可能碰到了不如意或挫折的事情,一时没心情跟我说”,情绪反应就会截然不同。也许我们仍会有些挫折感,但不见得会有内疚、生气或气馁等负面情绪。更重要的是,我们能用适当的方式来和孩子交流,有效地帮助孩子。

             那么,有哪些不合理的观点,会使我们对孩子的行为产生极端不良的情绪呢?

             “天哪,怎么办哪!”

             面对一些不如意事件时,觉得世界末日已经来临,而不是单纯地将它看作一种挫折、失败的经历,因而产生气馁、沮丧的情绪。

             “我必须……”

             认为现实必须与自己的期望完全一致,不能有不如意的地方。所以,当实际情况与自己预期的结果有差距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困扰。

             “我真没用!”

             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认为自己没办法控制和处理好,因而自己是无能、无用、没有价值的。或者认为别人是奸诈、可怕、不知感恩的,因而责备或归罪于别人。

             还有下面这些有关教育孩子的观点,也会埋下不良情绪的隐患:

             我教养孩子的方式“必须”受到朋友、邻居、亲戚的赞同;我“必须”胜任对孩子的各方面的教育;如果我是好父母,我的孩子一定会表现优异;如果孩子犯了什么错,就说明我的教养失败。

             由于这些不合理观点的缠绕和支配,我们和孩子常常陷入冲突的困扰中。

             控制情绪的技巧

             如果你发了脾气,别太内疚。要知道无论愤怒、沮丧还是自责,甚至敌意,都是难免的,不需要刻意逃避、压制或掩饰,而是要坦诚地承认和接纳它们。如果我们总觉得自己不该如此,就会更焦虑和紧张,反而不利于情绪的调节和控制。要知道,“我不该生气”也是一种不合理的观念。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5  中网 (zw78.com)  ICP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