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红色阅读 > 英模事迹 > 详细内容
湖南汝城第一位女共产党员朱舜华
发布时间:2024/9/5  阅读次数:7  字体大小: 【】 【】【

      朱舜华,1902年出生,湖南汝城县人,是湖南省参加革命较早的先进分子和汝城县第一位女共产党员。朱舜华虽然是一位普通党员,但是她为投身革命,不惜与家人决裂,并发誓“革命不成,绝不回家”。在漫长的革命道路上,朱舜华经历了难以想象的磨难,付出了巨大牺牲,把一生献给了革命。

        在长沙毛泽东家中加入中国共产党

       朱舜华出生于地主家庭,生活富庶。在温室里长大的朱舜华却没有因此成为柔弱的花朵,反而成为反抗封建势力的先声。1917年,朱舜华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在这里朱舜华与进步学生何宝珍等朝夕相处,不仅阅读了许多革命书刊,还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活动,思想日趋进步。1919年,17岁的朱舜华参加五四运动,结识了毛泽东、刘少奇、杨开慧等人,加入了新民学会。1920年7月,她参加赴衡阳的驱张(敬尧)代表团,随何叔衡等到郴州宣传时回到汝城。分别在储能学校、濂溪学校、云头书院组织发动师生及爱国人士等集会,宣传马克思主义,向濂溪学校学生介绍《新青年》等进步书籍,号召大家行动起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坚决抵制洋货”,启发和带动了一大批进步青年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投身反帝爱国的革命洪流。父亲认为其大逆不道,百般阻挠,并以断绝经济相威胁。朱舜华公开宣称,“我不稀罕荣华富贵,对自己选择的道路决不后悔”,从此脱离了封建家庭,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2年5月,毛泽东来到衡阳,在湘南学联参加了五一节纪念会,并作讲演。朱舜华和何宝珍专门跑去听了五一节纪念会的演讲,“感到很新鲜,听得津津有味”。不久,朱舜华就同何宝珍、邓金声、肖腾芳4人跟毛泽东一道去了长沙。朱舜华和何宝珍同住清水塘,与毛泽东和杨开慧住在一起。从此,毛泽东和杨开慧就成为他们的朋友兼老师。这一时期,朱舜华在毛泽东和杨开慧的耳濡目染之下,不断进步,逐渐成长为坚定的革命者。1922年10月,在长沙清水塘毛泽东家中,经刘少奇、杨开慧介绍朱舜华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毛泽东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干革命不容易,要吃得千辛万苦,你受得住就干下去,受不住就回你家那个大花园去。”朱舜华坚定地回答:“要是受不住,我就不跑出来了。”

       为了革命多次经历丧子之痛

       1923年3月,朱舜华与丈夫贺恕被毛泽东派往水口山矿开展革命工作。11月,在庆祝水口山工人俱乐部成立一周年之际,她被反动派逮捕。敌人逼迫她交出党团员和俱乐部负责人名单,朱舜华坚贞不屈,遭受酷刑,奄奄一息,腹中胎儿被踢死,后被工人们冒死救出,被抬到耿飚家中,后又转移到离矿比较远的老工人家里,并请了医生抢救才得以活命。耿飚后来在回忆录中提及此事。

       马日事变后,朱舜华和贺恕在衡阳北乡庙溪山一带领导农民武装斗争,两个孩子则被留在了城内。敌人多次抓她未果,便抓住了两个孩子,并以此来要挟朱舜华投降。敌人将她年仅3岁的儿子残忍杀害。女儿被奶妈抱走,从此失去了音讯。

       1927年12月,中共湖南省委派朱舜华和贺恕到宝庆(今邵阳)工作。贺恕任湘西南特委书记,她担任中共湘中区委组织部长,他们一同在宝庆、洪江一带组织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1929年5月,她下山生孩子。7月,敌人包围村庄逮捕了她。敌人对她严刑拷打,她被折磨得多次昏死,仍宁死不屈。幼儿也惨遭杀害,朱舜华悲痛欲绝,昏死过去,被敌人抛尸荒野。深夜,农民前来收尸,发现她气息尚存,把她背回去救活了。

       1930年2月,朱舜华同丈夫带着仅有的一个女儿去寻找党组织,途中因遭遇敌人追捕,情急之中只得把孩子托付给他人抚养。她与丈夫沿途乞讨,终于在上海找到了党组织。但他们最后的这个孩子,始终没有找到。为了革命,朱舜华和贺恕夫妇失去了全部的5个孩子。

       5月,朱舜华在上海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联络员。她边到工厂当女工维持生活,边积极投入工人运动。那时生活异常艰难,有时连稀饭也喝不上。刘少奇曾脱下身上的皮袄到当铺当钱,帮助朱舜华夫妇维持生活。

        向毛泽东表示“仍愿做一名小学教师”

       新中国成立后,朱舜华任上海市教育工会秘书。一次赴京参观学习,毛泽东得知后,将她接到中南海叙谈,合影留念。分别时,毛泽东关切地问:“你愿意做什么工作?”她说:“三十年前,我是教书的,现在我仍愿做一名小学教师。”她婉拒了毛泽东、刘少奇等人留她在北京工作的好意,回上海继续从事教育事业。她的名言是“所有的孩子都可爱”。朱舜华一生没有存款,余钱大都用来接济贫困学生。家里除了刘少奇送的一件棉袄、柳亚子送的一对沙发外,其他都是缝缝补补的衣帽鞋袜等生活必需品。尽管如此,她却把自己3000余元补发工资全部捐作了党费。晚年的朱舜华抱病撰写了《把一切献给革命》《清水塘的亲切教诲》等一系列革命回忆录,为编写革命史、烈士传提供素材,经常应邀为青少年讲革命传统故事。

     1981年9月28日,弥留之际,朱舜华欣慰地对守护她的干部说:“我不为名利,一生交给革命……我心里高兴。”朱舜华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磨难,但她始终保持着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和信念。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4  中网 (zw78.com)  ICP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