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周易八卦 > 详细内容
人民日报:从思想史的角度解读《周易》
发布时间:2012/4/8  阅读次数:663  字体大小: 【】 【】【

人民日报:从思想史的角度解读《周易》

  《周易》的意义在哪里?这一问题有很多层次和很多方面的解答。然而这些回答都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周易》记录了古人对现实存在的观察和描绘。《系辞上传》的开篇词让我们设身处地地想象到上古先民的眼前状态:在他们眼前展现出的是辽阔的苍穹和无边的大地,或丽日经天,或风云色变,形态各异的山川大泽以及生存于其间的各种生物……

《易经》的文字简略古奥,但我们仍然可见其中大量对生存环境———各种自然现象,和生存本身———生产生活、社会生活乃至家庭生活的记述。我们不禁对古人恢宏的视野和博大的胸襟感到震惊!他们正如《贲·彖传》所言:“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或许有人认为,《周易》记录了古人对存在的观察和描绘,这一结论未免太简单。其实不然,因为这是《周易》万古长青的奥秘!在人类的思想史上不乏这样的例子:一座宏伟的理论大厦,无论它的建构多么精美,逻辑推理多么严密,当它的大前提被推翻之后,整个理论大厦便轰然倒塌,成为一片断墙残垣,仅供后人凭吊。而《周易》却是推不倒的,因为它的基础不是虚构的命题,而是坚固无比的存在本身,所以它永远耸立着,向后人昭示着。

《周易》是对存在的描绘,用《系辞下传》的话来说就是:“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也就说《周易》各卦是一个个关于存在的模型、图式,而六十四卦汇集成为整个宇宙的模型。这一点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知道,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是研究“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用大众都能听懂的话来说就是,真理为什么普遍必然有效,放之四海而皆准?康德指出归纳法是不完全的,它不能穷尽所有的事物;演绎法的结论包含在大前提之中,它不能给我们带来新的知识。由此看来,这真是一个困扰人类的难题!而《易传》却认为易理是颠扑不破、放之四海皆准的,《系辞上传》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从这些话中我们看出其自豪之情溢于言表,那么《周易》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呢?《周易》用的是模型,从形式逻辑上来说就是类比法。类比法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它不须穷尽一切,而又能产生新的结论,归纳法、演绎法不能解决的问题,类比法或许。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4  中网 (zw78.com)  ICP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