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家庭教育 >
初中教育 > 详细内容
- 家长怎样看待青春期少年与老师的关系?
- 发布时间:2012/12/21 阅读次数:228 字体大小: 【小】 【中】【大】
一名小学生进入初中后,将面临一个全新的成长和学习阶段。有很多家长反映说孩子在小学时几乎品学兼优,怎么进入初中后不久,便换了一付样子呢?原来对老师特别尊重,也经常能回家聊聊老师的情况,可是现在极少谈论老师了,相反,有时却能听到孩子报怨老师的话,这是怎么了?
当孩子进入初中以后,成长发育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青春期。此时,儿童时代的他们,身上那些活泼开朗,天真无邪的样子一点点远去了。相反,开始对很多人和事持消极的评价,要么怪环境不好,要说老师这不好那不好,要么反感家长谈学习有关的事,要么和同学之间不断产生摩擦。凡此种种,很多事都让家长感觉到孩子变了,甚至正朝着他们不认识的那个孩子发展。
家长如果这样看孩子,说明你完全跟不上孩子成长的脚步了。少年进入青春期后看世界,绝不再像以前那样,小范围却看,而是视野明显宽阔多了,甚至很多时候,他们会关注自己与周围人群的关系,而这些关系之中,与老师的关系当属放在首位。家长可能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并不复杂,利已心理此时已经占据少年内心世界的上风。我以前曾经在文章中写过,儿童成长阶段常会关注外部对自己的积极评价,而对消极评价很多时候并不是过于敏感,别人说他行时,他就会很开心,而别人说他不行时,有时会无所谓。因为儿童此时注意力关注重点集中在学与玩儿中,相对学习来讲,难度并不大,对整个学业来讲并不构成过多的压力,但是没有玩伴儿可不行,缺少玩伴儿会让他们很苦闷的。这并不难理解,进入小学后,就已经进入玩伴时期了,所以,儿童会更多想着办法如何玩儿的开心,玩儿的无拘束。
但是进入青春期后,少年绝不会再像小学阶段那样,随心所欲地玩耍,因为那对他们来讲,像小学生一样玩耍简直太小儿科了。随着自由玩耍时代的结束,一个孤独的世界正向他们走来,此时少年们常会试图建立新的人际圈子——朋友、哥们或者姐们关系从此产生。这种新生的人际关系有很大的局限性,仅从数量上来讲,就大大降低,不会再像小学生一样,不管是刚认识的,还是经常碰面的,只要玩儿到一起,就可以很快进入团队游戏之中。正因为人际圈子的相对狭小,少年们会尽可能寻找匹配的同学做为伙伴关系(同性居多)。比如有些成绩差不多的,兴趣爱好差不多的,居住相对较近的等。
少年们建立新的人际交往圈子后,常常课间一起活动和交流,放学时结伴同行,周末相邀出去玩耍。他们在一起时,除了围绕活动主题进行外,还常常谈论学校老师。此时,对老师的关注远远要多于小学时代,而谈话老师的话题,往往带有浓重的个人观点和色彩。当然,所谈话的老师,大都是教自己的各学科老师,因为每天老师们都要来上课,少年们会关注老师的着装打扮,身形外貌,言谈举止,性格特点,气质修养,讲课能力等,很多细微的情节都将是少年们观察的对象。
正因为私下里谈论老师的机会多了,问题也就相伴而来了。很多成绩出色的少年,常会把交流重点放在对老师的肯定和欣赏之中,但是对于成绩一般,甚至很差的少年们来讲,关注的重点,就极少放在谈论学习方面,更多会挑老师的毛病,比如会不满老师强势做法,动不动就对学生横挑鼻子竖挑眼,当堂让个别同学下不来台,很伤面子,大有非常气愤之状。比如会对老师讲课时的口头语当笑料来私下里谈论,甚至还刻意模仿,这样才感觉非常好玩儿。比如对老师的身材和外貌动不动展开联想,或者起个外号什么的。比如谈论起老师给某某家长投诉,共同来协定如何对付老师和家长等。凡此种种,有很多话题,都离不开老师。
我不知道家长是否针对少年们与老师的关系动过心思,花点时间去加以了解。但从我和很多家长的交流了解到的信息来看,很少有家长真正这样去做。相反,只会和老师交流时了解孩子在学校是否能认真听讲,是否在学习上有困难,是否阶段性测试成绩排名有提升或者下降了等。一旦家长从老师那里得到的信息反馈不理想,家长便会有情绪上的波动,甚至焦虑,更有甚者会动不动指责与批评孩子。如此一来,不仅让亲子关系产生新的矛盾,也会让孩子对老师产生不满的看法。时间久了,便会让少年们认为家长就是老师的指挥棒,家长就是老师的出气筒,家长和老师一个鼻孔出气。不用多久,少年们会失去对老师和家长的信任,有什么真心话也不会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