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红色纪实 > 难忘的历程 > 详细内容
第十一章:历史与文化在这里融合
发布时间:2024/9/7  阅读次数:7  字体大小: 【】 【】【

      如果说要寻找一个最能代表陕北历史与文化的地方,那就是安塞县。是历史文化与革命文化,黄色文化与红色文化的集中与交融之地。甚至包括地域和方言,民居与饮食,包括人们的穿着与秉性,也是独一无二的,最具代表性的。它北边连着鄂尔多斯高原,那里是游牧文化的末梢。西边是志丹县的杏河,文化的辐射到哪里渐趋减弱。而革命往往在这样的地方发生。东南边都离延安很近,是陕北中心城市的影响所在,往往能够得风气之先。延河由此发源并蜿蜒而过。这里就像一片文化荟萃的洼地与绿洲。腰鼓、秧歌、民歌与剪纸、绘画等都是全国闻名。把榆林与延安全部算上,也再找不到像安塞这样一个陕北历史与文化荟萃的典型了。而且全县几乎就是一个整体的革命遗址。如果在县地图上标出大大小小的革命旧址,插上一面面的小红旗,那全县便是一片红了。是一片红枫叶,是一片红杏叶,更是一面红色的旗帜。当年毛泽东、周恩来,当然也包括习仲勋等许多老革命的足迹,都印在了这片土地上。安塞在他们的口中不知讲到过多少遍,在他们的梦中也不知出现过多少回,它的名声丝毫也不比因先烈而著名志丹县、子长县逊色,甚至还要有名。因为文化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可以穿透一切,超越一切时空,达到永恒的境地。

       安塞人了不起

       6月15日,晴。

       安塞县在延河的上游,也属于它的源头流域。在由志丹去安塞的路上,要途经安塞的两个乡镇,西河口和砖窑湾,这都是齐心同志很熟悉的地方。这一带过去有梢林,中央警卫团曾经在西河口一个拐山沟里筑窑烧木炭。张思德牺牲后,毛主席发表了著名演说《为人民服务》。这篇两千字左右的朴素亲切的短文,成为影响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最经典的文献。

       在安塞县宾馆,齐心同志听取了县里负责同志关于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介绍,感到十分高兴。

       她说:“安塞的干部群众可真是了不起。战争年代是英雄好汉,和平建设时期也是英雄不减当年呀。记得当年真武洞祝捷大会之后,安塞县委书记贺兴旺和组织部长带头报名参军,全县一下子就有千余人丢下镢头上战场,保卫边区,保卫毛主席,保卫党中央。”

       当晚,县里的民间艺术团,演出了精彩的文艺节日。据说这个刚成立不久的演出团体,还经常应邀到西安和外地演出,很受人们欢迎。其中一位小女孩唱的陕北民歌,齐老甚是喜欢。演出结束后,她握着那位小演员的手说:

       “小女子,你唱的真好,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了?”
       那小演员回答:“我叫王二妮,今年19岁了。”
       “你是安塞人吗?”
       “嗯,是安塞人。我爸爸就是安塞的农民。”
       “是谁教你唱歌的?”
       “是我奶奶,还有我爸爸,还有村里的农民歌手们,他们喜欢在山里劳动时唱信天游。我从小就跟着他们唱。以后到榆林上了艺校。”
       齐心老人听了高兴地鼓舞她说:“嗯,你唱得不错,主要是有感情,用心在唱。有生活,才能有感情呀。”
       “嗯。”小演员点点头,显出很感动的样子,大眼睛里忽闪着泪花。

       马家沟如今在哪里

       6月15日,晴。

       马家沟在原先安塞县城真武洞以西2.5公里处。如今由于县城扩建,已经完全和城街连成了一片。

       1947年3月至5月初,即党中央、毛主席撤离延安后的一个半月内,彭德怀、习仲勋率领的西北野战军连续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战三捷,歼敌14000余人。为了庆祝这一伟大胜利,鼓舞边区军民的战斗士气,西北野战军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决定于5月14日在真武洞召开祝捷大会。会前一天,周恩来、陆定一受毛主席委托,由中共中央驻地安塞王家湾骑马赶赴西北野战军司令部驻地——马家沟。齐心和马明方夫人随同马明方为首的西北局慰问团也同时到达。

       当晚,齐心见到了离别数月的习仲勋。起初习仲勋以为她是请假专程来看自己的,就有些不高兴。后来知道是组织上安排她来的,才不再责备。习仲勋平时对齐心要求很严,时常鼓励她多做实际工作,多向实践学习,不能有丝毫的特殊化。这次战争间隙中的短暂见面,使齐心看到了习仲勋对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再次受到了鞭策和鼓舞。

        一段反思

       这是十分动人的一段回忆。半个多世纪后,已经是古稀老人的齐心,故地重游,面对着那魂牵梦绕几十年的山川河流和窑洞,老人用平淡的语气,讲出这一段铭记在心的往事。那当时两个新婚不仅,又由于战争而分离,好容易在战争的间息中有一次难得的见面机会,却又害怕影响工作和别的同志以至更多人的情绪而顾虑重重……这样的一种复杂的心情,这样的一个特别富于表现力的历史细节,一下子把我们几个年轻人带入了历史情景之中,感受着一种戏剧性的冲突,也领悟到了他们那一代人的观念、责任和情操。有些崇高的东西,是我们和平条件下的年轻人无论如何也无法想象更无法理解的。我们也许会觉得老一辈人有些“左”,或是“呆板、教条”,但是正是这样的“左”,使得他们从投身革命事业的那一天起就把生死置外,就把个人的一切交给了党,就把自身的家庭以及幸福,完全彻底地融入了革命事业之中。这样的一种完全彻底的牺牲奉献精神,在当时情况下,可不是先进人物的精神,而是所有革命者的共同精神,是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地实践着的,而且不是一时,而是终生。今天条件下,用先辈们的这种崇高伟大的精神要求我们的党员,是不是过高,是不是不现实?也是一个值得思考,并在实践中做出回答的问题。试想如果我们的党员,失去了为人民利益而牺牲自我利益这样一种起码的信念,这样一种自我鞭策的目标,我们还有资格在今天执政吗?还有什么理由站在群众面前说东道西,指手划脚?

       那天,听齐老回忆在安塞同习仲勋见面的情形,我很感动,在笔记本上写下了以上的感言。可见齐老讲这些貌似私人性的、甚至听着有些琐碎的往事,恰恰是着眼于“精神境界”、“理想信念”这样的大问题,是基于关乎我们党的事业能否后继有人,党的建设是否能够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重大现实问题的深入思考。

       真武洞祝捷大会

       第二天,1947年5月14日上午10时,周恩来、陆定一由彭德怀、习仲勋和安塞县委书记贺兴旺陪同,来到祝捷大会会场。真武洞就是安塞县城所在地,主席台设在依山的一个高土台上。高台上摆着几张木桌,台前临时搭设的木柱上,贴着巨幅对联和标语,土台的下面,整齐地摆着缴获敌军的战利品,周副主席看着这些战利品,其中有很多是美式装备,风趣地说:“美国人大概想不到,他们工厂生产的这些武器弹药,会成为我们的供给品。”逗得大家都笑了。随即周恩来代表中央检阅了西北野战军主力部队、地方部队和游击队。干部战士群情激昂,口号震天。

       当天傍晚,在礼炮声中,祝捷大会正式开始。周恩来首先讲话,他代表党中央、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西北野战军全体指战员以及陕甘宁边区的人民致以亲切慰问,并告诉大家:

       “毛主席、党中央自从撤离延安后,一直留在陕北,与边区全体军民共同奋斗。”

       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参加大会的5万军民欢呼起来,声震山谷。

       周恩来讲话之后,彭老总、习仲勋先后讲话。习仲勋讲话说:“陕甘宁边区的自卫战争到现在不过两个月,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我们除了消灭胡宗南的三个旅之外,边区各地的人民自卫斗争、游击战争都大大小小地得到许多胜利。今天的祝捷大会,就是我们两个月的总结大会……今天这个大会完全揭穿了两个月来敌人的造谣。他们说什么‘中共中央走了,西北局走了,边区政府也走了’,这只是敌人说梦话……毛主席、党中央仍然在边区领导着我们……”

       回忆这一段往事,齐老语气一直很平淡。但我也感受到她的内心的不平静。那是一个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年代,是革命与反动两种势力进行殊死决斗的时刻。一个要继续用黑暗统治旧中国,一个要用光明创造一个新中国。黑暗与光明在黎明时刻展开你死我活的较量。就在这较量过一个回合之后,召开了这次特殊的会议,说是“祝捷”,其实是再誓师、再动员。在这样一个五万余人参加的特大的会议上,讲话者所激起的回声是排山倒海的。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战三捷,西北局党的最高领导人和西北野战军的二号首长,正在发表讲话。

       “卖国头子蒋介石在进攻解决区失败之后,企图最后挣扎,便把胡宗南这最后一宝搬出来打陕甘宁边区。但是并不能吓倒我们,我们是吓不倒的,只是越发证明他们就要很快的完蛋……”

       习仲勋的讲话,语言就是这样的简短明了,他完全用群众一听就明白的语言,因此很有鼓动性。

       他最后分别向边区部队、解放战士、游击队员和民兵、后方工作的同志以及农民、工人、青年发出参军参战,加紧生产,支援前线的号召,提出:全边区人民都要向劳动英雄看齐,既做劳动英雄,又做保卫边区的战斗英雄。

       会后,掀起了参军参战的热潮。大会表彰了参战有功的部队和战斗英雄、支前模范。祝捷大会一直开到深夜,那万众一心、群情激昂的情形,齐心终生难忘。

       枣园情深

       枣园,位于延安西河川十余里外,坐北面南,避风向阳。原本是一家地主的庄园,靠山依次由下而上建有几座窑院,十分的清静。中央进驻延安后,起先是社会部驻地,改名为“延园”,至今留有康生题写的名称,镌刻在门首的石礅上。奇怪的是枣园当时并没有枣树,而是一个梨园,每当春暖花开,园中梨树花开,雪白一片,蜜蜂嗡吟,更加显得清雅安静。

       1944年,中央决定要召开党的七大,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开工建设,工地上的打石声影响毛主席休息,故中央机关搬到枣园办公。直至1947年3月,战争即将爆发,毛主席要离开延安,才由此搬到王家坪。党中央毛主席在枣园居住期间,继续领导全党开展整风运动和军民大生产运动,筹备召开了党的七大,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领导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毛主席1944年9月8日在枣园后沟西山脚下,出席了张思德烈士追悼会,亲笔写挽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并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讲话。毛主席在枣园还撰写了《关于重庆谈判》等重要著作,曾为村里60岁以上的老年人祝寿,还观看过各乡前来为中央首长拜年的秧歌队,为群众修了一条“幸福渠”。毛主席联系群众的故事至今在村里流传。

       当日下午,齐心同志离开安塞返回延安,参观了延安枣园革命旧址。这也是她所熟悉的地方,是她第一次见到毛主席的地方。她回忆说:

       “那是1945年秋季,组织抽调我到枣园抄写文件,我住的窑洞旁边就是彭老总住的窑洞。他刚奉命由前线回来,由于百团大战而‘写检查’。一天下午,彭老总散步的时候,遇到了我,亲切地点了点头,然后继续散步,低着头,心情显得有些忧郁。也是在院子里,一次,我意外地看见毛主席迎面走过来,嘴里情不自禁地就大声叫了一声:‘啊,毛主席!’毛主席笑着,同我握了手。”

       “记得正是秋风扫落叶的季节。枣园的院子里,到处都是枣树、梨树和桃树的叶子。枯黄的树叶铺满了小路,毛主席就在那铺满树叶的路上走去。”

       在毛主席住过的窑洞前,齐老深情地回忆着往事。当走到朱老总住的院子时,她高兴地回忆说:“我们从太行来的四个战友刚到延安,就联名给朱老总写了一封信要毯子,因为朱总司令正在边区抓生产。他接信后就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条绿色毛毯,是边区生产的。朱老总作报告我也听过几次,他在大会上讲话也是那么亲切,鼓励女同志积极工作争取进步。”

       在刘少奇和任弼时旧居参观时,齐心回忆说:“刘少奇的报告我也听过。毛主席要去重庆谈判,少奇同志作《和平民主新阶段》的报告。任弼时同志家里我也去过,是任弼时的妹妹苏仁(我在中央党校的同学)带我去的。那是一个星期天,任弼时的夫人陈宗英招待我们一起吃了饭,恰好王震同志也在场。”

      枣园,更是毛主席多次接见过习仲勋的地方。1943年之前,习仲勋曾先后任中共关中特委书记(后为分委书记)兼关中分区保安司令部政委,西北党校校长。毛主席十分关注仲勋所领导的陕甘宁边区南部的这一片伸出国统区的突出地带,称之为前哨阵地。每次在枣园召开几位地委书记开会,毛主席都会说:“仲勋同志,你来谈谈前哨阵地的情况。”

       这些点点滴滴的历史花絮,被齐心老人用十分平淡的语气讲述出来,不仅使人感到格外的亲切,也使得眼前这些历业的遗迹,朴素的窑院、古老的窑洞、苍劲的老梨树以及窑里的桌椅、油灯和文具、书稿和墙上的照片,都突然之间变得具有了生命。那种鲜活的亲切感,拥抱着每一个人,感动着每一个人。这就是历史的魅力,是由时间与空间酿造出的一杯醇酒,喝下一口,令人兴奋不已,回味无穷。

       一次仲勋同志很简练地汇报了特委领导关中地区的党政军民,顽强地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坚决斗争。毛主席风趣地说:“你们这是在保卫着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保卫着党中央和中央各部呀,我代表大家感谢你们!”随后毛主席为习仲勋亲笔提词,“党的利益高于一切。”1943年2月3日,延安《解放日报》头版报道了习仲勋、王震、马文瑞等22名在群众中有威望的模范干部和生产英雄,和毛泽东题词的重要新闻和社论。

       1943年春,党中央决定调习仲勋到绥德任地委书记。这是陕甘宁边区最大的一个分区,有五十多万人口,又是紧靠敌人重兵盘踞的重镇榆林,政治情况比较复杂。调动工作前,毛主席把习仲勋找到枣园谈话。

       入座开门见山,毛主席说:“又要你出征北上,有什么意见?”

       习仲勋笑着说:“主席和中央有令,我坚决照办。就是怕情况不熟,搞不好工作”。

       毛泽东语重心常地说:“我知道你这个人到哪里都能同大伙打成一片,建立起深厚友谊。但也有弊端,一个地方呆久了,就没有那么敏感了,到新的地方去也是锻炼嘛!”

       习仲勋由衷地点头同意。他去了绥德,注意调查研究,很快就熟悉了情况,各项工作搞得都很出色。

       1944年10月,正是枣园枣子成熟的季节,毛泽东又一次在枣园召见习仲勋。他拿出一盘新摘的枣子亲切地召待风尘仆仆的远道客人。“仲勋同志,先吃枣子吧,这是刚刚摘下的,尝个鲜。”

       习仲勋拿起一棵枣咬一口说:“枣园的枣,比我们绥德的还甜呀!”
       主席笑着说“那当然,有幸福渠水长年浇灌。”
       随即谈话转入正题,毛泽东问:“仲勋同志,有个新任务,你可能不会想到。”
       “什么任务?”
       “八路军要组建南下支队,由王震担任支队司令员,我建议由你随王震一起带队南下,我们不能老是固守在陕甘宁边区这个小圈子里,我们要主动出击扩大地盘呀,派你去,也是从全国人民解放这个大局考虑。”

     习仲勋没有一点精神准备,但他还是痛快地答应了,在听从组织调配上,他们这一代人往往都是很少有个人的想法。但没过几天,毛泽东又一次把习仲勋找到枣园谈话说:

       “仲勋同志,我考虑再三,你还是应该留在陕北。首先把陕甘宁边区建设好、巩固好,这是当务之急。”
       习仲勋说:“坚决服从中央决定。”
       毛泽东哈哈地大笑起来,指着面前的饭菜说,我今天要请你吃剁荞面,还是刘婶子送来的呢。
       习仲勋高兴的说:“那太好了,好久没吃陕北保安的剁荞面了,刘嫂子做的最地道。”
       毛泽东很喜欢陕西人的大智若愚与忠厚朴实的性格,这在习仲勋身上体现的尤为突出。

       歌曰:

       枣园灯火窑洞缘,
       安塞祝捷相逢甜,
       恳切肺腑一席话,
       胜似春雨夏风绵。
       抚今忆旧多感慨,
       当年故事话圣贤。
       何时伴君回陕北,
       一路谈笑凯歌还。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4  中网 (zw78.com)  ICP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