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 > 专家指导 > 详细内容
给孩子希望
发布时间:2016/6/12  阅读次数:440  字体大小: 【】 【】【
  

给孩子希望

应家长们的要求,把讲稿提纲挂在这里。

提纲

“育人先育心”,以改善孩子的自我观念作为教育的起点,排除孩子对自己缺乏自信、自卑心理症状,做到自我肯定、自我接纳,形成对自己充满信心健康人格,使孩子置于学习的主体和未来生活的主体。

“育人先育心”,点燃孩子的内在的希望之火,让孩子自定成长目标,对明天充满希望。

“育人先育心”,家庭的教育要给予孩子成长的快乐。给孩子创造展示成功的机会,实现对自己的自我肯定、自我激励、自我愉悦,全身心的感到快乐和幸福。

一、人生要有希望

——引导

目标的重要性

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的调查。

确定合适的目标

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的故事。

设定一个正确的目标不容易,实现目标更难。把一个大目标科学地分解为若干个小目标,落实到每天中的每一件事上,不失为一种大智慧。

考试是这样,成长也是这样。家长、教师要善于给孩子树立恰当的目标,达到了这个目标,再给他新的目标,让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来保证大目标的达成。

合适的目标是——符合孩子的特点目标

合适的目标是——符合孩子的能力目标

二、与孩子一起实现目标

——激励

家长们看重的只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排名,并且对孩子学习标准普遍要求过高,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南京市教育部门的一项调查表明,接受心理咨询的中小学生,因与父母相处以及学习、考试而带来的心理问题占以上。天津一中学的《关于中学生劳动现状与教育对策的调查报告》表明,的学生一天在家帮助父母干活仅占半小时左右,一些初一年级的学生甚至不会用墩布。河北省有关部门一份《关于农村少年儿童成长环境与状况调查报告》表明,家长在帮助孩子成长态度上,存在比较严重的误区,选择“讲道理,让孩子明白家长苦心”的占,选择“为了让孩子学习,尽量不让孩子做家务、干农活”的占。带着父母血汗钱上大学的孩子不了解农民生活。片面的家庭教育的结果是孩子智力发育良好,但却自私自利、目空一切、缺乏自信心与责任感,从而影响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习———内在财富》中,对“学会做人”有这样一段阐述:“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尤其是借助青少年时代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立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人的成长是一个智力、非智力因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动态过程。成功的关键在于非智力因素的良好品质。国家督学周德藩认为,教孩子“学会做人”,这是家庭教育的核心,要通过家长的言传与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努力教育培养孩子具有优良的品质、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家庭教育寓于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存在于家庭的每一瞬间,家长毫无掩饰的言谈举止时时刻刻被模仿,这种模仿对孩子的品格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在漫长的时间里毫无感觉地完成的。事实上,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仁慈、爱心和责任感的家庭,他日后会成为健康、正直、乐观向上、有所作为的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愚昧、野蛮、堕落和自私自利的家庭,日后他可能成为一个粗鲁的毫无教养的甚至危害社会的人。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甚至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应做到身体力行。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说是说,做是做,言行不一,一边要求孩子学会尊重,学会关心,自己却夫妻反目,婆媳相嫌;一边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自己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所以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同时,要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目前呈上升趋势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许多是家长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致使孩子失去对家庭的信任感,流落社会,造成失足。因此,家长应通过学习,参加培训,了解青少年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一、理想、目标激励。

二、行为、榜样激励

三、关怀、表扬激励。

四、动机、兴趣激励。通过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办法激励孩子在高考中取得过成功。

通过激励,培养:

自尊心——个人自我感觉的一种方式。对自己的价值、重要性、长处在情感上的总体评价。

自信心——指个人信任自己,对自己所知者与所能者具有的信心,对自己所做的事或下的判断不存有怀疑。

进取心——为了实现自我发展,不断克服困难,实现一个个目标的心理倾向。

如何激励孩子?方法多种多样,以语言为例

——说话的艺术

我相信你很聪明,你应该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点评:父母使用激励性语言给予孩子信心,巧妙地引导孩子积极思考,激发孩子展开新一轮挑战的决心。这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孩子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恒心。

努力改正缺点,你就可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引导式

点评:父母用“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这种符合孩子内心愿望的语句激励孩子,反映了父母对孩子的信任和尊重,能够使孩子产生自信心和上进心,这样的鼓励性语言能够拉近距离。

你提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我们共同研究一下。平等式

点评:采用平等对话式的语气,对孩子提出问题给予了肯定,体现了对孩子的尊重和对孩子所提出问题的关注,这样会进一步激发孩子对问题深入思考的兴趣,使孩子在学习上获得高层次的发展。

如果你能试着喜欢上那些弱项,一定能成功!启发式

点评:这样充满鼓励性的话语能够帮助孩子消除偏科现象,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全面发展。在现在这样的一个知识经济社会,父母要善于引导孩子全面发展,成为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

你只要用心做,这些事根本难不倒你!分析式

点评:一句激励的话语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给孩子希望。告诉孩子:没有做不好的事,自己的态度是关键。只要专心,有耐心、恒心,就一定能够进步。

勇敢点!不要怕,天塌下来,父母替你顶着!排忧式

点评:孩子面对困难、挫折难免会产生畏难情绪,这时父母的语言应该像“雪中炭”、“六月风”。上述语言让孩子深切地感受到父母理解自己,并打算用行动来支持自己,能和父母并肩作战。当然,对任何困难就不再惧怕了。

你的思维很独特!能说说你的想法吗?邀请式

点评:这是父母一种邀请式的做法。对孩子行为给予了较高的评价,邀请式的做法体现了父母对孩子人格和行为价值的尊重。这种做法会使孩子在得到充分尊重的前提下,更易于和父母进行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

说错了没关系,我会帮助你!降压式

点评:父母用平和的语气引导孩子回答问题,消除了孩子答错时可能产生的窘迫和紧张心理,这种做法易于营造一种和谐、轻松的氛围,使得孩子没有任何压力,在父母的指导下实现问题的解决,获得良好的身心发展。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5  中网 (zw78.com)  ICP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