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共和国专题 > 解放战争全记录-力挽狂澜 > 详细内容
29.晋察冀和晋绥联军受挫大同、集宁城下
发布时间:2024/11/15  阅读次数:0  字体大小: 【】 【】【

29.晋察冀和晋绥联军受挫大同、集宁城下


贺龙是久历疆场的军事指挥家,从两把菜刀闹革命开始,他就强调部队必须服从军事纪律。

在聂、贺联合发起大同、集宁战役之前,晋绥军区部队按照毛泽东最初夺取“三路四城”作战分工,动用全部野战军主力和晋察冀军区一个旅发起了晋北战役。战役从1946年6 月16日开始到8 月15结束,历时两个月,一举歼灭阎锡山部8000多人,解放了除大同、忻县城外的广大农村和10余座城镇,控制了同蒲路南起忻县,北至大同以南近200 公里的地段,使晋绥与晋察冀西区连成一片。晋北战役的胜利,为大同、集宁战役创造了极为良好的条件,但事情并非那么简单。

晋北战役后,大同已成为一座孤城。由于处在平绥铁路和同蒲铁路的交会点,战略地位很重要,既是山西省北部的战略要地,也是太原的北部门户。当贺龙部出其不意地发起晋北战役时,蒋介石和阎锡山已察觉出,解放军下一个目标将是大同。老奸巨猾的阎锡山,下令守城部队积极加固城防和外围支撑据点的工事,大肆抢掠粮食,征抓壮了,决心死守大同。阎锡山在大同部署了近两万人的兵力:阎部第33军暂编第38师师部及第1 团、大同保安教导总队(内有改编的日军800 余人)、坦克车队驻城内;暂编第38师第2 团驻口泉,第3 团驻怀仁;东北挺进军马占山部骑兵第5 、第6 师驻白马城、卧虎湾、北关及车站;保安第2 团驻西关车站;广灵、浑源、阳高等县自卫队分布在城东及东南各据点。

_7 月14日,当晋绥野战军和晋察冀野战军一部联合对峙县城作战时,蒋介石责成北平行营主任李宗仁伙同阎锡山,一同飞往大同策划坚守大同的作战部署,并陆续将大批粮食和军事物资空运到城内。但这一切,晋绥和晋察冀的解放军是无法知道的。

7 月31日,攻大同的外围战役展开。当日即将大同至怀仁的铁路切断。至8 月4 日,由于没有集中兵力,迅速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使国民党军得以逐步收缩兵力,退回到大同城内。同时,由于没有一举夺得城东南的机场,使国民党军得以从太原、包头和北平运来大量物资,加强了大同的防守力量。

蒋介石、阎锡山见攻城部队进展缓慢。更增强了守住大同的决心,一方面从包头空运来了精锐的交警第16总队第3 大队数千人,另一方面调动傅作义率几乎与聂贺部攻城部队一样多的部队,驰援大同。攻城作战面临新的情况、新的困难。

8 月14日,大同前线指挥部下令主力攻城部队开始攻城,战至9 月4 日,才攻占北关、西关车站和部分城关街区。

但此时(8 月11日),傅作义已率近4 万大军,其中包括他的王牌军第35军,攻向集宁城,采取“围魏救赵”的办法,以解大同之围。

在围攻大同作战期间,毛泽东曾于8 月28日致电前线指挥员张宗逊、罗瑞卿并告聂荣臻、贺龙:“(一)蒋军北线作战计划规定,大同属于十二战区,傅部有相机占领卓资山、凉城之任务;(二)你们必须立即开始部署歼灭傅军向卓资山、凉城进攻之部队,同时不影响我对大同之攻击;(三)你们所得情况如何,歼灭傅部把握如何,及是否可以不影响对大同之攻击,均盼告。”

当天,大同前线指挥部领导人张宗逊、罗瑞卿即回电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大同战役计划本已包括打击傅顽出援在内,在野战中消灭傅顽一个到两个师是比较有把握的。进行对傅作战时,大同亦能围困和保持既得阵地,俟消灭傅顽后,再回师继续攻击夺取之。”

前线指挥部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指示和战场情况,认为,傅作义部可能沿铁路进犯集宁,或沿公路进犯丰镇,以解大同之围。决定先行消灭傅作义援兵,而后再攻取大同城。留下3 个纵队和其他一些地方部队,由第三纵队司令员杨成武和政治委员李志民指挥,继续围攻大同。张宗逊和罗瑞卿则率第358 旅和晋察冀军区第4 纵队由大同北上集宁打援。为了集中优势兵力,还将正在五台地区休整的第4 纵队第11旅调往集宁,又将第1 纵队的两个旅,由平绥路东段急调丰镇,作为打援的预备队。

如此,在集宁地区集结了优于博部的兵力,只要指挥得当,是完全可以消灭来援之敌的。

9 月5 日,傅作义攻占卓资山。9 月8 日,开始猛烈进攻集宁城。大同前线指挥部立即投人优势兵力,与傅部3 个师在集宁城下展开会战。经过两夜一天的激战,傅部3 个师被解放军打得支离破碎,阵形已乱,被歼5000多人。

此时,只要稍加攻击,傅作义攻集宁的3 个师,将会走投无路,只得束手被擒。换句话说,如果继续坚决地打击傅部这3 个师,消灭掉这支部队是完全可能的,而且聂、贺两大野战军也是有这个能力的,即使大同未攻克,这个战役也是成功的。但就在此时,大同前线指挥部在指挥上又出现了重大失误。

9 月12日,傅作义最具战斗力的第101 师及新编第32师。新编骑兵第4 师,正全速向集宁增援。

此时,正确的指挥应是加速吃掉傅作义攻集宁的3 个师,而后再打击新上来的三个师。但大同前线指挥部却作了相反的决策——即出动打击傅作义来援的先头部队第101 师。

第101 师是傅作义的看家部队第35军的王牌师,武器装备基本上是美械,战斗力十分强。那为什么决定去打第101 师这个强敌呢?聂荣臻回忆说:“到9 月12日下午,傅作义的主力第101 师已经赶来增援。这时本应先歼灭即将被歼之敌,然后再去打援兵,但不意我军前线指挥部却决定,掉转主力部队立即西进,要求先歼灭赶来增援的第101 师。这个决定显然是极为错误的。当时各部队接到命令后,都不愿意放弃即将被歼灭的敌人,但最后还是执行了前线指挥部的命令。”

当夜,因打援部队对临时改变部署没有准备,对敌人所在位置也没有调查清楚,加之黑夜作战,塞外天气已异常寒冷,给部队作战带来很大的不便,致使打援失利。

13日晨,处在绝望中的集宁城下之国民党军,听到援军来了,士气为之一振,乘解放军围城主力西去重新聚集战力,逐一恢复了被晋绥和晋察冀军区部队夺占的阵地;并全力猛攻集宁城,并于当日攻占集宁。

此时,傅作义调来的增援部队新编第32师、新编骑兵第4 师也全部赶到集宁地区,聂、贺部队被迫放弃收复集宁的打算。集宁既失,大同也就不能再攻了。

9 月16日,为了保持主动,大同前线指挥部下令撤围大同。

大同、集宁战役,傅作义“胜利”了。

聂、贺部首战攻大同这个坚固设防的城市,加之没有重武器,打起来肯定要吃亏,这可能是解放军在这个战役中失利的最重要原因。

而作为大同、集宁会战胜利一方的傅作义如何看呢?他在总结取胜的原因时说:“集宁会战,按当时的情形,我们是相当的危险,很有失败的可能。最后能得到胜利,我认为是一个侥幸。第101 师参加战斗后,共产党犯了一个错误,就是在十二日晚上,他没去攻新编第31师,而去全力打第101 师,这是共产党失败的原因。如果那天晚上,去攻新编第31师,我们的情况就相当危险了。”

傅作义占领大同后,气焰颇为嚣张。9 月20日第12战区司令长官部新闻处副处长、《奋斗日报》社长阎又文起草了《致毛泽东的公开信》,声称:在集宁地区“被包围、被击溃。被消灭的不是国军,而是你们自夸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贺龙所部、聂荣臻所部……”

这封‘公开信’对于人民解放军来说,是一份难得的反面教材。朱德总司令看到后,对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领导人说:“要向连以上干部宣读,这叫激将法。人家骂我们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也不过如此。”通过阅读这份反面教材,人民解放军广大指战员提高了斗志,增强了战胜蒋介石、傅作义的胜利信心。

对大同、集宁战役的失利,大同前线指挥部两位指挥员进行了总结。

1946年9 月15日,张宗逊、罗瑞卿在《绥东战场经过及经验教训》里说:“8 月2 日阳高会议决定打大同,打傅增援,当时认为大同可迅速攻下……没有准备大同不能拿下而与傅决战的足够兵力,结果大同连攻不克,傅即乘机东犯,使我措手不及。”

对于一个指挥员来说,他一生中可能打过许多胜仗,但也打过有数的败仗。对胜利,他们可能忘却,不放在心上;对于失利却念念不忘。罗瑞卿就是其中的一位。在“十年文革”期间,他在被“监视的情况下,仍对大同、集宁战役做了反思。”

他说,这个战役实际上是一个败仗。因为我军消耗太大,损伤了士气,未能歼灭敌军,大同也未打下。自己反倒失去集宁,助长了敌人的志气。

他还说,这对战略全局发生了重大影响的,“影响了张家口的过早失守,影响了晋察冀地区在大半年时间内,在对敌作战中,都处于被动地位。”“这是一次战役方针不妥,在执行战役时又无明确计划(如究竟重点打援还是攻城?是没有明确的预见的,先着重打城,而后又被迫打援),以及轻敌,不慎初战,不集中兵力等完全违犯毛主席军事思想的一个相当典型的战例!”

正如罗瑞卿所言,大同、集宁战役失利,把傅作义过早地引到了自己的身边,对这两大战略区后续作战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傅作义以主力10余万人,接着就图谋发动对晋察冀首府张家口的进攻。大同、集宁战役的失利,也迫使毛泽东停止夺取“三路四城”的计划,变为以歼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而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为主。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4  中网 (zw78.com)  ICP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