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红色阅读 > 红色人物 > 详细内容
泛黄的证书,见证“光辉岁月”
发布时间:2024/9/4  阅读次数:5  字体大小: 【】 【】【

湖北日报讯 图为:郑福安展示珍藏的“革命军人证明书”。﹙视界网孙东进摄﹚

       七月盛夏,咸丰县高乐山镇晨光村,群山环抱,凉意悠悠。

       22日,84岁的郑福安坐在屋外庭院里,小心翼翼地打开一个斑驳的皮箱,摊开一张泛黄的证书,“这是我一生最珍贵的物件,今天第一次给外人看。”

       这是一张“革命军人证明书”,1955年颁发自“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

        敌机来了,他把连长推开

       老人有些耳背,但身体硬朗,头脑清醒,说话中气十足。提到抗美援朝,郑福安就精神焕发,娓娓而谈,回忆那血与火的峥嵘岁月,一幅战友们并肩战斗的画面就浮现在眼前。“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1952年8月12日,19岁农村小伙郑福安,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加入抗美援朝志愿军,在手推车连当信息员,主要任务是运送弹药。“运输弹药威胁最大的就是敌人的飞机。”郑福安说,敌人为了切断我后勤运输保障线,不断派飞机轰炸。为此,推车连只能夜里行动,白天宿营。有时,夜晚敌机也会出动袭击,向我运输部队投掷照明弹、汽油弹,所以夜间不能有任何照明,运输弹药十分困难。

       老人回忆,他参军的第三个月,就经历了美军的一次轰炸。当时他正和连长在一起,敌机3架一组,共对他们所在的汽车营地进行了20多批次的轰炸。连长要郑福安先跑,但郑福安为了保护连长,一把将连长推入旁边的水沟,并扑在连长身上,受了轻伤。

       战斗中,他被炸成重伤

       对初入朝鲜最深刻的印象,郑福安说了一个字——“冷”。

       1952年冬天,朝鲜天气特别恶劣,积雪很深,走起路来,溅起一阵高高的雪末儿,刺骨严寒,很多人都被冻伤。

       郑福安说,他们以南方兵居多,没经历过低温考验,更别说后来的极寒天气了。“从南方过来时气温还在零上20多℃,可刚过两个月,就降到了零下20多摄氏度”。

       郑福安指着自己的脚说:“当时,两人推一辆手推车,一路在雪里走,鞋里都是雪水,鞋袜都湿了,越湿越冷,直至脚上结冰,鞋袜和脚都冻到一起,根本脱不下来。有的战士走累了,伏在冰天雪地里,背着枪,身子很快被冻僵……”

       面对寒冷与饥饿,郑福安和战友们没有畏惧,漂亮地完成了一项项运输任务。

       1953年春,郑福安驻扎的营地接连受到敌军弹炮袭击,战斗中,一发炮弹落在郑福安面前,他眼前一黑、不省人事。这次战斗,郑福安被炸成重伤,右手三等甲级残疾,被送回辽宁铁岭治疗,后转入武汉革命残疾军人补习队。

       组织上为了让郑福安安心学习,于1955年11月1日向其家属寄出革命军人证明书,明确规定郑福安的家属按革命军属享受优待。

       这份“传家宝”,将代代相传

       “能在战争存活下来,真不容易,但我十分庆幸参加了抗美援朝,为保卫祖国与世界和平奉献过一份力量。”郑福安说,那是他人生中最光辉的岁月。

       1956年,郑福安转业回到地方,先后担任过公安民警、城关公社书记、县公安局局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

      郑福安有4个孩子,他们都没有“享受”到父亲职务升迁带来的“便利”。如今,4个孩子也到了花甲之年,他们理解父亲,特别钦佩一身正气的父亲。

       “父亲常跟我们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让我们学会珍惜。”二儿子郑建设说,这份证明书是他们的“传家宝”,将代代相传。

       多年来,郑福安一直坚持学习,共收集了3大箱个人日记、学习笔记、报刊粘贴本。

       80岁时,郑福安在日记中写道:人到八十还不老,过了百岁才算高,耳聋眼瞎不可怕,黑了心肝,损国害民,最糟糕,切记,时刻不忘人民群众,从严要求自己,言行举止要按党纪国法办事,千万千万保持晚节!

       泛黄的文字,朴素的语言,犹如岁月的剪影,见证了一名老兵对党的忠诚。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4  中网 (zw78.com)  ICP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