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红色阅读 > 红色精神 > 详细内容
由大将徐海东的“三问”想到的
发布时间:2024/9/4  阅读次数:15  字体大小: 【】 【】【

       近读一篇纪念徐海东大将的文章,感慨良多。文章说,徐海东大将是被毛泽东誉为“最好的共产党员”。在我党刚进城的时候,徐海东大将有个习惯,凡有老部下来看望他时总要问:犯政治错误没有?经济上贪污没有?同老婆离婚没有?并叮嘱其不要忘本,不要被糖衣炮弹打中。此事流传开来,凡想来看望徐海东大将的同志,都得事先想好如何回答他的“三问”。

       笔者感到,徐海东大将的“三问”,不仅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思想境界和人格魅力,更体现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体现了我们党在同志关系中的一种互相关心和爱护的良好风气。虽然徐海东大将的“三问”与眼下的情形或许不尽相同,但基本精神是相通的。较之于建国初,如今党员干部面临的考验无疑要严峻得多。应当说,“三问”不仅没有过时,而且还有着极强的针对性。

       然而,现实生活中却有另外一种现象:有的同志看到身边的人摔了跤、犯了错,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作为身边的同事、战友,往往还不以为然地说:“我早就知道他会有今天。”有的甚至借口让其“碰碰钉子也好”,眼睁睁地看着身边的人由小错酿成大错,使本来提个醒就可以避免的过失终于发生。

       大贪官广西贵港市原副市长李乘龙在被判死刑后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任玉林市委书记五年,没有一个人找我谈过话,如果我在犯错误的时候,有人提醒一下,也许不会走上死路。”河南省巩义建行原行长王永年因犯受贿罪,被判死刑,临刑前后悔莫及地说:“假如我第一次走错路时,有人提醒我,甚至给我一个处分,也不至于落到今天这个地步。”这些追悔的话使人警醒、深思。

       可见,“三问”是对同事、战友表达关怀、爱护、帮助和挽救的一种有效方式。一个人犯错误,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有时是“一念之差”,有时也会有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而最容易洞察这个“一念之差”、了解这个过程的人,往往是他身边的同事、战友。在这种时候,如果能像徐海东大将那样及时地“三问”,给他提个醒,并告诉他事态发展的严重性,就可以使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甚至还会挽救一个同志的政治生命。反之,小穴可能溃大堤,小毛病就会酿成大错误,给个人前途、家庭幸福、党和国家的事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和损失。

       当然,给别人“三问”,并不是谁都能做到的事,它不仅需要一种敢于指出别人缺点、错误的勇气,更需要一种观察、分析、判断是非问题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一个人政治敏锐力强和思想水平高的体现。所以,当发现身边的同事、战友存在问题苗头时,我们都应像徐海东大将那样多一些“三问”为好。而对一个领导者,一名党员干部来说,能得到身边的同事、战友的“提醒”,也是一种福气。只有虚心接受他人的“提醒”,鼓起知错即改的勇气,才能切除自己的病根,免受日后的灾祸。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4  中网 (zw78.com)  ICP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