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红色纪实 > 红都内外的秘密 > 详细内容
第十一章 白毛女出自平山 轰动了延安
发布时间:2024/9/7  阅读次数:6  字体大小: 【】 【】【
      在晋察冀边区广为流传“白毛仙姑”的故事:一个浑身长满白毛的仙姑,住在西柏坡南面的一个山洞里,仙姑法力无边,能惩恶扬善,扶正祛邪,主宰人间的一切祸福。为了搞清故事真相,刚从延安毕业的李满天,千里赴太行,深入西柏坡,第一次亲近了白毛仙姑。
  孙殿英残部退出后,西柏坡一带地区的社会稳定了,老百姓又可以放心地进山打猎、砍柴了。但是,最让老百姓宽慰的,莫过于又可以到滹沱河南岸的山神庙,给白毛仙姑上香了。连日来,上香的人络绎不绝,热闹的像赶洪子店大集。
  对于白毛仙姑的事儿,李明早有所闻,只是由于前段时间忙于组建晋察冀游击队,建立人民政权、对付孙殿英残部,没能腾出精力管白毛仙姑这件事。现在,他深深感觉到,不尽早弄清白毛仙姑,势必影响根据地的社会稳定,势必影响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经与临时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由王昭率领一个排的兵力和一个民兵小队,进天桂山围捕白毛仙姑。
  进山抓白毛仙姑的消息,不胫而走,老百姓心神不定起来,众说纷纭。有的人说,“白毛仙姑”是神仙下凡,抓不住。有的人说,得罪“白毛仙姑”,西柏坡百姓要遭殃。不少人又联系几百年来流传的“柏树”传说,认定“白毛仙姑”就是“圣人”,抓“白毛仙姑”,西柏坡人要倒霉了。
  几天过去了,人们正在忐忑不安中,忽然有人发疯似地高喊:“白毛仙姑抓住啦!”人们争先恐后冲出家门,来到街上看热闹。就见一个披散白发、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白身女子和一个小白孩被反绑双手、押往齐学少庄园……
  事件很快真象大白。白毛仙姑的故事传到了延安,也深深的吸引了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的李满天,他决心毕业后要去平山搜集、整理白毛女的故事,用文学形式写出来。
  这才有了本书第一章“白毛仙姑”的故事。
  后来,晋察冀军区宣传队根据李满天的小说,编排了一个活报剧,配合根据地的妇女解放运动;以后又被鲁迅艺术学院的革命文艺工作者改编成歌剧《白毛女》,进而影响越来越大的。
       李满天(1914.1—1990),原名李春芳,又名涓丙,笔名林漫。1914年出生在陇上文化名城临洮县城的一个书香之家。早年在家乡临洮及省城兰州读书,后肄业于燕京大学。少年时就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和革命文学作品,接受了先进文化思想,曾主办过地方报纸《新临洮》。1938年赴延安参加革命,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就读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毕业后,历任晋察冀边区政府教育处秘书科长、《晋察冀日报》和《冀晋日报》编辑、记者、大别山军分区政治部宣传民运科长、《鄂豫》副总编辑等职。于20世纪40年代开始创作并发表文学作品。
  李满天在担任《晋察冀日报》和《冀晋日报》编辑、记者期间,写出了报告文学《白毛仙姑》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后又写成短篇小说《白毛女人》发表。
  1945年,在时任鲁迅艺术学院副院长周扬的主持下,由贺敬之、丁毅执笔以“白毛仙姑”故事为题材创作出了歌剧《白毛女》。1950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改编拍摄了故事片《白毛女》。1964年,在周总理的关心支持下,上海舞蹈学校又编创了芭蕾舞剧《白毛女》,自此,白毛女的故事终于传遍海内外。

  新中国成立后,李满天历任新华社湖北分社总编辑,河北省文化局副局长、河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河北分会主席等职。195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水向东流》(三部曲)、短篇小说集《家庭》、《绊脚石》、《安元和小宝》、《哑巴讲话》、《力原》、《李满天短篇小说选》及歌剧《太平桥》等。1982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83年率中国作协代表团出访叙利亚、突尼斯等国。1990年在河北石家庄病逝。

  享誉中外的歌剧、芭蕾舞剧《白毛女》是一部妇孺皆知的经典剧作,其精彩而富有传奇色彩的剧情以及“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生动主题曾影响了中国几代人,堪称中国戏剧史上的一座丰碑。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这段流传在太行山区的故事第一位记录整理者是著名作家李满天。
  李满天24岁那年大学还没读完,他就背着家人冒着生命危险投奔延安参加革命。对于从内地来到延安的热血青年,中央都是先送他们到延安抗大或者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因此李满天进入了鲁迅艺术学院主修文艺专业。
  1939年8月,李满天在鲁迅艺术学院毕业,先被下放到离延安100多公里外的一个连队去锻炼,在此期间,他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启用了笔名“林漫”。由于受白毛仙姑传说的强烈吸引,为了寻找白毛女故事来源,他要求去晋察冀边区工作。1940年冬天,被抽调作为晋察冀辽干部小分队的一员,千里奔太行,深入敌后,赶往晋察冀解放区。
       经过20多天的跋山涉水,李满天终于胜利到达了晋察冀边区。
       李满天他们一行受到《晋察冀日报》总编辑邓拓的热情接待,在担任《晋察冀日报》编辑记者期间,李满天经常深入太行山一带进行采访,写了大量的新闻稿件和文学作品。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李满天在太行山区平山县采访中,从当地老百姓的讲述中听到白毛女的故事原委。
  李满天去白毛仙姑洞考察,那洞位于天桂山腰,外洞豁大,洞高两丈有余,三面洞口,洞外悬崖峭壁,中、左洞口有险梯相通。走进内洞,右侧有石床,想必是白毛仙姑每日睡卧之处。洞深两丈,越走越小。当年白毛女藏在这深山古洞,洞口的石桌因群众烧香进贡,早就成为烟熏火燎的颜色。洞内岩石犬牙交错,渗水滴滴嗒嗒,寒气逼人。也许受了惊扰,扑棱棱飞出一只鸽子,一身雪白,没一根杂毛,像玉石雕刻出来的,在洞口盘旋了几圈,振翅生风,然后冲上蓝天,越来越高,越来越小,直到融进阳光之中。
  李满天又来到山脚下的燕尾庄就是电影中的杨各庄。穿过骑街牌楼,路北高高的青石台阶上就是黄家大院。悬山式布瓦顶,飞檐翘角,望兽檐下有“德贯千顷”匾额。建筑布局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砖雕影壁四角蝙蝠,期望四方来福。三进院落,平面T形,意为天桂山第一家。占地二亩九分,取二九一直发的意思。南屋为账房,是穆仁智逼杨白劳往卖身契上按手印的地方。正房高悬“积善堂”,是黄母的经堂。从左侧角门进入后花园,是黄世仁施暴的去处,风传树叶作响,隐隐传来当年喜儿的呼救和黄世仁的狞笑。
  李满天深受这个题材感动,多方搜索资料,采访了几十个人,当即根据故事写了一篇报告文学《白毛仙姑》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后又写成短篇小说《白毛女人》发表。
  毛泽东有一个习惯,就是对所有能看到的报纸都一字不落地细读一遍。在井冈山时能看到的报纸少,每次红军下山执行任务,他都叫人千方百计地收集报纸,报纸上的信息帮助他做出了许多战略决策。到延安后,能看到的报纸多了,还有了共产党自己的报纸,他的这个习惯仍然没有改变,每天都抽出一定时间来看报。当他从《晋察冀日报》上看到《白毛仙姑》的连载故事后,激动地流下了热泪。他被白毛女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急忙打听白毛女的的出处?当他获悉是平山县西柏坡天桂山时,他说:“我们到白毛女的故乡去吧!”
  李满天没有想到,他的作品《白毛仙姑》被改编成歌剧《白毛女》上演,白毛女出自平山,却轰动了延安,由此给西柏坡带来历史机遇,使一个太行山中的小山村成为中国革命的红色圣地。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4  中网 (zw78.com)  ICP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