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纪念刘少奇 > 关于刘少奇 > 详细内容
刘少奇与中央党校
发布时间:2024/9/20  阅读次数:11  字体大小: 【】 【】【


  刘少奇曾于1948年7月至1953年3月兼任马列学院院长。这一时期,学校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形成了一套刻苦学习、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勤俭办校和教职员工为学员服务的优良校风,这一切是同刘少奇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分不开的。

  马列学院开办于解放战争最激烈的决战关头。1947年3月,中央党校因国民党军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而停办,不久,国民党军即由攻势转为守势,人民解放军则由守势转为攻势。此后,随着解放军在战场上节节胜利,中国共产党即将在全国范围内执掌政权已成定局。而执掌政权,就需要大批干部,但当时的干部准备明显不足,比如从1947年底开始,各解放区就纷纷向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央工委)要求调派干部,尤其是有土改经验、城市工作经验的干部。
  面对这种情况,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央工委决定,重新开办中央党校、培养干部。
  1947年12月,刘少奇在为中央工委起草报中央的电文中写道:“中央工委已决定开办党校。”1948年1月,刘少奇在为中央工委起草致中共中央的电文中又提出:“为准备局面开展之干部,拟开办党校,招收县团以上干部五百至一千五百人,训练半年派出工作。是否可行,请示。”3月,毛泽东一行东渡黄河,并于4月抵达河北阜平,同刘少奇、朱德等会合。5月,中央与中央工委会合,中央工委即行撤销。两个月后,7月19日,中共中央决定按照原中央工委的请示正式重办高级党校。7月2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创办高级党校(马列学院)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中央决定创办高级党校,名为马列学院,以刘少奇为院长”。并规定,“马列学院的任务,为比较有系统地培养具有理论的党的领导干部和宣传干部”。
  《决定》发出不久,刘少奇就直接领导了马列学院的筹备工作。从寻找校址、选调哪些同志到学院工作、招生条件怎样掌握,到招生考试出哪些题目、录取多少学员等,刘少奇都亲自参加研究确定。8月中旬,刘少奇拟定了第一期招生的试题和要求:“《我所了解的马克思主义》《我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认识》,自拟一篇,写自己最熟悉的、了解比较深刻的问题。”10月初,在听取杨献珍(1948年11月起任马列学院教育长,1955年8月至1961年2月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校长、党委书记)汇报招生考试成绩和录取情况时,刘少奇指出,鉴于培养理论干部的意义重大,应适当增加录取人数,并针对学员特点,提出了学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且,刘少奇还开列了第一学期的课程、初步商定了授课教员的名单。
  遵照刘少奇的指示,马列学院扩大了招生人数。11月8日,马列学院第一班开学,学员110人。开学后不久,12月14日,刘少奇来到马列学院,发表《对马列学院第一班学员的讲话》。讲话特别强调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也即开办马列学院的目的。刘少奇指出,“马列主义是我们党的理论基础,但我们党在提高理论修养方面是有缺点的。我们的干部几年来做了很多工作,对日本帝国主义斗争,对蒋介石斗争,对地主阶级斗争,艰苦奋斗,这很好。但缺点是理论修养不够,许多同志最重要的缺点就在这里”。所以,“我们要提高党的干部的理论水平,使各方面比较负责的干部具有或多少具有马列主义的理论修养,一定要做到这一点”。
  关于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的目的,刘少奇指出,“是为了使这一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我们既要有实际经验,更要有理论知识。否则,就是跛足的马克思主义者。教条主义者是跛足式的马克思主义者,而经验主义者则是爬行的马克思主义者,看得不远,迷失方向。所以我们必须学习普遍真理,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有中国经验,又有外国经验,才有实现正确指导的可能”。
  刘少奇还对马列学院的发展作出规划。他指出,马列学院是高级党校,以后还要办中级党校、初级党校。“将来还要以马列学院为中心,在全党学习中起指导作用,依靠马列学院去使全党理论水平有所提高”。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3月,马列学院随中央机关由河北平山抵达北平,暂驻香山慈幼院。4月,迁驻香山碧云寺西跨院,对外称“劳动大学”。9月,经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同意,将颐和园东门外的原清华大学农学院房产(现中央党校南院)移交马列学院。10月,马列学院正式迁入南院,开始了新中国大规模培养干部的历程。
  马列学院迁到北京后的1950年9月,刘少奇在第二期开学典礼上对学员谈了学习态度和方法问题。他指出,“我们学习马列主义,要学习它的立场、观点、方法,不要把马列主义变成教条。你们以后所遇到的、所要处理的问题都是新的问题,许多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没有讲的”,“就得靠你们用所学到的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分析、处理,并且要处理得不错”。
  1951年7月5日,刘少奇对马列学院学员作了《中国共产党今后的历史任务》的报告,对新中国的未来建设作出设想规划。7月12日,他再次来到马列学院,对第一班毕业学员发表了讲话。刘少奇对学员们的谆谆教导,有力提高了大家学习理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有学员在听报告后座谈时说:“少奇同志是我们名副其实的院长。”
  刘少奇不仅关心学员的成长发展,而且非常关注马列学院自身的建设。比如,他非常强调实事求是的校训。1952年春,在开展“三反”运动时,由于当时具体领导马列学院“三反”运动的同志违背了实事求是原则,搞逼供信,把副秘书长刘元士打成“大老虎”。后来事实证明,刘元士并没有贪污行为,但这件事却传遍全国,影响很坏。当刘少奇知道这件事后,即指派中央组织部有关同志来马列学院,通过调查研究,对直接领导这次运动犯错误的同志进行了严肃批评。
  再如,关心马列学院的基础设施建设。1951年6月,刘少奇写信给学院领导提出校舍建设原则:“建筑标准以在延安或西柏坡时的建筑为原则,稍加一些改良和计划性即可,即以合卫生、不冷、能住人、便宜、迅速为合格,并准备在十年之后再建筑近代校舍。”按照这一精神,学院提出了建筑一批平房和一座图书馆的计划方案,刘少奇批准了这个方案。11月,刘少奇又写信给杨献珍说,1952年要增招200名学员,需再增建相应校舍,叮嘱及早拟定扩建计划。按照刘少奇的指示,马列学院很快又盖起一批节约耐用、居住便利的平房,既为国家节省了资金,又满足了扩大招生的需要。
  此外,刘少奇还非常关心学校的理论队伍建设。1950年第二期学员开学时,他就说,我们几年后要大办党校,要有教授和助教。1953年,杨献珍和侯维煜提出,五年内使各教研室的教员、助教达到300人左右,刘少奇表示完全同意。1956年,杨献珍和侯维煜向刘少奇汇报高级党校(1955年8月起马列学院改称为中共中央直属高级党校)七年建设规划时提出,教学干部要由现有的103人增至600余人。他们一开始还担心这个数字是不是提得太大了,但刘少奇却说:“教研室干部数量似乎少了一些,可以增加至800至1000人。”他还说:“教学工作是创造性的工作,不要怕编制大,大一点也好,不能和政府、行政机关比,但学校的行政编制不要大了。”杨献珍和侯维煜还主张在教学人员中实行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的学衔制度,刘少奇也表示赞同说:“实行学衔制度是必要的,既要人家安心工作,学校就要正规化。需要采取这样一些制度,才能使人们树立起理论教育工作的事业思想。”
  在兼任马列学院院长近5年的时间里,刘少奇虽然肩负党和国家重要职务,公务繁忙,但他对党校工作,无论是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思想教育,还是机构变动、人事安排等,都亲自过问。1953年3月后,刘少奇不再兼任马列学院院长职务,但他仍时刻关心关注着党校事业的发展。对这一时期刘少奇直接领导下的中央党校,杨献珍给予了“欣欣向荣、兴旺发达”的高度评价。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4  中网 (zw78.com)  ICP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