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纪念朱德 > 红军之父 > 详细内容
红军之父的一生
发布时间:2024/9/15  阅读次数:13  字体大小: 【】 【】【

      朱德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他胸怀抱负坚守使命,加入共产党后始终坚持革命建设,七十年间遭受磨难和困境,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建设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朱德

      朱德同志出生清贫,早期的生活环境和家庭背景影响着他的一举一动。“为人民谋幸福”是他的初心,私塾老师席聘三的谆谆教导激发他的爱国热情;亦师亦友的张澜强化他的爱国热忱,毅然背负起救国的使命。一股子热情建立的初心,竟也一直支撑着他走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最初的时候朱德同志深陷教育的魅力,认为思维水平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当前的社会现状,但现实往往不遂人愿。朱德任职教师后才明白开启民智救国的方法已然行不通,于是弃笔从戎,转而走上武装救国的道路,不过几十年后的结果也证明了当初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朱德不打无准备之仗,也不说无诚信之言。他告别高等学堂,考进陆军讲武堂。“刷新旧国风”是赠给友人的名句,也体现了他的决心。

      理论终究是理论,没有经验放在战场上就是纸糊的,不堪一击。这个时候孙中山带领的民主革命正热火朝天,朱德同志加入同盟会追随蔡锷,先后参加辛亥革命、护法战争,战功显绩的同时也让他见识到腐朽社会的冰山一角,他明白,救国之路任重而道远。

      身处南方的他未触及权力中心,深知自己的弱小,更清楚对于分岔路的选择。于是谢绝中山先生关于建设资产阶级政党的邀请。1922年,在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双重影响下,朱德渐渐对马克思主义学说有了兴趣,没多久就和孙炳文一起去了德国。三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在柏林、哥廷根、苏联学习,也是在柏林的这段时间经周恩来的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其中的一员,正式走上一条充满荆棘的救国道路。这一年他36岁。

周恩来与朱德

      身在国外,心仍然挂念着国内的情形。朱德曾一度因参加革命而被柏林警察逮捕,他的救国革命热情,就在这样一次次打击中更加牢固。从此以后,党就是一切,党的成长高于自己的生命!

      朱德一直将自己的信仰标榜为他的行动指南。1925年北洋军阀的虚伪统治严重影响了百姓的生活,组织相信朱德的能力,便安排在苏联学习的他立即归国参加北伐战争。不负所望,他成功领导民众运动反抗英军的屠杀,又在国民党的叛变“清共”行为中逃过一命,听从指挥奔赴南昌,进行武装起义的准备。他明白,这一次要拿起枪杆子独立行事。

      1927年他在南昌起义中担任指挥军,又在1928年领导发动湘南起义,同年4月与毛主席在井冈山会师,组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任党代表的毛泽东同志和任军长的朱德同志,这两个人虽然有着上下级的关系,但更多的情分是惺惺相惜的战友。他们共同作战,相互影响,“游击战十六字诀”就是两人创造的。“度量如大海,意志坚如钢。”这是那个时期毛泽东同志对朱德的评价。他纯朴谦逊、宽和忠厚,两个人工作配合默契,无论是建立革命根据地还是无数个武装斗争,有毛就有朱,有朱就有毛。朱德的所作所为有一套自己的行为准则,对于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行为坚决不妥协,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坚定不移地听从党领导的指挥。

      安内必先攘外,想要恢复国内的正常生活,击败一切外来侵略者是重中之重。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是第一次民族性的战争,朱德作为军队指挥长,在抗战中一边抵御外来侵略者一边建立抗日根据地,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皆有他的身影。恢复国内经济生产也是他的目标之一。出身的原因,朱德深受旧时期剥削农民的迫害,抗日时期为了后续物资的补给跟得上,大力指导生产运动,开展生产竞赛运动,整治社会风气,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大概是对社会理解太深刻,也知道采取和平方式解决内战的方式行不通。内战爆发时朱德便做好了准备,协助毛主席指导战役,号召全国人民协助解放军为了全民族的解放而战斗起来,发起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推翻反动统治,全面总结出一整套攻坚战经验,能够科学的预见解放战争形势的走向,为获取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巨大贡献。武装夺取胜利,朱德想着这条路自己走对了。革命建设前期的风风雨雨,他以一个辅助者的角色配合党的领导,经历过磨难,遭遇过险境,坚定信仰从不懈怠,他对自己要求总是极为严厉的。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新纪元,是一个新的开端、新的成长。但历史的遗留问题也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解放前的黑暗统治,大大小小的战争,各种剥削和压迫都意味着只是清除了途中的荆棘与沼泽,指明了方向,冗长的救国之路仍需要不断去探索。至此革命建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经济生产也需要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朱德为革命建设注入了全部的心血,在新中国成立以前跟随着它的步伐走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直至新中国的建立,然而此时开始慢慢远离人们的视线。这时他已经六十四岁了。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社会主义新建设对从战火中走来的朱德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能够接受马克思主义学说是一方面,但真正行动起来落到实处是另一方面,具有不小的困难。他在默默协助毛主席进行党的领导的同时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没有前车之鉴,只能自己慢慢去摸索。他跑遍整个中国,考察到每个地区的不同,从工业、农业、财务、交通等多方面深入分析研究,拟写多份调查报告,把全部精力放在调查研究上。朱德对于事件的看法一直有一套自己的理解,也提出过不少中肯的意见和主张,至少可以很好地发挥每项决策的效用,避免重大决策的失误。

      恢复国内经济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但一味地“强求”不可取。大跨步的生产让朱德从开始的喜悦到逐渐发现问题,《勤俭持家》一文是他的作品,其中认为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并不是吃大锅饭,错误的理解导致的后果无法想象,真正的经济意义还需要不断去探索。朱德年事已高,看问题一如往常的犀利,具有预见性的先见之明正是他对每个地区认知的总结。他注重纪律检查工作,克服各种不良倾向,保持优良作风,做了大量的奠基性工作,为加强党的建设倾注了心血,积累了经验。

      朱德元帅的军事才能有目共睹,也一直在军区里身担要职,1955年更是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的军衔,此后保家卫国成了他的代名词。朱德同志过去认为以武为治进行革命建设,却比任何人盼望社会的稳定与和平。抗美援朝是他作出的决策,统一训练计划、加速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也是他的讲话,朱德同志尤为重视国防现代化的建设,参加各种兵种的组建、提出一系列方针和原则只为更高程度提高国家的军事能力,让国家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让人民拥有更幸福、更安稳的生活。

      朱德热爱学习,虽然弃笔从戎,仍把知识学习看做从事一切的基础,坚定教育的重要性。正式参军的孙子朱和平受其影响颇深。“部队领导希望我上部队的院校,直接按照培养领导干部的模式发展,我也挺认同的。”朱德认真地说“这条路行不通!你连高中都没上,科学知识文化太差就去指挥,将来从政肯定是走不远的。”

      “以后一定是高科技的战争,没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是绝对不行的。要补上高中,要上大学!”出国求学的真理之途让他看到了西方国家的发展,开阔了眼界,造就出深邃的思想,学会把眼光放长远点。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过去的一套并不适用于现在,更不会符合未来的发展需求,任何事物的预见性都是需要结合实际来考虑的。在国家还处于水深火热的状态中,国外早已经历过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朱德见识过新事物的发展,不断积累的知识储备自然而然就会让他明白未来发展的趋势,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性。

      朱德从骨子里得出的认知就是为人民发展、为国家的建设发展服务。经过时间的打磨,这种想法只会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坚固。新中国成立以来他从经济、党建、军事多层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主张实行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宣传勤俭建国,还多次出国访问、会见外国领导人,增强各国之间的友谊,增加交流与往来,日夜操劳,呕心沥血,一直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段历程里,有过心酸,有过误解,他能做的就是坚持自己,坚持自己的理想,坚持自己的态度,才能不负一切。

      朱德坚守初心,整整七十个春秋始终走在中国革命的建设道路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朱德是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也一直主张加强革命建设推动国家的进步,无论什么时候都坚决服从党中央的决定。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而他也的确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可以为了国家的发展和民族利益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了自己的信仰坚定追随中国共产党;为人宽厚坚韧,内心强大,即使在重大关头也能顶住压力坚持原则,一切从党的利益出发,坚决捍卫党内团结,维护国家治理。“纵使无人欣赏,依然向地自寒芳”。在革命建设的风雨历程中,他同自己酷爱的兰花一样,坚持初心,方得始终。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4  中网 (zw78.com)  ICP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