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 > 学前教育 > 详细内容
父母与学前儿童交流的六要素
发布时间:2012/12/20  阅读次数:212  字体大小: 【】 【】【

  在孩子小的时候,如果父母没有和他建立、培养良好的沟通习惯,就不要抱怨孩子在青春期时不愿和自己沟通,没法了解他在想什么。

  全职母亲、职业撰稿人。育有二子,曾求学、工作和生活于澳大利亚、德国和日本。主张以理性、自然和现代理念的方式来养育下一代。

  孩子们最近迷上一款叫做食人鱼的电子游戏。我也开始跟他们一起玩。他们无限支持我,几乎任何时候我提出参加,他们都会立刻把鼠标给我,而自己去玩其他的,因为他们知道妈妈真的爱玩——我有时不禁想:如果他们来做父母的话,一定比我宽容许多。

  我是真的爱玩电游吗?

  ——我是真的担心如果我不懂怎么玩他们的游戏,不懂怎么以他们的语言交流的话,未来有一天,他们会觉得我太土、太不酷,而不要跟我说话。

  亲子交流不能做空降兵

  善于交流的孩子一般不会动不动就打人,或者歇斯底里大发雷霆。良好的沟通可以带来温暖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更愿意合作,成长为更自信,有亲和力的成人。

  但亲子的沟通和交流,不是在你想要的时候就像变魔法一样地出现的。沟通需要时间、功夫和练习。

  跟孩子的交流,需要从小开始。要让孩子愿意跟你交流,需要有你和孩子之间长期的信任和互动做基础。你不能指望做空降兵,在某个你想跟孩子进行一个对话的时候凌空而来,因为交谈需要一个题目,一个内容,还有一个彼此接受的方式,而如果你不了解你的孩子,也没有在长期的交流中形成某种有效的沟通手段和渠道,你会发现你们很难对话,即便开始了也会很短暂。

  一些父母觉得等孩子懂事后再跟他“正儿八经”地交流也不迟。是的,两三岁的小朋友不告诉你幼儿园在发生什么好像无关紧要,但养成习惯了,14岁的儿子也不会告诉你他在干什么,而那时,你再来焦虑,就晚了。

  如果孩子从小愿意跟你说话,那么,有一天真的有“事”了,他也不会觉得告诉你事实有障碍,而在跟孩子经常性的问答之中,你的价值观也不知不觉地灌输给了他。

  建立一个良好的亲子沟通习惯和渠道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做到的,但做到之后,对你应付逐渐长大的孩子的各种问题,就提供了一个通道。


  1交流需要兴趣

  ■ 问孩子感兴趣的东西

  有时你可能觉得跟孩子说话好难,问他一句,回答半句,或者干脆一个嗯。

  尝试一下,问问孩子感兴趣的东西,而不是你感兴趣的东西。讨论孩子熟悉而有愿望去探究的东西和事物

  ,会让孩子觉得谈起来舒服,安全和愉快。你也可以慢慢建立起自己跟孩子交流的自信。

  问他他喜欢什么样的游戏,问他中午在幼儿园吃了什么,问他最喜欢的歌,或者卡通人物。问他喜欢的书以及白天发生的某件事,比如今天被罚站了是为什么。

  ■ 跟孩子一起做点他喜欢的事情

  周末跟孩子玩电游或一起看一个碟,是我觉得他们跟我最亲近最一视同仁的时刻。其实很多幼儿游戏挺益智的。我们玩的这个吃人鱼游戏里,每次出场的都是不同的鱼,孩子至少把各种鱼的名字弄得很熟,去家乐福的时候很知道该点什么鱼吃。

  我希望玩游戏或看他们喜欢的影片,会让我的孩子们觉得我是他们中的一员,从而接受你,聆听你,而我自己可以与时俱进,以后也不至于被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觉得太落伍而不屑与我交流。

  2交流需要聆听

  ■ 交流不光是说,也是听

  当你的孩子说话的时候,专心地听;等他说完后,再给他你的反馈或你的故事。鼓励他问你问题:你知道妈妈跟你一样大的时候上的幼儿园是什么样的吗?

  要让孩子跟你说话,首先需要你在场。孩子想跟你说话的时候,你可能正忙着上网、打电话或做饭。但仍然,你可以俯下身来,问孩子:你想告诉我什么?

  给孩子完全的关注。或者,如果实在不能抽身,告诉他:等妈妈三分钟。三分钟之后,真的放下手里的事情,全心全意听孩子。孩子说的,也有价值。你如果真的相信,孩子就也会相信。

  3 聆听需要宽容

  孩子犯语法错误的时候,不用急着去纠正他。在《孩子是如何学习的》一书中,美国教育学家约翰·霍特对自己孩子的成长进行了细致的观察,认为只要让孩子自信,自由地说话,不久他们就可以像其他人一样说话,而不断地纠正,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受挫,越来越害怕……他可能会努力地避免所有用到齿音的单词,也可能决定再也不说话了,因为说话总是给他带来那么多麻烦。或者他可能会变成口吃或者结巴”。约翰·霍特本人在自己的小女儿说话出错的时候,甚至让全家人都跟着她一起说错,以免打击她的信心,挫伤她说话的兴趣。

  事实就是这样,你纠正次数多了,孩子很可能不再跟你说话。如果你实在受不了的话,可以故作无意地用正确的方式把话说几次。孩子如果实在不改,暂且由他去吧。你见过几个成年人说“床下车车掉”了?

  4交流需要体谅

  别让孩子觉得你是在刺探军情,试图得到什么并以此来咋呼。也别让孩子觉得你是在拷问他。孩子实在不想说就算了,特别是一些不光彩的事,他不愿意提,你也没必要去硬要他自揭伤疤。

  跟大儿子的朋友一起出去吃饭,吃着吃着,大儿子故意打了个很大的嗝儿,当然不雅,我立刻瞪了他一眼,他旁边的同学马上告状说大儿子有一次因为这个被罚掉了十分钟自由活动时间。朋友的妈妈立刻问他:你被罚过吗?同学回答:罚过,三次。

  孩子们跑掉后,我和同学的妈妈都笑起来:孩子们平时回家可从来没透露过这样的信息!

  教师发现的问题,一定已经处理了——偶尔剥夺孩子十分钟的玩耍让他在教室里自己看书,闭门思过,也不是一件坏事——教师没有发现的问题,那么,至少暂时就还不是问题,你更不用去操心。见到孩子,因此也没必要去盘问。除非他自己憋不住了要说。

  孩子在幼儿园跟其他孩子疯玩,结果摔倒被撞破了嘴唇,被其他孩子嘲笑了,回来很沮丧。此时,如果你指责他:告诉过你不要去疯跑的,看吧!他只会觉得更糟糕。拉他过来,听他讲发生了什么,问他还痛不痛,才是爱,才会让孩子下次吃亏倒霉遇上麻烦事了之后,还是愿意告诉你。

  喜欢火上浇油的父母,今后一定少不了引起孩子反感甚至争吵的机会。

  5交流需要接受

  想想好莱坞警匪片里那句台词吧:“你有权保持沉默,你所说的一切都将成为呈堂证供。”

  有人给你念了这么一句之后,你还有表达的愿望吗?

  跟孩子对话是同一个道理。

  不要试图评判你听到的东西。如果孩子从你这里得到的总是消极负面的反馈,他所说的话都变成罪名,你觉得他几次下来,还会有兴趣给你提供更多的罪名来教育他吗?

  不管做什么,都不要摆出一副指手画脚的权威样子来对孩子横挑鼻子竖挑眼。哪怕你真的不满意,也留着过后再慢慢消化。而实际上,如果你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长了,对孩子很多行为和动机就会有理解和同情,对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预先就阻止或解决了,谈话的时候,这样的东西往往不会变成主题。

  接受和尊重孩子,他可能不是班上最聪明,教师最喜欢的孩子,可他是你的唯一,接受和尊重他,不管他是什么样的。不管你心里的想法是多么不一样,当他说自己看法的时候,聆听并接受。

  6交流需要技巧

  要展开一个对话,需要找到一个切入点:你问孩子幼儿园里老师今天教了什么东西,可能得到一个不知所云的回答,但你如果问你跟果果和乔乔他们今天下课的时候是不是又“枪战”了,或者幼儿园的电视里放了什么卡通片讲了什么故事,你得到的就将远不止三言两语了。

  交流可以随时随地:看过的DVD封皮不要扔,跟书架的书放在一起,有时拿出来跟孩子一起指着上面的人物评头论足,哪怕是傻笑一阵,也是交流和分享。

  自我控制可以给你更多机会与孩子分享情感:4岁的孩子在小区里玩,忽然间就不见了,动用了保安,满世界找,过了半小时,孩子又跑出来了,兴奋地要告诉你:果果家有好长的托马斯小火车轨道!此时,你如果跳起来怒喝孩子让你担惊受怕,那你就失去一个分享孩子的快乐感受的机会。不妨听他讲,过后再跟他重申纪律。

  希望自己能和孩子成为朋友,无所不谈。当他最需要倾诉时,能想到找你,而你也能及时给予他关怀和帮助。不妨试试,从孩子小的时候就让自己和他建立起良好的交流模式。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4  中网 (zw78.com)  ICP09031998