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 > 家教十讲 > 详细内容
第四讲 怎样辅导孩子学习
发布时间:2012/12/17  阅读次数:523  字体大小: 【】 【】【
  

第四讲   怎样辅导孩子学习       14562

同志们,今天这一课,我给大家谈谈辅导孩子学习的问题,这个问题恐怕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所以我准备多说一点儿。

一、要正确认识孩子的学习问题

在第一讲中已经谈到,我在1989年暑假进行了家庭教育状况调查。调查中,曾遇到这样一位家长:她是一位母亲,40多岁,女儿已初中毕业,未考上高中。在谈到教子经验时,她只是一个劲儿地摇头叹气。在我的再三催促下,她才道出了难言之苦:

她对我诉说道:“别人望子成龙,我却望女成凤。虽说咱得的是闺女,却像心尖似地疼爱。我把满腔心血全倾注在闺女身上,指望她长大成人,为父母脸上增添光彩。所以,孩子刚五岁,我就走后门让她上了一年级。早上学,早毕业,早成才嘛!我总是这样想。为了成凤,我决定给孩子增加知识营养,对孩子进行大量训练。中午,我辅导她背诵唐诗宋词;晚上,我带领她去游数学王国,搞得孩子睡梦中还在背乘法口诀。而我却心中暗暗高兴,孩子学习已经入脑了。渐渐地,孩子那红扑扑的小脸蛋消瘦了,中指的嫩皮被铅笔磨破了,而我却认为这是对孩子真正的爱。”

“一次,孩子有道数学题不会,我左讲右讲,她还不懂。一气之下,我狠狠地搧了她一耳光,她忙用拿着铅笔的手一挡,笔尖戳破了眼皮,险些失明。现在想起来仍心有余悸。”

“孩子整天钻在书堆里,埋在题海中,身体一个劲儿地苗条。小学还未毕业,就戴上了近视眼镜,然而成绩仍示名列前茅。我认真总结经验,认为功夫还未下到,继续带她刻苦钻石。没过多久,孩子终于被压垮了,大病一场。”

“孩子上中学后,由于体质差,学习方法欠佳,虽然竭尽全力,仍感力不从心,成绩渐渐下来了。初中毕业后,孩子终于没考上高中。”

听了这位母亲的诉说,我不禁为她哀叹!为什么要违背客观规律,不顾孩子实际情况,撬开嘴巴往里灌呢?这样的教育方法实在不可取,这可以说是“望女成凤”的一大教训!

在许多家庭里,我们还常常发现这样的情况:每当孩子拿起《故事大王》、《少年科学画报》等书刊阅读时,他们的家长便会露出严峻的脸色,加以制止道:“怎么又看闲书呢?快做功课吧!”这一些家长的用心是良苦的,可他们这种给孩子们画地为牢的做法却并不可取。

同志们知道,知识是一个大海,孩子们在课堂上和课本上所学到的知识,仅只是沧海一粟,他们还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去获取更多的知识。我们绝不能人为地将孩子们禁锢在课本和作业的窄小天地之中,而应该根据他们不同的兴趣爱好,尽可能多让他们接触各种课外书籍,为他们打开一个又一个知识的窗口,使他们去欣赏自然界的图画,却探求科学界的无穷奥秘,去认识人类社会的悠久历史,去领悟为人处世的宝贵哲理,使他们享受知识海洋中的乐趣,并由此成为一个博闻广见、知识丰富的有用之才。

有些父母怕孩子们多看了课外书籍会耽误学习。其实,这种担忧是没有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就好比一张网,孩子们在课堂上所学的各种知识就好比是这张知识之网上的一个个网孔。而所有这些知识的网孔,又总是联系在一起的。既然知识的网眼是联系在一起的,注重课外阅读,获取更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不仅不会影响和耽误孩子们的学业,反而有可能使孩子们从更广阔的背景上,在更深厚的要基上,来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这样他们对课本上的知识将会认识得更加全面,理解得更加深刻,掌握得更加牢固。许多事实说明,只要正确摆正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的相互关系,并在课外阅读时尽可能注意所读书目的,深浅适度,再加上读书时勤于思考,那么,课外书读得越多,在学习课本知识时就越能举一反三,获得最理想的效果,取得最优异的成绩。

事实上,每一本好的课外书,都会为孩子们打开一个知识的新天地,都能够开阔他们的眼界,丰富他们的知识,发展他们的智力,陶冶他们的情性,他们的旺盛的求知欲常常可以在那里得到极大的满足,他们的丰富的创造力常常可以在那里得到理想的发挥,他们的特殊才能、兴趣爱好常常可以在那里得到最好的培养,而且他们一生的事业也常常就是在那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光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而不注意育子成龙、育女成凤的方法,是很难得到预期的效果的。因此,我建议家长们,不要将孩子成天坚箍在课本的狭小天地里,而是要放手让他们去书海里畅游,去用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营养丰富自己的头脑。同时,家长还要启发孩子有自己特别喜爱的一门学科,在完成正常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对它倾心钻研。孩子这方面的要求,家长应尽量给予满足,家长还应启发引导孩子有自己正当的业余爱好,如集邮、拉琴、打球、搞科技小发明等,使他们在空余时间也忙得不可开交,并从中获得有益的知识和无限的乐趣。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这样以来,孩子的正课学习就不全耽误了?请家长们放心,不会的。只要我们帮助孩子合理地安排学习和休息,丰富的精神生活不仅会使他们的精神更加焕发,而且会使他们的正课也学习得更好,因为掌握知识需要有广阔的知识背景,智力发展需要有多方面的精神激励,我们千万不要让孩子除了上课,读教科书外,做家庭作业以外,别的什么书也不让读,什么事也不让做,那样做会使学习变成单调乏味的事情,孩子将因此而堕入十分可怕的深渊。

同志们,以上谈的问题能不能引起大家的共鸣,我不敢肯定。因为,在知识、技术、人才竞争的形势下,家长们一心想的是让孩子学习好,将来有出息。但是,什么是“有出息”咱们暂且不讨论。而孩子整天死读书,每次都得一百分,是不是都会派上大用场呢?分数高是不是能力就高呢?这个问题我们要正确认识。

提出了这个问题,我不由想起了“纸上谈兵”这个典故。我们有必要再加快一下:

战国时期,秦、赵的长平之战,是古代战史上很有名的一次战役。这次战役,赵国四十万大军全军覆没,“纸上谈兵”的元帅赵括是要负很大责任的。据史料记载,身为“将门之后”的赵括,资分并不差,自幼熟读兵书,家传的《六韬》读得滚瓜烂熟,与文论兵,父亲也难不住他。表面看来,赵括有大将之才,其实不然,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个“纸上谈兵”的能手,一到战场上,那书呆子气便暴露出来了。

“纸上谈兵”的教训,可谓名副其实的血的教训。它对于教育界来说,也是很值得深思的。我总是想,不仅是“纸上谈兵”不行,“纸上谈学问”也是不成的。既然“纸上谈兵”谈不出军事实,大概“纸上谈学问”也谈不出化学家、数学家、医学家,所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不足为训的。

学校教育,书本知识固然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如果只学书本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脱离了实际,那书本知识便成了“死知识”,人也变成了“书呆子”。如果这样,即使考试得一百分,那分数百大大贬值了。眼下,不少学生,书本上的定理、定律、定义恐怕陛历史上的赵括背《六韬》背得还熟,然而就是脱离实际,学物理的高才生竟然不会换家里的保险丝,学化学的“尖子”配不出一桶农药。难怪一些农村中学毕业生感叹:“十年寒窗苦,回乡不会种白薯”。当今学生“不会种白薯”和历史上的赵括不会用兵打仗,不是同样都值得我们深思吗?

原来,每当我的孩子考试得了一百分,不但孩子自己眉飞色舞,就是我这作父亲的也常喜形于色。最近,我再也“喜”不起来了,因为我总觉得孩子身上有赵括的影子,我记得过去有人这样描绘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落个读书死。短短十一个字,“死”字竟有三个,实在是一幅可怕的情景。令人遗憾,这“三死”至今也没有“活”过来,就连老师们也是“死教书,教死书”。这种状况如果不改变,脱离实际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如果不克服,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就无从谈起。现在教育正在进行改革,教育战线的弊端正为人们所认识,克服教育脱离实际的倾向是有希望的,我们不希望高分低能的学生,我们不希望看到新的赵括!

同志们,关于对学生学习问题的认识,我就谈这么多,不一定符合大家的口味。因为,眼下的气候还是重视智育,德育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还是当务之急。在198912月初,我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讨会上,我们听了上海一位教授的讲话录音,他讲到了这个问题。他说“抓不好智育出次品,抓不好体育出废品,抓不好德育出危险品。”仔细想来,究竟什么重要?次品、废品、危险品哪个关系重大?我认为,次品有时还能用,废品一点不能用,危险品绝对不能用!这说明了德育、智育、体育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重要地位。毛泽东同志早在五十年代就强调学生要“健康第一”、“三好”学生的第一好也是“身体好”,这是符合科学的,我们不承认也不行。我们当家长只追求孩子学习好,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应该全面考虑、不能偏废任何一方,要在抓好智育的同时,抓好孩子的品德教育、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

二、家庭辅导的卫生原则

学校教育的研究证明,要高效率地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重视教学卫生。家庭教育的许多经验也表明,要高效率地提高家庭辅导的质量,应该注意卫生原则。

家庭辅导的卫生原则,是指按照孩子大脑活动的规律进行辅导,保证孩子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帮助孩子创造条件、以最小的疲劳,获得最大的效果。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把握疲劳度。疲劳分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疲劳一旦达到一定的度,孩子的学习效率便会下降。生物学家做过这样有趣的实验:他们把狗的头盖骨去掉一小块,换上有机玻璃的头盖骨,从那里进行观察。他们先在狗的眼前打开一盏灯,发现狗大脑的某一部分血管扩张,血液供应增多;他们又给狗吃东西,发现狗的另一部位又变红了,而原先红的地方却变白了。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一个规律:大脑的不同区域指挥着不同类型的行为和不同内容的活动。人脑的活动也是如此。长时间地做一件事,或学习同一种内容的知识,会造成大脑某区域的长期充血,很容易产生疲劳。为了使孩子的大脑紧张而有弹性地工作,家长应该引导孩子科学地分配学习时间,安排学习内容:做会儿语文作业,再算几道数学题,再写会儿毛笔字,这样注意安排学习内容,能较好地降低疲劳度。如发现孩子生理疲劳了,或者有厌恶学习的情绪,则要停止学习。倘若不顾情由,只是督促学习,效果是不会好的。

2、辅导内容要精当。有些家长出于好心,一味地要孩子多做题,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殊不知,这是一种“劳民伤财”的笨方法,做的过多,孩子容易失去兴趣,大脑容易形成抑制。正确的做法是,除了督促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外,家长选的题目一定要少而精,力求通过一个题解决一类,通过几个题掌握一种方法。培养孩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3、辅导形式要多样。多样才不至于乏味。美国一些小学对学生进行多种“听”的数学:一是获取知识的“听”:听老师讲授,听别人回答问题,领会别人的谈话;二是重新组织内容的“听”:扼要复核听到的内容,把听到的内容重新组织;三是评论性的“听”:分析讲话的内容,辨别别人发言的是非正误;四是创造性的“听”:如把欣赏的电影用故事形式叙述出来,用自己的话表达欣赏音乐、戏剧后的思想和感情等等。家庭辅导同样可以借鉴这些方式,让孩子进行多种形式的听,多种形式的看,多种形式的讲,多种形式的读。

4、创设富有吸引力的环境。学习的环境影响学习的情绪,学习的情绪必然影响学习的效果。整洁、有条理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习,具有新意的摆设、独具匠心的安排,会使环境有较大的吸引力,使孩子想到这儿来,到这儿来学习就觉得高兴。房子小没关系,即使有个小角落也可以;没有像样的桌子不要紧,只要有块光滑的木板也可以;如果我们和孩子一起将小角浇、小木板适当布置一下,贴上一幅孩子喜欢的画,放上一盆孩子喜欢的花,就可能使孩子喜欢上属于自己的这块小天地。逢年过节或平时受到奖励,都要在环境中添点色彩,保持新鲜感。

5、给孩子以空间和时间。科学研究发现,孩子大脑的发育,智力的发展,主要反映在脑神经细胞的突触增多。细胞的突触增多,神经之间的联系就越多。智力水平就越高。各种信息的刺激促进突触的增生,而缺少信息刺激的人,细胞突触的增生就慢,突触就少。学校教育是众多信息刺激的一个渠道,家庭社会、大自然更是众多信息刺激的渠道。所以,必须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从“学校——家庭——学校”三点一线中摆脱出来,尽可能多地接触社会,领略大自然的风光。解放孩子的时间,不要把课外的时间塞得满满的,要留点时间让他们自己安排。表面上看,孩子学习的时间少了,可实际孩子学的内容多了,智力发展快了,学习热情高了。

家庭辅导的卫生原则,还可以举出多种方法,但中心只有一个:按照大脑活动的规律办事,不能违背用脑卫生。

三、怎样辅导孩子学习

辅导孩子学习,是家庭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少家长摸索出了一些可行的经验,也有一些家长为此伤透了脑筋。在这里,我只是谈一些辅导方法及其指导思想,重点讲遵循教育规律,不能盲目地追求分数,要帮助孩子掌握学习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1、要充分发掘孩子自己的优势。

同志们,就我们家长来说,都有各自的特长,有各自的优势。对孩子来说,每个人由于气质、性格等特点不同,在学习上也有不同的优势。如果家长能了解和掌握孩子的这一特点,教育时就可以因势利导,为孩子提供适合其特点的环境和条件,使其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学习优势。下面就几种不同的优势进行简要说明:

1)听觉优势。这种孩子善于用听觉来获取知识,有很高的听觉记忆能力,凡是听过的内容都能较准确而迅速地记忆。有一个八岁的儿童,把一首十二句的诗读给他听了两遍后,他便能迅速而准确地背诵出来。而把一首同样难度的诗,让其看两遍后背诵,结果,仅能正确地背出前两句和后两句。对待这一类孩子,应尽量多地把学习内容转换为听觉刺激物,让孩子利用听觉记忆优势进行学习。比如,可把书本上的内容录入磁带,让孩子反复去听。

2)视觉优势。这类孩子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最好方式是用眼睛看。他们的视觉记忆能力和观察能力很强,如看过的电影、电视以及展览品等,都能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对待这类孩子,在教育时应尽量为他们提供用眼的机会。比如,让孩子多看、走向社会和大自然进行观察,尽量把学习材料转换为画面的形体等,以便孩子记忆和理解。

3)间歇优势。这类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休息片刻,或者向外眺望,或者活动一会儿,但这种问题不是注意力的分散,而是对所学知识的概括、系统、归类的过程,也是调动注意力的过程。对待这类孩子,千万不要指责或者埋怨其不用功,也不要硬逼孩子埋头学习,应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让他安排、支配自己的时间。

4)成双优势。这类孩子不喜欢在集体中或单独地学习,特别愿意两个人在一起学习。在对话与问答的过程中,能很快地获取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否则,便坐立不安,注意力分散,对待这类孩子,家长应允许孩子把同伴带回家中一起学习,做家庭作业,也应主动充当孩子的朋友,与孩子一起学习、讨论、指导孩子。

5)单一优势。这类孩子与成双优势孩子相比,相同的是也不愿意在集体的环境中学习,但不同的是愿意独自一人在安静的环境睛学习、思考。如老师布置作业后,总喜欢躲在一个僻静的角落或带回家中静静地完成。若在集体场合则表现出思绪烦乱、焦虑不安的特点,这类孩子大多能坚持很长时间,甚至废寝忘食,有很高的自觉性。对待这类孩子,应尽力提供安静的一干二净,切忌随意打扰。

6)背景优势。这类孩子最明显的特点是:在嗓音环境中也能够专心致志地学习。有人通过观察发现,他们在学习时需要一定条件的背景。比如,有位小学生在做家庭作业时,总要找开录音机,在音乐背景中他精神振奋,思维活跃,且能坚持很长时间。否则,便出现情绪急躁不安等现象,难以坚持学习。对待这类孩子,家长不要误认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干涉、限制孩子的行为与要求,应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个适合其特点的学习背景。

7)动手优势。这类孩子喜欢在动手的过程中接受、获取、理解新内容,有很高的运动记忆力(动作记忆力),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如听完老师的讲述或看过书后,总愿意自己动手做一做,动手后便能很快地掌握,但常常出现损坏物品等现象。对待这类孩子,不能简单粗暴地指责孩子是败家子,应为孩子提供一定的条件,抽时间与孩子一起研究探索,鼓励孩子的这一良好行为。

8)书写优势。这类孩子的笔头很勤快,口袋里总备有一只笔和一个小本子,无论是看到或听到的,只要进行一番书写整理,就能牢牢地记住,有较高的思维、概括与理解能力。对待这类孩子,在教育时应尽量发挥其优势,有意地为孩子提供一些学习材料和便于携带的小本子,让孩子书写整理,获取更多的知识。

9)综合优势。这类孩子在学习活动上,虽然没有某一方面的十分明显的优势,但却能调动各种感觉器官,采用各种方式获取、理解新的内容。如在学习活动中,他们不仅听、看,而且常常动笔书写,若有可能还要动手去摸、去做等。这类孩子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一般都比较全面、深刻,有很高的接受能力,但往往出现过于自信、骄傲等不良倾向。对待这类孩子,不能过夸奖,应及早地发现其身上的不良现象,给予耐心的纠正与指导。

同志们,你的孩子属于哪种优势呢?对于这个问题你认真考虑过没有?我们做父母的,都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甚至不计较花费金钱、精力和时间,但注意发掘孩子学习优势的家长并不能多。要想发挥孩子的学习优势,必须对孩子进行观察,总结经验教训,要体会他们的成绩好坏与智力、自觉程度、环境因素、行为习惯等各方面的联系;重视孩子的学习方式和方法,研究他的心理特点,帮助他发挥自己的优势,制订出一套适合孩子情况的学习方法。因为有了好的方法,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就这个问题提出四条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第一、要针对孩子的学习习惯,找出最优学习方法。孩子的习惯是从小逐步形成的,当我们初为父母时,往往不懂如何去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致使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不易改变。孩子们的习惯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觉型,不论环境如何,都能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自觉地学习。他们思维稳健,求知欲强,思考问题讲究连贯一致。对待这种类型的孩子,如果管得过业,反倒会引起他们心情紧张,无法学习好。二是压力型。这类孩子活泼灵活,思想敏捷,情感表现明显,对学习则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因此,他们一定要在高压的情况下,方能学习好。如果你的孩子属于压力型,你就可以采取如下方法:凡学校、家庭布置的作业,不文艺学是平时或假期,一律规定他完成的时间。只要家长在家,就到他做作业的桌前坐下来,一边工作或学习,一边监督他完成作业;坚持每天检查他的作业和询问在校学习情况,让他始终感到自己是在有压力的环境中学习的,各项作业必须完成得好才行。

第二、要针对孩子的持久力,找出最优学习方法。中小学生对事物的注意力尚不稳定,他们不能长时间地把精力集中到同一活动上去,因而对学习的持久能力会因人而异,有时差别是相当大的。他们有的像马拉松赛那样,一学习就能坚持数小时之久;有的则学习一阵松动一会儿,以便平衡他的思维和注意力。如果做父母的不了解这孩子的这个特性,对能持久学习的常叫休息,其实是一种干扰。而对需要常学常歇的则骂其不用心作业,如此忽略他们的特殊性,效果肯定不好。所以,你的孩子如果属于能持久者,你就尽量不去打扰他,让他能安下心来学习。要是属于后一种,你就干脆规定他学习半小时就休息510分钟,调节一下他的大脑神经。这样做不但不影响学习,反而成了他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第三、针对感官理解程度的差别,找出最优学习方法。所谓感官,就是通常所说的视觉、听觉、触觉这三种(前面已提到)。孩子们从幼儿开始到上中小学,首先是从感官接触外界而猎取知识的。他们的敏捷程度如何,直接影响智力和学业的好坏。在前面的九种优势中我已经讲到,有的孩子擅长于凭自己的视觉过程,凭个人去看、去读,就能领会问题;有的是通过自己的听觉过程,凭老师讲、个人听就能理解所学的内容;有的则要通过眼看、耳听、手摸与手脑并用才能引起学习兴趣,收到好成效。有一位家长曾向我反映过这个问题:他有两个女儿,其中大女儿是视、听觉并用的,老师讲课时,能集中精力听,边听边加深理解。而二女儿却是体觉学习者得,上谭时听力不能集中,容易走神。课后不能领会课文内容,课堂作业常常不及格,教师留校补课也收效不大。针对这种情况,我对这位家长说:“你要有意讲些与课文相同的浅显道理,出一些便于理解的题目,让他思考。由他凭自己的感觉去体会,一些不易计算的数学应用题,就用日常生活中用到的东西做形象比喻,让他去捉摸,甚至动手去做,具体帮助他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这位家长听了我的话如获至宝,按照我的意思去辅导二女儿,结果效果很好。

第四、针对理解问题的快慢,找出最优学习方法。所谓理解问题的快慢,也就是思维能力的强弱。这在每个孩子脑子里是有差异的。有的孩子性情急躁,缺乏自制能力,一碰到问题就即问即答;有的遇事不慌,四平八稳,三思而后答。对于性情急躁者,辅导时要适当加快速度,以免使他感到冗长而产生厌倦情绪,并对他的错误给予引导,让他思考问题的面逐步放宽,做到又快又准,发挥其快速敏捷的特长。而对于四平八稳者,则要鼓励他稳中求快,因为速度也是取胜的一个条件。

同志们,只要你能够针对孩子的心理特点,帮助他们找出最佳的学习方法,就能发挥优势,克服缺点,学习就会有长足的进步。

2、家长要多引导少辅导

有一次,一位朋友找我办点事,我问他最近写什么东西没有,他叹了一口气说:“白天上班忙一天,晚上给上五年级的孩子辅导,几乎天天如此,哪有时间写啊!”我听了之后,却对这种“天天辅导”不以为然。

希望自己念书的孩子学习好,这是我们每个家长的心愿,但是如何使孩子学习好,这里有个方法和效果问题。我觉得 ,对孩子的学习,家长要少辅导多引导为好,这样做的效果会好些。

所谓少辅导,就是当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向家长请教时,家长不必采取一问一答、逐题讲解的方式。经验证明,这样辅导弊端较多:一是孩子容易养成依赖心理,在课堂上就不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课。结果是课堂理解、消化能力差,增加了课后的学习负担;二是多数家长对教学大纲的要求并不了解,他们去辅导孩子,会使孩子无所适从。

正确的方法是:当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家长要从各方面进行引导、提示,让孩子自己动脑筋解决。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大人拿不准的问题,更不要不负责任地随意解释,要让孩子自己去翻一翻工具书或有关资料,直到搞准为止,不要马虎了事。总起来说就是一句话:我们辅导孩子的目的,不只是教孩子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孩子会学。

3、让孩子学会“自检”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孩子拿着作业本或考试卷,缠着爸爸妈妈,让“家长签字”。

有些老师认为,似乎家长“签了字”,就表明他验收了。在一些家长看来,似乎自己“签了字”,孩子就可以托付给老师了。在一些孩子的心目中,似乎只有传递“签字”的任务,忽略了学习上的自检和自我验收。

学习和做其他事情一样,每办完一样,都需要有严格、认真的验收。教师和家长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验收孩子的学习成果,但这种验收,孩子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如果我们能启发孩子在学习上学会自检和自我验收,那他们就能给自己“把关”了。

那么,家长怎样帮助孩子在学习上提高自检的能力呢?

首先,要帮助孩子学会验算。许多孩子没有验算的习惯,作业也好,考试也好,做完就交,许多错误不能自己发现。验算最简单的做法就是重做一遍。在重做的过程中,可能发现审题中的疏忽,可能发现计算中的马虎,还可能发现难题步骤或解题格式上的漏洞。这些问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笔误”,因“笔误”而错是十分或惜的。在重做的过程中,每发现一个问题,都是敲一次警钟,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除了重做之后,变角度复查是另一种验算。解方程可以用代入的方法难处,平面几何可以在草图上检查。变角度复查具有“反证”的性质,一道题从正反两方面考虑,出错的可能性就减少了。

凭借生活常识也是一种有效的验算方法。例如有道几何题,运用几何公式测试烟窗的高度。有个孩子做完后,一眼不看就交了。结果,在他的答案上,烟窗的高度竟是两千多米!稍有生活常识的人都会知道,世界上哪有这么高的烟窗!如果孩子平时看书多,见识广,许多别人闻所未闻者似是而非的东西,对他来说都是“常识”。这些“常识”就能成为他学习中验算的基础。凭“常识”验算,可能查不出细微的错误,但“笑话”是可以避免的。

自检包括“对中对错”(像验算那样,从答案中发现问题),也包括“错中找对”(从问题中找出正确的答案)。作业和考试中的有些问题,在做题中自检不出来是完全可能的,但发现错题之后认真复检,同样重要。

有这样一位家长,他为了培养孩子对错题的能力,采用了这样一种方法:他给孩子准备了一个专用的本子,不论是平时作业,还是考试卷子,老师阅后发回来,他都让孩子把错题挑出来,在这个本子上“登记备案”。第一步,是把错题原原本本地抄下来,把错误的地方用红笔画出来;第二步,是在错题下面,按正确的做法再做一遍;第三步,是分析错误的原因,并用红笔把错误的类型标出来。就是说,是属于概念理解错了,还是没有弄清题意;是不善分析、推理,还是计算上的错误等。每一道错题登记时都要经过这样三道工序。为了把这个方法作为一项制度巩固下来,家长在孩子的这个专用本子上,工工整整地题上三个字“错题集”。

这个孩子坚持认真把自己的错题进行复检。一段时间之后,孩子很有感触地说:这本《错题集》对我帮助太大了。刚开始,几乎天天有错题要登记。半个学期之后,要登记的错题越来越少了,有时一个星期有有一道。考试前,我除了复习课本,主要靠认真分析《错题集》里的问题。考试时,很少再犯同类型的错误。

对错题进行复检,为什么有这样好的效果呢?

一个学生想正确地、牢固地掌握知识,一方面要靠听老师讲述,自己钻研课文,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要靠从作业、考试中暴露出自己理解和运用中的问题,并抓住这些问题作“答疑式”的补课和再学习。尤其是需要理解和掌握的重点、要点、难点,尽管老师讲课时一再强调,但学生没有被他们“困倒”之前,是深入不进去的。真到用的时候,比如作业或考试,问题往往就会出在这些地方。如果学生善于在复检中抓住这些错误,“放大”这些错误,在错误的前前后后兜上几个圈子,把漏洞补好,就能把它转化成为一种更实际、更扎实的“再学习”。

同志们,从歧途中找出正确的路,许是许多人悟出的道理。不知道大家看过李宗仁先生的传记没有。那里面有一段话很值得我们深思:“假如我们每一个人,不是从一岁向八十岁去生活,假如时间的顺序可以颠倒,每个人都从八十岁向一岁来生活,那么,我们这个世界上可能有二分之一的人类可以成为伟人。”时间倒转是不可能的,但经验和教训却是可以总结和记取的。但愿家长能够帮助孩子提高自检能力。因为这是一种自我校正能力,如果把这种能力延伸到生活的其它领域,孩子将会终身受益。

4、帮助孩子克服“测验焦虑”

一般说来,能引起学生高度重视的事情就算是考试了。一些对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特别担心他们的考试成绩,并进一步为他们将来而担忧。有时,他们非常害怕失败,不能被成功的希望所鼓舞。因此,他们怀疑自己的能力,对考试感到焦虑。这种焦虑,会引起孩子苛刻地批评自己,感到在测验面前是个弱者,无能为力。

从另一个角度说,测验焦虑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抑制学生的学习创造性。他们会因自己的不利处境而去责怪老师和家长,也会整天担忧别人对他的看法,这种悲观情绪往往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条理,破坏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降低了学习效率,从而导致不好的考试成绩。

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做父母的应该怎样去做呢?最重要的是,要帮助孩子把注意力转移支怎样发挥自己水平,有创见地完成测验上面来,而不要提心吊胆地害怕失败。

我曾经对那些担心考试的学生进行过劝告。我告诉他们:考试前,要多玩玩,想点别的事,不要担忧考试。然而这种好心的劝告并不能解决问题,既不能帮助孩子做考试准备,又不能宽慰他们害怕出错的心理。那么,怎样才能消除测验焦虑呢?

首先,学习不能平时放松,而到考试前一天才抓紧。“临时抱佛脚”会增长焦虑,也会影响学习能力,真正的学习应该均匀分布在整个学习期间,一学期或一学年,这中间包括对新获取知识的理解和整理,把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经常复习,对已学知识进行概括、系统和深化,将零散的知识编结成知识之网。这样,通过每周或每单元的分散复习,孩子掌握了应该掌握的知识,一旦考试来临,不言不语不不会惊慌、焦虑了。

还有一些办法可以使孩子在测验过程中得到帮助。首先,孩子应该一丝不苟地正确地看清全部考试题目。假如他们发现有的题目要求不明确或自己不能理解,要主动请教老师,请老师讲清楚。然后,应该从整体上浏览一下试卷,看一看,包括什么类型的问题,并看一看每道题应得的满分是多少。这些对学生分配考试时间是很有帮助的,可以避免学生在最后几分钟才发现一道占二十五分的题未做而措手不及。一般说来,做题应该从最简单的问题做起,这样能增强信心,也能使孩子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反映在卷面上。如果时间在飞快地消逝,而孩子不能答完某一个问题,这时最好是简约回答,尽可能在剩下的时间里写下。教师常常会偏爱那些简练、明确地表达出答案的学生。在回答完整个试题后,如果还有点时间的话,应该用这点时间检查一下答案,并进行适当的补正。

取得好的测验成绩,还有一个决定性的因素,这就是字迹清晰整洁,卷面干净。对一份字迹不能清楚辩论的答卷,要想让老师给好分是不可能的。

许多学生在答卷时,往往缠着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不放。我们可以劝告孩子,在考试时,如果答案还不清楚或不能推断出来,那就跳过这道题,继续做下面的题。等其它题都完成了,时间还富裕,再回过头来思考这道题。

当孩子的考试卷或成绩单交给您时,您要认真看一看,这对改进孩子的学习提供一个补偿的机会。首先,从中可以看出孩子在教材的什么地方还有困难,可督促孩子再复习一下这个单元,许多课程的教材都是循序渐进的,一环扣一环的。如数学课,没有学习基础知识,就不能学习更复杂的知识。因此,在考试之后弥补一下薄弱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对考试卷子进行检查,分析一下在答卷时,是否合理利用了时间,然后分析一下原因,在下次考试时,做必要的改进。

5、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怎么办?

孩子一入学,就和分数结了缘,得高分当然很好,如果成绩不好,作为家长,你该如何?特别是才入学孩子的家长,您有这样的精神准备吗?你了解孩子的心理并能给孩子以适当的帮助吗?下面就这一问题给您提四条建议:

1)分数是偏心眼的,建议您要把分数看透

孩子得了低分,家长的反映往往是惊讶、失望、焦虑以至发火儿,好像分数标志着孩子的一切。真像通常人们所说的,把分儿看成了命根儿。殊不知,分数的评定远不是那么公正和准确无误。我这样说,是因为我有三个理由:

第一、分数只管学习,不管别的,分数高,不等于孩子处处好;分数低,不说明孩子样样差。得了低分的孩子可能体质强、爱劳动、喜欢助人、善于团结、诚实勇敢、活泼机敏、能歌善舞等等。可是,善良、慷慨、灵巧、好奇心和求知欲,老师是不给打分的。

第二、出题和评分也不尽如人意。比如,孩子已经掌握的没有考,“哪壶不开提哪壶”,答得出的可能给分少,没准备的可能是“重点”。同是两处错,甲和乙就有及格和不及格的差别;甚至俩错儿不及格,三个错倒及格了。这些情况通常是有的。

第三、还有个老师掌握的问题。比如,有过程没结果,方法对计算错,写了拼音没标调号,对这样的答案有时规定不给分,对完全不能回答同等对待。这不是“酸枣烂桃一锅烩”了么!就是同一份试卷。不同的老师打出的分数,或许也不一样,特别是作文,站的角度不同,评价就会有很大差别。

所以,要解决孩子成绩差的问题,做父母的先得把分数看透。在一定的意义上,分数是偏心眼儿的,你先得想通这个理儿。

2)真正痛心的是孩子本身,建议您要理解,同情和关心孩子。

我看过这样一份材料:苏联一位心理学家和初入学的孩子作过一次有趣的谈话:

“你今天想得一个分数吗?”心理学家问一个红脸蛋儿的小姑娘。

“想!我还没得过分数呢。”

“我有好多分,你和你的伙伴可以随便挑。不过,老实说,要想到五分(五分制),那就得学习很像样儿,你今天该得几分。”

“五分。我今天很努力!”小姑娘毫不犹豫。她还指着同桌的男孩说:“他也得五分。我的铅笔没带,他借给我一支。”

周围的孩子凑上来七嘴八舌地说:

“我也得五分,这个纽扣是我自己缝上的!”

“我猜对一条谜语,得五分!”

“……”

不难看出,孩子上学去,没有一个想落后的,他们认为学校生活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尽管实际上努力程度不同,却可以说是个个用功,人人尽力;特别是刚入学的小学生,更是有多大劲使多大劲,无论做什么都盼望能得到满分,并相信老师什么都知道,认为自己高分数是理所当然的。低分数呢,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是有负于自己的期望有。失败和挫折过早地向他们袭来,幼小的心灵必然会由于失望而遭受一次不小的打击,必然会体验到痛苦,他会这样去想:“我也出了力呀!”

所以,做父母的需要理解孩子的心情,对孩子的不幸应表示足够的同情和关心,而不应由于自己的民慎而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3)孩子也有自尊心,建议家长对高分、低分都要把握感情。

孩子功课不好,家长没有不发愁的;然而态度适当、方法对头的却为数不多。不少家长对孩子得低分持轻率态度。他们会训斥孩子:“得那么几分,真现眼!我都没脸见人。”有的还指着孩子对熟人说:“没出息到家了,我都没法说!”

学习不好的学生,在高年级无异于生活中的失败者,在低年级,几乎被当作“不可接触的贱民”。其它孩子也会说:“我不跟他好,他是差生!”老师也常常采用按成绩分类排队的办法,刚入学的孩子得了低分,简直是当头炸响闷雷,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就已陷入了异常气氛包围。这些无疑是强烈的震撼、严厉的惩罚。这个时候,他们多么希望得到家长的温暖啊!然而,在父母面前,得到的却是新的,更令人伤感的责难。这种压力,他们怎么承受得了!

现在,还没有一种仪器能够测查出,一个孩子的感情受到多少次打击,自信心就会丧失,痛苦到什么程度,他们就会厌恶学习,开始逃学。现在虽然无法预测这一切给孩子情感带来的后果,但是可以肯定,分数绝不是一种无害的影响孩子的手段(目前国内外已有对初年级学生不记分数的实验)。所以,每个家长对高分、低分,都要掌握感情表露的分寸。对得了低分的孩子,尤其是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常言说的好:“倒下的不再打,一事不二罚”。你千万别说“丢人”、“现眼”一类的话,并且压根儿不该那么想。认为孩子起步不稳是伤了大人的面子,你再用伤孩子面子的办法来维护自己的面子,这是不近情理的!孩子的自尊心也是相当强的,你必须小心维护孩子自尊心的安全,千万别在外在面前戳伤他的伤口。你应该握住他的手,带领他冲出困境,引导他去迎接新的光明。这,才是做父母的本分。

4)水有源,树有根,建议家长“对症下药”,给以帮助。

刚刚得了低分的孩子,一般不会满不在乎、无动于衷。他们大多愿意加把劲儿,尽快赶上自己的伙伴。然而,孩子孤军奋战是不行的,必须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当然,即使得到帮助,孩子本身无论如何要吃点儿苦。不过,做父母的能不能减少孩子的痛苦和辛苦呢?

责备、挖苦、说气话是没有一点用处的;孩子一放学,就被扣在屋里,说什么“你给我写!你给我读!”也是收不到好效果的。

常言说:“水有源,树有根。”我说呢?“学习不好有原因。”孩子成绩上不去,父母要认真分析一下:是身体不好,极易疲乏;还是精神不集中,很爱“走神儿”?是由于请假缺课,知识上有漏洞;还是方法不对,“好钢没使在刀刃上”,空耗了力气?或是记忆、思维、语言、想象、情感、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出现了障碍?到底是什么影响孩子顺利掌握教材,需要悉心体察,认真地进行分析,然后“对症下药”,给以帮助。

对于成绩不好的孩子,除了采取一般的教育方法外,还要采取心理治疗的方法。就是说,一方面要堵塞知识上的漏洞(漏洞要找准),一方面要弥补心理品质的缺陷,愈合情感上的创伤,对于孩子感情上的变化,家长切不可掉以轻心,分数对学生来说,实际上意味着集体、社会对他个人的评价,以及对他的前途的评价。成绩差的孩子会由于周围人们的不恰当态度而增加痛苦的过度。他们会想:“咱不讨人喜欢!”这种感情很可能发展为对集体和社会的离心倾向以及与父母之间的隔阂。

同志们,关于怎样辅导孩子学习问题,今天就谈这么多。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3  中网 (zw78.com)  ICP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