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纪念周恩来 > 丰功伟绩 > 详细内容
周恩来因何提出“农业是基础 工业是主导”
发布时间:2024/9/14  阅读次数:10  字体大小: 【】 【】【


  (本文节选自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胡长明著作《大智周恩来》)


  在中共党内,周恩来是最早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思想的领导人之一。1949年12月他便在一次会议上指出:“我们必须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发展工业,在工业的领导下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没有农业基础,工业不能前进;没有工业领导,农业就无法发展。”

  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农业大国,而且人口众多,粮食问题关乎人民生活和政局安危。周恩来提出以农业为基础,首先是基于对这一国情的认识,因为如果没有饭吃,其他一切就根本谈不上。从农业与轻工业、重工业的关系上说,只有农业恢复和发展了,才能提高几亿农民的购买力,增加他们对工业品的需要和对工业原料的供应,从而刺激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发展。

  苏联搞工业化是通过片面强调重工业而忽视农业这种模式进行的,而且把农民挖得太苦,农业的积累率远远超过了农民所能承受的限度,这不但引起农民的不满,而且使重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难以为继。周恩来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避免苏联模式的弊端,走自己的有特点的工业化道路。毛泽东通过对苏联模式的反思,在1956年提出“要重工业,又要人民”的思想,对此,周恩来非常赞赏。在起草第二个五年计划时,他要求计划部门正确处理好农业、轻工业与重工业的关系。他说:“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地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以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延缓农业的发展,不仅直接地影响轻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而且也将极大地影响重工业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工农联盟的巩固。”1964年,周恩来在总结建国后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农、轻、重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他指出,那种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而不注意发展农业的观点和做法,是违反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

  中国既然是一个农业大国,那为什么要以工业为主导、为重心呢?周恩来认为,城市领导乡村,工业领导农业,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排斥工业主导的社会主义,只能是农业社会主义。尽管建国初期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占90%,现代工业仅占10%左右,乡村比重大,城市比重小,但不能因此就取消城市领导乡村、工业领导农业的方针,阻碍城市化、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只有确立工业的领导地位,才能使农业现代化、机械化,提高农业发展的水平。

  说到底,工农关系是辩证的,既不能因为工业是领导而忽视农业的基础地位,也不能因为农业是基础而削弱工业的领导地位,周恩来反复告诫全党防止两种偏向。当然,在某些发展阶段根据客观实际突出强调农业,把农业当作经济工作的中心是必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取消工业的主导作用。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4  中网 (zw78.com)  ICP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