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红色阅读 > 精神大观 > 详细内容
抗大精神永放光辉
发布时间:2024/9/5  阅读次数:7  字体大小: 【】 【】【

   回顾抗大对中国革命事业的贡献,宣扬抗大正确的方针和办学经验,宣扬抗大的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对于发扬抗大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教育改革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走上抗日斗争前线。这时,我国的政治形势正从国内革命战争转向抗日民族革命战争。在这历史大转折关头,无论军队、地方都急需大量干部去组织和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斗争。为了适应这种需要,党中央于1936年6月1日,创办了抗日红军大学(第二期改名抗日军政大学)。

  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对抗大的领导,对抗大的工作经常给予指导。1939年1月,抗大进行工作大检查,向党中央写了检查总结报告,中央就就此专门作出了《关于抗大工作检查总结决议》,对抗大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和鼓励。1939年7月,党中央根据当时敌我斗争的形势、任务,适时作出了抗大总校挺进敌后,在各抗日根据地普遍建立分校的决定,并对留在延安的第三分校进行工作检查,发出了《关于整理抗大问题的指示》,再次强调学校必须以教学为中心,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1943年春,党中央又决定抗大总校及第二、第七分校返回陕甘宁边区办学。这些重要决策,保证了抗大在错综复杂的斗争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毛泽东同志对抗大倾注了很大的心血。为了加强对抗大的领导,毛泽东同志亲自兼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从制订教育方针、审定教学计划、确定领导班子等重大问题,到参加抗大集会、给教职学员讲演、上课、个别谈话、出版校刊等实际工作,都抓得很紧。现在编入《毛泽东选集》的不少重要著作,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反对自由主义》等,都是毛泽东同志当年作为讲演或为校刊撰文在抗大首先发表的。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张闻天、彭德怀、邓小平、贺龙等许多领导同志也都到抗大作过讲演或讲过课。

  对抗大的教员,党中央十分关怀,除加强思想教育外,很重视提高教员的政治地位和物质待遇,树立教员的威信,照顾教员的生活,体现了我们党注重教育、尊重知识、关怀知识分子的原则。

  二

  抗大的学员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的思想基础和觉悟程度有很大差别。作为“革命熔炉”的抗大,它的首要任务就在于教育人、改造人,转变学生的思想,提高他们的军政素质。为此,毛泽东同志提出抗大的教育方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并强调“青年应该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同时,他还针对知识青年和工农干部的不同特点,提出了“工农干部知识化,知识分子工农化”的口号,特别对知识青年提出了与工农结合、进行思想改造的任务。所有这些,都指明了抗大教育工作的方向。

  抗大每一期的教育内容,虽然根据当时的中心任务和学员成分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基本的政治教育内容,诸如哲学、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中国革命问题等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课程,以及形势、任务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则是不变的。通过教育,使广大师生逐步树立起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抗大的政治教育为什么那样卓有成效?重要的一条就是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抗大学习法》明确指出:“我们的学习目的与资产阶级相反,我们不把学习看作‘镀金’、‘镀银’,装装门面的事,而是为了提高每个革命青年的政治觉悟与理论水平,使每个革命者能更好地献身于民族解放与阶级解放的伟大事业。”由于学习目的明确,大家自觉的联系思想,联系实际,改造世界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分析形势,处理问题。

  抗大师生把革命理想与现实斗争紧密联系起来,时刻准备“学好本领,好上前线去”。所以,大家从射击、投弹、刺杀、爆破和队列教练、单兵战术动作等基本军事知识,到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和战斗指挥,都认真演练,刻苦钻研,学习和掌握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许多知识青年入学前从未摸过刀枪,通过军事训练和反“扫荡”反磨擦的战斗锻炼,毕业后又经过实战的锻炼提高,逐渐成长为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的军政干部。

  世界观的转变是根本的转变。抗大同学经过教育,参加实际斗争和劳动锻炼,在政治上日新成熟,逐步树立了共产主义世界观,都纷纷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十分关心这一大批革命青年的政治进步,要求我们认真做好党的发展工作。所以,每期学员毕业时,党员总数都占学员总数70%以上。历史已经证明,几十年来,任凭风云变幻,抗大绝大多数同志都经住了考验,不愧是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德才兼备的好干部。

  当时抗日根据地的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但抗大师生以红军长征的精神激励自己,以苦为乐,以苦为荣。为了克服物质困难,大家自己动手挖窑洞,筑校舍,开荒种地,纺纱捻线,背粮砍柴,挖煤烧炭,一面学习,一面劳动,不仅克服了困难,赢得了胜利,而且在斗争中磨练了革命意志,培养起艰苦朴素的作风。

  抗大十分重视教育广大师生的继承艰苦奋斗、英勇牺牲的革命传统,发扬为革命、为理想而献身的大无畏精神。在频繁的反“扫荡”反磨擦战斗中,抗大师生英勇战斗,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在1943年秋季晋察冀边区反“扫荡”战斗中,第二分校陆军中学六百多名师生奉命坚持就地斗争。有一天,他们在转移途中,突然与日、伪军遭遇。在敌众我寡、地形不利的形势下,陆军中学师生打得十分顽强:有的两腿被打断仍坚持战斗,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有的下颚被炸掉还顽强抗敌;有的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以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击退了敌人的猖狂进攻,保护了隐蔽在附近山沟的数千名群众,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出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战歌。

  三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是毛泽东同志亲手制订的抗大校训,是抗大师生培养优良作风、抵制歪风邪气的座右铭。

  抗大有着良好的军政、军民关系,有着亲密无间的内部团结,上下级关系十分融洽,情同手足。当时各级领导干部经常深入基层,找干部、学员谈话;学员们也经常到领导同志和干部、教员的宿舍串门,大家促膝谈心,谈学习、谈思想,赤诚相见,不存戒心,毫无拘束。在1939年7月挺进敌后的征途上,每当过封锁线时,罗瑞卿同志总是走在队伍的前头亲自指挥,组织人员扶助女同志和生病、体弱的同志。他那种关心群众、身先士卒的精神至今令人难忘。当时机关的作风也很好,基层干部或学员到校部来,无论白天黑夜,机关干部都笑脸相迎,热情接待,倒上一碗开水,请他们坐在炕头上就谈起来,能帮助解决的困难尽快帮助解决,使大家感到象回到家一样温暖,根本不存在“门难进,人难见,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

  抗大为了把学员培养成我军的骨干,模范的军人,从学员入学的第一天起,就从严格军事生活入手,培养他们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每天从起床到熄灯,出操、上课、讨论、演习、晚点名,生活既紧张又有节奏。当时住宿的窑洞虽很简陋,但内务卫生却搞得很好,使来校参观的同志和国际友人都赞叹不已。

  抗大的生活条件虽很艰苦,但抗大师生却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朝气勃勃,愉快活泼。从晨曦初照到星月当空,操场上、课堂里、行军途中、劳动工地,哪里有抗大的队伍,哪里就有嘹亮的歌声。各学员队的“救亡室”经常出版墙报,组织文艺晚会,开展球赛和军事体育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热火朝天。当年刘伯承同志称赞说:“抗大越抗越大,雄赳赳、气昂昂,又说又唱,歌声嘹亮;走到哪里,哪里变了样。”

  在纪念抗大建校五十周年的时候,回顾它的战斗历程,我们的心情格外激动。抗大的历史功绩不仅在于它培养了十几万名军政干部,特别是培养了成千成万的知识分子干部,为革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很大贡献,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更可贵的是它培育的抗大精神已经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扬光大,一代一代往下传,在新的历史时期,成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推动力。

  抗大精神永放光辉!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4  中网 (zw78.com)  ICP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